貝呀教育:你還在把這個叫「小雞雞」嗎?|科普兒童性教育知識

2021-01-13 貝呀教育

2018年10月4日,楊某看到楊曉燕獨自到百香果收購點,便產生了邪念。楊某在楊曉燕返家途中守候,企圖對其施暴…楊曉燕被楊某用刀刺傷雙眼及頸部,楊某隨後對其進行姦淫,拿走其32元錢,並將其裝入蛇皮袋,通過滾、搬等方式帶下山嶺,至一水坑中浸泡,後將其拋棄在一處山坡。楊曉燕一歲時,她的爸爸因見義勇為去世,她的媽媽陳禮言一個人帶5個孩子,靠種地和打零工維持生計。

3月25日,二審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一審法院關於楊某犯強姦罪死刑;改判楊某犯強姦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對楊某限制減刑。

時至今日,家長們應該明白「強姦犯是不會嫌棄孩子小的,性教育應當急不可待」。

如果性教育是必修課,那麼家長就是這門必修課的老師。

今年10月份,性教育納入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第四十條明確指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如果我們從小就對孩子普及性知識,增加性教育知識,一定能減少類似「百香果女孩」這種悲慘的事件發生。

還原

小孩最美的色彩

不再黑暗

明確告訴孩子需要保護的隱私部位

父母要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哪裡是自己的隱私部位。有些孩子可能認為「我每天洗澡就可以保護自己的身體了」。這時候的父母要很直白地告訴孩子們

男孩子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

女孩子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這些隱私部位在公眾場合不被允許展示,而且遊泳的時候也要好好保護隱私部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教育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的時候,不能用「小雞雞」,「小妹妹」,「布袋子」等一些比較含蓄的詞語。

明確且清晰地告訴孩子什麼是隱私部位,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是嚴謹且科學的事情。

清楚地告訴孩子怎麼樣才算壞人

孩子會問:「媽媽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壞人嗎,壞人都長什麼樣子的?」

有的孩子認為壞人長著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齒,咧開嘴能吃下兩個小孩;有的孩子認為壞人長著一雙嚇人的眼睛,不聽話就會瞪你;有的孩子認為壞人像老虎獅子那樣長著鋒利,抓人會很疼。

我們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壞人不是都長得很恐怖的,他們和電視上的哥哥姐姐一樣,可能長得很好看,會有和善的笑容,手裡還會拿著你喜歡的糖果。」

孩子又問:「壞人為什麼會做壞事啊?」

「因為壞人也會生病,他們的生病不像發燒感冒那樣,他們的病讓他們喜歡去傷害別人,如果你遇到壞人想要傷害你的話,你一定要說「不」,因為身體是你的,別人沒有你的同意是不可以觸碰你的隱私部位的。」

同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遇到壞人或者發生奇怪的事情的話,可以及時向父母或者熟悉的人尋求幫助。

孩子自我保護的兩大方法

什麼人做了什麼行為,孩子一定要警惕?下面的這兩條方法,教孩子學會識別並自我保護!

寫一張其他照顧者的名單

我們大多數的孩子的照顧者不止爸爸媽媽兩個人,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寫一張其他照顧者的名單,比如保姆和老人,但也要告訴孩子,看、觸碰隱私部位,必須限定在幫你們洗澡,或者隱私部位受傷的前提下。

這樣做,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分清照顧和性侵的界限,對其他照顧者的性侵行為說「不」!

制定一個愛心圈,並限定範圍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愛心圈」的名單。

在名單上的親人,才可以抱和親親臉蛋,反之,其他人都不能被允許。

而且,我們還要告訴孩子,愛心圈裡的人並不是你們的照顧者,所以他們絕對不能看、談論和觸碰你的隱私部位,他們只能擁抱或親親你的臉蛋;

一旦他們看、討論、觸碰到你的隱私部位,你們的大腦裡就要響起警報,拒絕並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

告訴孩子一旦遇到性侵害怎麼辦

當面對「如果有陌生人觸碰你,讓你們感覺不舒服或者不願意,你們會怎麼辦?」的問題時,有的孩子選擇很害怕不敢說,有的孩子選擇忍一忍,有的孩子選擇大聲呼救。

「不敢說」和「忍忍就好」會無意中縱容罪惡,而如果性侵發生在密閉偏僻場所,孩子大聲呼救,可能會引起性侵者的殺機。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一旦遭遇性傷害,要做到以下幾點:

如果感覺別人對自己的接觸是不好的、不舒服的,儘快冷靜下來,然後想辦法機智地離開。不要激怒侵犯者,這樣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如果被性侵害,要做三件事情:立即告訴爸爸媽媽、報警、到醫院檢查身體情況。如果力量無法與侵害者抗衡,也沒有機會逃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先順從罪犯,不要以跳樓等傷害自己生命的方式來抗爭,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傷害一旦發生,恢復極難。我們能做的,就是為孩子撐好這重要的一把傘,小心再小心的,呵護長大。

