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新環境保護法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

2021-01-16 中國人大網

同志們:

    2015 年1 月1 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就要正式實施了。今天,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環境保護部聯合召開座談會,就是為了推動環境保護法的學習貫徹,確保這部法律的有效實施,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法的貫徹實施,張德江委員長專門對貫徹實施好環境保護法作出了重要批示。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認真落實。

    剛才,環保部、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單位負責同志分別從不同角度就貫徹實施好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作了很好的發言,聽了很受啟發。下面,我再談幾點意見:

    要充分認識新環境保護法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要求,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領域立法工作,先後制定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等30 多部相關法律, 這些法律的頒布實施,為保護和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特別是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汙染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制約。環境汙染問題既是重大經濟問題,又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把修改完善好環境保護法作為本屆常委會的一項重要立法任務,積極推進立法進程,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經過四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於2014 年4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剛才,發言的幾位同志對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為我們準確理解、深入貫徹這部法律作了很好的解讀。環境保護法的修訂和頒布實施,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利於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有利於解決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有利於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法的重大意義,切實抓好貫徹落實,為了人民福祉,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法治保障。

    要加強對環境保護法的學習宣傳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學習、宣傳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學習宣傳工作,使這部法律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提高對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認識,正確理解這部法律的基本規定,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深刻認識解決環境問題的複雜性、艱巨性、長期性,自覺依法規範自身行為。要重點宣傳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的重大意義及主要原則,特別是要宣傳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進一步明確的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有關生態保護紅線、汙染物總量控制、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跨行政區域聯合防治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以及進一步強化的企業防治汙染的主體責任,對環境違法行為加大法律制裁的措施等內容。要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執法人員、企業負責人帶頭學、認真學、聯繫實際學習這部法律,切實承擔起相關責任。要對環境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加強系統培訓,使他們進一步增強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保護環境的能力和水平。各級宣傳部門、各類媒體要開展靈活多樣的普法活動,全面、準確地進行宣傳,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為環境保護法的貫徹實施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肩負著宣傳普及法律、監督和促進法律深入貫徹實施的責任。要積極督促、推動和幫助本級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和公眾及時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相關規定,為保證法律得到切實遵守和執行創造條件。

    要切實抓好環境保護法的貫徹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一部法律制定得再好,得不到有效實施,就是一紙空文。各級人大和政府要切實抓好環境保護法的貫徹實施工作, 把實施好這部法律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環境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抓手。

    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司法機關是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的主體,要積極行動起來,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推動這部法律的有效貫徹實施。各級政府要切實對環境質量負責,加強統籌協調,細化部門職責,形成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要注重源頭防治,強化過程監管,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司法部門要按照法律規範認真履行司法審判職責,提高司法辦案效率。各級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審判機關要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環境法治建設。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政府監察部門、檢察機關要依法履行監督責任,督促政府有關部門依法行政。適當時候,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組織執法檢查,全面檢查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情況。地方各級人大也應開展執法檢查,督促環境保護法的貫徹落實。

    要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確定了一系列的相關制度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要求,抓緊制定完善、及時出臺配套法規和規章,比如排汙許可、環境監測、環境信息公開等制度。環境領域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等各層次法律法規都要與環境保護法相互協調和銜接。要按照法制統一的原則,及時梳理、修改和完善環境保護領域的各項法律法規,保證其符合環境保護法確定的立法原則、基本制度,以充分發揮環境保護法在環境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作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大氣汙染防治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審,修改水汙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等也已列入本屆常委會立法規劃。要以環境保護法為依據,著重解決大氣、水、土壤汙染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快立法進程。同時,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法規規章,落實好環境保護法的各項要求。

