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循證了解抗病毒,指標判斷肝炎活動

2020-12-06 小番健康

許多慢性B肝患者(CHB)在轉氨酶持續升高時,選擇一些藥物進行降酶其實是不科學的,也沒有針對B肝病毒活躍水平進行對症抗病毒。

B肝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循證了解抗病毒,指標判斷肝炎活動

B肝病毒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分別是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或非活動期、再活動期。對於長期保持B肝DNA陽性,轉氨酶持續升高,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才是科學防治B肝進展。藥物降酶並沒有針對B肝病毒本身,所以表面上轉氨酶水平受到藥物控制到正常範圍,而肝炎活動仍然在持續,肝細胞損害也會繼續發生。

轉氨酶水平升高,能夠提示CHB隨訪和考慮抗病毒治療方向,所以,小番健康提醒,對CHB而言,轉氨酶持續升高時原理上也是理想的抗病毒時機。抗病毒藥物分為核苷類藥物(NAs)和幹擾素(IFN),循證下兩種抗病毒方向對B肝病毒更有針對性,指南也提倡CHB應重視隨訪指標,提要藥物依從性。

B肝感染者居多,而其中大部分屬於B肝病毒攜帶者,即無症狀B肝病毒攜帶狀態。慢性B肝患者和B肝病毒攜帶者本質上是不同的,一種近似健康人,主要原因是體內攜帶B肝病毒,定期觀察病毒標誌物,暫時不需要治療;另一種是真正意義上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就不可以姑息體內慢性B肝進展。

多數階段規範抗病毒治療,B肝都不會進展到肝硬化或肝癌,這也是《慢性B肝防治指南》多次提出的,首選低耐藥、強效抑制病毒藥物,延緩並阻止慢性肝炎繼續朝著肝硬化、肝癌方向發展。多數B肝病毒攜帶者都是健康的,既沒有身體上的任何不適,也沒有肝功能異常,只是B肝表面抗原陽性和B肝DNA陽性。

這種「無症狀」也不是永遠不會改變,主要和自身免疫狀態是否變化有關係。小番健康提醒,比如長期喝酒、情緒波動、過勞等都會造成B肝病毒攜帶者進展到B肝患者,因此日常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到B肝是否發病。B肝病毒持續複製的水平,可以通過HBV-DNA檢測到,所以該檢測技術也適用於「無症狀」感染者定期觀察體內B肝病毒載量。

肝細胞具有很強的代償能力,肝細胞受損以後,也會自我修復再生,所以平時的營養平衡和作息規律不飲酒等,對於肝細胞修復再生都是有益的。B肝的反覆發作和免疫力下降有聯繫,免疫功能下降導致B肝病毒持續複製,甚至還會出現B肝病毒變異,對今後抗病毒治療都會增加難度。

雖然,對於多數的B肝病毒攜帶者體內B肝病毒是「相對穩定」的,但有幾類人群應該對肝炎體檢重視起來。包括慢性B肝病史或肝硬化病史超過五年以上、家族肝癌遺傳史等,到正規醫院了解肝炎進展情況,平時增加一些核苷類似物和幹擾素藥物研究知識普及。

