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背景輻射真的宇宙大爆炸遺留的嗎?

2020-12-04 張祥前

現在主流物理理論「宇宙背景輻射」,是指來自宇宙空間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輻射,也稱為宇宙空間微波背景輻射。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為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

1964年,他們用它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為了降低噪音,他們甚至清除了天線上的鳥糞,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聲。他們認為,這些來自宇宙的、波長為7.35釐米的微波噪聲相當於3.5K溫度的輻射。

1965年,他們又訂正為3K,並將這一發現公諸於世,為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背景輻射的特徵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頻率屬於微波範圍。

現代主流物理學認為: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輻射之一,為觀測宇宙學的基礎,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誕生於宇宙大爆炸時刻。

利用傳統的光學望遠鏡,觀察恆星和星系之間的空間(背景)是一片漆黑。

然而,利用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可發現微弱的背景輝光,且在各個方向上幾乎一模一樣,與任何恆星,星系或其他對象都毫無關係。這種光的電磁波譜在微波區域最強。

現在的物理學家堅信:宇宙背景輻射是一種大爆炸遺留下來的。他們認為:

「宇宙微波背景是我們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當宇宙剛剛380,000歲時刻在天空上。它顯示出微小的溫度漲落,對應著局部密度的細微差異,代表著所有未來的結構,是當今的恆星與星系形成的種子」。 [

宇宙微波背景解釋了宇宙早期發展所遺留下來的輻射,它的發現被認為是一個證明大爆炸宇宙模型正確性的裡程碑。

但是,統一場論{百度統一場論6版可以搜到}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錯誤的,宇宙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那麼「宇宙背景輻射」理論是正確的嗎?

首先,我們來提出一個問題:溫度是什麼?

溫度是指物體的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我們再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對於純淨的真空會不會有溫度?按照溫度的定義,真空肯定是沒有溫度的,是絕對零度。因為真空中沒有物體的分子,沒有實物粒子,當然就不會有什麼粒子運動,談不上什麼溫度。由此,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實驗,把一個密封的容器放上一溫度測量儀器,在外面可以讀出這個溫度計的數字。可以設想容器裡面的溫度和外面的肯定是一樣的。

然後我們開始抽容器裡的空氣,看看容器裡面的溫度是否下降,下降的程度和抽出的空氣多少有什麼關係?當我們把裡面的空氣抽完了,裡面的溫度是否會降到絕對零度?如果實驗證實,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夠把容器裡面的溫度降到絕對零度,原因是什麼?外界的熱量是如何傳到容器裡面的?我們知道,熱的傳播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對流,一種是傳導,一種是電磁輻射。在這種情況下,對流和傳導是不會發生的。唯一的原因是電磁輻射把能量傳進去,在現代物理理論中,認為輻射就是電磁波的輻射。我們還可以設計實驗,能夠屏蔽電磁波,把電磁波屏蔽掉,是否能夠得到絕對零度。統一場論的回答是無論如何不會降到絕對零度。統一場論認為,場的本質就是空間,空間本身時刻在運動,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本質上就是通過變化的空間來傳輸能量,空間本身就有傳播能量的能力。

所以,在以上的實驗中,難以使溫度降到絕對零度。即使在遠離星球的一塊真空中,沒有別的物體影響,統一場論認為,真空在我們測量時候仍然具有溫度。統一場論認為,物理學中的運動狀態和幾何中的運動狀態是等價的,在空間中任何一個處於垂直狀態中的物質點的位置必然要發生變動,並且它運動的方向是不斷地變化的,這些不斷變化的方向又可以重新構成一個垂直狀態。現實空間就是三維的,過一點可以作出三條相互垂直的有向線段,任何一個物體(包括測量溫度的測量儀器)存在於空間中總是要運動的,因而總是有溫度的。

溫度是物質粒子在空間中無規則運動的程度,沒有粒子的運動就談不上溫度,由於任何一個物體存在於空間中總是要運動,而測量溫度的儀器必須是物體,所以我們無法測量到具有絕對零度的真空。這可有意思,真空可以是溫度為絕對零度的狀態,只是我們無法測量到,你一測量必須用到物體,一有物體,就能夠產生溫度,所以,真空在理論上我們可以推算出是絕對零度,可惜我們無法從實驗上證實,這個無法證實當然也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決定的,不是我們人的能力有限。

