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醫院手術器材消毒不充分 18名病人或患致命腦病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據英國媒體2月11日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醫院發表聲明稱,因醫院手術器材消毒不充分,有18名此前在該醫院接受手術的神經疾病患者,可能面臨患上「克雅氏病」(CJD)的風險。

Novant Health Forsyth醫院稱,這18名患者1月18日在該院接受了手術,而外科醫生使用的手術器材曾用於疑似「CJD」患者,且此後未經充分消毒。

醫院在聲明中稱,該病潛伏期可能長達數年,此後才出現初步症狀,多數患者發病後四個月內即死亡。

該醫院同時表示,因手術而感染該病的機率非常低。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INDS)稱,CJD症狀與「狂牛症」相似,但與食用牛肉無關,可導致記憶力衰退、失明、行為異常和昏迷等,90%的患者在發病一年內死亡。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世東)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消毒是如何引入外科手術的
    會上倫敦10家教學醫院的10多名醫生報告了他們採用李斯特方法防止腐敗的結果,好壞兼之,也增加了大家的懷疑。 倫敦的外科名流們反對最為激烈,認為消毒技術減少了手術死亡率,存在暗喻倫敦醫生手術死亡率高,是對倫敦醫生的挑戰。倫敦醫生的集體反對,在政界、皇家和全國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 老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險致命 聊城光明眼科醫院介入手術解危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瀟瀟 聊城報導11月29日下午,聊城市光明眼科醫院接診一位67歲的老年女性,患者因「左下肢腫脹,持續疼痛、麻木」入院。術後患者的腫脹、疼痛症狀明顯緩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在不穩定的情況下,栓子容易脫落隨血液循環進入肺部形成肺動脈栓塞,導致肺循環和呼吸功能的障礙,病人出現突發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咯血等症狀,急性大面積肺栓塞死亡率高達50%以上」,聊城市光明眼科醫院胸外科、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殷家永說。
  • 醫院開顱手術時停電 病人手術後成"準植物人"
    東方網12月8日消息:大慶市一名開電梯的女工,因為被查出腦中有瘤到大慶油田總醫院進行開顱手術,沒想到手術中突然停電,醫院手術室中又無應急供電電源,手術中斷近半個小時,病人頭顱大出血,手術室中一些搶救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病人手術後左側肢體癱瘓、右眼失明、面神經麻痺。這起手術意外被隱瞞了10年。
  • 我國每年腦病新發病人約1000萬例,幹細胞技術為患者帶來希望!
    腦部疾病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健康,據調查,腦梗塞、小兒腦癱、癲癇、帕金森病等腦病和神經損傷性疾病佔人類疾病總數的30%左右。而且腦梗塞、腦出血等還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等四高的特徵。我國每年腦病新發病人約1000萬例,其中致死致殘率約佔75%,國家和患者家庭花在腦病治療上的醫療費用達上百億元[1]。
  • 醫院的心臟丨探訪嘉峪關市中醫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特殊科室,它承擔著醫院所有重複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監測以及無菌物品的供應工作,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門,被人們稱之為「醫院的心臟」。嘉峪關市中醫消毒供應中心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的。
  • 骨折未痊癒 打著石膏上班 忍著闌尾炎 給病人做手術
    南昌新建區人民醫院骨二科副主任夏林波蹠骨骨折還未痊癒,就堅持打著石膏上班;33歲的骨二科醫生胡志鵬患了慢性闌尾炎,卻堅持在院內一邊治療一邊上班;同一科室的小夥子羅峰峰也很拼,他在樓上做完膽囊切除手術後第三天就回到樓下骨科查房,投入工作中。
  • 果殼病人 | 去醫院看腹瀉,我「收穫」了菊花手術和水痘
    這症狀雖然看起來不嚴重,可各種思密達黃連素下肚都絲毫未見效果,使我心裡犯起了嘀咕。圖 | giphy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醫院看看。 餓到頭昏,腹瀉竟然好了做了各種化驗,醫生只說不嚴重,打幾個吊瓶就會好。我內心的安全感又回來了一些。
  • 研究顯示橄欖球運動員患腦病比例高
    《美國醫學會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100多名已故美國橄欖球聯盟運動員所捐贈大腦的檢查表明,他們當中幾乎所有人都有慢性創傷性腦病。這表明橄欖球運動對球員的大腦傷害比以前認為的要普遍。 慢性創傷性腦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通常與頭部反覆受傷相關。
  • 新華視點:號稱「全國最好」治療帕金森醫院,90%不抖著出去?
    「這個微創手術不是把頭打開,而是皮膚切個小口、打一個小洞,一根針進去點一下,下了手術臺手就不抖了」;「我們每天都在做手術,做過的不計其數,就像數米一樣數不過來」……    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掛號後,記者來到了功能神經外科楊維幹主任的診室。一張門診病人日誌上顯示,僅僅2月9日,已經有6位病人前來看病,包括帕金森、癲癇等多種病症,主要都是60歲左右的老人。
  • 老人被蟹鉗鉗傷後手背發黑 抓螃蟹被咬消毒方法
