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兩對半定量檢查和定性檢查本身是比較容易區分的,不過最近依然有不少通過網絡諮詢的網友諮詢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不清楚兩者檢查的意義,不明白什麼時候才是定性檢查、什麼時候才是定量檢查。藉此機會,我們就再次詳細的闡述一下B肝病毒標誌物的常規檢查方法和他們之間的區別和使用場景。我們不妨拿幾個常見的使用情況案例來說明他們之間的區別。

一、獻血的時候提示我轉氨酶偏高,工作人員建議我檢查B肝
轉氨酶偏高一般提示肝臟炎症,肝功能受損。由於我國大部分肝炎患者為B肝導致,所以工作人員的建議是讓做一個B肝篩查。這裡所說的檢查下B肝,屬於排查類檢查,就是確定是否感染了B肝病毒。
這種情況,一般做的是定性檢查。定性檢查有國產B肝金標法或者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定性檢查能表明個體的B肝表面抗體、表面抗原等指標是否存在。這種方法的優勢是簡單、快速、成本低,手指血樣就可以確定是否感染B肝。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靈敏度不高,不清楚各項的具體數值,目前這種方法除了做篩查性檢測外,臨床上已經很少使用。
二、B肝定性檢查說我有B肝,可我的家人都沒有B肝怎麼回事
自己沒有任何B肝家族病史,對B肝定性檢查結果有所懷疑,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個B肝半定量檢查來確定首次檢查結果是否準確。他比定性檢查的靈敏度和準確度都要高,檢查出來的結果是一個數值。他是運用微粒化學發光法、電化學發光法檢查出一個數值與基礎參考數值做比例,比例越高說明檢查的抗原或者抗體含量越高。所以說,雖然這個檢查結果是具體的數字,但是他不是精確的數值,這也是被稱為半定量的原因。通過B肝半定量檢查一般可以大致確定體內的抗原抗體水平,檢查結果比較可靠。
三、治療B肝剛剛三個月,想看一下治療效果怎麼樣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B肝病毒標誌物檢查方法為定量檢查。定量檢查可以準確的反應體內病毒的變化,能夠體現抗病毒治療的效果,以及對B肝治療以後的療效能起到一定的預測作用。定量檢查的靈敏度高,準確性好。主要針對的是B肝表面抗原可表面抗體檢查。常見的B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應小於0.05IU/ml。
以上是B肝病毒標誌物的三種檢查方法,不過隨著醫療的發展,B肝定量檢查的價格在逐漸降低,大多人員均可以接受。所以,目前B肝兩對半定性使用非常的少,大部分採用定量檢查,有一部分採用半定量檢查。
溫馨提醒:B肝病毒的檢查除了兩對半檢查外,還有B肝病毒定量檢查、B肝病毒基因分型檢查、B肝病毒變異耐藥檢查等。通常被用於B肝抗病毒治療期間,確定B肝治療效果。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在留言區留言,我會選取疑問較多的問題展開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