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可燃冰

2020-12-05 中國環境

  書名:《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

  作者:陳國棟 王晶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保證。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自然資源儲量日漸減少的現實面前,科技工作者必須積極探尋新的能源。其中,可燃冰的勘探和開發,備受關注。

  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

  為研究和將來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地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

  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在自然資源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第一作者陳國棟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長期在自然文學的大地上深耕細作,曾出版《生命在大地上閃光》《大地情 中國夢》等作品。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兩位作者在報告文學的書寫中,抓住新時代科技發展的脈搏、圍繞自然資源領域的創新創造,用心用情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在普通人眼裡,可燃冰是神秘莫測的,這種新能源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它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籠狀結晶化合物,一般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海洋中。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能量密度高,資源潛力巨大等特點。據估算,可燃冰的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被譽為21世紀的新型能源。

  為了講好可燃冰研究與開發的故事,兩位作者用3年的時間,從南到北採訪了150多人,閱讀各種文獻2000多萬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作者於2017年,還專門奔赴茫茫大海上的可燃冰試採平臺現場,進行紮實採訪,親身感受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的風採。

  《燃燒的冰》共31萬多字,以科學的嚴謹求真態度、文學的生動鮮活筆法、富有脈脈溫情的筆墨,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進行長卷式「素描」,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共十三章,對國際國內能源使用現狀、可燃冰的科學樣貌、我國研究可燃冰的艱辛歷程、可燃冰研究過程中的人物故事、可燃冰試採中技術創新及過程、可燃冰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等,展開誠摯的文學表達。

  科技以人為本,人也是科技的主體。可燃冰科技攻關涉及到諸多不同的機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作品中對他們並未平鋪直敘,而是重點展現了25個人物。同時,對於可燃冰開採中涉及到的平凡人物,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刻畫,彰顯了文學的溫暖。

  人,是這部作品的魂魄所在。這部報告文學中,在敘述可燃冰研究與開採的故事時,極為講究人物的塑造技巧,做到了新聞真實性和文學藝術性的統一。

  比如展現專家葉建良帶領技術團隊,在「忠誠、創新、合作、奉獻」的團隊精神激勵下,在邱海峻、梁金強、謝文衛及「鋼鐵團隊」所有成員的拼搏下,使中國的可燃冰由跟跑到並跑直到領先世界水平。書中提及的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是心懷家國、苦幹實幹的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經年累月默默地為開發新能源無私奉獻。

  陳國棟在本書後記中談到,可燃冰的研究與開發,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學題材,它既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有關係,又與自然環境、人類未來命運休戚相關。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及時、準確地抓住了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題材,將普通人不了解卻事關日常生活的領域、事關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事物,用文學的方式進行了表達,發揮了報告文學表現時代生活、挖掘時代精神的作用。

  可燃冰的研究與開採,關乎我國乃至世界新能源發展方向。筆者認為,作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寫作者,在科技強國戰略下,文學寫作要更多關注尖端的科學創新題材,這也考驗著寫作者的學識、眼界和格局。《燃燒的冰》這部報告文學作品正是我國科技與自然題材文學書寫的重要收穫。

