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妖精
最近,經朋友推薦讀了一本書《讓孩子輕鬆說出地道英語》,作者是趙曉華,她是CRI(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原英文主播,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現在她已經轉型成了一位幼兒英語啟蒙的「自媒體媽媽」。
說實在,沒看這本書之前,對於朋友的推薦我沒在意,沒想過去買。直到我那位熱心的朋友將書寄給我,基於她的熱情我隨手翻閱了下,立馬被吸引了。
為什麼被吸引?因為在英語啟蒙這件事上,作者曉華結合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一開始就深入解答了父母對於孩子學英語這件事的一些痛點。
學英語,很多父母首要擔心的問題——自己的英文水平不高,發音也不標準,也沒多少詞彙量,我怎麼教孩子英語呢?對此,曉華給出了很實在的幾點建議。
○ 父母只需要掌握簡單的詞彙就可以了
父母對著孩子講英語,既不需要認識6000個以上的單詞,也不需要背誦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dream」。當孩子還是小baby的時候,最先學會的母語詞彙是媽媽、爸爸、寶寶、奶奶、不要……
最初的英語啟蒙完全可以從這些詞彙開始。另外,一些常用的單個詞像come(來)、go(去)、where(哪兒呢?)等等也能表達很完整的意思,日常與孩子英語對話中可以常用。
一些常用的句式,也能覆蓋一半以上的家庭生活場景了。如:
Do+something:Bring the bowl,pease.(請把碗拿來。)
Let's+do+something:Let’s go out!(我們出去吧!)
Don't+do+someting:Don't run so fast……(別跑那麼快!)
與孩子日常生活交流中,多用用這些詞語和句子,英語自然而然就會熟能生巧。
○ 買一本英文字典
市面上有很多英文字典,可以買一本自己用,也可以買本兒童版和孩子一起查。儘量翻翻英英詞典,用英文向孩子解釋生詞,不要直接念出中文釋義。學英語記住單詞的中文意思其實並沒有什麼用。而用英文解釋單詞,不光更準確,還能讓孩子多接觸英文。
有時也可以試著自己用簡單的英語解釋,可能比字典還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比如,解釋store,就可以說「It's just a shop.」
○ 創造機會,讓孩子和英語更好的人對話
曉華說,她女兒Emma的英語比較好,大家一直以來都覺得主要功勞在於她。其實不是,她只是充當了她英語生活的踐行者。
為了讓孩子與英語更好的人對話,能更多樣接觸不同說英語的人,她給女兒報了外教課。日常母女在一起交談,再怎麼拓展話題空間也很有限。上課時,師生間的話題可以包羅萬象。
○ 家長得有一張「厚臉皮」
即使像曉華這樣英語專業畢業的媽媽,日常和女兒說英語時也會有些彆扭。她和Emma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覺得還能開口說,但如果有別的人在場,也會非常不好意思開口。
不過,隨著母女間英語互動越來越多,她開始學著厚臉皮,在電梯這種公眾場合裡,可以與Emma小聲說英語,說著說著也就習慣了。
因為這個還在電梯裡結識了鄰居老大爺,也酷愛學習和說英語的,給Emma找了個忘年交朋友。每次Emma和鄰居老大爺見面都會用英語互相問候,說英語的語言環境,就這麼不知不覺營造出來了。
○ 備好「不苛求完美」的預期
很多父母總是擔心:我發音不標準怎麼辦?我說錯了怎麼辦?在曉華看來,別管對不對,標準不標準,說就是了。
誰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比如我們從小都一直學的一句常用語「How are you?」大家都覺得要給出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這樣的回答沒錯。但其實還可以有無數種回答,fine、good、OK等等都可以,任何情緒詞彙都可以放進去,只要對方能明白就行,都沒有錯。
至於,還有父母覺得自己說英文發音不標準,會影響到孩子,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因為英語啟蒙時,我們會買很多原聲音頻、兒歌給孩子聽,所以父母並不是孩子唯一的英語輸入來源。孩子是有能力分辨出更標準的讀音的。
語言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學習語言不必苛求完美,交流才是我們的第一目的。
○ 給寶寶起個英文名
說起給娃取英文名這件事,還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戲說:「這年頭,在中國,據說誰要是沒給娃起個英文名、再順便鄙視一下看《喜羊羊》和《熊出沒》的熊孩子,都不好意思自稱中產階級父母。」
當時與身邊朋友討論這個話題,很多朋友說,其實給娃取英文名,真的壓根不是要自我標榜是中產階級,還在於給孩子英語啟蒙做個準備,孩子上英語培訓班,必須得有個英文名。
一位朋友還以身作則說,之前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老師要求有英文名,就臨時補取了。孩子小名叫「小芋頭」,這臨時取的英文名就諧音成了「yutou」,英文名取得有些倉促。
給孩子取英文名有什麼好處?在曉華看來,可以創造一個英語環境,名字隨時隨地都要念,說英語就從喊娃的英文名開始。另外,有了英文名,更容易讓孩子對英語文化產生感覺。
父母們的第二大痛點: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英文繪本,不知道怎麼入手?對此,曉華的建議簡單明了,提倡三個原則。
首先,選孩子能理解的繪本,不要因為字少覺得不值。對於剛啟蒙的孩子,應該選擇圖多,文字比較少,孩子能夠理解的繪本。
其次,多挑選有韻文、有重疊句的繪本。從押韻文、重疊句、重複句較多的故事開始,和兒歌的選擇一樣。一般講家庭、講父母之愛、講動物的繪本,比較能引起孩子注意,也可以多選這類。
最後,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選擇不同繪本。小齡寶寶選文字簡單,情節不強的繪本;年齡稍大但剛啟蒙的孩子,可以選牛津閱讀樹和海尼曼的初級讀物等。
親寶寶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