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央企40年③】從白手起家到中國智造,看央企40年國之重器

2020-11-23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輝煌四十年,奮進新時代,40年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同樣影響著世界。

上一期,從合資合作到一帶一路,40年圖說央企開放共贏。

今天,我們從一條輪胎講起,看央企國之重器。

1  第一條巨型無內胎工程輪胎實驗成功

▲我國第一條30.00-51巨型無內胎工程輪胎在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原河南輪胎廠)實驗成功,填補了當時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

時間:1978年12月

來源:中國化工

 

2  幹出我們自己的爭氣片

▲1980年,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負責的安-24、伊爾-18、伊爾-62和波音707飛機的摩擦材料和剎車碟片先後研製成功,並全部一次試飛成功。國產剎車盤不僅替代了進口產品,而且性能優異,其中安-24飛機國產剎車盤的使用壽命比蘇制的長兩倍以上。

左圖:研究人員一起查看飛機剎車盤。

右圖:用自行研製摩擦材料製作的飛機剎車片盤副。

時間:1980年

來源:中國航發

 

3  中國首次潛艇飛彈核試驗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潛地飛彈發射成功,是我國核武器科技、潛艇、及飛彈科技事業的重大成就,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時間:1982年10月

來源:中核集團、航天科技、航天科工

 

4  中國環流器一號順利啟動

▲中核集團所屬西南物理研究院受控熱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1984年9月21日順利啟動。1985年11月16日,中國環流器一號通過國家驗收。該裝置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首個處於國際中等規模的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受控核聚變能源開發的裡程碑。

時間:1984年9月

來源:中核集團

 

5  我國第一臺國產化大功率液壓前應採煤機

▲MG300-W採煤機是上海煤科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自主開發研製的我國第一臺大功率液壓前應採煤機,該機型是在消化吸收國外採煤機和我國多年研製採煤機的經驗基礎上設計出的,所有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

時間:1985年

來源:中國煤炭科工

 

6  三峽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

▲1997年11月8日下午3時30分,隨著最後一車石料傾入江中,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創造了截流流量每秒8480-11600立方米、水深60米,戧堤進佔24小時拋投強度19.4萬立方米等多項世界紀錄。大江截流成功,標誌著三峽工程一期工程順利完成,並轉入二期施工,是三峽工程第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

時間:1997年11月

來源:中國三峽集團

 

7  殲10首飛成功

▲1998年3月23日,中國第一種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首飛成功,實現了我國航空工業研製能力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歷史性跨越。2003年該機交付部隊領先試用,開創了我國軍機研製史上的先河。

時間:1998年3月

來源:航空工業

 

8  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

▲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1月21日凌晨3點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圖為1999年11月24日,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

時間:1999年11月

來源:航天科技

 

9  新型主戰坦克亮相國慶50周年閱兵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備受關注的新型主戰坦克、重型反坦克飛彈集中亮相,標誌著我國自行研製新型坦克的作戰性能和整體水平走向世界一流,裝甲突擊、火力壓制、野戰防空、機動作戰及後勤保障能力取得長足進步,為遂行諸軍種聯合戰役和登陸作戰任務創造了條件。

時間:1999年10月

來源:兵器工業集團

 

10  中國首枚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開拓者一號」發射成功

▲2003年9月16日,中國首枚四級全固體運載火箭「開拓者一號」(KT-1)在山西省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進行發射試驗。KT-1的發射成功,為我國商業航天發射、快速進入空間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把衛星快速送入太空的國家。圖為KT-1在航天科工總裝廠完成出廠前調試。

時間:2003年9月

來源:航天科工

 

11  神舟五號發射升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神舟五號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時間:2003年10月

來源:航天科技

 

12  全球第一個TD-SCDMA商用終端的國際長途電話成功演示

▲2004年12月,全球第一個TD-SCDMA商用終端的國際長途電話成功演示。2000年5月,大唐電信集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TD-SCDMA被國際電聯確立為世界三大3G通信標準之一,實現了近百年來我國電信業在國際標準領域「零」的突破。

