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B型肝炎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療,慢性B型肝炎如果病毒載量高或合併肝纖維化、肝硬化,就需進行抗病毒治療,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為幹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NAs)。

在核苷(酸)類似物未研發出來前,我們只有幹擾素作為B肝抗病毒藥物,目前我國批准的幹擾素治療藥物有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IFN-α)和幹擾素-α,而B肝抗病毒常用的幹擾素為Peg-IFN-α,它一般一周注射一次,根據治療效果,療程一般為半年或一年,它具有治療時間短,可在治療結束後停藥的優點,其不良反應有流感樣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異常、自身免疫病等。
但幹擾素應用有禁忌症,絕對禁忌症為妊娠或短期內有妊娠計劃、精神病史(具有精神分裂症或嚴重抑鬱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癲癇、失代償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嚴重感染、視網膜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礎疾病;相對禁忌症為甲狀腺疾病,既往抑鬱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
核苷(酸)類似物(NAs)目前應用比較普遍,目前常用的有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其中目前首選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它們能強效抑制病毒複製,且耐藥率低,其餘幾種藥物長期服用後,耐藥率較高,因此不作為首選,而對於妊娠或準備妊娠的女性首選富馬酸替諾福韋酯,其次可選擇替比夫定,其餘藥物均有導致胎兒畸形可能。服用此類藥物均需定期複查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監測B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及B肝表面抗原定量。而且服用核苷(酸)類似物(NAs),需長期規律服藥,雖然最新指南提出治療一年如果HBV DNA定量低於檢測下限、ALT正常和HBeAg血清學轉換,再鞏固治療至少3年(每半年複查1次)仍保持不變,可考慮停藥,但其認為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因此目前仍建議長期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