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浦東片區建成央企總部基地 25家央企集聚發展帶來化學反應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0.2平方公裡的面積內,集聚了25家央企,這可能是全國央企集聚度最高的區域。」入駐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的國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暉說。

  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年後,昔日的世博園浦東片區建成了央企總部基地。面對疫情影響,央地融合發展疊加自貿區的政策支持,幫助相關市場主體克服不利影響,努力化危為機。

  從棚戶區到央企總部基地

  從國新控股的大樓向外望去,黃浦江景色一覽無遺,世博中心近在咫尺。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這裡曾是上鋼三廠煉鋼廠區,鋼花四濺、棚戶遍地。

  世博會結束後的2011年,13家央企率先入駐世博園浦東片區。今年3月,又有9家央企和一家地方國企的16個重大項目籤約落地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總投資金額累計達960多億元。

  如今,整個世博片區已經有25家央企集團註冊了近80家各類公司,入駐企業在世博初步形成總部、金融、能源、貿易等功能板塊。

  總部方面,有中國寶武、中國商飛等2家一級總部和中核上海總部、中鐵投資等9個區域性總部;金融方面,有遠東宏信、商飛資本、天安財險等一大批金融機構入駐;能源方面,集聚了如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核電等一批能源企業;貿易方面,有中鋁國際貿易、中銅國際貿易兩個千億級的貿易平臺。

  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沈鋒說:「央企加速集聚的趨勢還在繼續,世博片區很快就會有第26、27家央企入駐,相應的投資不斷加碼。」

  助力央企二次創業和轉型發展

  央企為何扎堆世博?一名央企負責人的話非常樸素:「這裡特別適合做生意」。

  成立於1992年的振華重工,伴隨浦東開發開放而成長壯大。從一個無人知曉的小公司,振華重工發展為全球重型裝備製造行業的知名企業。

  雖然受到疫情不利影響,今年以來振華重工在海外共計完成35臺設備的交機工作,以及2個航次的卸船工作,這其中,上海自貿區的原產地信用籤證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振華重工副總裁劉啟中介紹,按照這一制度,企業可以直接在海外辦公室,列印原產地質量審核證書交給國外客戶,從原先的「面對面」申領變成了現在的「鍵對鍵」籤發。「以前可能需要一周時間進行現場申請、審批,再郵寄到國外,現在從網上填單到列印出來,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解決問題。疫情期間,這套線上審核制度對企業來講太及時了,貨可以儘快通關,送到客戶手中。」

  劉啟中說,面對疫情衝擊,目前振華重工一方面落實手上已有項目,另一方面延伸業務比如維修服務,努力完成原定的年度發展目標。

  總部位於世博的中化國際,早在2001年就實施戰略南移,將企業總部從北京遷入浦東,2016年進一步搬遷至世博片區。利用上海的人才資源、研發優勢,中化國際由單一的貿易公司,轉型為以精細化工為核心的產業公司。

  「浦東是中化國際全球化發展的大腦。」 中化國際董秘柯希霆說,中化國際在浦東註冊了10家下屬企業,近期還將籌建財務共享中心等機構。

  2018年12月在世博註冊成立的中鋁國貿集團財務總監董克恭說,華東是國內有色金屬消費量最大的區域,總部搬遷到這裡,可以更加貼近市場、貼近客戶。2019年中鋁國貿營收1400億元,其中上海地區的結算量達600億元。根據戰略規劃,立足上海,中鋁國貿未來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貿易集團。

  「物理距離」縮短催生「化學反應」

  在世博片區,隨著央企之間、央企與地方企業物理距離的縮短,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我們隔壁的中化、中鋁,都是中國外運的客戶。企業在北京籤的戰略合作協議,在上海就能直接進行業務對接,這就是集聚帶來的好處。」中國外運華東公司總經理王篤鵬說。

  在王篤鵬看來,疫情給運輸行業帶來挑戰,但也孕育著新機會。「比如國際集拼中轉業務,疫情期間增長很快,我們和合作夥伴商討利用線上平臺,在浦東的外高橋和臨港建設國際貿易中轉集拼基地,讓更多國內企業獲益。」

  除了央企之間的抱團,藉助世博平臺,央企與地方企業的合作也日益緊密。

  田暉表示,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國新上海積極參與地方國企重組、股份制改革和IPO等項目。比如,國新上海發起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專項基金,通過收購上海地方企業老鳳祥職工持股會21.99%的股權,解決了老鳳祥的歷史遺留問題,幫助這家老牌企業加速實現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

