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燃燒的文學激情書寫神秘的可燃冰

2020-11-13 光明網

作者:陳華文

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為了研究和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

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在自然資源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第一作者陳國棟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長期在自然文學的大地上深耕細作,曾出版《生命在大地上閃光》《大地情中國夢》等作品。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兩位作者在報告文學的書寫中,把準新時代科技發展的脈搏、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創新創造,用心用情用力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在普通人眼裡,可燃冰是神秘莫測的,這種新能源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它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籠狀結晶化合物。一般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海洋中。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能量密度高,資源潛力巨大等特點。據估算,可燃冰的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被譽為21世紀最可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新型能源。

為了講好可燃冰研究與開發的故事,兩位作者用3年的時間,從南到北採訪了150多人,閱讀各種文獻2000多萬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兩位作者還專門奔赴茫茫大海上的可燃冰試採平臺現場,進行紮實採訪,親身感受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的風採。

《燃燒的冰》共31萬多字,以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生動鮮活文學筆法、脈脈含情的筆墨,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進行長卷式「素描」,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共十三章,對於國際國內能源使用現狀、可燃冰的科學樣貌、我國研究可燃冰的艱辛歷程、可燃冰研究過程中的人物故事、可燃冰試採中技術創新及過程、可燃冰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等等,進行誠摯的文學表達。

科技以人為本,人也是科技的主體。可燃冰科技攻關涉及諸多不同的機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其中重要的研究機構就有28個,直接涉及的人物130個。作品中對涉及的機構和人物並未平鋪直敘,而是重點展現了25個人物。同時,對於可燃冰開採中涉及的平凡人物,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刻畫,彰顯了文學的溫暖。人,是這部作品的魂魄所在。比如展現專家葉建良帶領技術團隊,在「忠誠、創新、合作、奉獻」的團隊精神激勵下,在邱海峻、梁金強、謝文衛及「鋼鐵團隊」所有成員的拼搏下,使中國的可燃冰由跟跑到並跑直到領先世界水平。書中提及的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是心懷家國、苦幹實幹的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經年累月默默地為了新能源,無私地奉獻。

對於報告文學而言,塑造人物和展示事件進程,兩者同等重要。成功的人物塑造需要事件作為依託,而事件的進程離不開人物心理與行為敘述。尤其是在科技題材的報告文學寫作中,經常會被事件的進程牽著走,而人物的塑造顯得不夠真實和具體。另外一點,那就是報告文學作品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實的人、真實的事件,這種非虛構的寫作較之虛構的小說創作而言,尤其考驗寫作者對事件過程的認識深度和人物塑造中文學表現技法的拿捏。這部報告文學中,在敘述可燃冰研究與開採的故事時,極為講究人物的塑造技巧,做到了新聞真實性和文學藝術性的統一。

陳國棟在本書後記中談道,可燃冰的研究與開發,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學題材,它既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有關係,又與自然環境、人類未來命運休戚相關。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及時、準確地抓住了重大題材,用文學的方式進行了表達,發揮了報告文學表現時代生活、高揚時代精神的作用。(陳華文)

來源: 西安日報

相關焦點

  • 用激情書寫燃燒的冰
    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地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兩位作者在報告文學的書寫中,抓住新時代科技發展的脈搏、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創新創造,用心用情用力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在普通人眼裡,可燃冰是神秘莫測的,這種新能源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它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籠狀結晶化合物。一般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海洋中。
  • 神秘的可燃冰
    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兩位作者在報告文學的書寫中,抓住新時代科技發展的脈搏、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創新創造,用心用情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在普通人眼裡,可燃冰是神秘莫測的,這種新能源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它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籠狀結晶化合物,一般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海洋中。
  • 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時間:2017-07-15 13:41   來源:科普中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冰也可以燃燒?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
    新華社青島5月28日電(記者張旭東)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採,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最近可燃冰成了熱點「新聞人物」,那麼到底什麼是可燃冰?有哪些價值?勘探開採有哪些難點?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快科技...
    如果說水火不相容的話,那麼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海洋地質學家發現,在海底蘊藏著一種可以燃燒的「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冰」怎麼可以燃燒呢?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
  • 「冰」還能燃燒?一起來看看「可燃冰」的奧妙吧
    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  記者:到底什麼是可燃冰?它是怎麼形成的?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其實並不是,只不過是因為它有一個類似冰狀形態的外觀,又具有燃燒的特性,才獲得了這樣一個形象的名字,可燃冰中甲烷(大家家裡使用的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的含量高達80%-99.9%,燃燒後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種非常清潔環保的能源,化學方程式如下:CH4+8H2O+ 2O2== CO2+ 10H2O(反應條件為「點燃」)。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時間:2016-11-25 12:5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可燃冰並不是冰,而是一種存在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因其外觀看起來像冰塊兒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其學名應該叫做天然氣水合   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 科學家在我國南海發現「可燃冰」,儲存量世界第一,開採具有難度
    是可以燃燒的冰嗎?冰怎麼可以燃燒?冰不是遇到火就會融化嗎?居然還會燃燒,難道世界上還有如此神奇的一個現象?這種可燃冰怎麼會在海底出現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儲存量竟然比黃金石油還多,儲存量居然在全球遙遙領先。它是否像黃金石油那樣需要去開採呢?那如果我們去開採,是不是就發財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可燃冰神秘的面紗。
  • "住"零下196℃液氮罐中 記者零距離接觸可燃冰
    可燃冰液氮罐燃燒中模擬開採實驗CFP供圖    新華社日前發布消息:我國南海可燃冰達到41億噸油當量。「可燃冰」,對市民而言僅是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名詞。什麼是可燃冰?其實它和青島有著深度聯繫。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這種神秘物質,早在1810年首次在實驗室發現,19世紀末被一個石油公司在北極永久凍土帶中發現。現已初步揭開這種神秘物質——「天然氣水合物」的面紗。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可燃冰」。它的形成,據地質學家分析認為是由海洋板塊的活動而成。當海洋板塊下沉時,較老的海底地殼會下沉到地球內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隨板塊邊緣湧上表面。當接觸到冰冷的海水和受深海高壓,天然氣與海水發生化學作用形成水合物,即成「甲烷水合物」。
  • 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 向地球深部進軍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什麼是「可燃冰」?可燃冰開採為什麼這麼重要?「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達99.9%。
  • 向地球深部進軍|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師大舉行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師大舉行 2017年04月20日 11:25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4月13日上午,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徐州舉行。
  • 《機修60年》導讀:「穿越」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機修60年》導讀:「穿越」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2020-08-25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可燃冰再度掀起新能源革命
    OFweek節能網訊:今年1月,大型科考船「地球號」駛離日本清水港,前往菲律賓海開採可燃冰,船上的科學家可能還不知道他們將關上一扇由邱吉爾開啟的大門。當然這並不奇怪,因為除了石油界的部分專家,很少有人知道邱吉爾在能源歷史上的地位。
  • 可燃冰利用還得等多久?
    外貌極像冰雪或固體酒精,點火即可燃燒。它的熱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其燃燒值竟約等於半噸煤炭。據估算,可燃冰所含的有機碳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可燃冰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它經過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像其他常規化石能源一樣還會生成其他氧化物汙染。科學家認為,可燃冰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