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製造出水的新結晶形式「冰十六」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冰十六」由氣體水合物製成

  新華社柏林12月10日電 (記者郭洋)德國哥廷根大學10日發表新聞公報說,德法研究人員製造出了水的一種新結晶形式——「冰十六」,將來,這一成果或也可用來解決能源生產、運輸和儲存中遇到的問題。

  「冰十六」由氣體水合物製成,是水的第十七種結晶形式,也是其密度最小的一種結晶形式。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籠形晶體,外來氣體分子被水分子氫鍵所結成的晶體網絡堅實地圍在其中。在製造「冰十六」過程中,研究人員選用氖氣水合物為實驗對象,將其中的氖氣抽出,僅剩由水分子形成的晶體結構,即「空的氣體水合物」。

  抽出氣體分子後,氣體與水的吸引作用消失,晶格發生擴展。研究人員維爾納·庫斯說,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直接量化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相互作用的影響,有助於進一步了解氣體水合物,對地質學和化學研究意義重大。

  氣體水合物在地球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甲烷水合物(即可燃冰)在永凍土層和海床中大量存在。一些科學家設想,如果能將可燃冰中的甲烷釋放出來用作能源,同時將二氧化碳固定在氣體水合物中,則既可獲取能源又能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但這一設想是否可行尚待研究。