性教育是不分男女,防性侵教育更是如此。

專家指出,性啟蒙教育越早開始越好。一般從1到2歲,孩子就會注意到男女身體上的區別。當2、3歲時,他們就會詢問與性別相關的問題。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用正確方式讓孩子了解性別,了解自己的身體,同時尊重別人的身體。

我們有多無知,孩子就有多危險!儘管家長們對於這方面特別關注,但還是會矛盾,明知應該儘早開始性教育,卻又不知怎樣開口,化解尷尬。

貝呀教育,一個暖心的教育平臺

相關焦點

  • 兒童性教育該怎麼教
    回應中說,他們希望性知識能和其他科學知識一樣,被自然、準確地傳遞給兒童,讓兒童感覺到認識生殖器官跟認識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一定要保護好。    性教育在我國起步比較晚,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人談「性」色變,總覺得「性」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但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醫生表示,「性教育,父母是老師,家庭是課堂」,對孩子進行正面性教育是啟蒙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證。
  • 搞性教育、做脫口秀:這屆00後的性知識,比你專業
    現在除了推廣這個遊戲,也開始更新性教育科普文章,話題比如:性交友軟體、早孕、童年陰影這樣特別引起大家共鳴的問題。漸漸也有家長來關注,還留言說:寫得很好,很有意義。我們覺得有時一些家長更需要性教育,他們很多就覺得這個話題骯髒、羞恥,這樣的觀念也是需要更正的。我記得以前北師大劉文利教授說過一句話:性教育不應該以年齡劃分,而應該以認知為基礎劃分。
  • 百度發布世界兒童日搜索大數據 加強知識科普讓孩子健康成長
    近年來,「兒童侵害」案件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百度發布《加強知識科普,讓孩子遠離侵害——2020世界兒童日搜索大數據》,對網民搜索兒童侵害相關內容進行洞察,並提出不同種類兒童侵害的應對措施,呼籲更多民眾共同關注。
  • 新深度|世界愛滋病日:性教育野蠻生長?本該與生死教育等量齊觀
    2017年3月,由兒童性教育專家劉文利教授及其團隊編寫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教育健康讀本》引起關注。有學生家長將部分內容發布到網上吐槽,被網絡營銷號斷章取義,事件不斷發酵。學校考慮到家長反應,將這套讀本暫時收回。
  • 高校性教育課成"爆款" 老師都講哪些"大尺度"內容?
    開這門課的郭老師說,學生其實很想知道更多關於身體的秘密和性知識,但又羞於啟齒,並且很多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這個話題。她開這門課,想讓學生正確客觀看待性知識,為今後人生的戀愛觀和婚姻觀奠定基礎。網友:這種課應該是必修課!@帕吉Pudge:這種課應該是必修課呀,人人都學, 就不會出現女大學生廁所產子了。@潤雨花:挺好的呀!
  • 國產性教育遊戲:玩遊戲的同時 學習「硬核」性科普
    「你好遜哦」「我超勇的」「不要啦」等臺詞更是致敬了臺灣的教育片《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無論男女都會受到性侵害,無論是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性教育都非常缺失,人們對性的歪曲與誤解遠遠超過了知識本身,所以我們將主題定在了性教育。」趙雪倫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出色的不精湛演技」反而賦予了遊戲極強的喜劇靈魂。
  • 寫給孩子的病毒科普繪本
    此時,相關繪本既是生動易懂的科普,也是暖心的心靈慰藉。讓孩子不懼怕、有參與地了解正在面對的挑戰春節前夕,安瀟照常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推文,這是她分享兒童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園地。細心的她發現,許多父母在留言中都表達了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焦慮和掙扎。
  • 你知道一百隻雞裡有多少公雞、多少母雞和多少小雞嗎
    你知道一百隻雞裡有多少公雞、多少母雞和多少小雞嗎 2019-03-28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必讀的兒童繪本:小雞球球系列(1~3歲)
    性格是決定人生的重要因素,而性格基石一旦成型就基本很難改變,因為你後天的一切判斷和認知都是基於這個性格基石來作為基礎進行判斷的。但是以前很多父母認識不到這個階段對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散養狀態,所以造就出來的孩子性格千奇百怪,在社會中經歷了各種社會毒打後才慢慢成熟。但是相比較其他人家兒童教育成功的孩子已經相差了二三十年,你讓孩子怎麼和別人比?
  • 《從尿布到約會》:性教育聖經,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教育類書籍
    文 / 魔斯媽媽我讀過很多教育類書籍,《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青少年》是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這部由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會長黛布拉·W. 哈夫納博士結合30多年性教育工作和研究經驗創作的經典著作,在美國已經暢銷了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