時間:2004年12月

來源:中國信科

 

13  我國第一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竣工

▲2005年9月22日,我國第一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推動了我國核電發展和大型引進工程的規範化管理能力的提升。

時間:2005年9月

來源:國家電投

 

14  寶鋼高等級汽車板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寶鋼高等級汽車板品種、生產及使用技術的研究》榮獲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隨著不斷發展,寶鋼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同時批量生產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進高強鋼的鋼鐵企業,實現了超高強鋼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的領先地位。

時間:2006年

來源:中國寶武

 

15  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全長1956公裡,全線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處的唐古拉山口5072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鐵路。青藏鐵路建設中克服了千裡凍土、高寒缺氧等世界難題,同時保護了脆弱的生態環境,創造了鐵路運輸史上的多項紀錄。

時間:2006年7月

地點:中國中鐵

 

16  中國首架自主智慧財產權新支線飛機總裝下線

▲2007年12月21日,中國首架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支線飛機ARJ21-700在上海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這標誌著我國重大自主創新工程ARJ21飛機的研製工作全面完成,中國飛機正式躋身世界民用客機行列。

時間:2007年12月

來源:中國商飛

 

17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舟七號上載有三名太空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時間:2008年9月

來源:航天科技

 

18  「東方紅」躋身最先進拖拉機行列

▲2010年9月28日,中國一拖生產的中國首臺動力換擋重型拖拉機——「東方紅」2704型號拖拉機駛下總裝線,標誌著我國農業機械製造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時間:2010年9月

來源:國機集團

 

19  內蒙古杭東煤炭普查發現世界級鈾礦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煤地質集團公司承攬的內蒙古杭東煤炭普查項目,通過「煤鈾兼探」獲得煤炭資源量146億噸,並發現世界級鈾礦,結束了我國無世界級鈾礦的歷史。

時間:2010年10月

來源:中煤地質總局

 

20  CRH380A在京滬高鐵運營試驗

▲CRH380A高速動車組於2010年8月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竣工下線。2010年12月3日,CRH380A在京滬高鐵創造了486.1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時速。

時間:2010年12月

來源:中國中車

 

21  電力天路

▲2011年7月2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國網公司的電力員工腳踏銀線,行走在崑崙之巔,建設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高原輸變電工程——藏中聯網工程。

時間:2011年7月

來源:國家電網

 

22  整裝待發的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屬載人太空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發射,此後曾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圖為2011年9月20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器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塔架。

時間:2011年9月

來源:航天科技

 

23  世界最大蒸汽管幹燥機組出廠

▲2011年9月20日,世界最大規格、年產400萬噸的CTA/PTA蒸汽迴轉乾燥機組在南京順利出廠裝船。這一大型乾燥機組從研發、設計到製造,全部由中國化工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自主完成,填補了該領域國內大型裝置關鍵設備的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石化產業的乾燥設備採購成本降低50%。

時間:2011年9月

來源:中國化工

 

24  國內第一座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交付

▲「海洋石油981」是中國第一座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甲板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能夠滿足南海惡劣海況及國際主流海域作業需求,填補了我國在深水油氣開發裝備設計和建造領域的空白,標誌著我國正式進軍深水海洋油氣開發。

時間:2011年12月

來源:中船集團

 

25  中國第一條8"矽片生產線、12"矽片中試生產線建成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建成中國第一條8"矽片生產線、12"矽片中試生產線。圖為單晶與矽片。

時間:2012年3月

來源:有研集團

 

26  「蛟龍」號再創下潛世界紀錄

▲2012年6月27日,由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牽頭自主研製的我國首臺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進行第五次深海下潛,深度達7062米,並完成多種深海作業,再次創造世界同類載人潛水器下潛紀錄,使我國深海科學考察能覆蓋全球99.8%海洋面積。

時間:2012年6月

來源:中船重工

 

