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位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副主任醫師,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醫學專家。然而35年前的偶然一瞥,一隻「萌臉」小傢伙使他走進了生態保護之路。他發現並關注伊犁鼠兔35年,持續研究和保護,不僅取得多項科研成果,還使伊犁鼠兔這一瀕危動物得到全世界的關注。他就是李維東,新疆李維東自然生態保護服務工作室總負責人。
談及發現伊犁鼠兔的過程,李維東至今印象深刻。1983年7月,他和同事在野外工作中救助了一位牧民的孫女。為表達謝意,那位牧民邀請李維東他們去家裡做客。牧民家後面有一座平頂山,飯後,眾人攀爬到山頂,站在懸崖峭壁之巔,想看看天山深處的世界。就在這時,巖石縫裡突然冒出一隻灰色的、帶著斑點的小腦袋,與周邊的巖石環境非常接近。小腦袋一瞬間又縮了回去,李維東屏住呼吸耐心等待著,終於等到了那隻又像兔子又像老鼠的小動物再次出現。那一天,李維東採集到了伊犁鼠兔的1號標本。
這一瞥,讓李維東開始了艱辛的尋找伊犁鼠兔的工作。在李維東而立之年生日的前一天,他和夥伴們在天山的另一處採集到了伊犁鼠兔的2號和3號標本。經過研究和比對,確認這是兔形目的一個新種動物。1986年,李維東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馬勇一起把這個物種命名為「伊犁鼠兔」,這是中國人自主發現並命名的哺乳動物,可謂非常難得。
1992年後,李維東一直沒有發現過伊犁鼠兔的活體,只有少量糞便似乎表明它們還活著,在為生存而掙扎。到後來,在伊犁鼠兔最早的發現地連糞便都沒有了,表明這個區域的伊犁鼠兔已經消失,後來證實消失的區域越來越多。然而,李維東沒有放棄,依然堅守在尋找伊犁鼠兔的第一線。2014年7月,奇蹟發生了。當時,李維東正帶領考察隊在精河縣木孜克冰達坂布設紅外觸發相機,他終於再次看到了消失在他眼中22年的伊犁鼠兔。
20多年的追蹤和考察顯示,伊犁鼠兔的種群數量正持續下降,比國寶大熊貓的數量還要少。新疆14個伊犁鼠兔觀測點中,9個點的伊犁鼠兔已經消失,他們推算當前數量不足1000隻,比1992年的推算數量3300隻左右下降了70%以上。李維東表示,伊犁鼠兔分布已經高度片段化,這是物種滅絕的徵兆,再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伊犁鼠兔就會全部滅絕。
李維東原是一名醫生,為了伊犁鼠兔的保護工作,毅然放棄了醫生職業。他說,轉行並不是不熱愛原來的工作了,而是由於發現伊犁鼠兔作為一個古老的物種,卻馬上瀕臨滅絕,使他不得不投身於保護工作。隨著涉足環保領域越來越深,李維東意識到,野駱駝、藏羚羊、蒙古野驢等許多野生動物都亟需保護,這讓他更加義無反顧。「我認為自己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沒有錯,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在李維東多年的呼籲下,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這對保護伊犁鼠兔是突破性的進展。同時,他關注的不僅僅是伊犁鼠兔,還有祖國西部的生態環境。他為建成羅布泊野駱駝自然保護區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參加阿爾金山保護區藏羚羊繁殖期武裝科考和反盜獵行動長達8年,曾親自持槍抗擊偷獵者。
李維東也因此獲得「地球獎」「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福特汽車環保獎」「阿拉善SEE生態獎」等眾多榮譽。
2015年,他成立了「李維東自然生態保護服務工作室」的環保NGO組織。2016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新疆環境保護廳的支持下,李維東在精河縣啟動了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項目,這是距發現伊犁鼠兔模式標本產地最近的區域。
李維東說,目前保護工作最重要的是就地保護。他正積極爭取建立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小區保護伊犁鼠兔的棲息地,聯合當地的哈薩克族、蒙古族以及維吾爾族等牧民一起參與到伊犁鼠兔的保護工作中來。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