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滿目的地震儀

2020-12-07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地震儀,是地球科學觀測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正是因為地震儀的研製和應用,使得我們對賴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加清晰、明確的認識。在科研和生產中,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地震儀也是各色各樣。地震儀的分類主要與他們測量的地震震動幅度和相應的周期相關。

  1. 短周期地震儀:低頻端在0.5~1.0Hz(1-2s)內,高頻端在20及20Hz以上的地震儀。主要用於監測微震活動和遠震P波初至。

  2. 長周期地震儀:一般認為固有周期大於20s的地震儀。記錄的長周期地震波,可用於觀測地震面波,研究地殼內部構造和確定地震參數等。其中超長周期的地震儀用於記錄地球的自由振蕩。

地球的自由震蕩

  1. 寬頻帶地震儀:低頻端在0.01~0.05Hz(20-100s)內,高頻端在20及20Hz以上的地震儀。寬頻帶地震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常能夠對全世界範圍內的地殼運動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

  2. 甚寬頻帶地震儀:低頻端在0.03~0.01Hz(30-100s)內,高頻端在20及20Hz以上的地震儀,

  3. 超寬頻帶地震儀:低頻端小於0.03Hz(30s),高頻端在20及20Hz以上的地震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目前的地震儀大多都是數字地震儀。這裡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些地震科學研究背後的大明星--玲琅滿目的地震儀。

部分地震計的觀測頻帶

Güralp公司(英國):

全球地震儀器和地震監測系統供應商。

其旗下的地震儀大致如下:

Güralp 3T

Güralp 3T是微型、力反饋地震儀的先驅,是三軸、寬頻帶、弱運動地震儀,可長期提供高質量的監測。根據所需的性能級別和安裝位置,有以下幾種選擇:

3T-360-天文臺級儀器,可在非常安靜的地方進行長時間的監測。

3T-120-用於表面和地下室,可選擇在-55攝氏度下運行和冷啟動測試的極性套管。

3T-120 PH-適合在潮溼環境中永久浸泡的井下觀測。

Güralp 3ESPC

Güralp 3ESPC是一種可攜式、寬頻帶、弱運動三軸寬帶地震儀。

非常適合在中等噪音水平以下區域長時間的臨時或永久安裝。儀器的寬頻帶響應和低自噪聲水平使其適用於所有規模的地震監測:本地、區域和遠程地震。

Güralp40

體積小,堅固耐用,是快速部署的理想選擇。

Güralp40系列三軸寬頻地震儀非常適合在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快速部署,如火山動蕩或餘震監測。它們也非常適合安裝在環境噪音水平適中的地下室。通過頂部接入連接器,它們也適用於井下或直埋安裝。

Güralp 6

超低功耗、輕量化,可在野外快速部署。

Güralp 6系列是超低功率、輕量化、三軸、寬頻帶地震儀,非常適合於一個人在中等噪音的地點快速安裝,如餘震或火山動蕩監測。

Certimus

Certimus是一款一體式可攜式數位化寬頻帶三軸地震儀,具有最先進的通信能力,能用於直埋、地表和地下室部署。與其他寬帶儀器不同,Certimus可在與水平面成90°角的位置工作,具有120s-100Hz的寬頻率響應。適合偏遠的地區,方便快捷,即插即用部署。

Nanometrics公司(加拿大):全球地震儀提供商,

為人造地震和天然地震提供監測解決方案和技術設備。

其旗下的地震儀大致如下:

Trillium Compact

Trillium Compact小型的、高度便攜的寬頻帶地震儀,有多種配置,部署簡單,大大減少了現場準備和安裝所需的時間和精力。連續質量數據在部署後幾分鐘內可用,無需進一步幹預。Trillium Compact具有不鏽鋼外殼和防水連接器,可以像Posthole類型一樣,適合井下部署(深度可達300米)。

Trillium Compact Horizon:滿足更廣泛的使用情況,具有防腐蝕鈦外殼,可淺埋10 m深。

Trillium Compact 120s:將寬帶地震儀的卓越性能與堅固檢波器的安裝方便性相結合。120s儀器採用對稱三軸力反饋傳感器設計,觀測頻帶從120s到100Hz。

Trillium Compact 20s:具有對稱三軸力反饋傳感器設計,觀測頻帶從20s到100Hz。20s儀器具有業界領先的10°傾斜公差(即10°內傾斜不影響結果),使部署在各種地麵條件下非常快速和高效。不同的地形可以選擇不同的基腳。