27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船重工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遼寧艦入列以來,組織了遠海作戰運用演練等一系列綜合演練,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作戰能力。

時間:2012年9月

來源:中船重工

 

28  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在江蘇如東建成

▲龍源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位於江蘇省如東縣東部海域,總裝機容量48.2萬千瓦,總共安裝155颱風電機組,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時間:2012年9月

來源:國家能源集團

 

29  中國自主研製專用武裝直升機首亮相

▲2012年11月,珠海航展期間,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0首次公開亮相,並進行飛行表演。

時間:2012年11月

來源:航空工業

 

30  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

▲2012年11月22日,我國第一種重型艦載機殲15戰鬥機首次成功在遼寧艦航母上完成起降飛行試驗。殲-15飛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重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戰任務,具備遠程打擊和晝夜間作戰能力。艦載機著艦是世界公認的技術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海上科目。

時間:2012年11月

地點:航空工業

 

31  運20首飛

▲2013年1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多用途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該機是中國研製的最大飛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第四個能夠研製大型運輸機的國家。

時間:2013年1月

來源:航空工業

 

32  「天鯨號」自航絞吸挖泥船

▲「天鯨號」是自航的絞吸式挖泥船,是中國吹沙填海的利器,裝機功率、疏浚能力均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以「天鯨號」為代表,中交集團擁有一支由800多艘各類型船舶組成的工程船隊,其中主力疏浚船舶100餘艘,耙吸挖泥船總倉容量、絞吸挖泥船總裝機功率均排名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疏浚船隊。

時間:2013年8月

來源:中國交建

 

33  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成功軟著陸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這標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

時間:2013年12月

來源:航天科技

 

34  溪洛渡水電站、溪洛渡直流工程投產運行

▲溪洛渡水電站2014年6月30日全部投產運行,總裝機容量1386萬千瓦,總庫容126.7億立方米,水電站數字大壩系統開創了國內特高拱壩智能化建設的先河,代表了全球大壩智能化建設的最高水準。與溪洛渡水電站配套的溪洛渡直流工程於2014年6月25日投產運行,這是全球輸電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長的同塔雙回直流輸電工程,直流輸電總容量單回容量320萬千瓦,雙回共計640萬千瓦。

時間:2014年6月

來源:南方電網、中國三峽集團

 

35  8×8輪式裝甲車填補 我國陸軍裝甲裝備空白

▲2015年9月3日,8×8輪式裝甲戰車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1997年,根據我軍裝備需求,兵器工業集團開展了輪式車輛的研發工作,於2000年4月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臺8×8輪式裝甲戰車樣車,填補了我國陸軍裝甲裝備的空白。

時間:2015年9月

來源:兵器工業集團

 

36  海紅旗-9防空飛彈

▲2015年9月3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製的海紅旗-9防空飛彈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海紅旗-9防空飛彈是人民海軍現階段兩種中遠程區域防空飛彈之一,為水面艦隊提供完整的遠程防空保護。

時間:2015年9月

來源:航天科工

 

37  空警500實現裝備平臺國產化

▲空警500是在國產飛機平臺上利用先進數字陣列雷達技術構建的新一代中型、全天候、多傳感器空中預警和指揮控制飛機,向全世界定義了預警機發展的未來。研製過程中,高度重視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元器件國產化規格比超過90%,雷達的核心信息平臺伺服器100%實現國產化,完全實現了「中國芯」。

時間:2015年

來源:中國電科

 

38  哈電集團自主製造國產首臺30MW燃氣輪機

▲2015年12月26日,由哈電集團生產的國產首臺30MW級燃壓機組在中石油西部管道西三線煙墩站一次點火成功。這是由中國人自主研發、製造的首臺30MW級燃驅壓縮機組,標誌著國產化大型裝備工業應用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實現了管道核心裝備——大型壓縮機組的新突破,改變了長期以來天然氣管道核心裝備完全依靠進口的現狀。

