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的回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020-12-03 夸克星貓

在近代天文學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可謂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宇宙大爆炸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並且和類星體,脈衝星以及星際有機分子一同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具有的最大特徵是具有黑體輻射譜,在0.3-75釐米波段,可以在地面上直接測到。那麼什麼是黑體?在任何條件下,對任何波長的外來輻射完全吸收而無任何反射的物體,即吸收比為1的物體稱為黑體。黑體輻射是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來的輻射,在特定溫度及特定波長放射最大量之輻射,即黑體溫度與輻射的電磁波波長呈現一種特定有規律的關係。

黑體輻射圖譜

微波背景輻射在大於100釐米的波段,由於銀河系本身的超高頻輻射掩蓋了來自河外空間的輻射,因而不能直接測到。在小於0.3釐米的波段,由於地球大氣輻射的幹擾,也要依靠氣球、火箭或衛星等空間探測手段才能測到。從0.054cm直到數十釐米波段內的測量表明,背景輻射是溫度近於2.2725K(0℃=273.15K)的黑體輻射,習慣稱之為3K背景輻射。

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

黑體譜現象表明,微波背景輻射是極大的時空範圍內的事件。因為只有通過輻射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黑體譜。而現今宇宙空間的物質密度極低,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小。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觀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必定起源於很久以前。

宇宙演化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另一個特徵是具有高度的各向同性。首先是小尺度上的各向同性:在小到幾十弧分的範圍內,輻射強度的起伏小於0.2%—0.3%。其次是大尺度上的各向同性,各個不同方向輻射強度的漲落小於0.3%。這個微小的漲落起源於宇宙在形成初期極小尺度上的量子漲落,它隨著宇宙的暴漲而放大到宇宙學的尺度上,並且正是由於溫度的漲落,才造成宇宙物質分布的不均勻性,最終得以形成諸如星系團等的一類大尺度結構。

