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書寫燃燒的冰

2020-11-05 中國礦業報

◎陳華文/文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保證。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的自然資源的儲量將不可逆轉地減少。面對這樣的現實,科技工作者必須積極探尋新的能源。其中,可燃冰的勘探和開發,備受關注。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且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為了研究和將來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地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

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在自然資源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第一作者陳國棟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長期在自然文學的大地上深耕細作,曾出版《生命在大地上閃光》《大地情 中國夢》等作品。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兩位作者在報告文學的書寫中,抓住新時代科技發展的脈搏、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創新創造,用心用情用力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在普通人眼裡,可燃冰是神秘莫測的,這種新能源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它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籠狀結晶化合物。一般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海洋中。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能量密度高、資源潛力巨大等特點。據估算,可燃冰的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被譽為21世紀最具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新型能源。

為了講好可燃冰研究與開發的故事,兩位作者用3年的時間,從南到北採訪了150多人,閱讀各種文獻2000多萬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作者於2017年,還專門奔赴茫茫大海上的可燃冰試採平臺現場,進行紮實採訪,親身感受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的風採。

《燃燒的冰》共31萬多字,以科學的嚴謹求真態度、文學的生動鮮活筆法、富有脈脈溫情的筆墨,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進行長卷式「素描」,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共十三章,對於國際國內能源使用現狀、可燃冰的科學樣貌、我國研究可燃冰的艱辛歷程、可燃冰研究過程中的人物故事、可燃冰試採中技術創新及過程、可燃冰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等,進行誠摯的文學表達。

科技以人為本,人也是科技的主體。可燃冰科技攻關涉及到諸多不同的機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其中重要的研究機構就有28個,直接涉及到的人物130個。作品中對涉及到的機構和人物並未平鋪直敘,而是重點展現了25個人物。同時,對於可燃冰開採中涉及到的平凡人物,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刻畫,彰顯了文學的溫暖。人,是這部作品的魂魄所在。比如展現專家葉建良帶領技術團隊,在「忠誠、創新、合作、奉獻」的團隊精神激勵下,在邱海峻、梁金強、謝文衛及「鋼鐵團隊」所有成員的拼搏下,使中國的可燃冰由跟跑到並跑直到領先世界水平。書中提及的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是心懷家國、苦幹實幹的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經年累月默默地為了新能源,無私地奉獻。

對於報告文學而言,塑造人物和展示事件進程,兩者同等重要。成功的人物塑造需要事件作為依託,而事件的進程離不開人物心理與行為敘述。尤其是在科技題材的報告文學寫作中,經常會被事件的進程牽著走,而人物的塑造顯得不夠真實和具體。另外一點,那就是報告文學作品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實的人、真實的事件,這種非虛構的寫作較之虛構的小說創作而言,尤其考驗作者對事件過程的認識深度和人物塑造中文學表現技法的拿捏。這部報告文學中,在敘述可燃冰研究與開採的故事時,極為講究人物的塑造技巧,做到了新聞真實性和文學藝術性的統一。

陳國棟在本書後記中談到,可燃冰的研究與開發,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學題材,它既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有關係,又與自然環境、人類未來命運休戚相關。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及時、準確地抓住了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題材,用文學的方式進行了表達,發揮了報告文學表現時代生活、挖掘時代精神的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一再證明了科技創新的關鍵性、基礎性價值。可燃冰的研究與開採,關乎我國乃至世界新能源發展方向,與人類命運和未來緊密相關。筆者認為,作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寫作者,在科技強國戰略下,文學寫作要更多關注尖端的科學創新題材,在寫作中要平衡好技術、故事、人物和審美之間的關係,這也考驗寫作者的學識、眼界和格局。《燃燒的冰》的書名富有雙重意蘊,一是可燃冰作為新能源能夠燃燒和利用,二是寫作者燃燒的文學激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部報告文學作品都是我國科技與自然題材文學書寫的重要收穫。

作者簡介:陳華文,1976年生,湖北漢川人,博士、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近年出版《大地文心》《最是書香》《家國書事》《書山問道》《山河氣韻》《尋找文心》等文學評論集,獲得各類文學獎項若干。