時間:2015年12月

來源:哈電集團

 

39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採用新型液體燃料。圖為2016年6月25日,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

時間:2016年6月

來源:航天科技

 

40  中國「天眼」遙望太空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是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稱為「觀天巨眼」,信號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總計使用4450塊鏡片,總重量超過2000噸。

時間:2016年6月

來源:中國電科

 

41  重型火箭用直徑10米級鋁合金環件刷新世界紀錄

▲2016年8月,中鋁集團西南鋁公司成功研製出重型運載火箭用直徑10米級整體鋁合金環件,刷新了世界紀錄。10米級整體鋁合金環件是連接重型運載火箭貯箱的筒段、前後底與火箭的箱間段之間的關鍵結構件,是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的關鍵材料。

時間:2016年8月

來源:中鋁集團

 

42  反隱身雷達——洞察天空隱秘

▲「SKYWATCH天空守望者」系列四代遠程三坐標防空反導雷達和YLC-8B機動式預警相控陣雷達是對抗第四代隱形飛機的「殺手鐧」,代表了國際遠程對空監視雷達的先進技術水平,確保我國設備在最複雜的戰場環境中依然能夠正常工作,發揮最大效能。

時間:2016年10月

來源:中國電科

 

43  我國首座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併網發電

▲2016年10月,國家電投集團黃河公司建設的我國首座「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全面建成並運行,這是全球唯一一個規模最大、實驗設備最齊全、實驗方法最先進的太陽能發電綜合技術的戶外實證試驗基地。

時間:2016年10月

來源:國家電投

 

44  殲20首次現身珠海航展

▲2016年11月1日,殲20首次公開亮相珠海航展並進行飛行展示。2017年9月28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宣布殲20飛機列裝部隊,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裝備先進隱身戰鬥機的國家。

時間:2016年11月

來源:航空工業

 

45  全國首座三維數位化生態電廠

▲華電萊州電廠是我國第一座智能生態電廠,機組採用三維數位化設計,具有國內單機容量最大、設計煤耗最優、不佔耕地資源和淡水資源、全面達到廢水「零排放」等特點,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中。

時間:2016年

來源:中國華電

 

46  世界最大海上鑽井平臺「藍鯨1號」

▲招商局旗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製造的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雙井架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

時間:2017年5月

來源:招商局集團

 

47  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裡。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計獲28家客戶815架訂單。

時間:2017年5月

來源:中國商飛

 

48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

▲2017年5月,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首次「可燃冰」試採獲得圓滿成功。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能量密度高,資源潛力巨大。作為世界公認的清潔高效的未來替代能源,「可燃冰」試採成功,對於改變我國能源結構,降低石油等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意義重大。

時間:2017年5月

來源:中國石油

 

49  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敞開式硬巖掘進機下線

▲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內最大直徑敞開式硬巖掘進機(TBM)「彩雲號」於2017年8月在昆明中鐵電建總裝車間成功下線,即將投入到亞洲第一長鐵路山嶺隧道——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的施工。「彩雲號」由我國自主研製,開挖直徑為9.03米,整機長度約為230米,整機重量約1900噸,填補了國內9米以上大直徑硬巖掘進機的空白。TBM圖案為開屏的孔雀,寓意著「神奇美麗 吉祥和順」。

時間:2017年8月

來源:中國中鐵、中國電建

 

50  智慧化玻纖業務規模全球第一

▲中國建材集團自主研發出大型玻纖池窯拉絲生產技術及E8、E9等系列高性能玻纖配方,建設了智慧化玻纖生產基地,業務規模居全球第一。

時間:2017年9月

來源:中國建材

 

51  我國最大級別20000TEU貨櫃船成功下水

▲2017年10月23日,中船重工所屬大船集團建造的我國最大級別20000TEU貨櫃船首制船成功下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該船總長399.9米,型寬58.6米,型深30.5米,採用雙島式上層建築總布置,雙底雙殼船體構架形式。該船成功下水標誌著我國在超大型貨櫃船領域實現了重大飛躍。

