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身集六大榮譽功勳人物,2018年逝世,享年101歲!

2021-01-12 西部文明播報

國家為了表彰為國家事業作出貢獻的人,設立了很多獎項,這些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獲得其中一項都極為不易,但是有一人獲得了六大項榮譽,而且他是目前為止唯一獲得這六大榮譽的人,他就是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程開甲院士。

首先,讓我們來說說程開甲院士身集的六大獎項,說完之後,你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稱讚程院士,他真的太厲害了!小編所說的六大榮譽指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八一勳章」、「改革先鋒」稱號、「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其實程開甲獲得的獎項還很多。程開甲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科學事業。

程開甲出生於1918年,他是江蘇蘇州人,他的祖輩都是經商的,所以家境還不錯,家裡也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被父母送到學校念書,在程開甲13歲時,他考入了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學習,程開甲在中學時期成績優異,在他高中畢業時,他同時被兩所大學(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錄取,程開甲最終選擇了浙江大學,因為程開甲在這裡的待遇非常好,他這裡有學習獎勵,有學界一流的老師,比如陳建功、束星北等老師。程開甲大學畢業後在浙江大學物理系當助教,同時也開始物理研究。

1946年,程開甲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他與他的老師一起搞科研工作,在兩年後,程開甲獲得了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最缺乏頂尖級人才,國家的發展需要他們,程開甲拒絕國外優異的條件,毅然回國。

回國後,程開甲先後在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任教。1959年,在學校任教的程開甲接到任務,他來到中國核武器研究所工作,他擔任第二機械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他開始參與中國原子彈研究工作,開始了二十餘年隱姓埋名的科研生活。

在核試驗基地裡,程開甲親力親為,他多次進入爆破中心,記錄第一手資料。他工作起來經常顧不上吃飯。他的同事任萬德給工作中的程開甲做了一碗荷包蛋麵條,把麵條端到他面前,並催促他趕緊趁熱吃,但是他忙著計算,到了晚上,又給他熱了那碗麵條,又端他吃。後來任萬德困了就去睡覺了,程開甲還繼續工作。等待任萬德早晨起來時,那碗麵條還在那裡,沒有動過,他只是看到疲憊的程開甲躺在床上睡著了。

在1964年10月,經過程開甲等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被研製成功。之後,程開甲繼續投入核武器事業研究。

1999年,程開甲院士被授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4年,他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7年,獲得了「八一勳章」,2019年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及「改革先鋒」稱號。

在2018年11月,程開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程開甲院士為國家的科學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他偉大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傳承。程開甲院士在生前的一次採訪中談到,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為國為人民做了一點貢獻,他還說:「你在國外貢獻再大,始終只是外國人。」

