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頭腦病毒」還是「意識病毒」?

2020-12-06 散閒觀點

長期以來,經過不斷學習實踐、聞思修和感悟,在中間某個時間點,我也開始養成了用文字記錄的習慣。並且把其中一部分在網上發布分享出來。直到後來我讀到了某些「走得更遠,站得更高」的人們寫的東西,我才發現我寫的很大部分的內容其實也都是認識和清除「大腦病毒」的內容。

我讀到的詞是「大腦病毒」。但我感覺雖然是前輩高人寫的東西,但如果咬文嚼字的話,總是感覺不夠精確。

我是個平時話不多,並且喜歡「簡單直接概括」,表達力求儘量精確的人。所以對文字比較喜歡「咬文嚼字」。

註:咬文嚼字,很多時候,文字是需要仔細琢磨的。「咬文嚼字」原指詞句上的推敲,實際上是一個褒義詞。

我覺得「大腦病毒」這個詞不太合適,大腦是一個物理名詞。大腦病毒雖然是一個比喻,比喻那些自我阻礙的想法和思維和認知等。但是如果較真起來,它的本義應該是真實的物理大腦病毒,所以我覺得用這個詞不太合適。

用「思維病毒」或「思想病毒」這些詞也不合適。

思想和思維都需要一個運行過程,有時候人在第一反應時刻就已經有病毒在運行了,就已經中招了。它比思維的反應要迅速。比如:有的女孩,被男生看一眼就害羞,甚至臉紅。這就是不用思維運行的第一反應。更是一種「意識的反應」。

那如果用「意識病毒」這詞顯然更恰當。不過,雖然我感覺更為合適,但很多人對「意識」這詞沒有概念。用的話還要對意識進行解釋。因為不形象,不直觀,所以最後還是不合適。

後來又學習與研究,我發現:這些「病毒」的作用是貫穿無形的意識和思維,也貫穿有形的大腦和身體的。

剛才舉了一個例子:女孩見男生害羞臉紅。有人會說這不是病毒,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正常反應。但是還有更多人是沒有這個反應的。

再舉一個例子:當眾上臺講話。

有人說人生有三怕:其中一怕就是當眾上臺講話。甚至有的人一旦被要求上臺講話,還沒上臺腿就開始發抖了,或者口齒不利索了。但是也有很多人很輕鬆上臺講話,一點也不緊張。

所以,我定義這種不同的反應。有人正常,有人不正常。這就可以歸類為病毒。

這些是比較明顯的,還有很多不明顯,不易被察覺的病毒。它對人們產生著阻礙和不好的影響。以後我會一一找出來為大家分析和探討解決之道。

所以最後我選擇「頭腦病毒」來代稱感覺最合適。

頭腦和大腦的區別:一個是抽象概念,一個是形象概念,一個指無形的頭腦,一個指有形的大腦。聽起來也容易理解,感覺不是太抽象。

人類主要的「頭腦病毒」就是:分別,分離,批判,負面,消極,自我等。

還有很多小的不易察覺的病毒,諸如:無聊,易情緒化,憂慮擔憂,胡思亂想停不下來,忽視,只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害怕平靜,閒得慌停不下來。總想填充。活在過去或未來等。

這些頭腦病毒阻礙人們頭腦的正常功能,消耗著人們的能量。使人們大腦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影響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

人出生時是純淨的,一般都是健康的,是沒有任何身心問題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從純淨到病毒感染,再到發現病毒和清除病毒的過程」。通過人生的歷練,通過行為做事,通過反思,通過不斷學習等清理著頭腦病毒。

有的人不斷清理和糾錯成為了「成功人士」。自古也有人不斷清除病毒和自我修煉成為了「賢者」和「聖人」。

人腦如同電腦,頭腦病毒也類似電腦病毒。電腦病毒通過殺毒清除,通過打補丁升級等方法。人的頭腦病毒也是如此。清除頭腦病毒需要運行相關的「心法」,需要為「身心靈系統」打補丁,升級。不斷更新「頭腦病毒庫」……修復身心之道。

