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造出水的第十七種結晶形式

2021-01-09 科學網

    德國哥廷根大學10日發表新聞公報說,德法研究人員製造出了水的一種新結晶形式——「冰十六」,將來,這一成果或也可用來解決能源生產、運輸和儲存中遇到的問題。

「冰十六」由氣體水合物製成,是水的第十七種結晶形式,也是其密度最小的一種結晶形式。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籠形晶體,外來氣體分子被水分子氫鍵所結成的晶體網絡堅實地圍在其中。在製造「冰十六」過程中,研究人員選用氖氣水合物為實驗對象,將其中的氖氣抽出,僅剩由水分子形成的晶體結構,即「空的氣體水合物」。

抽出氣體分子後,氣體與水的吸引作用消失,晶格發生擴展。研究人員維爾納·庫斯說,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直接量化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相互作用的影響,有助於進一步了解氣體水合物,對地質學和化學研究意義重大。

氣體水合物在地球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甲烷水合物(即可燃冰)在永凍土層和海床中大量存在。一些科學家設想,如果能將可燃冰中的甲烷釋放出來用作能源,同時將二氧化碳固定在氣體水合物中,則既可獲取能源又能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但這一設想是否可行尚待研究。

此外,在石油、天然氣運輸過程中,特殊的壓力和溫度環境易使一些氣體和水形成氣體水合物,從而堵塞管道。研究人員認為,對氣體水合物的進一步了解也有助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雜誌上。(來源:新華社 郭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德法製造出水的新結晶形式「冰十六」
    原標題:「冰十六」由氣體水合物製成   新華社柏林12月10日電 (記者郭洋)德國哥廷根大學10日發表新聞公報說,德法研究人員製造出了水的一種新結晶形式——「冰十六」,將來,這一成果或也可用來解決能源生產、運輸和儲存中遇到的問題。
  • 「小小科學家公開課」第十七講——電動懸浮球
    7月7日下午,由天水市圖書館主辦、天水春暉教育承辦的「小小科學家」公開課第十七講在市圖書館成功舉辦。(小小科學家公開課現場)本次公開課的主題為「電動懸浮球」,活動吸引了來自秦州區共35名小學生參加。天水春暉教育的張冬老師首先跟孩子們探討了什麼是「伯努利原理」,認識了氣流運動的原理。然後,大家興致勃勃地製作自己的電動懸浮球。
  • 楊四強北京捧回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中國科技先進個人》獎
    2020年9月24日湖南訊(全媒體新聞中心首席記者 王益群)「楊四強同志,感謝你為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你的事跡和你的企業將通過『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廣為傳播!」9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
  • 結晶為什麼要添加晶種
    晶種的來源及預處理一般說來,理想的晶種應當是在同一結晶系統中得到的結構和成分較為完整的相同晶體。可通過在過飽和溶液中誘導成核獲得晶種,降溫結晶獲得期望晶體製備晶種等方式製備晶種。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結構和成分類似的晶體作晶種。
  • 「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 徐州斯瑪特董事局主席獲獎
    9月19-20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辦。中國科學家論壇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為宗旨,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學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推動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上,眾多院士、領導、30多位各領域的專家和200多位企業家就「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力量」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 「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 我市斯瑪特董事局主席獲獎
    9月19-20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辦。中國科學家論壇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為宗旨,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學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推動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上,眾多院士、領導、30多位各領域的專家和200多位企業家就「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力量」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 地理小常識:6種主要的造巖礦物
    那我們今天來介紹6種主要的造鹽礦物。1.長石:(最大量),解理呈正交者為正長石(即鉀長石),多為肉紅色;解理呈斜交者稱斜長石: (鈉斜長石至鈣斜長石),多為淺灰白色。常見於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中。石英晶體是結晶的二氧化矽,具有不同的晶型和色彩。石英中無色透明的晶體是通常所說的水晶。具有彩色環帶狀或層狀的稱為瑪瑙(含有雜質)。3.雲母:分為黑雲母和白雲母(含鐵鎂少,白色) 。在酸性巖漿巖、砂巖和變質巖中常見。4.角閃石:普通角閃石在中性和酸性巖漿巖和某些變質巖中常見。與輝石族形態、組成相近,單晶體比較常見,多為長柱狀。
