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揭秘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極未來!

2021-01-15 宇宙探索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宇宙,並試圖確定它的真實範圍。而古代哲學家認為世界由一個被天體海洋或某種以太包圍的圓盤,金字塔或立方體組成,現代天文學的發展使他們開始關注新的領域。到了20世紀,科學家們開始明白宇宙究竟有多大(甚至可能無止境)。

在向外看的過程中,在更深入的時間裡,宇宙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驚異的事情。例如,在196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意識到在任何方向都可以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MB),這種輻射的存在幫助我們了解宇宙是如何開始的。

說明:

CMB本質上是電磁輻射,這是最早的宇宙學時代遺留下來的,貫穿整個宇宙。據信,它是在宇宙大爆炸後約38萬年形成的,它包含了第一批恆星和星系是如何形成的微妙跡象。雖然這種輻射用光學望遠鏡是看不見的,但射電望遠鏡能夠探測到射電光譜中微波區域最強的微弱信號(或輝光)。

在距離地球138億光年遠的地方,可以看到CMB,這使得科學家們確定這是宇宙的真正年齡。然而,這並不能說明宇宙的真實程度。考慮到空間自早期宇宙以來就一直處於擴張狀態,CMB只不過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遙遠的時間。

與大爆炸的關係:

CMB是大爆炸理論和現代宇宙學模型(如λ-CDM模型)的核心。正如這個理論所說,當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所有的物質都被濃縮在一個具有無限密度和極熱的單點上。由於物質的極端熱和密度,宇宙的狀態是高度不穩定的。突然,這一點開始擴大,而我們所知道的宇宙開始了。

此時,太空中充滿了由質子、中子、電子和光子(光)組成的白熱等離子體粒子的均勻輝光。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38萬到1.5億年之間,光子不斷地與自由電子相互作用,並且不能走很遠的距離。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時代被俗稱為「黑暗時代」。

當宇宙繼續膨脹時,它冷卻到電子能夠與質子結合形成氫原子(即重組期)。在沒有自由電子的情況下,光子能夠不受阻礙地在宇宙中運動,並且它開始像今天一樣出現(即透明的和被光滲透)。在其間的數十億年裡,宇宙繼續膨脹並大大冷卻。

由於空間的膨脹,光子的波長增長(變得『紅移』)到大約1毫米,它們的有效溫度降低到僅略高於絕對零度--2.7開爾文(-270°C;-454°F)。這些光子充滿了今天的宇宙,並以背景光的形式出現,可以在遠紅外和射電波長中探測到。

研究歷史:

1948年,烏克蘭裔美國物理學家喬治·加莫和他的學生拉爾夫·阿爾弗和羅伯特·赫爾曼首次提出了CMB存在的理論。這一理論是建立在他們對早期宇宙中輕元素(氫、氦和鋰)核合成結果的研究基礎上的。本質上,他們意識到為了合成這些元素的核,早期的宇宙需要非常熱。


宇宙大爆炸的時間線。宇宙中微子在CMB發射的時候就會影響它,直到今天為止,物理學一直在關注著它的其餘演化過程。

他們進一步推測,這一極熱時期遺留下來的輻射將滲透到宇宙中,並且是可以探測到的。由於宇宙的擴展,他們估計這種背景輻射的低溫為5K(-268℃;-450°F),僅比絕對零度高5度,這對應於微波波長。直到1964年,才發現了CMB的第一批證據。

這是美國天文學家阿爾諾·彭齊亞斯(Arno Penzias)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使用狄克輻射計的結果,他們原本打算將該輻射計用於射電天文學和衛星通信實驗。然而,在進行第一次測量時,他們發現天線溫度超過4.2K,這是他們無法解釋的,只能用背景輻射的存在來解釋。由於他們的發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於1978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初,對CMB的探測是不同宇宙學理論支持者之間爭論的一個來源。大爆炸理論的支持者聲稱這是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殘餘輻射」,而穩態理論的支持者則認為這是遙遠星系散射星光的結果。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一種有利於大爆炸解釋的科學共識。

由歐空局普朗克飛行任務獲得的全天數據,顯示了不同的波長

在八十年代,地面儀器對CMB的溫差設定了越來越嚴格的限制。這些任務包括蘇聯在Prognoz 9號衛星(1983年7月發射)和NASA宇宙背景探測器(COBE)任務(其結果發表於1992年)。由於他們的工作,COBE小組在200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COBE還探測到了CMB的第一個聲學峰值,即等離子體中的聲學振蕩,這對應於早期宇宙中由於引力不穩定而產生的大尺度密度變化。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許多實驗相繼進行,包括地面實驗和氣球實驗,目的是為第一個聲波峰值提供更精確的測量結果。