相關焦點

  • B肝病毒自然感染和免疫反應
    B肝病毒感染後,每一位自然感染者的免疫狀態是不同的,這會導致B肝朝著不同轉歸方向發展。比如,幼年期感染上B肝病毒,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缺乏免疫細胞識別並清除B肝病毒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免疫反應。
  • 怎樣判斷自己有沒有B肝抗體?醫生:關鍵看這個化驗指標!
    那麼,怎樣判斷我們體內有沒有B肝抗體?1、看B肝表面抗體(抗-HBs)如果抗-HBs陽性,說明體內有B肝抗體,或接種B肝疫苗成功的標誌。2、病情分析B肝表面抗體(抗-HBs陽性至少說明以下三個問題:①B肝病人到了恢復期,從此即將告別B肝病毒感染;②既往感染過B肝病毒,可能患過B肝病,也可能是不知不覺中的隱性感染,但現在病毒已被清除,獲得了對B肝病毒的免疫
  • B肝抗病毒藥物,控制肝炎不再進展,前沿特點靶向性和低劑量
    B肝抗病毒藥物,控制肝炎不再進展,前沿特點靶向性和低劑量人們有時容易忽視定期複查B肝病毒標誌物,導致B肝持續進展到遷延性肝炎而毫無察覺。實際上,肝病早期大部分都不會出現明顯肝區不適、消化道出血、腹水等。
  • 如何觀察B肝病毒狀態?從6個指標來判斷
    我國是B肝大國,B肝患者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就會發展成慢性B型肝炎,想要徹底消滅病毒是不可能的。一旦B肝病毒侵入體內會和正常細胞相結合,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特別是B肝病毒活躍時。那麼,如何看出身體中B肝病毒是否活躍呢?
  • B肝的自然感染史,感染較長或已進入免疫清除,應重視抗病毒
    在病毒性肝炎裡,B型肝炎導致日後持續進展比例更高,部分若持續進展可發展到肝硬化。B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後,一部分人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實現清除,另一部分無法徹底清除的B肝感染者,將進展為慢性化。B肝的自然感染史,感染較長或已進入免疫清除,應重視抗病毒當然,大多數B肝感染者以成年人居多都屬於急性B肝自愈。即便從B肝病毒攜帶者轉入慢性B肝攜帶狀態,也只有少部分人出現肝炎活動,再經過漫長的十年甚至數十年,才可能進展到肝硬化階段。B肝患者的肝炎進展與體內B肝病毒持續活躍複製有直接關聯。
  • B肝檢查的那些事兒|B型肝炎病毒|肝功能|膽紅素|-健康界
    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主要包括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膽鹼酯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對了解病情輕重和監測肝病發展有參考價值。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可有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
  • 撥雲見日:是慢B肝?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前者由於病毒引起,可以通過檢測B肝或者C肝病毒來確診,後者是免疫性損傷導致,可通過檢測相應的抗體以及免疫球蛋白(IgG)來區別,如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ASMA)和抗線粒體抗體(AMA)等,可現實很複雜,如果「B肝攜帶者」得了免疫性肝炎,或者免疫性肝炎出現肝炎活動,那如何來鑑別,是抗病毒還是免疫抑制?
  • 乙型病毒性肝炎
    近年隨著分子克隆技術的應用及體外培養細胞系轉染的成功,對HBV複製過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HBV-DNA分為負鏈(長鏈)及正鏈(短鏈)所組成。其負鏈有4個開放讀碼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①S基因區,由S基因,前S2(pre-S2)基因、前S1(pre-S1)基因組成。
  • B肝五項哪個陽性好
    核心提示:B肝五項又稱B肝兩對半,包括B肝表面抗原、B肝表面抗體、B肝e抗原、B肝e抗體、B肝核心抗體這五項。B肝五項檢查是檢測血液中B肝病毒的血清學標誌,臨床上常用B肝五項的不同組合,來判斷B肝感染的現狀和轉歸。那麼,B肝五項哪個陽性好?
  • 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 五種B肝抗病毒藥物
    患上B肝的患者是非常的痛苦的。那麼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呢?患者患上B肝的症狀有哪些呢?在平時的飲食方面,B肝病人不可以吃什麼?吃錯東西可能會導致B肝更加嚴重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目前被專家公認的B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幹擾素類(普通幹擾素、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
  • 95%的成年人感染B肝能自愈!B肝五項指標要這樣看
    > 我國是肝炎大國,目前大約有九千萬B肝病毒攜帶者,約有兩千多萬B型肝炎患者需要治療,但最終有進行規範治療的不到20%; 《柳葉刀》子刊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慢性B型肝炎診斷率僅為19%,抗病毒治療率僅為11%; 5歲以前嬰幼兒,免疫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如果在打B肝疫苗前感染B肝或者在母體內感染B肝病毒