1980年代前,人們發現,從太空所有方向來的輻射具有完全相同的溫度,這太平滑和完美了。這個是宇宙背景輻射學說所無法解釋的。

我們的結論是:物體可以通過空間來相互作用,物體可以對真空施加影響,並且影響到真空中存在的物體。

所以,測量真空,必然要用物體去測量,這樣總存在著溫度,不可能得到絕對零度。從這種角度出發,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錯誤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學說也是站不住腳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宇宙微波背景?它與宇宙大爆炸有何關係?
    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後最初幾年遺留下來的殘餘熱量,這是支持大爆炸理論的重要證據。從理論上講,我們的宇宙始於大爆炸。 整個宇宙都聚集在極小的空間中,爆炸形成了我們現在在周圍看到的宇宙。 支持這一理論的最關鍵的證據之一,是仍然可以在空曠的太空中發現的剩餘輻射:宇宙微波背景。
  •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只是因為宇宙大爆炸嗎?
    宇宙之浩瀚小的時候,我們和小朋友辯論一個東西有多大的時候,比如會說:有大象那麼大,有房子那麼大,在我們的思想中,它們都是我們認知最大的極限了,如果突然人群中有人說:有宇宙大嗎?我相信大家都是啞口無聲,並且會問宇宙是什麼,它是有多大?
  • 宇宙微波背景會消失嗎?
    我們從宇宙中直接探測到的最早的信號來自宇宙大爆炸後不久:那時宇宙只有38萬年的歷史。今天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它也被稱為「原始火球」或大爆炸的餘輝。這是一個驚人的預言,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的喬治·加莫,當它在20世紀60年代被直接探測到時,它震驚了天文學界。
  • 宇宙大爆炸的回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近代天文學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可謂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宇宙大爆炸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並且和類星體,脈衝星以及星際有機分子一同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具有的最大特徵是具有黑體輻射譜,在0.3-75釐米波段,可以在地面上直接測到。那麼什麼是黑體?在任何條件下,對任何波長的外來輻射完全吸收而無任何反射的物體,即吸收比為1的物體稱為黑體。
  • 宇宙揭秘: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如何被發現的?
    我們都聽過大爆炸,但我們要如何知道真的就是如此?畢竟沒人曾在場親眼目睹。如果這個問題難以回答,那就試試這個吧:宇宙創世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在「創世紀」中,神說「要有光」,接著「就有了光」,「神於是創造了天地」。但如果一切都是從此刻開始,那麼神是如何創造萬物的?在時間出現之前,就有時間存在嗎?這個問題已讓科學家和哲學家還有一般大腦思索了5000多年。
  • 宇宙很冷:趣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大爆炸後的餘溫約3K(-270攝氏度)
    隨著宇宙溫度降低,這些粒子組合成原子,使得光子失去了可以碰撞的粒子,成為了背景光子。那麼這些背景光子現在的命運如何?科學家們發現它們了嗎?神秘的宇宙圖片來源:NASA,Public Domain科學家們用絕對溫度來描述溫度的高低,它的單位是開爾文,也可以簡稱為開。
  • 宇宙真的起源於大爆炸嗎,為什麼科學家都相信大爆炸理論?
    大爆炸理論是一個關於宇宙起源的假說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大約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從這一刻開始宇宙進入到了演化階段,然後一步步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貌,雖然大爆炸理論目前僅僅是一個假說理論,但卻是如今最具影響的宇宙起源學說,在我們看來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宇宙是由一個無限緻密高溫的奇點爆炸而來。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揭秘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極未來!
    到了20世紀,科學家們開始明白宇宙究竟有多大(甚至可能無止境)。在向外看的過程中,在更深入的時間裡,宇宙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驚異的事情。例如,在196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意識到在任何方向都可以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MB),這種輻射的存在幫助我們了解宇宙是如何開始的。
  • 宇宙微波背景,回望嬰兒時期的宇宙
    在科學界,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理論經歷了科學家數十年的研究,並得到了大量的觀測支持,宇宙微波背景(CMB)就是其中的典型。眾所周知,光速是有限的,這會造成一個有趣的事實——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歷史。比如,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很多星星實際上是它們數百年前的樣子。
  •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什麼樣?
    這個理論認為,我們今天所觀察到並存在於其中的宇宙,是從更熱、更緻密且更均勻的過去演化而來的。在最初提出時,大爆炸假說是作為一種嚴肅的替代理論,對宇宙膨脹的一些主流解釋加以補充;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原始火球」殘餘——如今所知的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該假說基本被證實了。在大爆炸的極早期,一切宇宙物質都壓縮在一個熱而緻密的「原始火球」中。