  此外,在石油、天然氣運輸過程中,特殊的壓力和溫度環境易使一些氣體和水形成氣體水合物,從而堵塞管道。研究人員認為,對氣體水合物的進一步了解也有助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造出水的第十七種結晶形式
    德國哥廷根大學10日發表新聞公報說,德法研究人員製造出了水的一種新結晶形式——「冰十六」,將來,這一成果或也可用來解決能源生產、運輸和儲存中遇到的問題。 「冰十六」由氣體水合物製成,是水的第十七種結晶形式,也是其密度最小的一種結晶形式。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籠形晶體,外來氣體分子被水分子氫鍵所結成的晶體網絡堅實地圍在其中。在製造「冰十六」過程中,研究人員選用氖氣水合物為實驗對象,將其中的氖氣抽出,僅剩由水分子形成的晶體結構,即「空的氣體水合物」。 抽出氣體分子後,氣體與水的吸引作用消失,晶格發生擴展。
  • 研究:冰有望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2日報導,德法兩國的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冰晶——冰十六,該研究也許能解決氣候變化、能源生產、運輸和存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目前,該研究的具體應用還在設想階段,可行性尚有待商榷。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冰晶,它可以幫助地質學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內部運作,並且應對氣候變化。
  • 東北民俗:十五、十六軲轆冰
    東北民俗:十五、十六軲轆冰   「軲轆軲轆冰,身上輕一輕」。新正大月,十五、十六逛完花燈,乘著天上一輪新月,晶瑩如水,鄉村男男女女意猶未盡,呼兄喚弟,扯姨牽嬸,到江上、到湖面,去軲轆冰。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是黃河流域的歌謠,其實東北早在數九前就已經在冰上走了。家鄉多湖泊河流,伊通河是長春的母親河,人們夏日玩水,冬天玩冰,有拖冰床,滑冰鞋、抽冰猴等數十項活動。  元宵節裡的軲轆冰是所有賞冰娛冰之集大成。
  • 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新知識!月球表面或將能製造出水?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新知識!月球表面或將能製造出水?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從古至今,人類對月亮就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懷。當然在古代的時候,對天文知識並不了解,還以為月亮不過是在夜空當中的一顆星星,那麼很多的詩人都在為月亮寫詩,傳唱至今。
  • 磷酸銨鎂結晶法處理含磷廢水試驗研究
    磷酸銨鎂結晶法處理含磷廢水試驗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  來源:《應用化工》  作者:郭琳,聶錦霞 等  2019/8/13 14:14:36  我要投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結果表明,n( N) ∶ n( Mg) ∶ n( P) = 5. 5∶ 2∶ 1,溶液初始 pH 值 9.5,攪拌速度 150 r/min,攪拌 時間 10 min,沉澱時間 15 min 的條件下,磷的初始濃度為 100 mg /L 時,磷的去除率可達 99.476% ,處理出水達到 《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8596—2001) 總磷排放標準( 8 mg /L) 。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冰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由於冰的結晶過程非常迅速並且難以控制,精確解析微冰結構和形成機制仍是一個巨大的科學難題。研究水分子如何一步步成長為水分子團簇、液態水和冰的過程,對理解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至關重要。
  • 水如何成冰?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新知科技日報訊 (記者郝曉明)11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
  • 今日大雪 「頭冰」出水!哈爾濱首屆採冰節開幕,冰城童話世界開建!
    今日大雪 「頭冰」出水!哈爾濱首屆採冰節開幕,冰城童話世界開建!手裡緊握冰釧子,使勁掄啊!一釧砸它個冰花飛呀!二釧砸它個龍出水呀!三釧砸它個風雨順呀……」今日,農曆大雪松花江上響起採冰漢子們鏗鏘有力的號子聲哈爾濱首屆採冰節隆重開幕!
  • 科技|水如何成冰?科學家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8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這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冰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由於冰的結晶過程非常迅速並且難以控制,精確解析微冰結構和形成機制仍是一個巨大的科學難題。
  • 是德科技新的實施法使用 ENA 網絡分析儀進行 USB C 型™ 連接器...
    是德科技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新的實施法(MOI)文件,它是根據 USB C 型規範 1.1 和 USB C 型一致性測試規範(CTS)1.0 執行電纜和連接器組件一致性測試的指南。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詳細點說,地層或海洋深處的大量有機質在缺氧環境中,厭氣性細菌把有機質分解,最後形成石油和天然氣。其中,許多天然氣又被包進水分子中,和水可以在溫度2至5攝氏度內結晶,這個結晶就是「可燃冰」。
  • 老照片:清末古觀象臺,儀器曾被德、法軍隊掠走
    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懷仁設計和監造了6架新的天文儀器: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和天體儀。1715年紀理安設計製造了地平經緯儀。1744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國傳統的渾儀再造一架新的儀器,命名為璣衡撫辰儀。 這張照片是在城牆上拍攝的,展示了城牆上方放置儀器的平臺。觀象臺上八架天文儀器的合影。圖為明代渾儀。
  • 實驗室觀察到的外星人形式的7號冰
    在庫爾特·馮內古特1963年的小說「貓的搖籃中,有一種虛構的物質被稱為冰-9。這位科幻作家想像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水,冰-9不僅能夠在室溫下保持固體,還可以改變普通的水分子形成固體。九號冰在地球上蔓延,幾乎殺死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幸運的是,九號冰並不存在。但是,除了冰、液態水和蒸汽--我們熟悉的水的三個階段--之外,實際上還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水。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吧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詳細點說,地層或海洋深處的大量有機質在缺氧環境中,厭氣性細菌把有機質分解,最後形成石油和天然氣。其中,許多天然氣又被包進水分子中,和水可以在溫度2至5攝氏度內結晶,這個結晶就是「可燃冰」。
  • 爐石傳說四種主流冰法卡組形態分析
    爐石傳說冰法是歷史悠久的自閉型OTK卡組,打法較為極端,操作難度大。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石墨烯層疊形成新形式的冰——「方冰」
    這種結構於人們熟知的六邊形冰(右圖)截然不同。通過扁平化兩片石墨烯之間的水滴,研究人員創造一種新的冰的形式。僅在幾個分子的厚度中,它的原子被鎖定在一個方形的網格中。從一端推動冰能夠推動所有分子協調前進,如同高速列車車廂一樣。 「但是永遠不要相信分子動力學模擬,」海姆說。下面是最新的實驗。
  • 7號冰能凍結地球海洋?那為何不用來拯救冰川?
    水以各種形態存在,隨著溫度的不同,所存在的形式也不同。零度以下,水會結成冰。當水的溫度達到100度時,就會沸騰成為水蒸氣散發在空氣當中。眾所周知,水結成冰需要具備足夠的低溫才可結成冰塊,可冰塊達到上千度的高溫相信很多人聞所未聞。
  • 7號冰扔到海裡就能讓地球上的海洋全部凍結?神奇的7號冰
    important}人們普遍知道,水到達一定溫度後會自然結冰,曾有科學家對此進行相關實驗,在對水分子形態的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種超級冰,通過人為的控制溫度和壓力,可以讓水出現多種形式的排列,在眾多的結晶體中,最令科學家意外的當數7號冰,在鑽研的過程中,有科學家得出,它們位於地下600公裡處,這裡擁有獨特的環境溫度和壓力,
  • ——葡萄糖結晶
    葡萄糖結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一、結晶與養晶、冷卻結晶均採用晶種起晶法準備晶體:在工廠開工生產或設備放空清洗、檢修或更換晶種時,一般均採用投種法,需製備晶種。在正常生產過程中,臥式結晶罐批量生產採用留種法或另設晶種罐,連續結晶採用返回晶種法。
  • 德法相彰實現良法善治
    □ 法制日報評論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通過這些法律規定,我們發現公序良俗已經上升為「硬法」,具有了法律的剛性。    其次,民法總則很多具體的條文彰顯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立法精神。做好事反被訛詐,有心行善無力擔責的現實困境,曾經讓道德很受傷,也讓很多人在做好事時心存疑慮、畏縮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