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煜: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0-12-08 巖土在線

陳祖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專家。

陳祖煜院士長期從事邊坡穩定理論和數值分析的研究工作。發展完善了以極限平衡為基礎的邊坡穩定分析理論;得出了邊坡穩定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應的解析解;將有關理論和方法推廣到三維問題的求解,使邊坡三維穩定分析成為現實可行;先後提出並解決了小灣、天生橋、漫灣、二灘、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險情的工程措施並成功實施;開發了中國水利水電系統應用最廣泛的程序——邊坡穩定分析軟體STAB和EMU,已形成一個具有252個應用單位的用戶網;建立了梯級水庫群潰決過程與潰決洪水耦合模型,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

陳祖煜院士主持和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國務院諮詢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973課題等各項科研項目10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茅以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獎1項,其它省部級獎項30餘項。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入駐引漢濟渭院士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入駐引漢濟渭院士工作站 時間: 2018-10-18 15:32:04 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院陳祖煜院士一行蒞臨鐵建重工指導交流
    12月1日,中國科學院陳祖煜院士帶領國家973計劃"深長隧道突水突泥重大災害致災機理及預測預警與控制理論"和"深部複合地層圍巖與TBM的相互作用機理及安全控制"兩個項目課題組成員和相關專家蒞臨鐵建重工指導交流工作。
  • 陳祖煜院士作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
    3月29日下午,應中囯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邀請,中科院院士陳祖煜作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並作「土壓力:確定性理論和可靠度分析」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副所長盛謙主持,焦玉勇、李建春等研究員出席了報告會。
  • 陳祖煜院士訪問武漢巖土所作學術交流---中國科學院
    10月9日下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作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論壇,並作「梯級水庫風險分析與安全設計標準」學術報告,報告會由中囯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盛謙主持。報告會結束後,陳祖煜院士還與部分科研人員和研究生針對巖土工程穩定性和風險分析方法進行了深入交流。   陳祖煜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水利水電與土木工程專家,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副理事。
  • 陳祖煜院士在浙江大學寧波校區開講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林丹虹)9月8日,浙江大學寧波校區啟新論道第一講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專家陳祖煜教授作了題為《機器學習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初析》的學術報告。寧波籍的陳祖煜院士心繫家鄉經濟建設、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多次來到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師生們親密交流,此次校區邀請陳院士開啟啟新論道第一講,為廣大師生們提供了高起點的專業型、學術型交流平臺。
  • 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新聞—科學網
    3月29日下午,應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做客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講壇並作「土壓力:確定性理論和可靠度分析
  • 院士談 | 陳祖煜:白鶴灘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的又一座高峰
    院士談 | 陳祖煜:白鶴灘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的又一座高峰 2017-08-15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祖煜院士:長江全流域持續降水尚未到來—新聞—科學網
    水利水電專家、中科院院士陳祖煜:長江全流域持續降水尚未到來   6月
  • 陳祖煜錢七虎等人發起「蓮花池倡議」,推進國之重器TBM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 「國家對TBM製造和掘進技術高度重視,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中科院學部就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組織院士諮詢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四川汶川地震」諮詢項目研究組院士諮詢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作出上述表示。此前,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已經組織18位院士就汶川地震問題進行過一次諮詢。 來自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技術科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數理學部等學部的20位院士參加了這次諮詢會。
  •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院士
    1993年10月19日,國務院第十一次常務會議決定,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中國科學院學部進行增選工作,於11月選舉出59名院士。  1994年6月3日召開了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士大會,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全體院士,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會議修訂通過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選舉產生了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4名。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地學部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地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下面看看有哪些地學部院士吧!安芷生第四紀地質學家安院士長期從事黃土、第四紀地質與全球變化研究。
  •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分布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最高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上海,而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其次是位於長三角的寧波。以下是詳細統計,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城市排名前251 蘇州市 67人2 寧波市 56人3 福州市 51人4 上海市 45人5 常州市 41人6 無錫市 40人7 紹興市 36人8 杭州市 31人9 嘉興市 23人10 南京市 22人11
  • 中國科學院關於推薦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候選人的通知—新聞—科學網
    各位院士: 2021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工作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 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按照中國科學院官網信息整理:中國科學院化學部江桂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1957年11月生於山東萊陽,籍貫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化學會ES&T雜誌副主編、《環境化學》主編、《科學通報》執行副主編。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老先生是院士,但並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終身榮譽,從設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的人數還未超過1000人,他們是一個國家最為聰明、最有貢獻的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張俐娜是共和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之一。他還於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老美主動評的。 在歷史課本中,我們還學到了錢學森的事跡,他不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那為什麼袁隆平沒有成為科學院院士呢?是他的分量不夠?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