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吧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青島5月28日電(記者張旭東)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採,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最近可燃冰成了熱點「新聞人物」,那麼到底什麼是可燃冰?有哪些價值?勘探開採有哪些難點?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

  記者:到底什麼是可燃冰?它是怎麼形成的?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詳細點說,地層或海洋深處的大量有機質在缺氧環境中,厭氣性細菌把有機質分解,最後形成石油和天然氣。其中,許多天然氣又被包進水分子中,和水可以在溫度2至5攝氏度內結晶,這個結晶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從微觀上看其分子結構就像一個一個「籠子」,由若干水分子組成一個「籠子」,每個籠子裡「關」一個氣體分子。

  可燃冰在海洋和陸地上都存在,目前人類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陸地的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首先溫度不能太高,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第二壓力要夠,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時,30個大氣壓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氣源,也就是天然氣。

  記者:可燃冰的全球儲量如何?

  李乃勝:粗略的估計,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和三分之一的海底地區,具備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地質條件。已有發現顯示,海洋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且太平洋邊緣海域資源最為豐富,其次是大西洋。

  初步估計,可燃冰的儲量比地球上現在已知的石油總儲量要大上幾百倍。有數據說,全球可燃冰的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米,大約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左右。

  我國可燃冰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東海海域、青藏高原凍土帶等區域,地質資源量約為1000億噸油當量,是目前我國資源最豐富的清潔能源之一,具有大規模發展潛力。

  記者:可燃冰與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特點?

  李乃勝:可燃冰有兩大傳統能源不具備的優勢。

  一是能效高,燒得快。由於天然氣含量佔可燃冰體積的80%至99%,比常規天然氣的純淨度平均高約10個百分點。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分解出164立方米甲烷氣體,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和石油要高出數十倍,這是傳統能源遠遠達不到的標準。

  二是非常環保,燒的好。和煤比起來,可燃冰沒有粉塵汙染,和石油比起來沒有毒氣汙染,甚至和傳統天然氣比起來沒有其他雜質汙染。具體來說,與等熱值煤炭相比,每千立方米氣可分別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約4.33噸和0.0483噸,且基本不含鉛塵、硫化物以及PM2.5等有害物質,是非常乾淨的能源。

  記者:可燃冰勘探開採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李乃勝:可燃冰雖然好用易用,但卻很難得到。

  我們以海底可燃冰為例說明這個問題。天然氣水合物的傳統開採方法主要是降壓法,近年來還提出了固態開採法和混合泥漿開採法等方法,但那個方法都不簡單。

  首先,可燃冰存在的地質條件比較脆弱,開採時密封性要求高,稍有不慎,會造成海底滑坡事故,對開採的機械和所採的礦藏造成雙重傷害;開採工具需要克服海水的壓力送下去,需要選用專用的抗腐蝕材料,製造技術要求很高。

  開採對溫度也有要求,否則可燃冰就都揮發了,前功盡棄。尤其在我國南海等亞熱帶、熱帶海域開採可燃冰,需要把機組冷凍然後工作,這就要求精確地研究投入產出比。開採出來後可燃冰需要在低溫高壓的條件下保存和運輸,這裡面也牽涉到特種船舶的匹配製造等一系列問題。

  記者: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為了早日用上這麼好的資源,我們應該做什麼?

  李乃勝:20世紀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資源國都將可燃冰開發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在近些年全球新一輪的可燃冰勘查開採熱潮中,美、日、印、德等國紛紛將可燃冰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納入其國家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編制了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我國可燃冰資源勘查也在努力追趕。今年5月18日,我國宣布在南海試採可燃冰實現連續187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採,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以中國這次重大突破為標誌,可燃冰開採已經達到了「技術上可行」階段,但在實現「經濟上可行」,即民用化、商業化的徵程中還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主要是如何進一步降低開採和運輸成本、降低對礦藏周邊環境影響等。

  在未來可燃冰開發過程中,要進一步確立可燃冰資源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地位,優先編制可燃冰開發中長期規劃;汲取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瞄準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開採的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增強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

  同時,要對可燃冰開採可能誘發的氣候、地質及生物影響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應對方案;深化基礎研究,摸清成礦原理,建立符合我國國土實際的理論模型,提升我國相關研究的國際地位。

