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反彈是耐藥了嗎?B肝是一種難治性肝炎,長期用藥是B肝治療中的普遍現象,即使正規治療,B肝用藥至少也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同時,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後,很多情況下也不建議停藥。所以說,在B肝治療用藥期間,我們最擔心的是病毒的變異耐藥,一旦耐藥B肝治療難度會再次加大。

B肝治療期間,需要定期對B肝兩對半、病毒dna等進行檢測。隨著醫療水平的整體提升,目前大多數醫院能進行B肝五項的定量檢查。有人會發現B肝表面抗原在抗病毒治療期間會出現降低後又升高的情況。這種反彈意味著什麼?是目前的用藥不行了嗎,是否需要更換治療用藥呢?
B肝病毒複製離不開存在於B肝病毒內核中的dna聚合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B型肝炎病毒基因才能按照一定的「模板」複製出螺旋狀的病毒DNA鏈。抗病毒藥物的作用,就是假扮成B肝病毒複製時所需要的核苷酸與DNA聚合酶競爭性結合,代替了B肝病毒複製時需要的真核苷酸,阻止B肝病毒基因鏈的延長,導致B肝病毒複製中止。藥物作用的部位,是dna聚合酶的部位,一旦耐藥也是發生在dna聚合酶。具體體現是B肝病毒dna定量的升高。
從上面可以看出,B肝病毒表面抗原不是抗病毒用藥的部位,常見的B肝抗病毒用藥也不能清除cccDNA。所以,B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反彈並不能表明病毒出現了耐藥。一些患者看到自己檢測結果中B肝表面抗原(HBsAg)經常有波動,就特別擔心病毒耐藥,甚至有一些醫生也把這一指標誤認為是病毒耐藥的指標,反覆給患者改變治療方案是非常不合理的。
溫馨提醒:雖然B肝表面抗原的反彈不能表明病毒變異耐藥,但是B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再次升高說明B肝病毒複製的模板還有非常多,需要持續用藥,不可盲目的停藥和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