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肝被稱「沉默殺手」 尚無疫苗預防感染無症狀
更觸目驚心的是,受訪人群中C肝高危人群的比例佔83%,但只有5%的人做過C肝檢測。在C肝高危人群中,從未聽說過C肝的比例超過八成。 受訪專家:姜天俊,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感染性疾病的醫教研工作,對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愛滋病、感染性腹瀉等多種感染性疾病有較豐富經驗。
-
姑娘紋眉感染了「C肝」?聽聽肝病專家怎麼說
重醫附二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重醫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主任醫師蔡大川教授介紹,C肝知名度不高,但已經悄然成為我國第四大傳染性疾病,被稱為「沉默殺手」。截止2013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大約有1千萬C肝患者。C肝症狀非常隱匿,80%患者很少或者無明顯症狀,導致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而10%-30%的C肝患者如果不經過處理,會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容易導致肝癌。
-
高志良:C肝長期不治易轉肝硬化 應加以重視
新華網廣州7月30日電(宮曉倩)由於病情比較隱匿且發展相對緩慢,C型肝炎常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預防C肝要早篩查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據了解,B肝和C肝是最主要的兩種病毒性肝炎類型,佔肝炎總死亡率超過90%。其中我國C肝發病逐年上升,流行病學數據顯示,0-59歲年齡段的感染率為0.43%。
-
「科普時報」C肝能治癒,但要早篩查
隨著科技的進步,C肝已經成為可治癒的慢性病毒性疾病。然而,目前我國仍有大量C肝病毒攜帶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後果。專家指出,做到早篩查、及時給予治療是目前防控C肝的最重要手段。 研究奠定了C肝防治基礎 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副院長魏來教授告訴科普時報記者,三位諾獎獲獎者為C肝病毒的防控奠定了根本基礎。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上海 200032 [摘要] 低劑量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篩查肺癌可以將高危人群的死亡率降低20.0%。但是現行的高危人群篩查標準存在局限性,並不能覆蓋非高危人群,因此需要有新的具體的篩查策略應對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
-
有慢性闌尾炎竟是大腸癌高危人群?專家:消化道腫瘤早篩查可預防
龍頭新聞訊(實習生 張慧鑫 曹悅 記者 薛宏莉)你知道嗎,有慢性闌尾炎病史的患者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近日,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消化內科正式加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旨在通過規範消化內鏡診療,幫患者提高篩查意識,建立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防控體系。
-
C肝患者新希望:美國新藥治癒率高達95%
民眾知曉率不高以及發病不明顯,使得C肝成為我國漏報率最高的法定傳染病之一。對於如何正確認識C肝和做好防護措施,《瞭望東方周刊》專訪了著名的感染病專家,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醫療院長、大內科首席醫師繆曉輝教授。
-
直接抗病毒藥物進入小分子新時代造福眾多C肝患者
相比於已有疫苗可防可治的B肝來說,C肝目前還尚無疫苗可以預防,且近十年間發病人數翻了1.3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指出,C肝與B肝一樣都是「沉默的殺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失代償或肝癌,「C肝四部曲」的進展雖然緩慢,通常平均要25年左右的時間,但由於其感染具有隱匿性,多數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感染了C肝病毒,且早期幾乎沒有任何不適,等到出現症狀再就診時已是肝硬化甚至肝癌,錯過了早期治療時機。我國10%的肝癌都是由C肝引發的。
-
傷肝兩殺手:熬夜發脾氣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8倍
原標題:傷肝兩殺手:熬夜發脾氣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8倍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世界範圍內約有3.5億人有B肝病毒感染,7100萬人有C肝病毒感染。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發布的數據也表明,我國感染B肝的人口約達1億,C肝感染者也呈明顯上升態勢,數量已達4000萬。更需引起重視的是,每100名5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人為肝炎病毒攜帶者。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科主任鄭大勇教授提醒,肝臟的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愛護肝臟應從了解、預防開始。
-
轉氨酶突然升高,不妨花5分鐘驗血,是不是C肝上門,心裡也有數
C肝雖然是全球第一個可以治癒的慢性病毒性傳染病,卻仍面臨著診斷率低、治療率低兩大困境。黃先生當年就是由於沒有篩查C肝及時治療,導致疾病最後發展成了肝硬化。其實C肝並不罕見,我國有近1000萬的C肝感染者。那麼要如何早期發現、診斷、治療C肝?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張曉紅教授。轉氨酶不明原因升高要警惕C肝!