  為了促進央企與地方企業的合作,2018年5月世博片區就設立了上海自貿區央地融合發展平臺。平臺採取「政府搭臺、企業自治、機構參與」的形式,設有專門的理事會。目前,包括上海臨港集團、上海電氣、國泰君安等10家地方國企已正式成為央地融合發展平臺理事單位。

  根據規劃,未來世博還將繼續打造央企總部集聚區,促進央地融合發展。同時,加快民企、跨國公司總部的集聚,讓各類企業產生更多的良性互動。(記者 何欣榮)

相關焦點

  • 【浦東25年】在浦東創造世界水泥發展史奇蹟
    從一條生產線都沒有,到旗下擁有134 家水泥廠,年產水泥超億噸,並引領行業走出低價惡性競爭,實現行業價值理性回歸……南方水泥總部落戶浦東陸家嘴7 年,現已穩居全國水泥行業第2 位,創造了世界水泥發展史上的奇蹟。
  • 18個「央企入桂」項目籤約落戶南寧
    原標題:18個「央企入桂」項目籤約落戶南寧  總投資約1442億元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南寧新設廣西區域總部及投資公司、中航建設集團等企業投資建設的中國-東協數字經濟產業園落戶青秀區、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建設南寧「零公裡」空港產業園項目……7月10日,南寧市舉行「央企入桂」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籤約項目共18
  • 央企整合風再次颳起 六大央企重組機會浮出水面
    東興證券分析師鄭閔鋼指出,公司是一家全國性、綜合性的房地產開發上市企業,控股股東中糧集團連續多年位列世界500強企業之列,是國務院核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看好深圳市城市更新以及前海開發建設給公司帶來的發展機會。
  • 未來央企不超90家?中絲劃入保利,央企重組步伐加快
    多位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國企,尤其是央企的併購腳步從去年起加快。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企數量為96家,未來可能控制在90家以內。央企重組又有新動作。中絲在貿易、文化領域與保利互補針對本次重組,財經評論人布娜新分析稱,從公開數據來看,中絲集團的經營情況不太理想,將中絲集團整體無償劃入保利集團是國資委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規律並結合央企經營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決定。
  • 車公廟片區將建時尚總部中心
    論壇現場,政府部門、行業與學術界人士集聚一堂,見證福田區《灣區時尚總部中心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的發布,共論深圳時尚發展藍圖,探討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紅利將給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帶來哪些新機遇。將全方位嫁接國際時尚資源《規劃》發布會上,福田區副區長孟漫介紹,2019年,福田區將以時尚產業發展為主線,規劃建設時尚總部中心,著力扶持本土時尚品牌,重點引進時尚總部企業、高端時尚媒體和高端時尚品牌,全方位嫁接國際時尚資源,實現國際時尚價值鏈資源集聚。
  • 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一方面積極抗疫復工,既聚焦主責主業,又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一方面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同時,央企生產鏈長、涉及面廣,中國華電開工建設一大批電力項目,帶動發電、配電、輸電、絕緣材料、電纜、鋼架等民營企業1000多家。截至4月8日,中國建築、國家電網等15家農民工用工量最大的央企已有589萬農民工順利返崗復工。▲中國建築派出專車,借復工人員返程。穩崗位,惠小微,彰顯責任擔當。
  • 巫家壩發展誰始終走在前面?片區首個國際品牌酒店強勢進駐
    麥克達溫德姆酒店此次入駐保利堂悅,意味著巫家壩片區繼總部項目、精品住宅、商業中心相繼落地之後,又拉開了國際品牌酒店入駐的大潮。首家引入國際品牌酒店並不是央企保利在巫家壩的頭一次「領跑」,從2017年10月保利作為首批巫家壩進駐企業拿地後,保利堂悅住宅也是片區內首批售罄並將首批交付的項目,繼一期的成功開發之後,二期保利天際繼續擔當起了巫家壩高端住宅的標杆責任。此次麥克達溫德姆酒店入駐的保利堂悅君御位於巫家壩南部,區域內包括保利堂悅在內的多個樓盤今年都將迎來交付時刻。
  • 各大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紛紛發聲!
    各大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紛紛發聲! 3060目標和碳中和的目標自發布以來,各大電力央企紛紛發聲,在規劃十四五能源目標:華能:11月27日,華能集團在北京總部召開「十四五」規劃院士專家研討會,特邀能源電力等領域12位院士,以及行業多名專家學者獻言獻策。
  • 目前中國排名第一的央企是什麼級別?
    央企主要是指國務院直屬或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中央國有企業。目前,在國務院國資委監管名錄的中央企業有97家,像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華潤集團、一汽、招商局集團、中儲糧等,以及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中石化、中石油、三大通信運營商、四大國有銀行等等,都屬於央企,且都是副部級央企,其董事長和老總包括班子成員的幹部管理權限都在中央,由中組部負責考察使用
  • 【關注】國資委:央企整合成效顯著!初步確立三種模式