相關焦點

  • 用燃燒的文學激情書寫神秘的可燃冰
    作者:陳華文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與時間賽跑,不斷探索可燃冰的奧妙,並於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的神狐海域成功試採,這是我國自然資源事業史的一個轉折點。為了研究和進一步開採可燃冰,中國科技工作者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其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常人難以想像。
  • 神秘可燃冰長這樣:海底深處沉睡的能量
    在全球範圍內,可燃冰存儲於相對較淺的海洋深度,它們易受氣候和溫度變化的影響。一些專家認為,過去可燃冰分解過程釋放的甲烷可能促進全球氣候轉暖。通常可燃冰主要存在於海底304-500米深處的海底沉積層,或者高緯度地區的永久凍土層。
  • 百慕達魔鬼三角之謎:是可燃冰的錯?
    在這裡經常會有船隻和飛機在這裡神秘失蹤,人員屍骨無存。對這些神秘的現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許多解釋,使百慕達三角洲越發神秘。&nbsp&nbsp&nbsp&nbsp到目前為止,對「百慕達魔鬼三角」的解釋可歸納為如下幾類:一類認為,這些失蹤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這對於崛起中的中國來說無疑是打了一針強心劑,網友們紛紛在網絡上留言表示,厲害了我的國!藍鯨1號開採平臺正在開採可燃冰可燃冰實現穩定開採的意義有多大?
  • 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這種神秘物質,早在1810年首次在實驗室發現,19世紀末被一個石油公司在北極永久凍土帶中發現。現已初步揭開這種神秘物質——「天然氣水合物」的面紗。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可燃冰」。它的形成,據地質學家分析認為是由海洋板塊的活動而成。當海洋板塊下沉時,較老的海底地殼會下沉到地球內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隨板塊邊緣湧上表面。當接觸到冰冷的海水和受深海高壓,天然氣與海水發生化學作用形成水合物,即成「甲烷水合物」。
  • "住"零下196℃液氮罐中 記者零距離接觸可燃冰
    可燃冰液氮罐燃燒中模擬開採實驗CFP供圖    新華社日前發布消息:我國南海可燃冰達到41億噸油當量。「可燃冰」,對市民而言僅是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名詞。什麼是可燃冰?其實它和青島有著深度聯繫。
  • 海底怎麼會形成「可燃冰」?
    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這種天然氣水合物的外形很像冰雪,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直接點燃,因此,人們通俗而形象地稱其為「可燃冰」。
  • 什麼是可燃冰?為什麼開採可燃冰這麼困難?
    什麼是可燃冰?為什麼開採可燃冰這麼困難?海底大陸架和一些凍土層中普遍存在可燃冰。專家們分析說,到目前為止,海底最有價值的礦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人類可以使用它的可燃冰達1000年之久,從而可以大大緩解能源問題。
  • 向地球深部進軍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什麼是「可燃冰」?可燃冰開採為什麼這麼重要?「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達99.9%。
  • 向地球深部進軍|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時間:2016-11-25 12:5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可燃冰並不是冰,而是一種存在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因其外觀看起來像冰塊兒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其學名應該叫做天然氣水合   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 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每日科技網】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解讀大熱的可燃冰(1):可燃冰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
    那麼到底可燃冰是什麼?其發展前景如何?中國在可燃冰研究與開發的水平所處的位置如何?等等這些問題,筆者將發表系列文章,以便讓廣大讀者朋友對可燃冰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 1.可燃冰是什麼?可燃冰就是只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就是可燃冰)。
  • 有這麼一種「冰」 它居然能燃燒-可燃冰,甲烷水合物 ——快科技...
    原來,這是與普通意義上的冰完全不同的「可燃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一種可燃氣體——甲烷,所以它又被稱為甲烷水合物。這種天然氣水合物的外形很像冰雪,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直接點燃,因此,人們通俗而形象地稱其為「可燃冰」。
  • 【關注】中國實現可燃冰開採重大突破!可燃冰是什麼?很厲害嗎?
    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可燃冰是什麼?很厲害嗎?  簡單說,可燃冰是一種能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汙染小、能量高。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點燃採集的可燃冰。
  • 「偷梁換柱」開發海底可燃冰
    3月底,美國科考船「馬庫斯·郎賽特」號來到臺灣,據稱是協助臺灣勘探海底「可燃冰」資源的。  什麼是可燃冰?它的儲藏量如何?美國人在開採可燃冰方面有什麼突破?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利用可燃冰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將率先用於開採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的可燃冰資源。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1948年,前蘇聯科學家根據人為環境中可燃冰產生的條件作出推測:如果滿足低溫高壓、有氣有水的條件,也可能有天然可燃冰存在。20世紀60年代,上述推測被證實,可燃冰礦藏在西西伯利亞凍土地區麥索雅哈氣田被發現。直到1971年,美國學者在深海鑽探巖心中首次發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概念才正式被提出。
  • 未來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1立方米可燃冰釋放的能量約相當於164立方米的天然氣。目前國際上的公認全球可燃冰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氣總和的2-3倍。我國南海海底已發現可燃冰帶,估計能量總量相當於我國石油總量的一半。而對東海的調查也得出可燃冰蘊藏量可觀的結論。還為新世紀使用高效新能源開闢了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