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的自然感染史,感染較長或已進入免疫清除,應重視抗病毒

2020-12-06 小番健康

在病毒性肝炎裡,B型肝炎導致日後持續進展比例更高,部分若持續進展可發展到肝硬化。B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後,一部分人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實現清除,另一部分無法徹底清除的B肝感染者,將進展為慢性化。

B肝的自然感染史,感染較長或已進入免疫清除,應重視抗病毒

當然,大多數B肝感染者以成年人居多都屬於急性B肝自愈。即便從B肝病毒攜帶者轉入慢性B肝攜帶狀態,也只有少部分人出現肝炎活動,再經過漫長的十年甚至數十年,才可能進展到肝硬化階段。B肝患者的肝炎進展與體內B肝病毒持續活躍複製有直接關聯。

肝硬化階段也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簡單的講,B肝進展到肝硬化往往會經歷漫長的肝損害,例如長期有不良生活習慣、未及時隨訪指標或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今後或進入肝硬化階段甚至發展到肝衰竭。阻斷或阻止慢性B肝持續進展,應找準理想的抗病毒藥物使用時機。

當前,針對B型肝炎還沒有特效藥,主要是抑制B肝病毒複製的藥物,包括核苷類似物(NAs)與幹擾素(IFN)。核苷類似物主要針對B肝病毒核酸進行抑制,具有針對性、靶向性特點,以TAF最具有代表;對比從前的拉米夫定耐藥性高弊端,後續抗病毒研究問世的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均降低了耐藥發生率,在保證藥物濃度依從下,強效更持久的抑制病毒活躍性。

B肝自然感染者與B肝患者並非同一個概念,藥物指向也不同。自然感染的多為B肝病毒攜帶者,現在修正為「攜帶狀態」,攜帶狀態包括非活動性B肝攜帶和慢性B肝攜帶狀態兩種。抗病毒藥物應用主要和自然感染B肝病毒病史、是否進入免疫清除有關。

通常在B肝感染病史較長,而且年齡超過30歲以上者,指南適當擴大了抗病毒適應症和範圍;而對於已經進入免疫清除期的自然感染者,例如轉氨酶持續升高,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陽性,或肝穿刺病理已有明確肝炎進展,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另一個方面,導致B肝病毒感染後人體免疫狀態被打破的因素,需要我們格外重視。我們有時候,將重點放在延緩或阻止慢性B肝持續進展方向,進而減少對肝細胞的損害程度之上。但是,人們更容易忽視一些降低抗病毒藥物效果行為,包括過度使用減肥藥、使用有損肝臟藥物以及長期飲酒。

小番健康提醒,這些常見不良習慣可導致抗病毒藥物無法更好控制B肝病毒複製。所以,慢性B肝防治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細節很多,既要提高對日常對免疫狀態的監測,也要合理選擇抗病毒時機和藥物使用,更關鍵是提高藥物依從性,避免不良習慣左右病毒反跳。