作為平凡人的我們,想成為像程開甲那樣厲害的人物可能太困難了,但是我們要發揚程老的精神,認認真真地做好我們的工作,努力奮鬥,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來源:半山老人說歷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于敏院士逝世
    原標題:于敏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武器事業重要奠基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于敏同志,於2019年1月1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于敏同志1926年8月16日出生於河北寧河。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先後在原子能研究所、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
  • 中科院院士、地震地質學家鄧起東逝世 享年81歲
    「中國地震臺網」微信公號11月7日消息,我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榮譽教授、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地震學會榮譽理事、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創始人和首任主任,地震地質期刊主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 3000個名校校長不知道集齊六個榮譽的共和國功勳,鄭強當場發飆
    當時鄭強教授在參加某中學活動時,面對3000多位中國名校校長,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問他們知不知道中國唯一一位集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八一勳章、改革先鋒稱號、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六大榮譽的人是誰,現場這麼多的校長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答出來,於是鄭強教授當場發飆,後來在一次演講中說出了一段令人深省的話,鄭強教授當時的話是這樣說的:所以我今天要跟你們講
  • 「兩彈一星」功勳任新民逝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2月12日,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任新民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102歲。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中國航天四老」。
  • 阿波羅登月背後的傳奇女性詹森去世 享年101歲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2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阿波羅登月背後的傳奇人物凱薩琳•詹森於24日去世,享年101歲。1953年,詹森開始在NASA的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維吉尼亞州蘭利實驗室工作。她生前曾表示,自己對太空探索的最大貢獻是「進行計算,幫助阿波羅登月計劃與繞月指揮和服務模塊同步」。所以她是在1969年幫助人類登上月球的功勳人物之一。
  •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90歲 2019-08-12 19:19:55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苑 | 字號:A+ | A-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
  • 我國著名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馬瑾院士逝世 享年83歲
    據微信公號「中國地震臺網」8月12日報導,我國著名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馬瑾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8月12日7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馬瑾院士是我國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她一生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在構造變形過程和機制、構造物理理論方法和實驗、地震機理和預測等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 我國著名生化學家、糖生物學奠基人張樹政逝世 享年94歲
    據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網12月13日消息,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樹政先生因病於2016年12月10日18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2016年12月10日18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核工業功勳」人物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天,突然傳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的消息。李冠興院士是「核工業功勳」人物之一。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正在進行核工業功勳人物的系列報導,就在一周前,編者還簡訊聯繫過李院士,得到回覆「十分抱歉,我在住院治療。」
  • 我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西安交大教授鄭守淇逝世,享年93歲
    據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消息,我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奠基人和創始人之一鄭守淇教授因病於2020年6月11日16時03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同年被分配到同濟大學任教,1952年回母校交通大學任教,1956年受學校委派到北京參加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會戰,1958年直接從北京返回交通大學(西安)。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1995年,經中宣部批准及錢學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 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教授逝世,享年85歲
    12月20日下午,澎湃新聞從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奠宙先生,於2018年12月20日中午12時逝世,享年85歲。公開資料顯示,張奠宙,浙江奉化人,1956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數學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起擔任教授,是數學、數學史、數學教育的三棲學者。1999年,他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5年至1998年,張奠宙曾任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執行委員,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國際數學教育的領導機構。
  • 浙江籍材料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柯俊逝世 享年101歲
    (資料圖)國際著名材料物理學家、科學技術史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柯俊教授因病於8月8日早晨7:30左右在中日醫院仙逝,享年101歲。難忘先生為中國材料科學和科技史學科做出的卓越貢獻!難忘先生嚴謹治學的高尚品質!難忘先生提攜後進的高風亮節!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 著名加速器高能物理學家方守賢院士逝世 享年87歲
    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院士逝世 享年87歲原標題:方守賢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1月1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守賢同志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據@光明日報 2019年1月16日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於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 著名細胞生物學家薛社普院士逝世 享年100歲—新聞—科學網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教授薛社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3月10日3時29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薛社普先生是我國細胞生物與生殖生物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細胞分化調控研究的開拓者。在細胞生長與分化調控研究領域開創了紅細胞排核機制的研究,對男性節育藥的研究成果被視為權威論文,對生殖生物學和細胞藥理學做出重要貢獻,屬全國獨創。薛社普先生的逝世是我國醫學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好師長、好同志。
  • 百歲香港富豪去世,曾獲賭王同等榮譽,女兒是去年感動中國人物
    港媒報導了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伍沾德去世的消息,報導中指他享年101歲,而在伍氏家族對外發布的訃聞中,寫道他享年98歲,但不管怎麼樣,這個年紀已經非常高壽,也算是喜喪了。
  • 【功勳】于敏:幹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編者按: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根據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決定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從今天(18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將推出特別節目:《功勳》,介紹此次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的功勳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跡。
  • 李恆德院士在京逝世 享年98歲
    原標題:李恆德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生物仿生材料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28日23時02分在北京逝世
  • 101歲NASA「人肉計算機」逝世:在科學領域,女性也能做英雄
    凱薩琳·詹森:勇於抓住機會的數學天才美國當地時間2月24日,被稱為「人肉計算機」NASA前彈道計算數學家凱薩琳·詹森逝世,享年101歲。14歲就高中畢業,15歲便進入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18歲以數學和發育雙學位最高榮譽畢業。幾近完美的天才學生在現在,想要採訪報導的媒體恐怕早已絡繹不絕,未來就業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只是當時因為是黑人和女性,面臨種族與性別的雙重阻礙,想要繼續深造難上加難,而唯一出路就只有去黑人學校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