第二個聲學峰在幾個實驗中被試測到,但直到2001年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部署後才被確定。從2001年到2010年,當任務結束時,WMAP也探測到了第三個峰值。自2010年以來,多個特派團一直在監測CMB,以便更好地測量偏振和密度的小尺度變化。

CMB的未來:

根據不同的宇宙學理論,宇宙可能在某一時刻停止膨脹並開始逆轉,最終導致另一次大爆炸--大坍縮理論。在另一種情況下,被稱為大撕裂,宇宙的擴張最終將導致所有物質和時空本身被撕裂。

如果這兩種情況都不正確,並且宇宙繼續以加速的速度擴張,那麼CMB將繼續紅移到無法再探測到的點。在這一點上,它將被在宇宙中產生的第一束星光所取代,然後被假定將在宇宙的未來發生的過程所產生的背景輻射場所取代!!


相關焦點

  • 田心講科學: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揭秘宇宙的起源和終極未來!
    我們今天要來宇宙背景輻射,愛因斯坦在1945年出版的相對論的意義第二版在附錄當中是這樣寫的,看來我們必須認真接受膨脹的宇宙這個觀念,儘管這個宇宙的年齡並不太長,而且在同樣這篇文章當中他承認宇宙的年齡必定要大於地殼的年齡,然而由放射性礦物所推斷出的地殼年齡在任何方面都是非常可靠的。
  • 宇宙大爆炸的回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近代天文學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可謂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宇宙大爆炸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並且和類星體,脈衝星以及星際有機分子一同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具有的最大特徵是具有黑體輻射譜,在0.3-75釐米波段,可以在地面上直接測到。那麼什麼是黑體?在任何條件下,對任何波長的外來輻射完全吸收而無任何反射的物體,即吸收比為1的物體稱為黑體。
  • 透露宇宙秘密的微波背景輻射
    不久狄克、皮伯斯、勞爾和威爾金森在同一雜誌上以《宇宙黑體輻射》為標題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個發現給出了正確的解釋,即這個額外的輻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在近代天文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大爆炸理論一個有力的證據,並且與類星體、脈衝星、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
  • 宇宙微波背景,回望嬰兒時期的宇宙
    宇宙的起源是一個令人最為著迷的問題,自古以來被廣泛地探討於科學、哲學和宗教之中。
  • 微波背景輻射是如何實現「精密宇宙觀測的」
    人類首次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在1964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阿羅·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為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起初曾將這種輻射誤為是自己的接收機上不相關的噪聲(實際上,宇宙微波背景是每當我們的電視機正常傳輸中斷時接收到的那種「雪花」噪聲的一部分)。
  • 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的命運
    ESA / Herschel / SPIRE/HerMEs但我們的宇宙並非是從巨大的團塊-空洞結構開始演化的。如果觀察宇宙的「嬰兒照」——宇宙微波背景,就會發現年輕宇宙各處的密度在所有尺度上都是相同的。在這裡,「相同」是指宇宙在所有方向上的溫度都是3個開爾文。更精確地說,這個數字是2.725。這說明,宇宙曾經是相當統一的。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怎麼來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怎麼來的比如,2.6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怎樣來的?我們知道這是宇宙大爆炸的殘餘輻射,在宇宙大爆炸的某個階段,也就是可以產生光子的階段,那時的光子自然應該是最為強大的伽馬射線。伽馬射線在引力作用下,會逐漸紅移或藍移。
  • 什麼是宇宙微波背景?它與宇宙大爆炸有何關係?
    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後最初幾年遺留下來的殘餘熱量,這是支持大爆炸理論的重要證據。從理論上講,我們的宇宙始於大爆炸。 整個宇宙都聚集在極小的空間中,爆炸形成了我們現在在周圍看到的宇宙。 支持這一理論的最關鍵的證據之一,是仍然可以在空曠的太空中發現的剩餘輻射:宇宙微波背景。
  • 普朗克衛星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上)
    宇宙中自由電子的數密度急劇減少,光子和自由電子的散射機率驟減,光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幅度增加,宇宙變得透明起來。最後,完全失去與自由電子碰撞機會的光子便從熱平衡系統中退耦出來,開始自由傳播。這便是今天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它是目前能探測到的最古老的輻射。CMB攜帶了豐富的宇宙學信息。這些極早期的信息,可以精確地限制宇宙中物質的組分、宇宙的年齡和幾何性質等。
  • 宇宙微波背景下測量微小的變化,將有助於發現宇宙起源的重大發現
