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可燃冰」首次亮相

2020-12-02 搜狐網

  據新華社報導6月17日,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的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可燃冰」在廣州亮相。天然氣水合物存在於海底或陸地凍土帶內,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固態籠狀化合物。純淨的天然氣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直接被點燃,因此,又被形象地稱為「可燃冰」。

1立方米天然氣水合物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圖為夾雜著白色顆粒狀「可燃冰」的海底沉積物入水即冒出大量氣泡。

相關焦點

  • 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這種神秘物質,早在1810年首次在實驗室發現,19世紀末被一個石油公司在北極永久凍土帶中發現。現已初步揭開這種神秘物質——「天然氣水合物」的面紗。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可燃冰」。它的形成,據地質學家分析認為是由海洋板塊的活動而成。當海洋板塊下沉時,較老的海底地殼會下沉到地球內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隨板塊邊緣湧上表面。當接觸到冰冷的海水和受深海高壓,天然氣與海水發生化學作用形成水合物,即成「甲烷水合物」。
  • 新能源:可燃冰 點燃能源供給的新希望
    新能源:可燃冰 點燃能源供給的新希望 來源:招商證券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2013年03月15日 14:32 作者:蔡宇濱;劉榮 投資評級:看好 投資評級變動:維持
  • 南海傳來捷報,成功開採86萬方可燃冰,該新能源技術只有中國掌握
    目前很多的能源都逐漸消耗殆盡,尋找新能源成為了重中之中,經過多年的研究勘探,最終我們在中國南海北部深達1225米的神狐海域上,發現了大面積的可燃冰,雖然是一種清潔的能源,但是由於它深藏在海底,因此開採難度也異常的大,從2004年開始,這片海域就是我們重點勘探海域之一,經過多年的反覆勘察,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 1500億方可燃冰,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全球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1500億方可燃冰,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全球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在生產和我們的生活發展當中,其實更多的一些資源方向就是現在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一些資源利用,石油雖然說是現在最為普遍和常見的一種,但是由於它的利用會給環境帶來危害
  •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又一新能源有望被開發!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又一新能源有望被開發! 2017-05-30 13:21:07 來源:中國檢測網 閱讀: 次   前段時間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引起全球關注。
  • 神秘的可燃冰
    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地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  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在自然資源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第一作者陳國棟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長期在自然文學的大地上深耕細作,曾出版《生命在大地上閃光》《大地情 中國夢》等作品。
  • 幾乎免費的新能源可燃冰,我國己試開採成功,每年節省百億支出
    冰居然可以燃燒,於是就有了「可燃冰」這一形象的名稱。這個新能源出現,立刻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並對可燃冰開始了進一步的開發和研究。隨著已知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越來越少,而需要消耗的能源卻越來越多,尋找一種安全經濟,環保綠色的新能源,成為一種國家戰略。
  • 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成功 有望改變能源格局
    可燃冰首次試採打破了中國在國際能源勘查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被認為是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跨越式一步在美國
  • 全球首次!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可燃冰,未來「新能源」?
    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已正式將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列為新礦種,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這也意味著,可燃冰進入了勘探開發新階段。  與傳統燃料相比,可燃冰有什麼不同,它又是怎樣形成的?真正實現可燃冰的開採利用還有多遠?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今日世界地球日新能源「可燃冰」揭面紗
    今日世界地球日新能源「可燃冰」揭面紗 2016
  • 等於免費的新能源,1立方1分錢,可燃冰的前生今世
    其實,中國科研人員對南海可燃冰的探索由來已久,兩年之前曾經完成過第一次開採試驗,如今又再創輝煌,也牽動著中國人民的心跟著雀躍不已。這意味著啥呢?我們使用可燃冰的新能源成為很快的現實,據介紹:一立方米可燃冰完全燃燒的熱值相當於164立方米的天然氣。按照2塊錢一立方天然氣,折合可燃冰也就1分2釐錢。關於新能源大家有很多見解,有一個新能源大家可能已經遺忘了——可燃冰。
  • 可燃冰再度掀起新能源革命
    OFweek節能網訊:今年1月,大型科考船「地球號」駛離日本清水港,前往菲律賓海開採可燃冰,船上的科學家可能還不知道他們將關上一扇由邱吉爾開啟的大門。當然這並不奇怪,因為除了石油界的部分專家,很少有人知道邱吉爾在能源歷史上的地位。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可燃冰開採甲烷含量最高達99.5%據國土資源部介紹,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2017年,我國科研工作者將蘊藏在海底的可燃冰點燃為熊熊火焰。今天,捷報再傳——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功。「神狐火炬」再一次點亮新能源時代曙光!振奮之餘,會發現正是無數前輩對可燃冰的不斷探索,共同奏響了一曲「冰」與火之歌。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video:20170923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可燃冰」。  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的航次中,船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攜帶我國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並證實其為天然氣水合物。這一成果北京時間9月2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上在線發表。
  • 用燃燒的文學激情書寫神秘的可燃冰
    近期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燃燒的冰: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紀實》(以下簡稱《燃燒的冰》),全景式呈現可燃冰開採臺前幕後的感人故事。該書的兩位作者,均在自然資源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第一作者陳國棟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長期在自然文學的大地上深耕細作,曾出版《生命在大地上閃光》《大地情中國夢》等作品。另一位作者王晶是一位80後,近年來有多篇文學作品見諸各類報刊。
  • 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世界上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現在我們處在一個既需要新能源的時代,雖然說我們現在已經發現的新能源已經有風能、太陽能等但是這一些新能源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風能就只能在風量比較大的地方建設發電站,然後將其進行能量轉換。但是可燃冰的開採並不是那麼的容易,因為可燃冰它是存在於海底的,所以在進行客人並開採時,我們就需要掌握很多先進的技術,只有擁有了這一些技術。並且技術能夠達到成熟,這樣我們才能夠很好的將存儲於海底的可燃冰開採起來,在進行可燃冰開採時,我們需要擁有的是一些海上鑽井平臺,還有下潛設備。
  • 什麼是可燃冰以及有什麼作用和優勢
    中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先生2009年09月25日在北京介紹,中國地質部門在青藏高原發現了一種名為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的環保新能源,預計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張洪濤說,這是中國首次在陸域上發現可燃冰,使中國成為加拿大、美國之後,在陸域上通過國家計劃鑽探發現可燃冰的第三個國家。他介紹,初略的估算,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
  • 可燃冰:點亮深海新能源曙光|天然氣|油氣|天然氣水合物_網易財經
    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採。這次試採不僅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不過,我國實現可燃冰的商業性開發,還很遙遠。(趙海建)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