相關焦點

  • 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
    B肝的治療要掌握時機,雖然在《慢性B肝防治指南》中給了許多推薦治療標準,簡化指南意思,其實就是告訴B肝感染者,在免疫被激活時更符合抗病毒標準,選擇抗病毒以後可以收到效果。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免疫耐受期,是醫藥學界不建議抗病毒的階段。小番健康提醒,指南對慢性B肝提倡的是,長期性和強效性,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應該長時間的用藥來抑制體內B肝病毒水平,避免多未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受到波及。
  • B肝病毒自然感染和免疫反應
    B肝病毒感染後,每一位自然感染者的免疫狀態是不同的,這會導致B肝朝著不同轉歸方向發展。比如,幼年期感染上B肝病毒,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缺乏免疫細胞識別並清除B肝病毒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免疫反應。
  • B肝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循證了解抗病毒,指標判斷肝炎活動
    B肝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循證了解抗病毒,指標判斷肝炎活動B肝病毒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分別是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或非活動期、再活動期。對於長期保持B肝DNA陽性,轉氨酶持續升高,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才是科學防治B肝進展。
  • 慢性B肝感染過程和免疫耐受清除
    從前人們對B肝大三陽和小三陽認識較為片面,缺乏對免疫狀態的深度了解,導致認識當中存在大三陽病情要比小三陽嚴重的主觀判斷。實際上,還要看他們所處的免疫階段,如果已經發展到免疫清除期,就不宜觀望。B肝DNA突然下降,轉氨酶卻持續升高,大三陽如何判斷方向?
  • B肝小三陽發病原理指什麼,認清免疫狀態,應答與抗病毒有聯繫
    因為如果人體免疫系統長期與B肝病毒作鬥爭,即多數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感染B肝者,它們的免疫細胞很難有能力徹底殺滅體內B肝病毒,反而容易導致免疫紊亂,增加細胞突變風險,即今後有肝癌傾向。人體的免疫力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波動的,因此在人體免疫低下時,B肝病毒就不會受到過多的免疫抑制而持續複製,即小三陽患者的病情不斷加重;隨著B肝小三陽的免疫逐漸提升時,即便未通過常規用藥,也是有可能自然轉陰的。
  • 走出B肝用藥誤區,認識抗病毒長期過程,避免打破免疫平衡
    慢性B肝濫用藥物現象十分普遍,同時,符合抗病毒治療標準反而對肝炎持續進展,聽之任之,導致肝炎進展到失代償期肝硬化甚至肝癌。隨著市面上對B肝治癒宣傳,小番健康認為,應該分析最近幾年B肝藥物使用亂象,並及早糾正這種亂象。
  • B肝早期進入抑制劑,到靶向NTCP,清除cccDNA成為可能
    雖然,B肝病毒進入抑制劑這項靶點研究藥物已有1種進入到第3期臨床研究中,但該靶點在研藥物並非沒有任何開發難點,只是病毒進入抑制劑個中難點,多數已被科學家深入探索並攻克,比如說在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內體病毒逃逸。
  • 95%的成年人感染B肝能自愈!B肝五項指標要這樣看
    > 我國是肝炎大國,目前大約有九千萬B肝病毒攜帶者,約有兩千多萬B型肝炎患者需要治療,但最終有進行規範治療的不到20%; 《柳葉刀》子刊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慢性B型肝炎診斷率僅為19%,抗病毒治療率僅為11%; 5歲以前嬰幼兒,免疫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如果在打B肝疫苗前感染B肝或者在母體內感染B肝病毒
  • :B肝病毒感染中T細胞免疫應答與耐受研究獲進展
    T細胞免疫,特別是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在控制B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慢性B肝感染中,高濃度的病毒抗原長期作用是誘導T細胞免疫耐受和特異性T細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直接導致病毒持續性感染和病毒難以清除。但長期以來,B肝慢性感染中T細胞抗病毒功能缺陷與免疫耐受的調控機制並不清楚,這阻礙了進一步設計有效的針對性免疫治療方案和藥物。
  • B肝發病不易覺察,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有不同程度肝損傷出現
    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依然肝細胞作為天然複製場所,不僅能夠改變肝細胞結構,而可以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引發急慢性肝損傷。B肝自然感染後,主要分四個不同階段,所表現出的輕重症狀也各不相同。B肝發病不易覺察,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有不同程度肝損傷出現自然感染B肝病毒,可以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或非活動期、再活動期。小番健康提醒,一般處在免疫耐受期的B肝感染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由於免疫耐受期主要特點為免疫不識別,這時肝損傷相對輕微,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肝功能波動和肝病體徵。
  • 086】為何有支持免疫耐受期慢B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聲音?
    編者按:以往有研究認為基於拉米夫定(LAM)、普通幹擾素α(IFNα)和恩曲他濱等藥物治療免疫耐受期(IT)慢B肝患者,免疫應答情況不佳,不推薦對IT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然而逐漸有新的研究發現IT患者肝臟病理情況不佳。