時間:2017年10月

來源:中船重工

 

52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

▲2017年12月24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珠海金灣機場完成了陸上首飛。AG600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

時間:2017年12月

來源:航空工業

 

53  世界單槽容積最大超大型浮選機

▲2017年,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功開發世界上單槽容積最大的680m³超大型浮選機。圖為680m³浮選機在江西銅業德興銅礦工業試驗現場。

時間:2017年12月

來源:礦冶集團

 

54  中國遠洋海運破冰南北極

▲從2013年起,中遠海運集團派出船舶相繼首航北極和南極,並實現北極東北航道常態化航行。北極「黃金水道」的開通會大大拉近我國與歐洲、北美等市場的距離,將帶來國際分工和產業布局發生變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分工和經濟發展布局。圖為中遠海運首航南極船舶「永盛」輪。

時間:2017年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

 

55  全尺寸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和整車環境風洞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全尺寸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和整車環境風洞,預計於2019年年初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商提供一流實驗平臺。圖為風洞施工現場。

時間:2018年3月

來源:通用技術集團

 

56  世界最薄電子觸控玻璃

▲2018年4月,中國建材成功生產下線世界最薄的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創造了浮法技術工業化生產的世界最薄玻璃紀錄,為我國玻璃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原材料支撐。

時間:2018年4月

來源:中國建材

 

57  成功開採涪陵頁巖氣田

▲根據現有地質資料和產能評價,涪陵頁巖氣田資源量2.1萬億方,是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此次成功開採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第三個具備商業化開發頁巖氣能力的國家。圖為2018年6月7日,涪陵頁巖氣田焦頁21號西平臺井工廠同步壓裂施工現場。

時間:2018年6月

來源:中國石化

 

58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2018年10月24日,由中交集團等央企承建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中交集團承建了港珠澳大橋70%以上的工程。由中交集團聯合體承建的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施工控制性工程,由沉管隧道、東西人工島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沉管隧道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

時間:2018年10月

來源:中國交建

 

59  中國建築承建的不同時期超高層建築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全國各省市 300 米以上的超高層地標性建築中,90% 以上由中建集團承建,全球 500 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中,50% 由中建集團承包施工。圖為中建集團承建的代表性超高層建築。

來源:中國建築

 

60  「華龍一號」吊裝穹頂

▲「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當今世界核電領域在建設中最為先進的核電技術之一。「華龍一號」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核電技術已走到世界前列,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和核電「走出去」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左圖為2018年3月21日,「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實現穹頂吊裝;右圖為2018年5月23日,「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廣西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實現穹頂吊裝。

時間:2018年3月、2018年5月

來源:中核集團、中廣核

 

61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2017年4月22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並於幾天後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一關鍵技術的國家。

時間:2017年4月

來源:航天科技

 

62  我國首個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

▲2009年1月6日,我國首個特高壓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建成投運,是當時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交流輸電工程,也是世界首個投入商業化運行的1000千伏輸電線路。圖為2008年8月22日,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

時間:2008年8月

來源:國家電網

 

63  「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

▲中國中車研製的「復興號」於2017年6月26日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同年9月21日在京滬高鐵率先實現350公裡時速運營,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時間:2017年6月

來源:中國中車

 

64  2015年度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2015年度中央企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佔比100%;二等獎19項,佔比29.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3項,佔比100%;一等獎7項,佔比41.2%;二等獎56項,佔比33.5%。

時間:2016年1月

 

65  2016年度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2016年度中央企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佔比66.7%;二等獎19項,佔比30.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佔比100%;一等獎7項,佔比35.0%;二等獎49項,佔比32.9%。

時間:2017年1月

 

66  2017年度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2017年度中央企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佔比50.0%;二等獎20項,佔比32.3%。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佔比66.7%;一等獎14項,佔比66.7%;二等獎45項,佔比30.8%。

