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到底是什麼?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 (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廣泛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外觀似冰,遇火即燃,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數十倍。
可燃冰的發現,來源一些偶然,就像那個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一樣。
1974年,美國地質工作者在海洋中鑽探時,發現了一種看上去像普通乾冰的東西,卻意外地被點著了。冰居然可以燃燒,於是就有了「可燃冰」這一形象的名稱。這個新能源出現,立刻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並對可燃冰開始了進一步的開發和研究。隨著已知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越來越少,而需要消耗的能源卻越來越多,尋找一種安全經濟,環保綠色的新能源,成為一種國家戰略。
2004年,我國科學家聯合德國科學家,組成一支26人的綜合地質考察團,對南海進行了為期42天的考察,據當時中方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黃永祥稱,探測證據表明,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約為我國陸上石油總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裡,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
2017年5月18日上午,中華人民國土資源部部長在在廣東珠海市東南320公裡的神狐海域,站在「藍鯨一號」鑽井平臺向世界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在南海的可燃冰開採過程中,連續22天的,平均日產8350立方米,氣壓氣流穩定,開採過程當中,海底的地形也沒有變化,沒有引起地質災害,這在可燃冰的開採過程當中是非常難得的。
隨著我國的工業發展越來越快,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因自身能源儲量有限,我國每天要花巨資進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僅2019年,我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總計達到60308萬噸,價值2807.8億美元。而且我國進口的石油都是從海上運輸,要經過印度洋及馬立甲海峽,非常時期意味著什麼大家一看就知道。
可燃冰是現在石油,煤炭,天然氣最好的替代能源,我國對可燃冰的成功開採,意義深遠,影響巨大。而且,我國已探明的可燃冰儲量達到數萬億噸,可供使用百年以上。
還是說說可燃冰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吧。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和水的化合物,甲烷(CH4)是什麼大家都知道。
用書面語來說:甲烷就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就是1個碳帶著4個氫組成了一個正四面體,碳原子就在正中間,4個頂點的位置就是4個氫原子。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甲烷就是沼氣的主要成分,不過沼氣臭味的鍋甲烷不背,因為甲烷是沒有味的,臭味主要就來自於沼氣當中的硫化氫。
可燃冰就是在海底的壓力下,甲烷和水就結合成的一種固態的結晶水合物,直接見火就能燃燒,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就會想到可燃冰燃燒的時候一定會很環保,因為絕大部分都是甲烷,甲烷燃燒之後就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會有產生任何汙雜。不像煤,石油燃燒之後又是粉塵,又是氮化物,又是硫化物等等。為什麼可以用可燃冰來做為工業燃料,用來發電,用來驅動汽車,那我國所有地區,特別是北方區都將徹底告訴霧霾天氣,重見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另外可燃冰的能量密度也會非常高,是煤的10倍,一立方米可燃冰完全燃燒的熱值相當於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天然氣現在已經很便宜,以深圳為例:深圳的小區管道燃氣平均是3塊錢一立方,如果使用可燃冰,和管道燃氣一個價的話,換算起來一立方可燃冰的價格只有一分多錢,這樣一下燃氣成本會降低很多倍,為城市居民,特別是打工族節省很大一筆生活成本。
現在一家三口一年的燃氣費大約在120元左右,而如果使用可燃冰,能夠把這項費用降到每年10元左右,就能節約110元,全國大約一億個這樣的家庭,節約下來的支出就高達110億元,所以你看可燃冰它有多大的價值?
雖然現在可燃冰的開採技術還不是太成熟,導致開採成本比較高,還不能大規模使用到工業和民用中,不過,我相信,不用等太久,可燃冰這種新能源,就能走進礦山工廠,千家萬戶。
西瓜視頻創作人在他的視頻中,也詳細介紹了可燃冰的情況,大家可以登陸他的觀看。
西瓜視頻裡面有許多非常優質的知識性內容,對開拓我們的視野和了解未知是有很大裨益的。
漲知識,就來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