  • B肝抗原不應答,免疫耐受的秘密在這裡!
    近50年的研究與觀察發現,成年時期感染B肝病毒,大多為急性B肝,只有約1-5%的人發展成為慢性B肝。而1-5歲的兒童感染B肝,30-50%發展成為慢性,而圍產期感染B肝的新生兒,發展成為慢性的比率為80-90%。對此,有學者認為這樣不同的表現是由不同年齡段感染HBV後宿主免疫狀態不同所致。
  • C肝被稱「沉默殺手」 尚無疫苗預防感染無症狀
    自然,人體免疫系統在識別到C肝病毒這個外來異物後,會合成相應的抗體,調動自己的免疫機制來消滅病毒,在攻擊病毒的同時,病毒所居住的「房子」——肝細胞也被殃及,病毒和免疫的損害加在一起,炎症就產生了,人就會出現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肝炎常見症狀。但有的時候,C肝起病隱匿,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未作相關化驗就發現不了自己得了C肝,因此C肝常被稱為「沉默殺手」。
  • 慢B肝清除過程與自我保護機制
    有的人問,人體進入免疫清除期後,免疫細胞識別清除體內B肝病毒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反而需要抗病毒治療呢?小番健康認為,讀懂慢性B肝清除過程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轉氨酶、膽紅素這些指標會發生異常了。慢性B肝清除過程指什麼,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間接損害肝細胞本來免疫反應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說明免疫細胞已經能夠識別出外來的B肝病毒。當然,隨著大量B肝病毒被免疫細胞所清除,許許多多的肝細胞也會受到破壞,主要原因是B肝病毒屬於嗜肝病毒,它們是主要在肝細胞內大量繁殖複製的。所以,免疫反應的清除越是劇烈,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所造成破壞也越嚴重。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下圖為該公司英文官網首頁)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受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需要解釋以上現象,小番健康先從人體自然感染B肝病毒後進入的不同階段進一步簡述。自然感染後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期以及再活動期,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內,人體免疫細胞會識別外來入侵的B肝病毒,不僅會主動清除受到B肝病毒感染的肝細胞,還會清除沒有被病毒感染的正常肝細胞。因此,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現象,慢性B肝患者的正常肝細胞也會被免疫細胞殺傷。誘導受到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並不損傷正常肝細胞,是當前B肝藥物研發的醫學難點之一。
  • 由B肝免疫治療現狀,漫談組合療法
    cccDNA可以作為轉錄模板持續存在並不斷製造病毒蛋白;持久的感染還導致部分HBV基因組整合到人體染色體中轉錄HBsAg;再加之慢性 HBV 感染患者未能產生足夠的對抗HBV 所需的有效免疫應答機制:包括清除感染細胞、抑制或消除cccDNA、控制整合病毒基因片段的轉錄/翻譯。
  • B肝病毒入侵過程,需受體識別進入細胞,消化道有強大免疫系統
    B肝病毒需要宿主,宿主就是人體肝臟。都知道,感染B肝病毒後較難清除,這裡特指慢性B肝患者,而急性感染則可以在6個月內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或及時的藥物幹預徹底清除,俗稱急性B肝的自愈現象。B肝病毒入侵過程,需受體識別進入細胞,消化道有強大免疫系統B肝病毒進入人體會做什麼呢?B肝病毒會通過血液的循環來直達人體肝臟,B肝病毒屬於DNA病毒,DNA病毒有一種本領,即和細胞緊密結合到一起,即整合人體肝細胞。
  •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B肝可以轉陰,免疫系統是B肝病毒的天敵
    現在有個論點:B肝只追求肝功正常,不以轉陰為目的。我個人看法:如果能轉陰,最好!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關於B肝:人體感染B肝病毒後,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不同,從而病程發展也不同。有的患者患急性B肝,有的成為慢性B肝,還有許多人是B肝攜帶者。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與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有直接關係。1、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統被激活後能識別B肝病毒,攻擊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並清除之,這就導致了急性B肝。由於急性B肝的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良好,經過治療後能達到痊癒.
  • 成年人感染B肝病毒可以自愈是不是真的?
    B肝是一種發病率高且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很多人由於不了解具體情況,對B肝就形成了一種恐懼的心理,遇到B肝患者和B肝病毒攜帶者都避之不及,一旦發現自己感染上B肝病毒,就會備受打擊覺得自己沒救,但事實是,成年人感染B肝病毒是有很大機率自愈的,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1、成年人感染B肝病毒為什麼可以自愈
  • Nature深度綜述:向治癒進發——B肝病毒感染治療策略
    cccDNA是一個病毒微型染色體(minichromosome),它是導致病毒在受到感染的細胞中長期存在的原因。它的半衰期非常長,目前的標準療法不能有效清除cccDNA。可能在降低HBsAg水平之後,我們需要另一種免疫刺激手段來完全發揮抗病毒免疫反應的潛力。 靶向衣殼組裝步驟 將衣殼組裝抑制劑與NUC聯用可能進一步降低病毒水平,從而在慢性B肝患者中提高HBV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