Trillium Compact Horizon

Trillium Compact Horizon:寬帶地震儀,適合淺埋和地下室安裝。保持了Trillium Compact各個方面的性能,同時也是迄今為止生產的最小、最輕的型號。重量只有1公斤多,是直接掩埋Trillium Compact Posthole重量的1/3。其防腐蝕的鈦外殼可以淺埋到10米深。用於全球地震臺網,且與現有的Trillium Horizon電纜兼容。

Trillium Compact Posthole

Trillium Compact PH堅固耐用,可以直接埋在冰架上,重量輕(僅為3.3千克),便於在火山上攜帶,直觀性強,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部署。其耐腐蝕、耐刮擦和防碎屑的不鏽鋼外殼、防水接頭以及可完全浸沒在水中,使Trillium Compact PH成為直接掩埋的理想選擇,即使在乾旱、極地或潮溼的環境中也是如此。Trillium Compact PH有兩種變體:120s和20s,都具有超低的功耗,分別在<180mW和195mW。當使用Trillium Compact PH和Centaur數位化採集器聯合使用時,可以通過Centaur 數字界面訪問數字水準氣泡。虛擬調平泡泡有助於在黑暗的洞中輕鬆找平,或者一旦被掩埋,就可以隨時檢查水平度。

Trillium Horizon

Trillium Horizon適用於局部、區域和全球地震研究的地震儀,頻帶範圍從120s到150Hz(或者360s到150Hz),並且自噪聲非常低。適合直接埋葬(10米深)或者室內使用。同樣具有數位化氣泡水準儀,便於井下找平。

Trillium Borehole

Trillium Borehole是適用於局部、區域和全球地震研究的地震儀。頻帶範圍從120s到150Hz,具有可遠程啟動自動調平,以進行高達±5度的校正,便於在深井中。堅固、防水、不鏽鋼外殼確保傳感器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490mW的低功耗將現場的電源需求降至最低。

Trillium Posthole

Trillium Posthole 寬頻帶地震儀,專為井下部署而設計。儀器安裝在一個不鏽鋼外殼內,可選擇調平系統,允許儀器在±5度(或±10度)的傾斜範圍內進行自我校正。同樣適用於局部、區域和全球地震研究。頻帶範圍從120s到150Hz。

Geotech Instruments,LLC(美國):

致力於地面運動監測儀器的開發和生產。

參加全球地震臺網、爆炸監測、月球地震實驗等項目。

其旗下的地震儀大致如下:

KS-54000

KS-54000型是井下、三分量地震儀,設計用於0.003至5Hz頻率的超低噪聲監測,低於頻率高達5Hz的低噪聲模型。KS-54000儀器一直是核爆監測以及全球地震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安裝在大約100米深的套管鑽孔中,以最大限度地隔離表面噪音。KS-54000-P的井下地震儀是一種較便宜的型號,用於安裝深度約為10米的位置,而不考慮表面噪聲。

KS-2000M

KS-2000M型

KS-2000M型巖土地震儀是在經過時間考驗的KS-54000型基礎上研製的一種新型寬帶地震儀。它體積小,是可攜式應用的理想選擇。有地面版本和井下版本可使用,還提供短周期版本的KS-2000SP。頻帶範圍120s至50Hz(最高可達100Hz)

KS-1

KS-1

三分量0.003至5赫茲

(可選16赫茲)

KS-1型是一種非常寬頻帶、觀測級的地震計系統。它是KS-54000型鑽孔地震儀的直接衍生產品,其被IRIS在其全球地震臺網中使用。頻帶範圍大約在0.003Hz到5Hz之間(最高可達16Hz)。KS-1使用與KS-54000相同的電子元件,並重新包裝用於地表安裝。

Model S-13/GS-13

Model S-13/GS-13

Model S-13是一種高解析度、優質短周期地震儀,能夠滿足最苛刻的地震研究的噪音和穩定性要求。其固有頻率可調,從0.75Hz到1.1Hz。S-13外部質量鎖、彈簧張力和操作調整都配備有密封件,使儀器能夠浸沒在100英尺的深度下正常工作。S-13的一個主要特點是機械設計,適合非熟練人員使用最少的備件進行現場維修。

北京港震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從事中國數字地震觀測技術的研發、生產、集成和推廣應用。其旗下的地震儀大致如下:

