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節能網訊:今年1月,大型科考船「地球號」駛離日本清水港,前往菲律賓海開採可燃冰,船上的科學家可能還不知道他們將關上一扇由邱吉爾開啟的大門。當然這並不奇怪,因為除了石油界的部分專家,很少有人知道邱吉爾在能源歷史上的地位。
1911年,邱吉爾被任命為英國海軍大臣,此時的邱吉爾富有激情、充滿活力,他要改造帝國的明珠——皇家海軍,讓它更加現代化。他宣布新改造的艦船將燃燒能效高出煤炭兩倍的石油,這個決定一直延續至今。
然而這一切都可能隨著地球號的此次遠航而改變。這艘造價5.4億美元的日本深海鑽探船有很多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已建的最大、最絢麗也是最智能的海洋科考船,中央鐵架塔存放著一個巨大的浮動鑽頭,這賦予它強過世界任何一艘船隻的海底礦產開採能力。
地球號的首航始於2005年,最初建造它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地震帶,然而現在它的使命更為重大:開發一種能源,幫助日本乃至世界大部分國家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要知道這是自邱吉爾時代以來,讓所有政治家感到頭疼的問題。
上世紀70年代,地質學家在海底發現了結晶天然氣,用專業術語說就是甲烷水合物。這種物質廣泛分布於大陸邊緣的淺層地帶,而且儲量巨大,據估計它的儲量是其他所有化石燃料總和的兩倍。
儘管如此豐富,但是氣體水合物長期以來一直遭到石油界的詬病。它和傳統能源不同,讓冰著火,誰會把它當真?但是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海底開採技術的提高以及地質調查數據的積累,全世界對這種能源的興趣越來越大。美國能源部早在1982年就開始資助甲烷水合物的研究。
但沒有誰會比日本人更認真。與英國或者美國不同,日本沒有任何大油田,今天邱吉爾的噩夢發生在了日本人身上:它的軍事和工業能源幾乎全部依賴外國能源。它是世界第三大原油淨進口國,第二大煤炭進口國以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每一位日本政治家都對這種狀況感到擔憂。
日本的甲烷水合物項目始於1995年,為此日本成立了一家國有企業,名為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家公司(JOGMEC)。過去10年,日本在這方面投資了近7億美元,今年3月,好消息傳來:日本首次在近海成功分離可燃冰,預計最早2018年實現商業化生產。印度和韓國緊隨其後,特別是韓國的可燃冰項目擴張速度相當突出。
18年過去了,很多事情在發生改變,如今石油界正在經受來自頁巖氣的巨大衝擊。很多人相信美國可以憑藉頁巖氣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如果地球號獲得成功,甲烷水合物可以在日本達到同樣的效果。
但是甲烷水合物的開發方式和之前的頁巖氣非常類似,只不過前者的參與人數更多也更國際化。頁巖氣一直受到廣泛的質疑,甲烷水合物也不例外,忽視它的前景是愚蠢的。
如今許多國家羨慕美國,但卻缺乏開發頁巖資源所必須的技術,而美國和加拿大甚至已經意識到好日子不會太長久,開始在積極尋找新的能源供給,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了甲烷水合物。
如果一個國家可以大規模商業化海底水合物,那麼其他國家也會跟進,美國式的能源獨立將在亞洲、西非、歐洲以及美洲其他國家成為現實。然而除了北美,其他主要傳統天然氣生產國,例如俄羅斯、伊朗、卡達,都會痛恨甲烷水合物。如果從水合物中獲取的天然氣豐富且廉價,伊拉克、奈及利亞、阿聯以及委瑞內拉這樣的產油國將受到嚴重衝擊。
未來天然氣將有兩種職能。對政客和經濟學家來說它是美國經濟復甦的驅動器,因為廉價的能源將使美國擺脫對國外石油的依賴;對環保人士而言天然氣是一種過渡性能源,在使用零碳排能源前,比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可以徹底替代煤炭和石油。
短期來看這兩種職能是可兼容的。儘管再生能源的成本快速下降,但仍比石化能源高。大多數專家相信人類最終會使用無碳能源。我們使用的能源也在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和天然氣,然而現在的問題是氣候變化速度太快,因此向可再生能源轉化的速度要比過去的能源轉換更快。
多年來,環保人士希望石油資源的枯竭強迫人們使用可再生能源,沒有能源和太陽能之間,即便最短視的人也會選擇後者,然而隨著大量的天然氣被開採出來,這種希望成為了泡影。
相關連結: 「蛟龍」 深覓可燃冰 中日欲掀亞洲能源革命
日本首次正式啟動可燃冰蘊藏量調查
翁震平:深謀「蛟龍」號 遠慮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