    75歲黎姓老人,在殺螃蟹時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鉗鉗傷,導致傷口被食肉菌感染而患上了壞死性筋膜炎,最終病情過重不治身亡。  接診黎伯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偉雄介紹,其實黎伯的傷口並不大,起初也沒有引起老人的注意,也沒有對傷口做相應的處理。而後,黎伯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不但手背發紅腫脹且發黑,還出現了腹瀉、腹痛等症狀。  在外院「吊針」不見效的情況下,黎伯才到廣醫二院急診求診。
  • 起底「全國最好」治療帕金森醫院:實為一家小公司
    「這個微創手術不是把頭打開,而是皮膚切個小口、打一個小洞,一根針進去點一下,下了手術臺手就不抖了」;「我們每天都在做手術,做過的不計其數,就像數米一樣數不過來」……  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掛號後,記者來到了功能神經外科楊維幹主任的診室。一張門診病人日誌上顯示,僅僅2月9日,已經有6位病人前來看病,包括帕金森、癲癇等多種病症,主要都是60歲左右的老人。
  • 冒著被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魯琪堅持為病人做完手術
    西安市第五醫院的魯琪,援外四年三次在手術中受傷。援外四年 三次手術中受傷時間倒回10年前,2008年,魯琪作為中馬建交後第一批援馬拉威醫療隊分隊隊長,赴馬拉威開展援外醫療服務。瘧疾是通過蚊子等傳播的疾病,「在去馬拉威之前,我已做好了思想準備,外塗內服的藥帶了一堆,但是到了當地,蚊子兇猛,個頭大、數量多,外塗的藥起不了多大作用,蚊子隔著褲子和鞋套都能咬人幾個大包,防不勝防。」魯琪說,一、二批共有34名援外隊員,有8名隊員都得過瘧疾。官方統計數字,馬拉威的愛滋病的感染率為23%,而在患者中間,這個比例就更大了,基本在50%以上。
  • 美國癌症病人:能否熬到疫情過去
    4月24日,梅爾告訴記者,她最近收到醫院通知,由於她所患的鱗狀細胞癌危險和死亡係數不如黑色素瘤高,需要等更重要的手術完成後才能幫她預約,而等待的時間也沒有告訴她。自疫情在美國爆發後,為了將有限的資源提供給患者,美國大部分醫院都取消了非必要性手術,導致數以萬計的癌症手術推遲,而未患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處境。剛被確診為癌症手術卻無限期推遲「原本以為新冠肺炎離我們很遠。」
  • 臨沂打造帕金森病 「旗艦智慧醫院」
    記者從臨沂衛計委獲悉,臨沂帕金森協會聯合濟南腦科科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腦立體定向手術,為越來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創造了生命奇蹟,曾經被困在輪椅上的他們獲得了新生。為此,臨沂市也將聯合濟南腦科醫院開展帕金森多學科、異地聯合診療模式,打造臨沂市首個帕金森病治療的 "旗艦智慧醫院 "。四年前,52歲的楊喜豔大叔得了一種怪病,左手沒勁兒,不能幹活。
  • 美國十大癌症醫院排行榜,赴美治療腫瘤必讀指南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估計,每年有近200萬名癌症住院患者需要手術或特殊護理,這其中隱藏著並不尋常的技術挑戰。這家雜誌同時提醒,排名是一種工具,旨在幫助患有罕見或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做出明智的決定。選擇醫院與醫生是一個癌症病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病人必須單獨承擔風險。4.
  • 當天手術 當天出院?靠譜! (聚焦·日間手術探秘(上))
    中國日間手術合作聯盟主席張振忠介紹,日間手術是指患者在24小時內入、出院完成的手術。日間手術不是門診手術,特殊病例由於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病人,住院最長時間不超過48小時。 日間手術最早源自歐美發達國家,2001年進入中國後漸趨成熟。
  • 鄭州東方整形美容醫院非手術中心張會霞院長:把變美當成一輩子的事業
    欣賞美、渴望美、追求美,這都是人的天性,那些從事著相關職業的人是不是比普通人更會保養,皮膚更好,更年輕?  帶著這此問題,本次特別走訪到了鄭州東方整形美容醫院非手術中心張會霞院長。;二是皮膚疾病一眼就能夠看到,不像內科疾病還要藉助儀器。
  • 八旬老護士長延安尋訪抗戰時的「中央醫院」(圖)
    」,先後八年時間裡,收治病人12077人,把3843名嬰兒平安送到人間。  據駱行老人回憶,那時醫院沒有消毒設施,只能通過蒸煮的辦法來消毒,而消毒的工具就是農家用的蒸籠;沒有專用的便盆,醫護人員就參照大城市醫院的布鞋式便盆的樣子,畫了樣兒,找鐵匠用白洋鐵皮加工製作,但鐵皮做的便盆較輕,沒辦法,又給便盆的把手位置填上了木頭。   「手術用的刀都是長柄的,僅有的幾把,只好反覆消毒使用,護士每天都要磨刀,直到刀被磨得很短了,沒法用了,才扔掉。」
  • 涮肉無節制 當心吃出「腦病」來
    被家人懷疑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的張先生到北京地壇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謎底揭開了。他患上了另一種病——「肝性腦病」,才會出現意識和行為反常。肝性腦病的危害性較大,嚴重時可使患者迅速進入昏迷,甚至致命。而輕型肝性腦病起病具有隱匿性,易誤診漏診,因此應引起重視。肝病患者怎麼吃蛋白質才安全 張先生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得到緩解,心中產生了疑問:「以後我還能不能吃蛋白質了?」王憲波給出的答案是:能吃,但不能多吃。
  • 醫院建築的三要素
    重點治療護理單元  在國際上稱ICU,是當今醫療護理的先進標誌,也是醫院發展的新趨向。重點治療護理單元旨在對病人進行持續不斷的觀察、治療和護理,使危急病人早日脫離險境,因此它的布置形式以開敞的護士站為中心,各病室環繞周圍,形成潔淨的封閉空間──清潔區;單元內部管理、器材等附屬用房為準清潔區;單元外家屬等候等部分為汙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