作者:趙散閒,PD領域作者(Personal Development/個人成長與身心靈提升)。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發現不易察覺的「頭腦病毒」,去除大腦雜質非常重要
    就拿以往筆者作文中多次提到的查補肉身大腦的「漏洞」和消除「智能病毒」這項功課來舉例,所謂的大腦中的漏洞和病毒,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因為人的腦就相當於一部精密複雜的計算機,出廠默認的系統設置不會完美無缺,需要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進行刪除、更換、下載、安裝、升級各種功能的應用系統軟體,如此才會越來越先進和順暢好使,而那些阻礙頭腦科學運作的低級認知、荒謬理念、錯誤想法、垃圾經驗以及墊底標配思維模式等信息
  • 病毒究竟是什麼東西?
    作者:劉植榮近期,只要提起「新型冠狀病毒」一詞,人們就會萬分緊張,要防控這種可怕的病原體,我們首先要知道——病毒究竟是什麼東西。  貝傑林克被認為是病毒學的開創者之一,但他公開發表的論文也只是推斷地球上有病毒這種病原體存在,並且猜測病毒是液體,但他並沒有分離出病毒,不知道病毒究竟是個啥東西。
  • 病毒,究竟是什麼?
    那麼病毒究竟是什麼?從某種神秘力量賦予地球一萬年死寂的粒子世界產生了有機組合,產生了原始有機質和生命體。病毒,卻是隔著粒子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那層膜。 我們都知道古代神話人的魂魄之說,魂靈是肉體靈動的根本力量,而病毒驚人的相似。億萬年來,無數的生命形態生死循環,從無機粒子組合成有機細胞,又從有機生命化成一堆粒子。
  • 病毒究竟是什麼?病毒的大小、形態與結構
    在傳染性的疾病當中,由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引起這些嚴重疾病的病原體的病毒究竟是什麼?
  • 我們能夠擁有自我意識,或許還得感謝大腦中存在的古老病毒
    原標題:我們能夠擁有自我意識,或許還得感謝大腦中存在的古老病毒【Technews科技新報】我們每天都會經歷思考的過程,但意識(Consciousness)究竟是什麼?論文作者認為,事實上我們的大腦中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病毒,而它正是我們能有著意識思想的根源。在許久以前的遠古時代,一種病毒將其遺傳密碼與四肢動物的基因組結合在一起——這個代碼片段現今在人腦中仍非常活躍,執行的任務也非常的「病毒式」:將基因資訊裝在像是病毒一般的小膠囊中,在神經元之間相互輸送。
  • 人類最難對付的敵人·病毒五題——病毒究竟對生命意味著什麼?
    自2月起,陸續在《科普時報》我的「科學隨想」專欄發表了幾篇有關病毒的文章:《複雜的天網,詭異的振蕩》,《病毒對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自然界何以會容忍那些罪惡的微生物存在》,《病毒所留下的印記》。另外還寫了一篇《我們小看了的「小東西」》,談及對於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的全面認識,由3月1日出版的2020年第3期《小康》雜誌我的「身邊科學」專欄刊出。
  • 病毒對這個星球的破壞
    從海拉細胞當中也誕生了5個諾貝爾獎,她的永生是不是很有意義,其中一個諾貝爾獎就是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為什麼海拉細胞,它會突破海富烈克極限,會得到永生,原來,這是因為這些細胞感染的一種叫做,HPV的病毒,這個病毒的基因在細胞當中得到表達以後,它可以瞬時,開開,它可以瞬間打開長壽基因的開關,這個開關就叫做端粒,端粒是染色體當中,未端的一個小結,細胞每分裂一代,端粒就會像粉筆一樣每少一節
  • 新冠病毒究竟從何處來
    新冠病毒究竟從何處來?截止2020年4月3日,目前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已突破百萬,那麼就科學的態度去分析和解答這個問題,會有什麼樣的探索發現,如何來回答呢?首先得說一說病毒是什麼東西,常人看來,病毒是沒有、或著摸不透且看不見,摸不到,吻不著的虛無現象,究竟不知它天天存在於哪個地方,變幻無窮,神出鬼沒,神鬼莫測,出其不意,隨時隨地的混跡於宇宙空間,無時無刻都有可能讓地球上的各種動物、感染得上千奇百怪的各種疾病。那麼普通的人們總不能象科學家那樣、肩膀上挎著一臺顯微鏡去生活吧,去做各種實驗測試在什麼地方有沒有病毒的存在?
  • 病毒的終極目的,究竟是為了殺死宿主,還是和宿主共生?
    但病毒一旦脫離宿主細胞,便會很快失去活性,沒有任何生命特徵。所以關於「病毒是不是生物」這類問題,至今仍存在爭議,只能說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體與非生命體之間的特殊存在。病毒是地球上最最龐大的一個物種,在自然界無處不在。病毒可感染任何生物,包括人類、動物、植物、細菌以及真菌。但某一種病毒只能感染某種或某幾種特定的生物。我們通常會認為,有些病毒是有害的,可以迅速搞死宿主。
  • 肆虐各地的伊波拉病毒,究竟是如何興起的?
    她喝了罐健怡可樂,清醒頭腦,上樓去屋頂書房。今天她很可能會穿上生物危害密封防護服。她在接受獸醫病理學訓練,這門科學研究動物的疾病。她的專業將是生物安全4級的高危病原體,你必須穿密閉防護服才能面對這些微生物。她同時還在準備下周的病理學資格考試。太陽從鎮東的蘋果園和田野升起,她翻開書本,認真學習。椋鳥在樹叢裡吱嘎叫喊,卡車隆隆駛過窗戶底下的街道。
  • 視點|病毒究竟對生命意味著什麼?
    這些天閒在家裡,常常想起這句話,想到可怕又可惡的病毒。據說法國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在1882年左右首先意識到病毒的存在——由於用顯微鏡看不到狂犬病的致病原,他猜測這玩意兒一定比細菌要小得多(後來知道其大小通常相當於細菌的千分之一)。直到1931年電子顯微鏡發明之後,人們才第一次見到了病毒的模樣。