GL-CS2

三分向一體的電子反饋型短周期地震計。靈敏度高,範圍動態大,採用穩定的短周期機械擺,配置高靈敏度的電磁換能器,並應用了電子反饋技術,觀測頻帶為2s~50Hz。外置了三分向同時開鎖擺的機械裝置,方便用戶在運輸和使用時的開鎖擺。

GL-CS120

三分向小型寬頻帶地震計,輕便(裸機5.5kg)、低功耗、高性能。它由3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完全相同的傾斜懸掛擺組成,內置力平衡電子反饋電路、坐標變換電路、控制電路等。頻帶範圍120s~80Hz,易於安裝:通過雙定向指針保證定向精度,上電自動開擺、調零,斷電自動鎖擺。具有自動零位監測功能,長期觀測中當擺錘位置偏出較大時自動調零,保證正常工作。可遠程控制開擺、調零、標定、鎖擺及查詢零點等功能。

GL-CS60

GL-CS60三分向小型寬頻帶地震計,和GL-CS120一樣,頻帶範圍60s~80Hz。

BBVS-60

BBVS-60型地震計是一臺寬頻帶、高靈敏度、大動態範圍的地震計。適合寬頻帶地震觀測。其寬頻帶為:60s~50Hz。採用了三個完全相同的傾斜懸掛的擺,安裝在同一個的水平面上,沿圓周按照120度角均勻分布,相對於採用垂直擺和水平擺構成的三分向一體的地震計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具有外部鎖擺螺釘,鎖擺或解鎖無需打開機殼。

BBVS-120

BBVS-120型地震計與BBVS-60型相似,記錄的頻帶範圍為:120s~50Hz。

FSS-3DBH

FSS-3DBH型地震計,從左到右:井蓋、應力解除器、扶正器、引向器定位器、落底式底座、地震計擺芯、封裝桶

FSS-3DBH型地震計是三分向一體的電子反饋型短周期地震計,靈敏度高,動態範圍大,配有密封筒、底座等配件,適合井下地震觀測,最大下井深度可達1000米。觀測頻帶為2s~80Hz,具體抗傾斜能力。

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DTCC)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智能震動數據採集設備科技公司,深圳面元是專業的大型高端震動傳感裝備製造商,專注于震動感知技術,為能源礦產勘探、城市淺層地質勘探、地質災害預防監測、工程勘探和環境震動監測等各行業客戶提供震動感知解決方案,幫助人類輕鬆感知複雜世界。

其旗下的地震儀大致如下:

IGU-16HR

IGU-16HR是世界上先進的單分量智能地震傳感器,特別是在地震勘探行業,可以實施大規模、高密度、高性價比的勘探方案。其重量輕(1.1kg ,包含電池和尾椎),能在惡劣環境下(-40℃ ~ +70℃)連續工作(25天連續工作模式或者50天分段工作模式)。可選頻率10Hz或者5Hz。

IGU-16HR 3C

IGU-16HR 3C是新一代三分量智能地震傳感器,與IGU-16HR類似,其重量輕(2.0kg ,包含電池和尾椎),能在惡劣環境下(-40℃ ~ +70℃)連續工作(30天連續工作模式或者加大電池包60天分段工作模式)。可選頻率10Hz或者5Hz。

IGU-BD3C-5

IGU-BD3C-5是一款寬頻帶、微功耗的三分量智能地震檢波器。頻帶範圍為0.2Hz ~ 150Hz。因為其高可靠性以及存儲和電源容量的高制定化程度,適合應用主動源地震勘探、長時間天然微動觀測、瞬態面波勘探以及野外流動臺天然地震監測等領域。其同樣可以在惡劣環境下(-40℃ ~ +70℃)連續工作(30天連續工作模式或者加大電池包60天分段工作模式)。

國家地震臺網使用的其他地震儀:

1

其中JCZ-1是分體裝置,由一個垂向和兩個水平向地震計構成,頻帶為20Hz~DC。

JCZ-1T型是JCZ-1型的改進型,是三分量一體機,帶寬為50Hz~DC。JCZ-1T除了帶寬與JCZ-1不同,其它設計基本一致。

2

CTS-1E甚寬頻帶地震計

CTS-1E甚寬頻帶地震計由三個獨立分向傳感器密封在一個耐壓儀器中,有效抑制了大氣壓力及溫度變化對儀器的影響。CTS-1E地震計具有遙控鎖、松擺及調零功能,安裝、操作容易,體積小,頻帶範圍:50Hz~120s。該儀器用於高精度數字地震臺網中,進行大震速報、地震活動性監測、核爆破監測以及特殊地震活動例如水庫地震,火山地震監測。它還可用於地球深部構造,板塊活動性研究等地震、地球物理研究與應用領域,並在工程建設上獲得廣泛應用。