相關焦點

  • 宇宙很冷:趣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大爆炸後的餘溫約3K(-270攝氏度)
    編者註:經過精確測量,科學家們確定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是2.7K(0攝氏度就是絕對溫度273 K),約等於3K,因此微波背景輻射也被稱為「3K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大爆炸之後不久,高溫的光子與物質粒子劇烈碰撞。
  • 透露宇宙秘密的微波背景輻射
    不久狄克、皮伯斯、勞爾和威爾金森在同一雜誌上以《宇宙黑體輻射》為標題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個發現給出了正確的解釋,即這個額外的輻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在近代天文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給了大爆炸理論一個有力的證據,並且與類星體、脈衝星、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怎麼來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怎麼來的比如,2.6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怎樣來的?我們知道這是宇宙大爆炸的殘餘輻射,在宇宙大爆炸的某個階段,也就是可以產生光子的階段,那時的光子自然應該是最為強大的伽馬射線。伽馬射線在引力作用下,會逐漸紅移或藍移。
  • 什麼是宇宙微波背景?它與宇宙大爆炸有何關係?
    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後最初幾年遺留下來的殘餘熱量,這是支持大爆炸理論的重要證據。從理論上講,我們的宇宙始於大爆炸。 整個宇宙都聚集在極小的空間中,爆炸形成了我們現在在周圍看到的宇宙。 支持這一理論的最關鍵的證據之一,是仍然可以在空曠的太空中發現的剩餘輻射:宇宙微波背景。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揭秘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終極未來!
    到了20世紀,科學家們開始明白宇宙究竟有多大(甚至可能無止境)。在向外看的過程中,在更深入的時間裡,宇宙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驚異的事情。例如,在196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意識到在任何方向都可以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MB),這種輻射的存在幫助我們了解宇宙是如何開始的。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人類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宇宙圖像之一
    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堪稱宇宙大爆炸的「餘暉」。實際上,我們都見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衛星電視年代,電視機屏幕上在沒有節目或者信號很差的時候,出現的雪花噪聲就有微波背景輻射的成分!它是真正的無處不在。 宇宙演化示意圖。最左邊就是微波背景輻射。來自WMAP衛星官網。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憑什麼讓科學家拿了兩次諾貝爾獎?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預測20世紀40年代,俄裔美國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和他的同事們,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預測了「宇宙背景輻射」的存在。伽莫夫認為,宇宙大爆炸開始時,溫度處於極高的狀態,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溫度也隨之不斷的下降。
  • 科學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發現圓環結構
    科學家「看見了」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 微波背景輻射是如何實現「精密宇宙觀測的」
    人類首次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在1964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阿羅·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為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起初曾將這種輻射誤為是自己的接收機上不相關的噪聲(實際上,宇宙微波背景是每當我們的電視機正常傳輸中斷時接收到的那種「雪花」噪聲的一部分)。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創世的第一縷曙光
    1964年,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 Arno Penzias 和 Robert Wilson 正在調試一臺天線,發現無論如何都有一種背景噪聲,無論天線朝向哪個方向,甚至是清理了天線上的鳥糞、重新組裝了天線,都揮之不去。與此同時,有一夥天文學家卻在苦苦追尋宇宙大爆炸理論中所預言的宇宙背景輻射而求之不得。
  • 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的命運
    ESA / Herschel / SPIRE/HerMEs但我們的宇宙並非是從巨大的團塊-空洞結構開始演化的。如果觀察宇宙的「嬰兒照」——宇宙微波背景,就會發現年輕宇宙各處的密度在所有尺度上都是相同的。在這裡,「相同」是指宇宙在所有方向上的溫度都是3個開爾文。更精確地說,這個數字是2.725。這說明,宇宙曾經是相當統一的。
  • 宇宙微波背景,回望嬰兒時期的宇宙
    在科學界,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理論經歷了科學家數十年的研究,並得到了大量的觀測支持,宇宙微波背景(CMB)就是其中的典型。眾所周知,光速是有限的,這會造成一個有趣的事實——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歷史。比如,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很多星星實際上是它們數百年前的樣子。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在近代天文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迪克的團隊在同一雜誌上以《宇宙黑體輻射》為標題發表另外一篇論文,對這個發現給予理論上的解釋論證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所觀測到的這種輻射就是宇宙大爆炸殘留下來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大爆炸模型」不僅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還預言了它的波長,這都與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完全符合,然而「穩恆態模型」中宇宙是沒有那個極高溫、極高密度的時刻的,無法解釋這種微波的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對「穩恆態模型」的擁護者來說,他們反對「宇宙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宇宙大爆炸模型」沒有留下任何還能夠探測到的痕跡。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雲天空」暗藏B型信號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找到了一種關鍵的線索,這有利於解答物理學的一個主要問題,科學家似乎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檢測到了光子的偏振現象,由於大爆炸引力波的作用,早期宇宙的背景輻射產生了極化、或偏振輻射現象。
  • 誰最早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在理解宇宙演化和搜索系外行星所做的貢獻。在Peebles的眾多關於宇宙的科學成就當中,最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理論預測了。
  • 科學家擬建造全新設施 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微波雖微,或可解說宇宙之大  本報記者 聶翠蓉 綜合外電  據《自然》雜誌官網近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近日草擬了一份新的實驗計劃,擬建造全新設施來研究宇宙大爆炸的微弱餘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從而驗證早期宇宙在嬰兒期是否經歷過短時間的暴漲——也就是所謂的「暴漲理論」。
  • 宇宙揭秘: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如何被發現的?
    將奇異點的時間撥開,起跑槍就是大爆炸,能量與物質的一次巨大爆炸,產生了我們今日在天空中看到的一切,也創造出了時間和空間,所有輻射和物質向四面八方射出,宇宙最後開始冷卻,重力導致物質集結在一起,恆星因而誕生,接著又發生爆炸,隨後,旋轉圓盤的氣體聚集形成更新的恆星。最後,大爆炸後的幾十億年形成了行星,包括我們的地球。這個複雜的故事成為新的教條,但無論這有多可信,大爆炸之說仍然只是一個理論。
  • S03E13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除了那點點星光之外,還有一種我們肉眼所無法看見的光在散發著絢麗的光芒,雖然它很低調,但卻蘊藏著可以揭示各種宇宙之謎的信息,它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歡迎收看大型娛樂節目回到2049第四季第13集《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背景輻射真的宇宙大爆炸遺留的嗎?
    現在主流物理理論「宇宙背景輻射」,是指來自宇宙空間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輻射,也稱為宇宙空間微波背景輻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為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1964年,他們用它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
  • 哈佛大學解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B模偏振
    今天,原初引力波仍在宇宙中傳播,但它們極其微弱、無法直接探測。它們會在微波背景輻射中留下印跡:使輻射偏振,形成螺旋狀的特殊形態。這被科學家稱之為宇宙微波背景的B模偏振。 宇宙微波背景B模偏振的發現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