  • 5套幼兒園指定繪本,搞定「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兒童性教育涉及哪些內容:1、出生教育,即孩子從哪裡來。家長別再對充滿好奇的孩子說「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了,這不僅起不到性教育作用,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2、性別教育,即男孩或女孩的區別和特徵。3-6歲的孩子,對性別和男與女的生理差異會逐漸產生好奇。你的孩子是否問過你「媽媽,男孩和女孩有什麼不同」,而你是否還在回答「你長大就知道了」這樣不痛不癢的話?3、隱私部位的認識,性教育關鍵。
  • 為何雞能下雙黃蛋?雙黃蛋能孵出什麼樣的小雞?這些問題你好奇嗎
    那麼,你是否也好奇過:雙黃蛋能孵出什麼樣的小雞?雙黃蛋有什麼秘密?今天,咱們來認識認識雙黃蛋。路要一步一步走,蛋要一枚一枚下,知識要一點一點學。咱們從頭開始,先了解一下雞下蛋的原理。以雞為例:人類女性一般一個月才能排一次卵,而雞不同,她們個個都是戰鬥雞,每天都能排一次。當卵黃「出生」後,就會進入輸卵管。雞的輸卵管就像是工廠的全自動流水線一樣,其中的各個腺體就會給它「加工」,包裹上蛋白和雞蛋膜。最後,在子宮內會有碳酸鈣等物質沉澱,形成雞蛋殼。這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十分順暢。所以,正常來說,一隻雞可以每天都下一個蛋。
  • 碰碰狐PINKFONG寓教於樂的教育娛樂內容,兒童科普得到關注!
    同時,在颱風登陸後,一則話題上了熱搜:「爸爸,為什麼颱風叫山竹不叫榴槤?」一夜之間,各自媒體紛紛發布關於颱風的科普內容。同時,許多父母也紛紛表達,家裡「問題兒童」提出的問題,也常常令他們汗顏。例如:彩虹有多少種顏色,為什麼要保護海洋,為什麼恐龍會滅絕...
  • 【五月閱讀季】5.4+創意數學繪本《老鷹抓小雞》
    作者:寶寶知道果&陽媽咪今天我還是打算和大家分享這套創意數學繪本中的《老鷹抓小雞》,聽到這個名字有沒有想起那個我們小時候常玩的遊戲呢!呵呵,有點偏題了。敲,這邊有一隻小雞,那邊有四隻小雞。「先把落單的那隻小雞抓了。」「好主意呀!」歡歡和樂樂飛速的向那隻小雞撲過去。落單的小雞看到老鷹飛過來,趕緊跑回院子。「看那邊。」歡歡向樂樂提醒道。原來是後院玩耍吃食的小雞和媽媽來到了前面。「五隻加上四隻,一共有九隻啊。嘿嘿,又多了幾隻啊。」樂樂心裡特別開心。「啊!樹樁上還有一隻啊。」「難道又多了一隻嗎?」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緣起 2015年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國助殘日,活動主題為「關注孤獨症兒童,走向美好未來」。 為進一步推動孤獨症兒童康復工作,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營造更適合孤獨症兒童融合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國殘聯康復部組織專家編寫了《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簡稱「《手冊》」)。
  • 生命|雞比你想像中要聰明的多!
    今日8分鐘閱讀700字你將學到一個生命知識說到聰明的動物,你第一個想到的一定不是雞,也少有人會覺得雞聰明。今天象媽就跟你聊聊其實十分聰明的雞。pinterest.com平時我們聽到雞的鳴叫,總覺得聽上去差不多。
  • 諾亞舟嘉興慶安小哈佛幼兒園中五班班級故事——孵小雞體驗記
    經過投票,想孵化小雞的有14票,小鴨的有8票。最終中五班小朋友開啟了孵化小雞的旅程。李昊:小雞要孵多少天才能出來啊?汪蕭宇:小雞在蛋裡會不會被悶死呀,它要「噓噓」怎麼辦?張桐:它餓了怎麼辦呀?陳昱希:我們可以趴著孵小雞嗎?會不會把它壓死呀?瞧!還沒正 式開始孵小雞,小朋友們卻都充滿了期待和疑問。
  • 拒絕「蜻蜓點水」,探索多層次的未成年人性教育·福建日報社數字...
    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某地幼兒園教師未經家長同意拍攝班內男童下體事件……前不久,隨著一系列事件在網絡上曝光升級,在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同時,給未成年人傳授必要的性知識、幫助他們建立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成為家長們的共識。但如何向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在目前對於家長、學校來說,仍缺乏系統、專業的知識,許多人對這個話題也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 青春那些事——一場遲來的性教育講座
    在六月四號這天晚上,由校紅會、校朋輩心理健康服務隊聯合承辦的關於性知識講座於三教113重磅來襲,幫助同學了解性這一小敏感的話題。這次講座的主題是「那些年,我們錯過的性教育」,由廣同網理事、嶺南夥伴社區支持中心主任李小米教授來為同學們講授關於性別、性取向、性選擇以及愛滋病的防範等一系列關於「性」的問題,為廣大男女同學好好科普一下他們錯過的性教育知識。
  • 螞蟻莊園小雞今日問答知識科普: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到底...
    :原標題:螞蟻莊園小雞今日問答知識科普: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到底是草還是樹 關於到現在螞蟻莊園小雞今日問答知識科普: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非常有興趣了解的吧,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現在大家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