    在宇宙微波背景下測量微小的變化,將有助於發現宇宙起源的重大發現。有可能對近140億年前發生的事情有詳細的了解嗎?值得注意的是,答案可能來自於對宇宙微波輻射的新測量,這種輻射如今瀰漫在所有的空間中,但在宇宙形成後不久就會釋放出來。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人類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宇宙圖像之一
    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堪稱宇宙大爆炸的「餘暉」。實際上,我們都見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衛星電視年代,電視機屏幕上在沒有節目或者信號很差的時候,出現的雪花噪聲就有微波背景輻射的成分!它是真正的無處不在。 宇宙演化示意圖。最左邊就是微波背景輻射。來自WMAP衛星官網。
  • 什麼是微波背景輻射?從中可以讀出哪些宇宙信息?
    ——史蒂芬·霍金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預測就是:我們寒冷、充滿恆星和星系並且正在膨脹的宇宙來自高溫、緻密、均勻的狀態,那麼宇宙早期殘餘的輻射應該大量存在,即使在今天也應該可以檢測到。因此微波輻射是宇宙標準模型的預測結果!什麼是微波輻射?
  • 科學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發現圓環結構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憑什麼讓科學家拿了兩次諾貝爾獎?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預測20世紀40年代,俄裔美國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和他的同事們,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預測了「宇宙背景輻射」的存在。伽莫夫認為,宇宙大爆炸開始時,溫度處於極高的狀態,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溫度也隨之不斷的下降。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在近代天文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伽莫夫、阿爾福和赫爾曼在1948年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場」的存在,他們提到早期的宇宙溫度極高,整個宇宙都在發光,在宇宙經歷膨脹並冷卻的今天,遠古宇宙發出光的遺蹟依然充滿了整個宇宙空間,他們還估算出如果宇宙最初的溫度為10億度,那麼當前的宇宙就會殘留5~10開爾文,均勻分布於宇宙的「黑體輻射」,他們的估算已經非常準確了,現在的測量結果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是2.725開爾文,但在上個世紀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創世的第一縷曙光
    光子退耦時從混沌中走出來的光子,就帶著創世的信息,一直穿行在宇宙中,直到撞上人類的探測器。這種輻射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就像大爆炸的遺產,所以又被稱為或者「遺留輻射」。宇宙的膨脹會使這些光子越來越暗,波長越來越長,能量越來越低,根據理論,當今的宇宙背景輻射應當相當於3K的黑體輻射,又叫「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微波背景會消失嗎?
    我們的未來是無限的,但宇宙在380000年是有限的。這是否意味著宇宙微波背景將消失的那一天?」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有一個複雜的答案。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所知道的。在這一點上,原子變得電中性,光子不再從自由電子上反彈,構成宇宙微波背景的光只是在宇宙中自由傳播,宇宙繼續膨脹。
  • S03E13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首先,關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話題,我們曾做過三期短篇節目,分別在2016年6月26日、2017年8月23日和24日,不過早期的節目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慘不忍睹,把很多好的話題都禍禍毀了,所以我也打算就這樣一些話題重新梳理一下,以更高的姿勢水平來分享一點人生的經驗。
  • 誰最早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在理解宇宙演化和搜索系外行星所做的貢獻。在Peebles的眾多關於宇宙的科學成就當中,最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理論預測了。
  • 宇宙很冷:趣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大爆炸後的餘溫約3K(-270攝氏度)
    這是因為宇宙中瀰漫著一種光的輻射,它們被稱為「微波背景輻射」。197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授予了發現宇宙背景輻射的 Penzias 和 Wilson 。這些細微的不均勻性是由於背景光子在旅途中與天體發生了相互作用,故而也攜帶了這些天體的信息。所以微波背景光子就像信使一樣,給我們帶來宇宙深處的消息。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精密測量了宇宙背景輻射的John Mather和George Smoot。針對宇宙背景輻射的不均勻性,目前有諸多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