時間:2018年1月

 

67  中央企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情況

▲2011年至2017年,中央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由49個增加到9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從208個增加到32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從38個增加到73個,國家能源研發(實驗)中心從44個增加到5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72個增加到98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從63個增加到73個。

 

68  2011-2017年中央企業榮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

▲2011年至2017年的國家科技獎勵中,共頒發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411項,中央企業獲獎425項,佔總數的30.1%。中央企業總體上獲獎數量多,高等級獲獎比例大,反映出中央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強,研發成果質量水平高,是國家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的主力軍。

 

69  2011-2017年中央企業擁有各類有效專利情況

▲2011-2017年,中央企業擁有各類有效專利總量從14.49萬件增加到56萬餘件,年均增長25.27%,其中有效發明專利從4.03萬件增加到21.67萬件,年均增長32.36%。

 

 

 

40年篳路藍縷、由小到大,我們逐步建成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

大國重器相繼問世,鐫刻下中國製造的實力;

中國品牌正在崛起,彰顯著中國製造的魅力;

中央企業風雨兼程,提升中國智造的強大實力。

行者方致遠,奮鬥路正長,中央企業在高質量的發展道路上,永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責任編輯:宋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圖說央企40年⑤】從兩彈一星元勳到時代楷模,看央企40年英才人物
    輝煌四十年,奮進新時代。40年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同樣影響著世界,上一期,從搶險救災到精準扶貧,40年,圖說央企社會責任。今天,我們聚焦央企英才人物,聚焦中國驕傲!,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在錢學森的帶領下,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身處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央企任務繁重。疫情暴發之初,「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曾創下「央企速度」。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2020年04月30日 01版)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 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上榜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舉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0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國資小新」聯合國資委網站、《國資報告》雜誌揭曉「2020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 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2020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麒麟雙上榜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2020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國資小新」聯合國資委網站、《國資報告》雜誌揭曉的「2020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 中國神秘的十大家族;央企名錄、省級國資委名錄、超大型金融機構名錄
    一、央企名錄國企分兩種,央企和地方國企。中央企業全稱為「中央管理企業」。判斷一個單位對應的行政級別,最簡單的方法是看一把手的任命權。一把手由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或其他部委任命的,就是央企;由地方黨委、國資委任命的,就是地方國企。
  • 央企高管曬年薪 稅前薪酬80萬元以上超40位 百萬年薪15位
    央企,是大家公認的好單位,好單位自然該有好待遇。央企高管的工資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近日,國資委考核分配局公布了2015年度,111家央企負責人所得的稅前薪酬,大家一直想了解的央企高管薪金公布於世。
  • 各大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紛紛發聲!
    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提出「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幹8000萬到1億千瓦的清潔能源,初步估算新能源調整的投資力度在7000億人民幣左右,這是目前各大央企在官方提出的十四五最大能源規劃。國家能源集團:11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在重組掛牌成立三周年之際,召開生產調度視頻會,部署年末安全生產及全年目標任務衝刺工作。
  • 央企社會形象的輿情特點--輿情頻道--人民網
    如《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這兩項改革部署在不到兩周的時間便獲得審批通過,速度之快超出想像,足見中央對於央企管理的重視程度,而輿論對此也給予高度關注。   以往來看,輿論對央企的腐敗、過度消費、信息公開程度有限等問題的容忍度較低,而2014年,打開國資國企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新局面。
