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緣起
近日發生在安徽省霍山縣的血透病人感染C肝病毒事件告一段落,「血透」「C肝」等名詞也進入公眾的視線,對於C肝,在日前舉行的全國C型肝炎防治媒體溝通會上,一組調查數據讓人擔心:公眾對C肝的知曉率只有38%,遠遠低於A肝和B肝的知曉率(分別為91%和95%),74%的人不知道C肝是可以治癒的,大多數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為C肝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更觸目驚心的是,受訪人群中C肝高危人群的比例佔83%,但只有5%的人做過C肝檢測。在C肝高危人群中,從未聽說過C肝的比例超過八成。
受訪專家:姜天俊,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感染性疾病的醫教研工作,對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愛滋病、感染性腹瀉等多種感染性疾病有較豐富經驗。已發表醫學論文100餘篇,參編感染病專著10部,獲醫療成果獎2項,榮立三等功1次。
在肝炎家族中它排行「老三」;「兄弟姐妹」眾多,讓疫苗研究成為難點;不知不覺就讓人類患病,這讓它獲得了「沉默殺手」的稱號……這就是B肝的「弟弟」——C肝。
說它是B肝的「弟弟」,其實它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只不過都對人類的肝臟感興趣,愛好一樣而已。這個稱為「沉默殺手」的病毒長得小巧玲瓏,形如水雷,不到80納米的脂質外殼上長滿了刺突,外殼裡包含的是病毒基因,因為這個基因的差異,C肝這個大家族被分為六個大的分支,但即使每個分支內,又因為基因的細小差別而造成「龍生九子,個個不同」的現象。如此眾多的兄弟姐妹,科學家們很難找到他們一個共有的特徵而生產出特定的疫苗。
就像有人喜歡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有人喜歡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一樣,C肝病毒喜歡定居於人類的肝臟。進入人體之後,它直奔肝臟而去,藉助肝細胞內完整的「生活設施」複製病毒,繁衍後代。新的入侵者進來之後,「原居民」的生活大受影響,肝細胞自身的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受到幹擾,功能受損,C肝病毒也能生產出一些對肝細胞有毒的物質破壞肝細胞。自然,人體免疫系統在識別到C肝病毒這個外來異物後,會合成相應的抗體,調動自己的免疫機制來消滅病毒,在攻擊病毒的同時,病毒所居住的「房子」——肝細胞也被殃及,病毒和免疫的損害加在一起,炎症就產生了,人就會出現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肝炎常見症狀。但有的時候,C肝起病隱匿,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未作相關化驗就發現不了自己得了C肝,因此C肝常被稱為「沉默殺手」。
在和病毒的「戰爭」中,有時免疫系統會取得勝利,人也會自然康復。但病毒總會想辦法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它們通過基因變異,使基因控制的外在「相貌」(表面蛋白)發生改變,讓抗體無法識別變異後的病毒。甚至有的時候,釋放入血的病毒也會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當肝臟的病毒並清除完之後,它又會導致重複感染。當C肝病毒在人體內「站穩腳跟」達半年以上而未被消滅,就成為了醫學上診斷的「慢性肝炎」;如慢性肝炎持續得不到有效治療,若干年後肝細胞壞死數量就明顯增加,同時肝內有纖維組織增生,就形成了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少數人在病毒誘導下,肝細胞還會發生突變,肝癌就可能出現了。
專家釋惑 慢性化率可高達80%,沒有疫苗預防
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姜天俊提醒說,C肝的慢性化率很高,50%—80%的成年人感染後會變成慢性;而成人感染B肝的話,只有小於5%的人會轉為慢性。同時,不同於B肝可以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現在還沒有疫苗能預防C肝的感染。針對C肝的這些特點,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C肝沒有『病毒攜帶者』」的說法。姜天俊表示,C肝與B肝不同,單純B肝病毒攜帶者肝臟病變輕微,可暫不治療,只要定期隨訪和觀察;但C肝病毒則恰恰相反,一旦感染,它對肝臟的損害就會持續進行,悄悄發生,因此,無論病人有無症狀,無論轉氨酶是否正常,只要體內攜帶了C肝病毒,就應儘快將其清除,不宜拖延。
體液和血液為兩種主要傳播途徑