  • 小朋友容易「中招」的EB病毒究竟是什麼?
    這可能會將一種可怕的病原體——EB病毒,帶到孩子身邊。來源 | 新浪EB病毒究竟是什麼?感染之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又應該如何預防EB病毒的感染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EB病毒是什麼?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類人皰疹病毒,屬於皰疹病毒屬。
  • 蝙蝠之前,病毒又從何而來?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撰文 | Mirror 病毒可以說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廣泛卻又最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有機體但蝙蝠等動物也並非「製毒者」,追根溯源,病毒究竟從何而來?又於何時在進化樹上萌發? 要追溯一個物種的演化史,通常需要相應的化石證據,但病毒實在太過微小,幾乎不可能有化石保存下來。而且它們大都存在於宿主細胞內,混在其基因組中,難以區分。
  • 唐駁虎:病毒來自國內/國外?鍾南山對還是張文宏對?
    當然,還是有一些網民繼續念念叨叨地追問:十九世紀的人都懂得「溯源」,現代人類難道就不去「追根問底」了嗎?哎,不想追根問底,我寫這幾萬字幹什麼?閒的嗎?打贏了的,再分兩派,接著打究竟是這個國家故意投放,還是無意洩露。最後一起來接受法律處理。又愚昧又弱小,陰謀陽謀有區別嗎?
  • 科學家又發現28種新病毒,甚至出現遠古病毒,人類該怎麼辦?
    病毒對人們的傷害是巨大的,是可怕的,而人們也只能盡其所能地預防病毒研究病毒、抑制病毒,針對病毒去研發疫苗,除此之外,還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根據病毒源的探究,這一次的疫病源自於蝙蝠,蝙蝠這種動物可能是這次病毒的原宿主;而且基本排除了雞鴨魚等家禽傳染的可能,排除了家禽傳播的嫌疑,反倒是確定了蛇、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染的可能性。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追根溯源,野生動物為何脫不了干係?
    導語: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追根溯源,野生動物為何脫不了干係?如今,人們仍不能確定傳染性嚴重的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但若要追根溯源的話,新冠病毒始終逃離不了野生動物傳播的可能性。,人們之所以能夠感染上它攜帶的病毒,主要還是要靠中間媒介。
  • 非洲再爆神秘病毒.病毒相繼爆發,遠古病毒逐漸被發現...人類從未戰勝病毒...
    當地政府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措施還是緊密追蹤和排查感染人員,對病毒攜帶者進行隔離——這個人類從中世紀鼠疫時期就得出的重要經驗措施,不僅症狀包括頭痛、體重減輕和失去意識,最可怕的是發病一天暴斃,也同樣排除了伊波拉病毒變種可能性,唯一的好消息是它不是傳染病,當地政府、科學家和民眾都想方設法解釋疾病來源
  • 還是先有病毒?還是先有病毒這種生命?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這個問題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糾纏已久。假設,我是說,假設病毒就是源於地球的玩意兒(近來有科研證據表明病毒也可能來自外太空,這裡不做討論)。按照我們先現有的認知理論,病毒如果不依附於其他生命形式(包括生物、細胞、細菌),就沒辦法存活,因此生命肯定先於或同時和病毒存在於地球,但其中糾結的部分在於,我們迄今為止,無法給病毒一個確切的定義。過去的一百年至今,我們對於病毒的定義都在不斷發生改變。
  • 你知道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究竟會發生什麼嗎?
    因為中國是疫情爆發最早的國家,如今,我們對於新冠病毒似乎已經很熟悉了——比如它的「長相」,它的傳播途徑,它的預防辦法等等,那你知道——當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體內究竟會發生什麼嗎?它是怎麼引發肺炎的?如果疫苗被研製出來,又會如何起效呢?
  • 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回應病毒起源陰謀論
    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個別西方政客為達某種政治目的,開始大肆宣揚各種病毒陰謀論。「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所洩漏的」就是其中一種,對此,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接受CGTN專訪,就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疫情之前從未接觸、研究或保存過新冠病毒CGTN:這次疫情發生以來,外界一直有一種聲音和說法,認為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所洩漏的,引發了這次全球流行的疫情。您怎麼看這個問題?王延軼: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武漢病毒所最早是在去年12月30日第一次接觸到,當時還是叫「不明原因肺炎「的臨床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