3

STS-2 瑞士 120s-50Hz

STS-2.5寬頻帶地震計在STS-2基礎上改善了大震動信號記錄質量,與全球標準地震計STS-2寬頻帶地震計相同,能夠遠程監控,儀器可滿足溫差變化大的安裝環境下使用。

總的來講,地震儀器都向著高精度、便攜、多功能等方向發展。其外形也越來越堅固耐用,適應各種環境。

海底地震儀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參考來源:

[1]Nanometrics

https://www.nanometrics.ca/products/seismometers

[2]北京港震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http://www.geodevice.cn

[3]guralp

https://www.guralp.com

[4]Smartsolo

http://www.smartsolo.com.cn/index.php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美編:萸小斤

校對:張 崧

相關焦點

  • 地震儀,了解一下
    (南北分量和東西分量)的地面運動,菲利普·切基的擺式地震儀放大倍數只有3倍,只能記錄強震。今天大部分地震儀仍然按照米爾恩和他助手的發明原理進行設計,科學家將繼續通過研究地殼的移動和擺錘的擺動的關聯性來探測地球的震動。該儀器十分輕便且操作簡單,因此這種有效的工作地震儀被安裝在全世界的許多地方。
  • 張衡地震儀解析(上篇)
    張衡地震儀的相關文章己從語文教科書中刪除。痛了很多熱愛中華民族文化人士的心!從歷史記載文獻來看,裡面不僅記載了張衡地震儀,還記載了其它漢代發明並且有些得到證實,說明了張衡地震儀在漢代出現過的真實性。而被現代人懷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認識與史不符。體現在認為張衡地震儀精準。精的意思是精確,是指張衡地震儀能測得低級別的地震。
  • 中國成功回收「沉睡」時間最長的海底地震儀
    這是中國回收的布放時間最長的海底地震儀。  當日凌晨3時30分,項目現場執行人之一、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牛雄偉通過儀器接收到海底地震儀釋放的信號。待大洋作業結束後,考察隊依據氣象和海冰條件,決定回收該套海底地震儀。  10時25分,在經過測定4個點位後,考察隊員測算出該海底地震儀準確方位,並向考察隊提出釋放回收的請示。
  • 首臺「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觀測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漂浮式海洋地震儀不同於傳統的固定式陸地地震臺站和坐底式海底地震儀,它可以懸浮在海水一定深度並隨著洋流運動,不僅可以長時間記錄地震傳達的信息,還可以記錄不同地點接收到的地震信號。由此可以形成覆蓋較大海洋面積的地震臺網,解決了海洋(除島嶼外)沒有地震臺網的難題,特別適合對較大面積海域開展層析成像工作。
  • 【生活物理】地震儀的工作原理.
    由於本身的慣性作用,這時候木椎倒下的方向,就是指向震中的。木椎倒下觸發了這個方向的一個槓桿,槓桿帶動這個方向的一個龍頭,龍頭就釋放了口中的木珠,從而指示了震中的方向。   地動儀不能判定震中的距離和大小。  現在的地震儀原理的解釋出現在《新概念英語》第四冊的一篇課文上。文章的題目為《記錄地震》。那麼,地震已是如何工作的呢?
  • 候風地震儀曾被記錄進教科書中,卻又被刪除,這是為何?
    地震儀對現代社會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和偉大的發明,因為它不僅能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而且還能通過其預測的數據保護和拯救人們的生命安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震儀與中國的四大發明一樣,都能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並且都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智慧結晶。
  • 全球地震儀同時發現:地球突然變得異常安靜起來!
    地震儀遍布全球各地,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地震儀,監測地球內部發生的變化,或是預警剛剛發生的地震,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向人們發送地震已經發生的信息,警告人們準備好抗擊即將到來的地震衝擊。最近,全球的地震學家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地震儀記錄的高頻噪聲變得越來越小,地球似乎突然之間變得安靜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 全球地震儀同時發現:地球突然變得異常安靜起來!
    地震儀遍布全球各地,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地震儀,監測地球內部發生的變化,或是預警剛剛發生的地震,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向人們發送地震已經發生的信息
  • 可攜式數字地震儀在OBN地震採集技術中的應用
    >海上氣槍震源DAQlink4可攜式數字地震儀模塊、計算機和上位機軟體。DAQlink4可攜式數字地震儀在氣槍實時質控中是如何設置的?01 設備連接與基本設置DAQLink4可攜式數字地震儀是基於標準乙太網設計的地震儀,由計算機通過標準乙太網雙絞線進行參數設置。DAQLink4默認IP位址是10.0.0.
