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煜錢七虎等人發起「蓮花池倡議」,推進國之重器TBM建設

2020-12-08 騰訊網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5月4日,來自國內從事TBM隧道(隧洞)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設備製造和科研崗位的80餘位專家和師生齊聚北京雲瑧金陵蓮花酒店,召開了由國家973計劃「TBM安全高效掘進全過程信息化智能控制及支撐軟體基礎研究」項目組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TBM掘進參數數據分享與機器學習:平行分析研討交流會議」。

TBM作為國之重器,其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家佔領。

圖片來源:網絡

自2014年12月27日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TBM掘進機成功下線,TBM掘進機自主製造的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中國製造的一顆璀璨明珠。

「今天,TBM(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製造和掘進技術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

「國家對TBM製造和掘進技術高度重視,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先後為TBM相關領域設置了4個項目,促進了我國TBM的快速發展。」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斌說。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斌

「TBM掘進機是大型山嶺隧道建設的硬體支撐,經歷風霜雨雪之歷練,已成國之重器;機器學習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是人工智慧的核心,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說。

當今,TBM工程遍及大江南北。未來,川藏鐵路、渤海灣隧道、南水北調西線項目,一個又一個雄偉的工程在招手。

「TBM施工具有安全、高效等諸多優點,是未來交通、水利、國防安全、礦山等基礎建設領域長大深埋隧道或隧洞施工的首選工法。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由於TBM操作依賴司機主觀經驗、一旦對地質和設備狀態變化感知不及時,控制決策不夠科學,很容易造成施工不安全、不高效的問題出現,甚至發生工程事故,人工智慧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可能。同時,隨著國內TBM項目不斷增加,通過TBM雲平臺積累了海量的施工數據。」李建斌說。

針對目前海量數據共享的急迫需求和行業內信息孤島普遍存在的主要矛盾,陳祖煜、錢七虎、程耿東、何滿潮、楊華勇等院士和以李建斌為代表的掘進機行業領軍人物共同發起了「蓮花池倡議」,呼籲解決行業數據標準化和共享難題,共同推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掘進機行業的應用,早日將中國這個TBM大國建設為TBM強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

「蓮花池倡議」提出,繼續推進TBM掘進機數據標準化和數據共享工作。

「數據標準化和共享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能否成功的基礎,沒有海量的現場數據,也就沒有TBM智能掘進技術的未來。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在全行業內呼籲和推動TBM數據標準化和數據共享工作,推進TBM掘進機數據採集和管理工作。」陳祖煜說。

「蓮花池倡議」強調推動學科和行業交叉,緊密結合重大工程。

「我們呼籲信息專家、機電專家與巖土工程專家通力協作,相互融合,進一步提高我國TBM製造和掘進技術水平,達到安全高效智能掘進的新高度。我們呼籲已經開始和將來的國家級TBM重點工程為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研發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間。我們也呼籲科技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TBM工程的第一線,開發出一個針對TBM施工的智能產品。」陳祖煜說。