    同志們,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是關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偉大事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要通過對環境保護法的宣傳、貫徹、實施,增強全社會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人人參與,全民行動,形成愛護生態環境、保護環境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明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我們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圍繞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貫徹實施好環境保護法,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陳鳴明:充分認識野生動物保護的重大意義
    「一法一決定」)貫徹實施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每到一處,執法檢查組都嚴格對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決定》的具體條款內容,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詳細了解野生動物非法獵捕交易食用、特種養殖戶轉產退出、野生動物救護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等情況,以問題為導向,以法律為準繩,逐條對照檢查,督促落實執行。
  • 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髮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開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際行動和重要舉措。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監督工作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於今年9月至10月對海洋環境保護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
  • 對山東省執行《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的意見
    一、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        山東是海洋大省,海岸線佔全國岸線總長度的1/6,海洋經濟已成為山東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1997年,全省海洋產值佔GDP的5%。自海洋環境保護法頒布以來,山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在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海洋環境保護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方面,態度是認真的,工作是踏實的,成效是顯著的。
  • 聽課筆記:「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聽課筆記
    從實踐意義上說,一個國家有沒有比較完備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是衡量該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制建設和環境管理水平的標誌。  綜合我國現行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由下列各部分構成。  第二節 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的指導原則  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的指導原則,是指為實現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的目標、在法律上充分體現環境與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在起草、制定或修改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草案的過程中,對立法者具有指導意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莆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實施發布會舉行
    《莆田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條例重點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風氣」四個方面提出重點倡導的文明行為,充分體現時代特點和城市特色;聚焦文明城市創建的突出問題,列出重點治理清單,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敲打」和處罰;從莆田市實際出發,堅持激勵和約束並重的原則,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評選嘉獎、文明行為等規範培訓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做出規定。
  • 劉作明: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巡視工作的重大意義
    張明深刻闡述了巡視工作的重大意義。他指出,開展巡視工作,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戰略安排和中央、省委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巡視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開展巡視工作,是加強黨的建設、促進正確行使權力的重要方式。
  • 科普100秒(第76期) | 如何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
    科普100秒(第76期) | 如何充分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怎樣認識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如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金華科普一百秒推出《談科技創新,習近平這些話催人奮進》系列,聽專家解讀「如何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 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大的歷史地位重大意義 奮力開創西藏長足發展和...
    原標題: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大的歷史地位重大意義 奮力開創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新局面 自治區黨委黨校理論學習中心組 開欄的話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盛會。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藉此機會,我向大家報告幾組數字:——在法律法規體系方面:迄今為止,由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法律共13部,佔現行有效法律總數(270部左右)的約二十分之一;另有22部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相關的資源法律。由國務院頒布、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行政法規共30件,佔現行有效行政法規總數近二十分之一。由生態環境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頒布實施的部門規章共計88件。
  • 青平:《民法典》正式實施意義深遠
    原標題:青平:《民法典》正式實施意義深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的第一部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新修訂《天津市民文明公約》《天津市民行為守則》頒布實施
    日前,經市文明委審定批准同意,《天津市民文明公約》《天津市民行為守則》(以下簡稱《公約》《守則》)頒布實施。  今年年初以來,為大力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反映廣大市民意願,推動「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天津人」活動廣泛開展,市文明委決定對2008年頒布的《天津市民文明公約》《天津市民行為守則》進行修訂,通過天津日報、今晚報、中老年時報、北方網等市主要媒體以及各區、各系統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向全市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建議。
  •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理念革新與制度重構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野生動物保護問題再次受到全社會關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廓清了方向、奠定了基調。可以說,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既承載了全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集體反思,也是經由法律變革推進社會變革的重要契機。
  • 充分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nbsp&nbsp&nbsp&nbsp12月14日至15日,省委常委、副省長吳忠瓊赴鷹潭和上饒督導江銅集團所屬企業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nbsp&nbsp&nbsp&nbsp吳忠瓊指出,江銅集團作為我省最大的國有企業,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環保設施和環保監督機制,進一步增強企業環境風險防控意識,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要積極探索和實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成果的推廣運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水平,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 ...孫佑海解讀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決定的重大制度創新
    應該說,這個名稱,具有時代意義,體現了立法機關與時俱進,適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保護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迫切要求和強烈期待。三、《決定》的重大制度創新(一)關于禁食的野生動物範圍的擴大《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從源頭上防範和控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
  • 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海南省地震局關於政協海南省第四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026號提案的答覆   尊敬的農工黨海南省委員會:    貴黨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 ...理解重大生物事件與環境因素的關係,對認識當今地球生物多樣性...
    然後,我們再隨新華社中日雙語報導和人民日報英文APP頭條去看看這個意義重大的成果對了解地球生命演化歷程的意義,走入古老的生命世界。同學們:新年好!在這樣一個非常的時期,我們首先要充分相信政府一定會克服各種困難,帶領大家渡過難關。
  • 環境決定行為,環境分為哪幾類,充分認識身處的環境
    身處的環境對我們的發展有決定作用。這裡的環境包括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準確全面地認識環境,是把握趨勢的前提。生活環境決定了家庭的發展趨勢;工作環境決定了事業發展的趨勢;社會環境決定了未來的一切趨勢。順應趨勢,才能順風順水;逆勢而為猶如逆水行舟;看不清趨勢,只能淪落打工人。
  • 天人合一:古代環境保護法的核心
    發掘中國古代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法律規定,探討各階段環保思想源流,對於我們今天的環保工作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以往的認知論片面地認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主客二分的模式,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主體在客觀世界中要不斷地認識客體,與客體鬥爭,戰勝它,以求得更大的發展與自由。而生態倫理觀認為,人與自然都是主體,二者地位是平等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釋義-第十章 附則
    一、海洋環境汙染損害。海洋環境保護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汙染,因此海洋環境保護法需首先明確海洋環境汙染損害的概念。從世界範圍看,海洋汙染,70%以上來自陸地,海運和海上傾倒各佔10%。主要汙染物包括:汙水、營養物質、合成的有機化合物、沉澱物        、垃圾和塑料、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石油烴及其衍生物等。
  • ...保護法釋義-第八章 防治船舶及有關作業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損害
    第六十五條    船舶應當遵守海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防止因碰撞、觸礁、擱淺、火災或者爆炸等引起的海難事故,造成海洋環境的汙染。        【釋義】  本條是關於船舶遵守海上交通安全法規,防止因海難事故造成海洋環境汙染的規定。        一、本條是修訂後《海洋環境保護法》新增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