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耐藥後,為什麼在更換新藥同時,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

2020-11-26 騰訊網

聊城邢先生,45歲,電力工程技術人員,查出大三陽十多年了,一直在抗病毒治療,每天都按時吃藥,可是最近去複查,病毒量卻上升到了10的7次方,轉氨酶也偏高,到了125。經過詢問,他一直服用的拉米夫定,起初病毒量一直控制的很好。經過檢查,邢先生已對拉米夫定產生了耐藥,造成病毒量的一個反彈。目前我們已為患者調整了用藥,將抗病毒藥換成替諾弗韋,並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對此,患者表示不解,以前只吃抗病毒藥就行了,為什麼現在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呢。

專家回覆: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對病毒出現耐藥後,肝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損傷,轉氨酶升高,肝臟出現了纖維化的傾向,所以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還要抗纖維化,並且在系統檢查的時候發現,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這也是導致病毒反彈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給出的治療方案是調整抗病毒藥物+抗纖維化治療+調節免疫力治療,其中在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方面,中醫優勢非常明顯,所以會充分發揮中藥扶正固本和軟肝散結的作用,爭取讓患者的病情儘快好轉,並達到長期的穩定,這些也是單純抗病毒治療達不到的效果。

人體免疫力是抵禦外界病原體入侵的強有力武器,對於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來說,感染B肝病毒80%可以自己清除病毒而達到自愈,感染只表現為急性感染,而這一切大部分都歸功於成年人強大的免疫力,這也足以見得免疫力在清除B肝病毒過程中的地位之重,因此科學家相關研究證明,調節或增強機體免疫力或可達到B肝的臨床治癒。B肝病毒治癒難點

當機體感染B肝病毒時且不足以清除它時,B肝病毒就可以長期存活與機體內,而表現出慢性感染。而由於B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機體的免疫系統也會發生相應變化,導致機體免疫細胞功能缺陷,比如T細胞數量減少或功能失調、B細胞應答不足。此外,雖B肝病毒DNA可以被藥物抑制,但感染後存在的cccDNA卻可在機體中長期存在。即使B肝表面抗原(HBsAg)轉陰後,cccDNA還可以長期存活數十年,且較難被機體清除,成為B肝完全治癒的難點。

免疫力是人體最強武器

妥善利用人體最本能的武器,挖掘治癒B肝潛能。科學研究證明,既然B肝人群存在機體免疫力存在缺陷或不足,那麼我們如果能正確藉助外力,調用或增強機體宿主的免疫力,以增加和實現B肝感染的功能性治療。

總之,機體免疫是人體強而有力的武器,治癒B肝可從調節機體免疫力角度出發。目前已有很多藥物在臨床前和臨床試驗,有強有力的理論依據支持可以殺死B肝病毒,並且與當前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可能會提高B肝治癒率。種種跡象表明,從機體免疫力出發,B肝或可成為一種可治癒疾病。