「隨著將來掘進機信息化和數據挖掘利用的水平越來越高,智能化掘進機、智能化隧道建造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的工程裝備和工程建設技術實力也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李建斌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嶽靚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中國智慧建造必將走在世界前列
    說這句話時,中國工程院院士、83歲的錢七虎語氣堅定。本屆服貿會上,本報記者專訪了錢七虎院士。這位為防護工程事業奉獻了整整60年的專家表示,短短四十年,工程建設便完成了從人工向機械化的轉變。未來,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和5G技術的發展,工程建設必將向智慧化、少人化乃至無人化的方向發展。
  • 打造國之「重器」魏奉思院士寄望深圳建設「數字空間」
    24號上午,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在第二十八期院士講堂上作《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主題演講,分享了上述令中國科學家們自豪的觀點。講座上,他向聽眾介紹了數字空間概念及其相關研究應用,指出中國在天空領域建設「數字空間」,有望成為國之重器,助力中國在高端前沿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 陳祖煜院士在浙江大學寧波校區開講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林丹虹)9月8日,浙江大學寧波校區啟新論道第一講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專家陳祖煜教授作了題為《機器學習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初析》的學術報告。寧波籍的陳祖煜院士心繫家鄉經濟建設、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多次來到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師生們親密交流,此次校區邀請陳院士開啟啟新論道第一講,為廣大師生們提供了高起點的專業型、學術型交流平臺。
  • 院士談 | 陳祖煜:白鶴灘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的又一座高峰
    院士談 | 陳祖煜:白鶴灘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的又一座高峰 2017-08-15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政快訊」劉永坦、錢七虎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劉永坦、錢七虎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獲獎者頒發獎章、證書,並請兩位獲獎者到主席臺就座。
  • 青海省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
    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將致力於雪豹研究和保護工作,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我省作為青藏高原重要組成部分,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重要雪豹棲息地,並在奮力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中,著重加強雪豹等珍稀物種的監測調查和系統保護,成為名副其實的雪豹之省,積累豐富的保護實踐經驗,為推動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奠定堅實基礎。
  • 青海省發起成立 「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
    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將致力於雪豹研究和保護工作,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為拯救雪豹這一瀕危物種,青海、西藏等六省區開展了一系列保護活動,受到全球關注。
  • 錢七虎 工程領域要向「智慧建造」邁進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此次作為服貿會建築服務專題論壇主講嘉賓,他帶來的關鍵詞是「綠色發展」、「綠色建造」和「智慧建造」。錢七虎指出,目前全球正面臨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應對之策是要推進綠色發展和綠色建造。而在工程建設領域,實現綠色建造的必然選擇和最佳途徑是智慧建造。
  • 中國核電:從國之光榮到國之重器
    秦山核電科技館致力打造最具特色的公眾溝通交流平臺、核安全文化傳播平臺、核電發展服務平臺;建設最受公眾歡迎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核能科普宣傳基地、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為建設綠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展現核能的魅力。國之光榮: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能量從無到有。
  • 又一國之重器橫空出世,核心技術超越美國,東方或將領跑世界
    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亞洲又一國之重器橫空出世,它就是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現在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樣品已經開始生產,將於2020年發射升空,它的出現代表著東方或將領跑全世界,而美國對此只能幹瞪眼,就目前來看天宮空間站的核心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因為美國現在根本沒有能力建造空間站,這代表一旦現役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天宮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隨著這一國之重器被曝光,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體轉向了東方
  • 陳祖煜: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祖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專家。陳祖煜院士長期從事邊坡穩定理論和數值分析的研究工作。陳祖煜院士主持和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國務院諮詢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973課題等各項科研項目10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茅以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獎1項,其它省部級獎項30餘項。
  • 陳祖煜院士訪問武漢巖土所作學術交流---中國科學院
    陳祖煜院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梯級水庫的概念,闡述了梯級水庫建設現狀、面臨的災害風險、關鍵科學問題和災變防控重大戰略需求等,詳細展示了梯級水庫風險分析的可靠度、貝葉斯、相對安全率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論創新研究成果,針對梯級水庫設計難題,詳盡分析了特一級、特二級工程的劃分標準和依據,並結合實例工程給出了初步的試設計和工程應用研究成果
  •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
    提出的防護工程建設轉型、建設超高抗力深地下防護工程、戰略通道橋隧並舉、能源地下儲備等多項發展戰略建議,被軍委和國家部委採納實施 。錢七虎曾主持和參加了中國多條地鐵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方案審查工作和評標工作,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協助完成了南京長江隧道、上海長江隧道和武漢長江隧道建設。
  • 大咖論成渝丨李曉江:國之重器——成渝「雙城經濟圈」再認識
    作者供圖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成渝地區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2017年,筆者在主持《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研究工作中,提出了「H型」結構的國土空間戰略,構建面向東南亞、南亞和中亞陸路邊境開放的戰略性經濟走廊地區。這個走廊尚有10個重要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都市圈,包括重慶、成都和南方的貴陽、南寧、昆明,西北方向的西安、銀川、蘭州、西寧、烏魯木齊。
  • 中日韓等國倡議加強「森林固碳」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網哈爾濱8月28日電(記者 高星 潘麗君 侯悅)中、日、韓等多國代表27日至28日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東北亞生態(伊春)論壇上倡議,各國應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交流與合作,推進林業發展,增加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共同為維護東北亞地區乃至全球氣候安全和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 雪人股份氫裝備中心認定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德國5州發起綠氫倡議
    這將有助於公司提高氫能動力裝備科技成果的轉換能力,推進氫能源產業鏈相關技術的重大創新及產業化進程。二期建設主要提升能力建設,增加氫能源、電磁輻射、油品測試等實驗中心。目前已與龍泉驛區政府確定了項目選址。同時完成了項目可研編制及項目立項備案工作,項目規劃與設計方案的編制。已啟動設備選型工作。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通過數位化向智慧建造邁進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作為服貿會建築服務專題論壇主講嘉賓,他帶來的關鍵詞是「綠色發展」、「綠色建造」和「智慧建造」。錢七虎指出,目前全球正面臨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應對之策是要推進綠色發展和綠色建造。而在工程建設領域,實現綠色建造的必然選擇和最佳途徑是智慧建造。
  • 錢七虎院士:「巖爆」可測時代即將到來
    防護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在會後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的巖石動力學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並在巖石爆炸預測預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錢七虎介紹說,作為巖土工程的一個分支學科,地震、爆炸、巖爆等都是巖石動力學所涉及、研究的內容。當前,巖土動力學可廣泛應用在高層建設時土體爆炸壓密、地震波預報、液燃氣開採等方面。
  • "天問一號" 商標被多家公司申請註冊 別把國之重器變成廉價噱頭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北鬥系統是全球第3個可應用於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是引領衛星導航產業的國之重器。但是從北鬥全球系統開始組網的時候開始,各種蹭概念的&34;就層出不窮。比如2018年的時候曾出現過一個所謂的&34;。別說普通群眾,就連眾多主流媒體都中招了。甚至還有知名券商正兒八經地分析這個&34;是如何利好導航民用事業。
  • 36國發起地熱能聯合倡議 欲推動清潔能源開發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12月7日報導,全球地熱聯盟日前在巴黎氣候峰會上聯合36個國家發起了一項倡議,將促進發展中國家地熱能作為清潔能源替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程。據報導,這項計劃的目標是:到2030年,全球地熱發電量增加6倍,地熱供熱量增加兩倍。目前,地熱能以3%-4%的年增長率穩步發展,每年可發電12兆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