  • 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新知識!月球表面或將能製造出水?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新知識!月球表面或將能製造出水?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從古至今,人類對月亮就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懷。當然在古代的時候,對天文知識並不了解,還以為月亮不過是在夜空當中的一顆星星,那麼很多的詩人都在為月亮寫詩,傳唱至今。
  • 黏土礦物中水存在的5種形式及特點
    這些水雖然都在礦物裡面,但是存在形式卻各有不同,正是這些不同,很大的影響了黏土礦物的性質。  黏土礦物中的水按存在形態可分為5種類型:1、結構水又稱化合水,以(OH)形態存在於膠體結構中,具有固定的配位位置和含量比。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
    點擊上方小程序查看化學加網VIP5企業近日,中國科協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個、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5名。
  • 解密:中國為什麼不造太空梭而造載人飛船?
    新華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樊永強)目前人類研製發射成功並正在使用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共有3種:載人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其中,太空梭綜合運用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飛機技術,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既然太空梭代表著世界航天技術的先進水平,以跨越追趕方式進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何還要從載人飛船起步呢?
  • 答疑解惑︱為什麼結晶要添加晶種?
    晶種的來源及預處理一般說來,理想的晶種應當是在同一結晶系統中得到的結構和成分較為完整的相同晶體。可通過在過飽和溶液中誘導成核獲得晶種,降溫結晶獲得期望晶體製備晶種等方式製備晶種。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結構和成分類似的晶體作晶種。
  • 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湖南科諾康美載譽而歸
    2020年9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出席會議的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企業家等與會代表,圍繞「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培育科技創新體系新格局新優勢」主題,就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科技創新發展以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熱點交流探討
  • 新聞背景:中國為什麼不造太空梭而造載人飛船
    目前人類研製發射成功並正在使用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共有3種:載人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其中,太空梭綜合運用了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飛機技術,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既然太空梭代表著世界航天技術的先進水平,以跨越追趕方式進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何還要從載人飛船起步呢?
  • 科技引領未來,黑金椹創始人劉茂祥受邀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
    2020年9月19日—20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力量,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論壇今天上午9點盛大開幕,四川黑金椹陽光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三康桑產業首創者劉茂祥研究員作為桑產業的專家代表受邀參加此次盛會,來自全國的院士、科學家
  • ——葡萄糖結晶
    葡萄糖結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一、結晶與養晶、冷卻結晶均採用晶種起晶法準備晶體:在工廠開工生產或設備放空清洗、檢修或更換晶種時,一般均採用投種法,需製備晶種。在正常生產過程中,臥式結晶罐批量生產採用留種法或另設晶種罐,連續結晶採用返回晶種法。
  • 為什麼出水氨氮會大於進水氨氮?
    出水氨氮大於進水氨氮,常見於一些高有機氮的廢水中,氨化大於硝化一般是該情況的解釋,但是氨化大於硝化出水氨氮大於進口的唯一原因嗎?出水氨氮大於進水真的只發生在高有機氮廢水嗎?本文將把目前預想到的原因概述一下!由於時間匆忙,如有遺漏或者錯誤的地方敬請指教!此文所剖析的進水氨氮並不僅僅是總進水,也可能是某個處理單元!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西北大學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剛剛公示了
    從中國科協網得知,經審委員會評審,2020年度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獲獎名單正式發布。西北大學地質系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
  • 科技創新 引領未來 李乘伊院長受邀參加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
    2020年9月19日—20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醫學博士、北京乘伊岐黃中醫院院長李乘伊受邀參加此次論壇活動。據悉,中國科學家論壇以本屆論壇上,眾多院士、企業家就「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力量」等話題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