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從近海地層的可燃冰中分離出天然氣的試驗取得成功,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從海底採集天然氣。據稱僅在愛知縣東部海槽一地,就可能存在相當於2011年日本天然氣進口量11倍的可燃冰。日本由此掀起新一輪「海洋熱」。
據悉,日本最快將從6月下旬開始試開採可燃冰,這是近9年來首次由日本政府主導對油氣資源進行勘探。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分析,福島核事故後,日本能源供給更需朝多樣化發展。受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的刺激,日本在羨慕之餘把目光投向了自身蘊藏豐富的海洋資源,可燃冰正是其中最被看好的「拳頭」資源。如果可燃冰儘早投入商用,勢將推動技術進步以帶動其產業發展,並最終促使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過,由於技術水平的制約,可燃冰開發尚存多項不確定因素,能否真正達到日本政府的預期尚不明朗。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馮昭奎指出,可燃冰的利用須攻克多重難關:首先是可能造成地質變化、海底滑坡等災害,如果開採中天然氣洩漏到大氣中還會產生強烈的溫室效應;其次,日本採用的「減壓法」尚不成熟,此次開採中就出現過被迫中斷的情況;最後,開採出的天然氣需要通過管道或液化運到地面,而日本是多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國家,運輸存在不少風險。至於商業化利用,還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因素,而相比於現有能源,可燃冰沒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