    5年來,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穩步推進,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完成18組34家央企重組,央企由117戶調整至98戶。5年來,央企重組著力推進強強聯合,穩妥推進裝備製造、電力、鋼鐵、航運、建材、旅遊等領域企業重組,更好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化提升。尤其是專業化整合成效顯著,初步探索出鐵塔模式、資產轉讓模式、業務協同模式等3種有效模式。
  • 三大央企集團:不登世界500強,規模超萬億,其中2家是正部級
    不過,很多人至今還分不清國企和央企之間的區別,實際上國企的範圍更廣泛,包括央企和地方國企,所以一家企業是央企,那麼它一定就是國企;如果一家企業是國企,那不一定就是央企,比如地方國企,那和央企還差得遠。
  • 仲愷正繪製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新藍圖
    該項目計劃投資20億元,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25億元。 11月19日,首期投資約6億元的聯東U谷·潼湖數字科創產業園項目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項目地塊正式動工,項目擬打造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端電子元器件、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科技產業發展平臺,打造數字科創企業聚集的科技園區標杆。
  • 盒馬百億產業基地及總部落戶浦東!今年基本養老金漲5% 迎來16連漲...
    新經濟 盒馬百億產業基地及總部落戶浦東 助力打造「在線新經濟」 昨天,盒馬產業基地在浦東新區航頭鎮正式動工。
  • 林恩全:北京總部經濟發展仍需增強輻射力
    總部企業對所在行業的支撐帶動作用突出,如金融業中總部企業實現增加值佔金融行業的70.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總部企業實現增加值佔該行業的47%。 (四)總部企業空間集聚特徵明顯,CBD、金融街等特色總部聚集區發展迅速。全市1288家總部企業中,分布在海澱、朝陽、西城和東城四個城區的就有978家,佔總部企業總數的75.9%,實現增加值5410.8億元,佔全市總部企業增加值的73.5%。
  • 中核建劃入中核 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央企重組再添一例 中核建劃入中核  中核建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重組後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減至97家  核電產業將迎來「新三角」格局  去年以來,央企集團層面重組整合加快,其中,2017年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等3組7家央企實施了重組。此次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後,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戶數調整至97家。  目前,中核集團旗下有3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東方鋯業、中國核電、中核科技。
  • 樂見央企薪酬改革「陽光化」
    據報導,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公布了負責管理的111家企業負責人2015年度稅前薪酬,最高達到上百萬元,最低僅為四五萬元,平均水平大致在50萬元到70萬元左右。這是央企高管薪酬首次全面公開亮相,引發廣泛關注。
  • 航天科工集團完成改制,剩餘9家央企軍工或成新風口
    當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改制與更名已經完畢,券商分析師稱,這將促使央企軍工集團的改制進程按下加速鍵。根據央企軍工上市公司公開信息,在12家央企軍工集團中,3家已經完成改制,還有9家尚未完成,這些尚未完成改制的軍工企業或成下一個風口。
  • 濟青煙「三兄弟」加速領跑 山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全面起勢
    高水平建設「京滬會客廳」,打造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和省企總部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青島要建設我國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全力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中國海工北方總部、中國東方航天港、石藥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建成投產萬華百萬噸乙烯一期項目,實施100個億元以上技改項目。加快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打造中國工業設計名城。加快推進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設。
  • 每個瞬間都溫暖人心,2020年度央企十大暖鏡頭等你點擊
    5、武漢加油,我想家了1月23日,乘務長韓雪和她組員離開了武漢在外飛。當她們將136名來自上海的醫護人員送達武漢的時候,她想家了、想念她的家人,因為何時能回家還不知道…… 相關連結:防疫抗疫十萬火急!中央企業星夜馳援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