相關焦點

  • B肝病毒出現耐藥後,為什麼在更換新藥的同時,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
    經過檢查,邢先生已對拉米夫定產生了耐藥,造成病毒量的一個反彈。目前我們已為患者調整了用藥,將抗病毒藥換成替諾弗韋,並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對此,患者表示不解,以前只吃抗病毒藥就行了,為什麼現在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呢。
  • 最近三年時間,B肝新藥治療成人B肝,具有哪些突破?
    主要是由感染B肝病毒後引發的疾病,B肝病毒通過T細胞介導,對慢性B肝的肝細胞造成損害。最近三年時間,B肝新藥治療成人B肝,具有哪些突破?美國FDA在2016年批准了富馬酸替諾福韋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的升級版,即替諾福韋二代,艾拉酚胺(TAF)。
  • 淺談B肝新藥迫切性,小兒可見肝炎與纖維化,靶向全病毒複製周期
    今年四月在小兒胃腸病與營養雜誌公布了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兒童感染B肝病毒後,並不是一定處在免疫耐受期,即身體和B肝病毒保持「和平相處」,事實上不一定如此。淺談B肝新藥迫切性,小兒可見肝炎與纖維化,靶向全病毒複製周期這項試驗由12位該領域醫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課題為美國和加拿大治療幼稚兒童慢性B型肝炎的肝組織學研究。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慢性B肝病毒感染是導致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慢性B肝病毒感染通常導致活躍的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日本科學家鑑定了39種人的microRNAs,它們能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在肝細胞中的複製B肝抗纖維化新藥JNK抑制劑SP600125,也抑制了COL1A1和ACTA2的表達,表明TGFBR2和JNK介導了miR-6133-5p的抗纖維化作用,FGFR1的下調可能導致磷酸化Akt、ERK(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和JNK的降低。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慢性B肝病毒感染通常導致活躍的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日本科學家鑑定了39種人的microRNAs,它們能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在肝細胞中的複製,並評估了這些microRNAs是否具有抗纖維化潛力,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 治好B肝,治療時期也很重要!免疫耐受期是否應該開始抗病毒?
    免疫耐受期需要治療嗎? B肝戰友們都知道,B肝的發展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科學家們根據B肝發展過程中患者和病毒的特徵將其分為幾個期。 2019版B肝防治指南認為,這個時期的患者不用治療,這也和其他國家的指南意見相同。隨著年齡增加,轉氨酶異常後才需啟動抗病毒治療。 但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能證明,處於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同樣需要啟動抗病毒治療。
  • 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反彈是耐藥了嗎?
    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反彈是耐藥了嗎?B肝是一種難治性肝炎,長期用藥是B肝治療中的普遍現象,即使正規治療,B肝用藥至少也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同時,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後,很多情況下也不建議停藥。
  • 貴州百靈抗B肝新藥「替芬泰」正式啟動臨床研究
    慢性B型肝炎(簡稱B肝)是一種可導致肝癌和肝硬化的嚴重疾病,全球B肝患者人數眾多。目前,全球尚未有能夠徹底消滅B肝病毒的特效藥物,臨床治療B肝的藥物相對於治療其他疾病藥物來說數量相當少,主要是以核苷類藥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等為主,幹擾素為輔。治療藥物存在服藥時間長、易產生耐藥等問題。
  • B肝國產在研新藥KL060332,廣譜基因型,對耐藥同等有效
    2020年11月13日-16日舉行第71屆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AASLD),我國科倫藥業B肝在研新藥KL060332(衣殼組裝調節劑)臨床前試驗數據顯示,強大抗病毒活性,和在體外對常見B肝病毒基因型及對核苷類藥物耐藥同等有效。
  • 由B肝免疫治療現狀,漫談組合療法
    FXR經配體激活後可以抑制ccDNA同時也可能抑制pregenomic 和precore RNA 轉錄及病毒DNA和HBsAg的分泌。這些靶點藥物的抗B肝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闡明。三.這個結果再次肯定了免疫調節劑在促使表抗轉陰過程中的作用,但同時也顯示這樣的一周一次Nuc聯合免疫治療方式導致的免疫激活強度有可能不夠,有需要加用其它聯合治療成分。GS-9688和Nuc聯用的初治B肝病人的試驗尚在進行中。
  • B肝在研新藥基於MAIT細胞,中國科學家研發,免疫治療新靶點
    B肝病毒複製全生命周期十分複雜,全球科學家已將可行靶點瞄向如cccDNA形成、B肝表面抗原形成與分泌、pgRNA以及HBx蛋白等。中國科學家在《HEPATOLOGY》雜誌發表了: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中MAIT細胞失調與結合膽紅素水平的關係,介紹了基於MAIT細胞新免疫治療方法的B肝新治療靶點。
  • B肝治癒來了,2020這個B肝新藥給患者帶來治癒新曙光
    美國的製藥巨頭吉利德,目前市面上的一線抗病毒藥物之一TAF就是吉利德公司生產的原研藥。B肝抗病毒藥物的不斷更新是為了讓B肝患者有更多的選擇。TAF能夠有效的減少抗病毒治療的副作用。它作為十年來唯一通過美國食品局FDA所批准的B肝新藥,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 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 五種B肝抗病毒藥物
    患上B肝的患者是非常的痛苦的。那麼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呢?患者患上B肝的症狀有哪些呢?在平時的飲食方面,B肝病人不可以吃什麼?吃錯東西可能會導致B肝更加嚴重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目前被專家公認的B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幹擾素類(普通幹擾素、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
  • B肝在研新藥APG-1387,凋亡抑制蛋白,功能性治療新方法
    2020年歐洲肝臟研究年會上(EASL 2020),來自我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傳染病科、江蘇亞盛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廣州順健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員公布了靶向凋亡抑制蛋白(IAPs)增強肝內抗病毒免疫清除B肝病毒感染。
  • 為什麼B肝新藥韋立得TAF比恩替卡韋好,你可能還不知道!
    B肝通常指B肝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治療B肝的關鍵是,抗病毒。目前,國際公認的,B肝抗病毒藥物有兩類:1幹擾素(針劑),2核苷(酸)類似物(口服)。針劑:兩種,普通幹擾素(隔天打一針),長效幹擾素(一周打一針);核苷(酸)類似物口服:五種(一天一片),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還有仿今年國內上市了B肝新藥替諾福韋的升級版TAF,名為韋立得。世界各大權威B肝指南均推薦長效幹擾素、恩替卡韋、替諾福韋和替諾福韋二代(韋立得)為一線抗B肝病毒藥物。
  • B肝一線治療用藥,哪些不適合與替諾福韋艾拉酚胺,同時服用?
    在成人慢性B肝(CHB)選擇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之前,還要懂得該B肝一線治療藥物的相互作用原理,這樣今後在服用期間就能夠避開一些藥物相互影響。哪些藥物不適合與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同時服用?主要原因是一些藥物能夠激發或抑制TAF的某些蛋白活性,若B肝患者服用TAF期間,同時服用上述三種藥物,將導致治療B肝療效受到影響。
  • B肝在研新藥安卓奎諾爾和啟動2期隨機雙盲
    不同以往B肝在研新藥,安卓奎諾爾已被證實對抑制各種癌細胞轉移、較少抗藥性等,只在近幾年研究人員發現其具有治療CHB潛力。這是一項Antroquinonol(安卓奎諾爾)第2期前部分試驗,由黃金生物技術公司(英譯:Golden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和中國臺灣省中山醫科大學醫院共同完成。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和一系列研發靶點
    TFs的激活,通常會導致I型幹擾素、促炎性細胞因子或共同刺激物的誘導發生,而這些因子反過來,又會產生抗B肝病毒效果。尤其是在肝細胞中的NF-κB、IRF3和MAPK的激活,在一些醫學期刊文獻當中證明,似乎具有強烈抑制了細胞內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作用,而TLR激活的固有免疫細胞,也刺激了B肝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進而導致B肝病毒複製的實質性抑制。
  • 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
    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免疫耐受期,是醫藥學界不建議抗病毒的階段。小番健康提醒,指南對慢性B肝提倡的是,長期性和強效性,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應該長時間的用藥來抑制體內B肝病毒水平,避免多未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受到波及。
  •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B肝新藥VIR-2218,體外泛基因效應,體內持久抗病毒活性 研究人員介紹,RNAi幹擾藥物在全球應用廣泛,通過靶向HBV-RNAs的RNAi治療有望減少B肝病毒抗原(包括免疫耐受期的B肝表面抗原)的表達,促進功能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