  • 萬物起源——宇宙大爆炸
    萬物起源,宇宙大爆炸,這個理論認為宇宙突然生成並且大小有限。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還認為宇宙體積無限大,年齡無限長,直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我們對重力有了更好的理解。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一早期宇宙的遺留意外被發現,這一發現與其他觀測證據一起使大爆炸理論成為了被接受的科學理論。自此以後,類似於哈勃望遠鏡之類的先進科技給我們提供了大爆炸和宇宙結構的優質圖像。
  • 宇宙大爆炸是怎麼一回事?
    從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可以得出幾個推論,其中之一就是宇宙誕生之初遺留下的熱輻射依然存在於宇宙的各個角落,只是已經降低到2.735K,其輻射頻率已經降到微波範圍。196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兩個無線電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研究衛星通信時發現,宇宙中存在一種各向異性的微波輻射,波長為7.35釐米,天文學家們很快意識到這就是大爆炸宇宙模型預言的宇宙背景輻射。他們因為這項成就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衝擊!科學家:我們的宇宙正在「循環」
    如果沒有宇宙,人類也就不會出現,那宇宙又是怎麼出現的?可能你會說,宇宙的前身是一個「奇點」,它的主要特點是體積無限小、溫度無限大、密度無限大和時空曲率無限大,奇點在一次大爆炸之後,逐漸膨脹成了如今的宇宙,物質也從稀疏變得稠密。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科學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一種宇宙起源假說。
  • 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天文學家做了各種各樣的工作,從觀測年輕宇宙遺留下來的電磁輻射,到測量最輕元素的豐度,結果發現它們都符合大爆炸理論的預測。就我們所知,這是目前對早期宇宙的最準確寫照。  儘管如此,我們知道大爆炸理論的框架並不完整——有一塊拼圖不見了,而那塊拼圖就是宇宙本身最早的時刻。  這是宇宙最大的謎題之一。
  • 宇宙誕生於大爆炸,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怎樣呢?
    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你無法想像嗎?那是因為我的表達雖然語法正確,卻毫無意義。動詞、名詞、形容詞等都在正確的位置,但這個表達仍然沒有意義。好吧,「大爆炸前」就是這樣。沒有意義的表達。 現在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因為你的直覺告訴你,「大爆炸之前」應該有意義……畢竟,每一時刻都有一個「之前」,二期每種影響都有其原因。但在這一點上,我必須請求你們放棄所謂的直覺,轉而採用數學的嚴謹。
  • 與宇宙大爆炸有什麼神秘聯繫
    但是大夥知道嗎,我們看到的雪花屏和聽到的滋滋聲,其實有一部分是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的遺留產物。那電視機的雪花屏和滋滋聲是如何與宇宙大爆炸產生聯繫的呢?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是來自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如此恐怖的一次爆炸自然而然的就遺留下了「熱輻射」,這個熱輻射宇宙誕生的一瞬間一直到138億年後的現在一直都存在著,這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因此也被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大爆炸真的是爆炸嗎?了解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的細節
    我們講個故事,好嗎? 有一個雞蛋,我們可以叫它羅伯特。羅伯特是一個巨大的「雞蛋」,內部充滿了能量。但是,這顆「雞蛋」的內部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可能是內部的能量失去了平衡,之後羅伯特以一種爆炸的方式裂開。
  • 宇宙大爆炸後10萬年光隱藏暗能量反引力之謎
    宇宙大爆炸後10萬年光隱藏暗能量反引力之謎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捕獲了宇宙大爆炸之後僅10萬年的「光線」,通過對大爆炸遺留的熱輻射分析,結果顯示過量的輻射可能與早期中微子或暗能量有關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已經對宇宙大爆炸遺留下的熱輻射信息進行了大量分析,其也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分析結果顯示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7.98±0.037億年前,大爆炸發生後宇宙中出現了第一縷光線,這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其中隱藏了許多宇宙初始信息。
  • 從無到有,一切開始的地方——宇宙大爆炸理論
    一切的起源是宇宙大爆炸的觀點認為宇宙是突然間出現的,而且不是無盡的。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仍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永恆的。直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讓我們更了解引力,還有埃德溫·哈勃發現星系彼此遠離這一同先前預測相符的運動規律。
  • 從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發,物質應該均衡分布,可宇宙偏偏是張網
    在宇宙中有著無數的天體,衛星、行星、恆星、中子星和黑洞,它們按照特定的規律組合成一個個恆星系、星系、星系團和超星系團。感覺上,這些物質應該是隨機且均衡的分布於宇宙空間之中,而且從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發也應是如此,可偏偏事實並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