  • 2020年11家電力央企領導人事頻頻變動!
    若陳飛虎任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的傳聞屬實,那中國大唐可能在2年內就「輸送」了3位省部級高官,可堪稱「省部級高官搖籃」。國家電網:一年兩換一把手,力度最大在輸送政府大員以及調整力度方面,與中國大唐一較高下的是國家電網。從領導班子調整人次上看,國家電網的人事調整不如中國大唐密集,但調整力度還是比較大。
  • 央企整合風再次颳起 六大央企重組機會浮出水面
    摘要 2015年是國企大重組、大整合的一年。自南車北車宣布合併以後,更多央企合併傳言四起,包括中國中鐵與中國鐵建、南船與北船、中石油與中石化、中國移動與廣電網、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等。
  • 保利牽手中絲,央企重組接二連三,下一個是誰?
    中絲集團創立於1946年,前身為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是一家從事絲綢、石化、新材料以及綜合貿易等多領域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集團現擁有二級公司26家,國內參股企業40餘家,在海外設立貿易機構4個,共有員工2000餘人。交易的另一方保利集團,在資本市場上可謂大名鼎鼎。
  • 諾基亞貝爾:合資央企領跑5G
    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6家央企中,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基亞貝爾)身份有些特殊。作為諾基亞與中國華信郵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信郵電)組建的合資企業,諾基亞貝爾有著天然的混改基因,堪稱直屬央企中的一支合資「獨苗」。 合資央企,自有其獨特的定位與使命。
  • 目前中國排名第一的央企是什麼級別?
    目前,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名錄的中央企業有97家,像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華潤集團、一汽、招商局集團、中儲糧等,以及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中石化、中石油、三大通信運營商、四大國有銀行等等,都屬於央企,且都是副部級央企,其董事長和老總包括班子成員的幹部管理權限都在中央,由中組部負責考察使用
  • 未來央企不超90家?中絲劃入保利,央企重組步伐加快
    分析人士認為,保利一直想做強文化板塊,央企裡面文化板塊企業較少,此次併購中絲集團,不僅再次增強了保利文化板塊的實力,同時在貿易領域也可以與保利優勢互補。作為8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之一,保利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重組整合。早在2017年,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就整體併入保利集團。
  • ...世博園浦東片區建成央企總部基地 25家央企集聚發展帶來化學反應
    「0.2平方公裡的面積內,集聚了25家央企,這可能是全國央企集聚度最高的區域。」入駐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的國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暉說。  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年後,昔日的世博園浦東片區建成了央企總部基地。面對疫情影響,央地融合發展疊加自貿區的政策支持,幫助相關市場主體克服不利影響,努力化危為機。
  • 中國待遇最好的國企、央企,他們青睞什麼專業的畢業生?
    溫馨提示:點擊這裡免費訂閱學科競賽信息 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殿堂是清華北大,而每個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單位是國企、央企。可大家也知道,想進入國企、央企這樣的事業單位是很難的,那麼國企、央企究竟最喜好哪些大學畢業生呢?
  • 一年淨利超7500億,僅次於中國菸草,這家正部級央企還控股四大行
    說到中國最賺錢的企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國菸草。這家企業到底有多賺錢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菸草利稅總額為12056億元,上繳財政是11770億元,也就是說企業自己留有的利潤為286億元,這裡說的利稅是指利潤和納稅總和。
  • 中國排名第一央企是誰?不是國家電網,而是689人掌管6.5萬億的它
    提到央企,大部分可能會想到國家電網、中石化、華潤集團等。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石化營收為2.97萬億,淨利潤576億元。2020年11月16日,我國央企數量共計97家,其中有多家央企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於同年《財富》榜單,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位居第3、中石化位居第2。
  • 各類央企最喜歡哪些大學和專業的畢業生?看到這待遇你心動沒有?
    一提到鐵飯碗工作,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除了公務員、老師之外,國企央企也是備受大家追捧的對象。跟家長們聊天的時候,不少人都表示沒搞懂國企和央企的區別,從本質上講,央企是屬於國企的,由國資委直接管理,在中國500強上榜的國企中,有85%以上的都是央企。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在-40米,你能看到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最深處,位於海平面40米以下。在-88米,你能看到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最深處,它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做「穿越山和大海」。在-3658米,你能看到半潛式石油鑽井平臺「藍鯨1號」,這個「深海巨獸」是全球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2017年,它是我國在南海開採可燃冰的保障平臺之一,其最大鑽井深度可達152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