相關焦點

  • 用燃燒的文學激情書寫神秘的可燃冰
    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在自然資源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第一作者陳國棟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長期在自然文學的大地上深耕細作,曾出版《生命在大地上閃光》《大地情中國夢》等作品。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
  • 《機修60年》導讀:「穿越」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機修60年》導讀:「穿越」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2020-08-25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會燃燒的「冰」
    如果有人告訴你,「冰」也能燃燒,你相信嗎?有一種「冰」,真的能燃燒,而且這種「冰」現在越來越火,這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其實並不是冰,而是在低溫高壓下由水與氣體分子組成的類冰狀籠形固體化合物。它有個更為專業的名字——天然氣水合物。  可燃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低,為0.905~0.91g/cm3。所以,如果暴露在海水中,可燃冰會上浮。
  • 轉會特評:身處燃燒時代 中國足球冰與火的反差
    2月26日,周星馳導演的賀歲電影《美人魚》用19天突破30億元的成績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燃燒的時代,無論是人魚之戀悽美的劇情還是發展與環保這一發人深省的主題,都讓其與票房的轟動爆炸形成了對比,呈現了一個冰與火的反差,即便你沒有領會電影本身的表達,但是你貢獻了票房,就代表你已經被迫來到了這個燃燒的時代
  • 激情燃燒的「火焰藍」!這樣的馬拉松你見過嗎?
    激情燃燒的「火焰藍」!這樣的馬拉松你見過嗎?>原標題:《激情燃燒的「火焰藍」!這樣的馬拉松你見過嗎?》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時間:2017-07-15 13:41   來源:科普中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
  • 回望天津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
    回望天津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紀錄片《奠基歲月》總導演、天津廣播電視臺李家森工作室負責人李家森說:「這也是首次以紀錄片形式展現這段激情燃燒的歷史進程。
  • 城陽區發展和改革局成功舉辦 「燃燒激情 建功青島」主題演講比賽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姜珊 青島報導  演講比賽現場  為加快推進「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厚植機關單位文化土壤,激勵幹部職工「三比三創三提升」,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機關,11月20日下午,城陽區發展改革局舉辦「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演講比賽。
  • 全民健身日|百餘名摩託車手衝刺在戈壁與大漠,燃燒速度和激情
    全民健身日|百餘名摩託車手衝刺在戈壁與大漠,燃燒速度和激情 2020-08-09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
    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  記者:到底什麼是可燃冰?它是怎麼形成的?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海洋地質學家發現,在海底蘊藏著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冰」怎麼可以燃燒呢?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
  • 「燃燒激情 建功青島」市南區首屆青年律師演講比賽成功舉辦
    中國山東網12月1日訊 2020年12月1日,市南區首屆青年律師演講比賽在區融媒體中心隆重舉行,這是市南區律師協會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動「燃燒激情
  • 「燃燒激情、建功平度」2020合唱大會落下...
    為深入開展「燃燒激情、建功平度」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幹部群眾「愛平度,讓平度更美好」的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強化「實在實幹實績」工作導向,大力營造生龍活虎幹事創業的工作氛圍,11月5日晚,「燃燒激情、建功平度」2020平度合唱大會在市民中心10號樓舉行。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吧
    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  記者:到底什麼是可燃冰?它是怎麼形成的?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 照亮別人 燃燒自己——追記湖南抗冰英雄蘇湘泉
    郴州不會忘記,除夕的千萬盞燈火中,有一盞用他的生命點亮;災民不會忘記,冰雪寒冬的季節,有他燃燒自己釋放出的溫暖。    一位本不在抗冰一線工作的湖南漢子,為了給郴州災區人民送去光明和溫暖,掏出積蓄購買救災設備。漫天風雪中,他放棄和家人過一個熱鬧年的機會,千裡駕車運送發電機,不幸遭遇車禍壯烈犧牲。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快科技...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海洋地質學家發現,在海底蘊藏著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冰」怎麼可以燃燒呢?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
  • 男子野外用保險套取火 激情愛愛後保險套還能化廢為寶
    男子野外用保險套取火 激情愛愛後保險套還能化廢為寶時間:2016-04-11 22:28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野外用保險套取火 激情愛愛後保險套還能化廢為寶 鑽木取火,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野外求生常識,可最近有男子在野外使用保險套取火,沒想到接下來的這一幕場景讓所有人為之吃驚。
  • 用智慧和激情鍛造英語語言之美
    江博,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1995年獲美國英語學會頒發的口語、美國文化認證證書,為著名口語、激情英語教學專家。首創個人品牌英語口語培訓:3D口語。編譯出版《現代美國英語》三、四冊(朗文出版社公司出版)。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任教。現為新東方科技教育有限公司教育管理總監,北京新東方學校綜合能力培訓部主任。
  • 《激情的傳接》專題——前言
    他們生於上世紀1980、1990年代,有的剛參加工作,有的依然在為生計奔波,「蘭師傅,怎麼這麼大年紀/還和我一樣幹這累活」(蒲保傑《哦,我今年二十三》),「我承認,明天要有一場大雨/我將在雨中,沐浴黑夜/雖然生活艱辛」(李升志《我承認》),但是燃燒於內心的火焰從沒熄滅,他們渴望生活,渴望成長,就像高挺的白楊、婀娜的垂柳,渴望擁抱溫暖的太陽。
  • 從銷售實體店到「滑板公園」,燃燒冰希望中國滑板文化能走出小眾
    被圈內人稱呼為「楊子」的楊子,在北新橋經營滑板專營店「燃燒冰」就已超過十年。從代理國內外的滑板品牌起步,到開發自有品牌,再到2015年五月在馬甸橋華尊大廈B1層開闢出一個佔地面積1800平米的室內滑板場「燃燒冰滑板公園」,楊子在十幾年的時間內讓「燃燒冰」成為北京滑板愛好者心中頗具影響力的標識與品牌。「主要還是以實體銷售帶動場地運營。前者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