  • 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完成海試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丁巍偉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在南海圓滿完成海試,海試作業由朱心科副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海底地震儀是目前海域深部結構探測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布放和回收成本高昂,而且觀測也無法實現長周期性和實時性,無法實現大範圍的實時觀測。基於該現狀,受到ARGO國際合作計劃的啟發而研發,國際上開始研髮漂浮式海洋地震儀。這種地震儀不同於傳統的固定式陸地地震臺站和坐底式海底地震儀,而是懸浮在海水一定深度,並隨著洋流運動,不僅可以長時間記錄地震傳達的信息,而且可以記錄不同地點接收到的地震信號。
  • 張衡發明的地震儀為何被教科書剔除?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當哪個方向即將要發生地震的時候,指向哪個方向的龍頭就會吞出小銅球,提醒那個方向的人們要提防地震,關於這個地震儀,古代還真記載有這個地震儀準確預測地震的記錄,因此人們相信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可能真的可以預測地震。
  • 探訪「華夏第一臺」:八十七歲地震儀 八十九載薪火傳
    人民網南京7月31日電(孟植良、實習生鄭明玥)在被譽為「華夏第一臺」的南京基準地震臺,保存著一臺重達17噸、已有87年「高齡」,至今仍在正常運轉的地震儀——維歇爾地震儀。近百年間,它見證著一代代地震工作者在崗位上的堅守奉獻。
  • 通過火星上地震儀,首次測量到火星發生的日食
    它的地震儀配備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製造的電子設備,不僅記錄了地震,而且還意外地對日食產生了反應。當火星上的火衛一直接移動到太陽前時,儀器會稍微向一側傾斜,這種微小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確定行星的內部。
  • 中國大洋49航次回收海地地震儀 系去年布放
    中國網2月15日訊(記者 舒珺)當地時間2月11日凌晨4點,執行中國大洋第49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科考船抵達作業區,開始海底地震儀的回收工作。經過近13個小時的艱苦作業,科考人員成功回收了8套寬頻帶海底地震儀。
  • 張衡的地震儀在古代真的不起作用嗎??
    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儀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
    從1月25日至今,科考隊在挑戰者深淵共投放地震儀60臺,成功回收56臺,完成兩條地震剖面測線670公裡,最大深度達到10027米。此次實驗全部使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儀,在深達萬米的深淵環境,國產科研設備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實現了工作深度和留海時間的突破。
  • Google正在將Android手機變成地震儀
    有了這個,Google實質上會將您的Android手機變成地震儀,以創建公司所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監測網絡」。該公司認為,智慧型手機加速度計足夠靈敏,可以測量地震後第一波到達的P波。每當電話認為已檢測到地震時,它將把該信息發送到中央伺服器,由中央伺服器確定這是否真的是地震。目前,只有當有人搜索「地震」或類似關鍵字時,Google才會使用此數據顯示信息。
  • 國產海底地震儀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海底地震儀,近日在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成功應用,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探索一號」科學考察船在上述海域投放三種類型共60臺海底地震儀,回收56臺,於2月28日完成了兩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最大回收深度分別為10027米和10026米,剖面實際作業長度669公裡。  這些數據極為珍貴。
  • NASA使用「洞察號」的地震儀獲得新火星地震數據信息
    NASA使用「洞察號」的地震儀獲得新火星地震數據信息2020-08-09 16:1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報導,NASA一直在使用「洞察號」的地震儀來記錄火星表面內部的地震信息。
  • 網友發問:地震儀測不出地震,為啥還被保存在博物館裡呢?
    在這不能的背後,大家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歷史上張衡的地震儀。據說,曾經在博物館裡的它,被我們現代科學家進行了改良與複製(註:歷史上的張衡的地震儀據說是不小心弄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地震儀不過是丟了後的仿製品),並且成立了「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聲稱最得了巨大成功和進展,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卻一直沒有聽說在哪一次大震前或者大震後,經過改良與複製的地震儀「龍珠」掉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