相關焦點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
    新華社青島5月28日電(記者張旭東)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採,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最近可燃冰成了熱點「新聞人物」,那麼到底什麼是可燃冰?有哪些價值?勘探開採有哪些難點?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
  • 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時間:2017-07-15 13:41   來源:科普中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
  • 一起來看「可燃冰」,此冰非彼冰,快來漲姿勢啦!
    vid=340933可燃冰到底家住哪裡?有什麼性格呢?上面這段微視頻給你完美的答案! 可燃冰,其實並不是冰。可燃冰實際上就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的固體形式,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結構是甲烷為主的有機分子被包在水分子裡,被看作是天然氣的固體形式,專業名詞被稱作天然氣水合物。
  • 用燃燒的文學激情書寫神秘的可燃冰
    作者:陳華文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為了研究和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
  • 會燃燒的「冰」
    如果有人告訴你,「冰」也能燃燒,你相信嗎?有一種「冰」,真的能燃燒,而且這種「冰」現在越來越火,這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其實並不是冰,而是在低溫高壓下由水與氣體分子組成的類冰狀籠形固體化合物。它有個更為專業的名字——天然氣水合物。  可燃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低,為0.905~0.91g/cm3。所以,如果暴露在海水中,可燃冰會上浮。
  • 用激情書寫燃燒的冰
    其中,可燃冰的勘探和開發,備受關注。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且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為了研究和將來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
  •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時間:2016-11-25 12:5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可燃冰並不是冰,而是一種存在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因其外觀看起來像冰塊兒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其學名應該叫做天然氣水合   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快科技...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海洋地質學家發現,在海底蘊藏著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冰」怎麼可以燃燒呢?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神秘的可燃冰
    書名:《燃燒的冰其中,可燃冰的勘探和開發,備受關注。  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  為研究和將來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海洋地質學家發現,在海底蘊藏著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冰」怎麼可以燃燒呢?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所以可燃冰這一礦物資源在全球的分布是相當豐富的。可燃冰是一種很好的清潔能源可燃冰真的是冰嗎?其實並不是,只不過是因為它有一個類似冰狀形態的外觀,又具有燃燒的特性,才獲得了這樣一個形象的名字,可燃冰中甲烷(大家家裡使用的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的含量高達80%-99.9%,燃燒後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種非常清潔環保的能源,化學方程式如下:CH4+8H2O+ 2O2== CO2+ 10H2O(反應條件為「點燃」)。
  • 中國南海採「冰」記:領跑全球!中國首次海域試採可燃冰成功!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5月18日,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這次突破將對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自鳳凰網我大中國的可燃冰開採技術可是全球第一哦!咳,接下來上自然科學課!
  • 科學家在我國南海發現「可燃冰」,儲存量世界第一,開採具有難度
    是可以燃燒的冰嗎?冰怎麼可以燃燒?冰不是遇到火就會融化嗎?居然還會燃燒,難道世界上還有如此神奇的一個現象?這種可燃冰怎麼會在海底出現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儲存量竟然比黃金石油還多,儲存量居然在全球遙遙領先。它是否像黃金石油那樣需要去開採呢?那如果我們去開採,是不是就發財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可燃冰神秘的面紗。
  • 「偷梁換柱」開發海底可燃冰
    可以點燃的「冰」  人們聽到「可燃冰」這個奇怪的名字,或許最先想到的是和固體酒精相似的東西。的確,可燃冰在外形上與固體酒精有幾分神似,也可以像固體酒精那樣直接點燃。但它們的組成有天壤之別,固體酒精是醋酸鈉與酒精形成的人工凝膠,與冰沒什麼關係;而可燃冰是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與水組成的混合物,裡面含有冰晶成分,沒有人工凝膠。  「水火不相容」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含有水的「冰」何以得「可燃」之名?這得從可燃冰與眾不同的結構講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與水分子,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Gas Hydrate)。
  • 科學家發現新型能源「可燃冰」,超過石油天然氣,網友:人類福利
    科學家發現新型的能源「可燃冰」,超過石油和天然氣,網友:人類福利!隨著人類前進的步伐的持續邁動,人類不僅隨著嫦娥飛奔到了月球之上,還隨著精衛下到了浩瀚深海。不過隨著一樣「能燃燒的冰」的發現,人們轉移了注意力,開始關注這麼奇怪的冰了。接下來就讓小編和大家聊聊這個可以燃燒的冰吧!其實這個可以燃燒的冰是有名字的,它叫做天然氣水合物,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被發現了。它的儲量是現今人類掌握的天然氣和石油儲量的兩倍之多。如今,人們給它取了個好記的小名——可燃冰。它生活在冰冷的深海底部,也偶爾會出現在島嶼的斜坡地帶等地。
  • 可燃冰利用還得等多久?
    那麼,可燃冰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在哪裡能找到它?它的開發前景如何?對於世界的能源供應又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可燃冰不是冰,被稱為「天然氣水合物」或「氣水合物」。它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產生的一種固態物質,是在一定條件下由水和天然氣組成的類冰的、籠形結晶化合物。外貌極像冰雪或固體酒精,點火即可燃燒。它的熱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其燃燒值竟約等於半噸煤炭。據估算,可燃冰所含的有機碳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
  • 這種「冰」,不但可燃燒無汙染,而且熱量高,就是獲取難度大
    這種"冰",不但可燃燒無汙染,而且熱量高,就是獲取難度大。這就是我們所說海底天然氣水合物。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又稱「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1~9mPa)低溫(-10~28℃)條件下形成的類似冰狀的結晶物質,這種物質廣泛分布於海底和大陸高緯度地區的動土地帶。
  • 天然氣水合物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知識點:可燃冰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外觀看起來像冰塊,而且遇火即可燃燒,學名應該叫天然氣水合物。
  • 可燃冰是個什麼冰?科學家說比石油、天然氣更有前途?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最近,可燃冰被炒得很火,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紅人」。那麼,可燃冰是冰嗎?其實,可燃冰並不是冰。它只不是是看起來有點像冰晶。但是,卻不屬於冰的種類。從科學上來說,可燃冰是遠古物質能量在深海形成的類似於石油、天然氣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