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上伊犁鼠兔
天山一號冰川又現伊犁鼠兔。3月底,李維東自然生態保護服務工作室在天山一號冰川科學考察中,通過採集放置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圖片與視頻,驚喜地發現伊犁鼠兔活動的身影。
圖片來自網絡
新疆生態學會副秘書長李維東是世界瀕危物種——伊犁鼠兔的發現者和命名者。1983年,李維東在北天山尼勒克縣吉裡馬拉勒山首次發現伊犁鼠兔。1988年,他在天山一號冰川科學考察時,在這一區域也首次發現伊犁鼠兔活動的蹤跡。隨後多年,儘管他多次赴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科學考察,但鮮見伊犁鼠兔的蹤影。直到2014年,架設在這裡的紅外相機才捕捉到伊犁鼠兔的畫面。
圖片來自網絡
「去年10月23日,紅外相機在天山一號冰川拍攝到伊犁鼠兔活動的身影,後來有4個多月再沒見到它的蹤影。」9日李維東說,沒想到,今年3月伊犁鼠兔又回來了。
「這次通過架設在海拔4100米的紅外相機獲取的影像資料顯示,伊犁鼠兔分別在3月12日、3月20日、3月23日和3月27日出現。尤為令人振奮的是,出現了不同的個體。」李維東興奮地說。通過時隔不到半年的監測數據分析表明,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的伊犁鼠兔種群結構穩定,並且有逐漸恢復的趨勢。
圖片來自網絡
伊犁鼠兔僅存於我國天山山區海拔2800—4100米的高山裸巖區。自確認這一新物種後的30多年間,伊犁鼠兔6大分布區域的14個定位觀測點裡,9個點再沒有發現伊犁鼠兔的蹤跡。棲息地的不斷縮小,讓這種可愛的天山精靈種群數量不斷下降,目前不足1000隻。
天山一號冰川作為伊犁鼠兔分布區域的觀測點之一,受氣候變暖、冰川退縮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這裡的伊犁鼠兔生存和繁衍都受到很大威脅。
近年來,我區採取一系列措施,對天山一號冰川保護區域進行綜合治理,使人類活動對天山一號冰川的幹擾不斷減少,為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伊犁鼠兔等瀕危物種保留了生存空間。
天山上的萌寶
長相呆萌又可愛的伊犁鼠兔,是僅存於我國天山山區的一種體形嬌小的山地哺乳動物。體長20多釐米的伊犁鼠兔,有著大大的圓耳朵、烏溜溜的眼睛,幾乎看不到尾巴。作為中國高山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特有物種,伊犁鼠兔不冬眠,天敵眾多,包括白鼬、石貂、狐狸、猛禽等。它以短距離跳躍的方式跑動,多以金蓮花、虎耳草、紅景天等中草藥為食,其糞便可入藥。伊犁鼠兔多獨居山頭,基因交流較少,是天然純種品系醫學實驗動物。因此,人類挽救這一物種,也是在挽救它的基因價值、醫藥價值和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