  • 王貴強教授: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
    2018年3月30日,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的王貴強教授帶來了《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的報告,醫脈通整理如下。
  • B肝兩對半檢查結果對照表
    核心提示:B肝兩對半檢查又稱B肝五項檢查,包括B肝表面抗原、B肝表面抗體、B肝e抗原、B肝e抗體、B肝核心抗體這五項。B肝五項檢查是檢測血液中B肝病毒的血清學標誌,臨床上常用B肝五項的不同組合,來判斷B肝感染的現狀和轉歸。
  • B肝發病不易覺察,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有不同程度肝損傷出現
    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依然肝細胞作為天然複製場所,不僅能夠改變肝細胞結構,而可以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引發急慢性肝損傷。B肝自然感染後,主要分四個不同階段,所表現出的輕重症狀也各不相同。B肝發病不易覺察,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有不同程度肝損傷出現自然感染B肝病毒,可以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或非活動期、再活動期。小番健康提醒,一般處在免疫耐受期的B肝感染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由於免疫耐受期主要特點為免疫不識別,這時肝損傷相對輕微,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肝功能波動和肝病體徵。
  • B肝五項檢查中有三項是陽性,說明了什麼?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中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發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問題更為嚴重。就我國而言,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表面抗原攜帶者已經超過1個億,因此快速準確地檢測肝炎病毒的標誌物,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義重大。讓更多人了解肝炎病毒檢測,同樣意義重大。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B肝病毒檢測,教大家讀懂B肝相關檢測的化驗單。
  • 90%以上的人都不了解「小三陽」肝炎
    「小三陽」攜帶是指長期病毒陰性、肝功能正常的慢性B肝病毒感染,一般是感染的恢復期,傳染性很小,很少會發生肝炎。「小三陽」攜帶也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由「大三陽」攜帶經過許多年自然轉變的「小三陽」攜帶,這是恢復期的慢性B肝病毒攜帶;另一種是在慢性肝炎期清除了B肝病毒,大多數是在抗病毒治療後、少數是自發免疫清除的,叫做非活動性攜帶。對於非活動性攜帶,少數還會病情再活動而肝炎復發。
  • 入職體檢B肝2020標準
    1、B肝表面抗原是B肝病毒的外殼物質,本身沒有傳染性。它的陽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顆粒存在。 2、B肝表面抗體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復期出現的抗體,此時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對B肝有了抵抗力,不會再得B型肝炎了。我國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體。
  • B肝病毒不可怕,了解病毒可預防,學會讀懂化驗報告單同樣很重要
    B型肝炎病毒的遺傳物質處在B型肝炎病毒的中央,外面有大量的蛋白質外殼包裹。這樣的結構使得B型肝炎病毒能抵抗惡劣條件,相關研究表明B型肝炎病毒可以在-20攝氏度的情況下,儲存15年,在-80攝氏度的情況下儲存16個月。常溫下B型肝炎病毒仍然可以活躍六個月,而44度的溫度下B型肝炎病毒可以活躍7天。
  •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協和感染內科專家這麼說——
    國際臨床流行病學網(INCLEN)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流行病學室(CEU)主任,北京市臨床研究質促中心(協和)主任,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協作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癆協會理事。長期從事感染性疾病診治工作。
  • B肝孕婦一定要抗病毒治療?若病毒載量低於這個指標,可暫不考慮
    慢性B肝孕婦可以抗病毒嗎?慢性B肝孕婦是可以抗病毒治療的,並且孕婦出現B肝病毒的活動也需要積極的治療,不然患者可能會出現病情的加重,甚至會引起重型肝炎的。但是如果病毒載量高於10的6次方,甚至達到10的7次方,就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高病載是有傳播風險的。建議B肝病毒載量在10的6次方以上的孕媽,在分娩前3個月進行抗病毒治療,這樣分娩時就能有效降低傳播風險。那麼孕媽在抗病毒時,應該選擇哪種抗病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