針對傳播途徑,姜天俊稱,C肝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如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還可以通過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如與HCV感染者無保護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HCV的危險性較大。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特別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險性更高。
因此,下列人群為可能感染C肝的高危人群,如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曾接受過輸血、血製品和器官移植者、靜脈吸毒者、性亂者、母親為C肝病毒感染者;使用過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窺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另外,與C肝患者共用剃鬚刀、牙刷等日用品者,或者曾經有過文身、文眉、穿耳環孔等皮膚黏膜損傷亦能傳播C肝。
早治療,七成患者可治癒
「C肝的治癒率很高,目前治癒率可達70%以上。」姜天俊表示,C肝的治療首先是消滅體內的病毒,從而阻斷肝臟向肝硬化、肝癌發展的進程。目前美國和歐洲C肝治療指南上聚乙二醇化幹擾素取代了普通幹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成為C肝治療金標準。眾多大型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聚乙二醇化幹擾素α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後,六成到七成患者可以獲得病毒的有效清除,最終治癒疾病。
C肝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清除病毒,治癒疾病;而對於那些發現較晚,肝臟已經受到某種程度損害的C肝患者來說,治療的目標則是:預防肝硬化發生,降低肝癌發生危險,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因此,建議高危人群應儘早做一下C肝抗體的篩查,一旦發現抗體陽性,應及時請專科醫生會診。當前,C肝的篩查靠C肝抗體和C肝病毒RNA(HCVRNA)兩項指標確認,二者均陽性者需要抗病毒治療,單純C肝抗體陽性而HCVRNA陰性者定期隨訪即可。
四大途徑可預防C肝
姜天俊說,普通人通過四種途徑可遠離C肝。第一,嚴格篩選獻血員。拒絕不潔用血。通過檢測血清C型肝炎抗體、谷丙轉氨酶,嚴格篩選獻血員。第二,預防經皮和黏膜途徑傳播。推行安全注射。醫療器械和有關用具等應嚴格消毒。醫務人員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時應戴手套。潔身自好,遠離毒品,對靜脈吸毒者進行心理諮詢和安全教育,勸其戒毒。家庭中若有C肝患者,其個人用具應專人專用,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第三,避免性傳播C肝。對有性亂史者應定期檢查,加強管理。若性伴侶為C肝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時請正確使用安全套。對青少年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第四,母嬰傳播提前預防。育齡婦女應及時體檢,C肝病毒感染者原則上應先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對C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儘量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減少新生兒暴露於母血的機會。
記者手記 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
2009年,大家最熟悉的傳染病自然非甲流莫屬。這個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病毒初登中國之時,帶來的震動不亞於非典。幸運的是,經歷一次非典洗禮的中國對這種疾病的控制已經是駕輕就熟了,從初期的隔離到後期的治療和疫苗的研製,以及鋪天蓋地的科普宣傳,年終歲末,國人已經對這種疾病沒有了最初的恐懼。
我想,如果說抗擊非典是亡羊補牢,那麼抗擊甲流就是未雨綢繆,一次次經驗的總結總會讓政府控制疾病的經驗越來越成熟。
由此,我想到了C肝,這也是一種傳染病,全球約每年新感染者300—400萬人,25萬人死亡,其感染人數、生病後的嚴重程度和甲流相比,過之而無不及,但有多少人像了解甲流一樣了解C肝呢?我們知道疾病的流行輕重自然和醫療條件的好壞關係密切,但是受眾對疾病的了解在控制疾病的流行過程中,作用也不可估量。只有了解,才有去配合預防、去檢查、去治療,甚至是幫助患病者,而不是畏之為洪水猛獸。
有一句話說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B肝、愛滋病這些傳染病也不是一下子就感染了那麼多人。今天,儘管對傳染病B肝的宣傳已經越來越多,甚至是已經開始免費接種疫苗了,但2億的感染者總給人一種「亡羊補牢」的感覺。那麼面對C肝,我們能否「未雨綢繆」,讓「沉默的殺手」不再沉默。(袁志勇 黃顯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