-
為了沒有肝炎的未來:河南尉氏縣啟動中國消除C肝聯盟公益項目
12月4日,中國消除C肝聯盟公益項目在河南省尉氏縣中心醫院隆重啟動。項目將在莊輝院士、魏來教授等著名肝病專家指導下,協助尉氏縣搭建上下聯動的群眾健康教育、基層醫生培訓、高危村鎮居民篩查、C肝患者治療引導通路,促進本地消除C肝工作。
-
...發脾氣,鄭大勇,C肝,肝炎,肝癌,易怒,熬夜,肝病,-社會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傷肝兩殺手:熬夜發脾氣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8倍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世界範圍內約有3.5億人有B肝病毒感染,7100萬人有C肝病毒感染。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發布的數據也表明,我國感染B肝的人口約達1億,C肝感染者也呈明顯上升態勢,數量已達4000萬。更需引起重視的是,每100名5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人為肝炎病毒攜帶者。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科主任鄭大勇教授提醒,肝臟的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愛護肝臟應從了解、預防開始。
-
C肝病情隱匿危害大,這3個方法讓你儘早發現它
提起病毒性肝炎,很多人會想到B肝、A肝,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的C肝卻很少為人所知目前,我國C肝患者有1000萬左右,但篩查率和治療率都比較低,就診率不足2%。 C肝病情隱匿危害大 C肝目前還沒有可預防的疫苗,病情較為隱匿,被稱為健康的「隱形殺手」,在常規體檢中容易被忽視。
-
耳鼻喉科、婦產科也給C肝病人開藥?醫生揭露C肝治療亂象
在「消除C肝,責無旁貸」全國C肝規範化診療項目培訓會上,專家在接受39健康採訪時表示,由於C肝得病早期症狀隱匿,能夠主動到醫院做篩查和治療的病人比較少。殊不知,隨著病情進展,C肝會發展成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給家庭、社會和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
14個癌種科普信息: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
篩查建議1.40歲以上有症狀高危對象,經兩周對症治療症狀沒有緩解者,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2.40歲以上無症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檢查,如隱血試驗陽性,則進一步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FOBT檢查連續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
慢阻肺最新數據調查報告:五類高危人群應定期查肺功能
濟南哮喘病醫院專家介紹:在經過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20歲以上居民進行最新標準的肺功能檢測,結合人口調查數據,我國目前COPD患者約有1億人,約佔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數的25%。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男性患病率(11.9%)高於女性(5.4%),4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13.7%。
-
這10種人是宮頸癌高危人群,掌握5招防禦它!
國內外有不少事實表明,開展普查、普治可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普查時還可發現癌前病變,並及時治療。 根據《中國癌症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的建議,篩查的對象包括任何有 3 年以上性行為或 21 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而性生活過早、有多個性伴侶、免疫功能低下、吸菸、衛生條件差和性保健知識缺乏的高危婦女人群則是篩查的重點。
-
歌禮戈諾衛成為唯一獲財政補助的小分子抗C肝病毒藥
但C肝是可以治癒並消除的疾病,浙江無C肝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底,浙江省內C肝治療覆蓋面達到50%,獲得治療的C肝感染人群中90%獲得治癒。二、行動目標(一)總目標提高人群對預防C肝的認識,全面實施C肝各項防治措施,遏制C肝傳播,控制C肝及其相關肝癌、肝硬化發生趨勢,減少C肝患者的醫療負擔,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
篩查因人因地 重點關注40 49歲人群
近期,《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發布。該共識意見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牽頭,組織我國消化、內鏡、腫瘤、健康管理和內鏡質控等多學科專家,以《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2014年,北京)》為基礎,進一步細化並確立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
-
京將制定高危人群界定標準 五年25萬人免費篩查五癌
記者昨天從市衛生局獲悉,今年起,本市將連續5年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每年為5萬高危人群免費篩查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五種癌症。 為高危人群定製體檢套餐 市衛生局昨天舉辦了「陽光長城計劃」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該計劃是本市衛生部門今年發起的防治疾病計劃,包括心血管病防治行動、腦血管病防治行動、腫瘤防治行動、口腔疾病防治行動。 目前,惡性腫瘤已成本市居民首位死因,其發病率年增長率為1.6%,本市每年新發癌症病例3.7萬餘人,平均每天約104位市民患上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