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到底存在什麼風險?

2020-12-05 和訊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你家的藥箱中,是否也有一根水銀體溫計?這種最常見的醫療器械,即將退出歷史舞臺。近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對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的三條「禁令」。

對於已經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原註冊證在證書有效期內繼續有效;註冊證有效期屆滿可以申請延續註冊,但限定其註冊證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

對於已經按照醫療器械受理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繼續按照醫療器械進行審評審批,準予註冊的,發給醫療器械註冊證,限定其註冊證書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

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汞,俗稱水銀。這種閃亮的銀白色重質液體,是常溫、常壓下唯一可以以液態形式存在的金屬,常用於製造科學測量儀器(如氣壓計、溫度計等)。一位北京三甲醫院護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醫院中使用的既有含汞體溫計也有電子體溫計。含汞體溫計易碎,碎裂後水銀會崩散一地,需要醫護人員將其收集起來、用硫磺粉包好才能扔進醫療廢物垃圾袋中,消毒也需要監管。相比之下,電子體溫計更加快速和安全。

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這一通知,是落實原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布的第38號公告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

根據相關文件,還有部分含汞化妝品、高壓汞燈等將於明年禁止生產和進出口。

追問1

水銀(汞)的毒性有多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資料,汞是自然生成的元素,見於空氣、水和土壤中,屬於重大公共衛生關切的十大化學品或化學品類之一。接觸汞,即使是少量汞,也可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對胎兒和幼兒的發育構成威脅。

單質和甲基汞則會毒害中央和周圍神經系統。吸入汞蒸汽可對神經、消化和免疫系統,以及肺和腎造成損害,後果可能是致命的。汞的無機鹽腐蝕皮膚、眼睛和胃腸道,如果食入,可引發腎中毒。

不同的汞化合物被吸入、食入或表皮接觸後,可能觀察到神經和功能紊亂。症狀包括震顫、失眠、記憶力減退、神經肌肉的影響、頭痛和認知能力和運動功能障礙。接觸空氣中單質汞水平20μg/m3或以上達幾年之久的工人,可以觀察到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的輕微亞臨床症狀。對腎臟的影響已有報導,從尿蛋白增加到腎功能衰竭。

一般說來,有兩個群體對汞更敏感。

第一個群體是胎兒。在子宮中接觸甲基汞是由於母親食用魚和貝類,可對胎兒正在發育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產生不利影響。甲基汞對健康的主要影響是損害神經發育。因此,如果在胎兒期接觸甲基汞,兒童的認知思維、記憶、注意力、語言,以及良好的運動和視覺空間技能都可能受到影響。

第二個群體是經常(長期)接觸高濃度汞者(例如靠漁業自給自足者或職業性接觸者)。在特定的靠漁業自給自足人口中,每千人中有1.5至17名兒童顯示了因食用含汞魚類造成的認知損傷(輕度精神發育遲滯)。這些包括巴西、加拿大、中國、哥倫比亞和格陵蘭的人口。

人們可能在不同環境下接觸任何一種形式的汞。不過,相關接觸主要是通過食用受甲基汞汙染的魚和貝類,或在工業流程中吸入氣態單質汞。

值得一提的是,烹飪不能消除汞。

追問2

除了體溫計,還有哪些含汞產品將被禁止?

WHO介紹,很多產品中含有汞,包括電池、測量器具(如溫度計和晴雨表)、電子表和繼電器設備、燈具(包括某些類型的燈泡)、牙科用汞合金(補牙)、皮膚美白產品和其他化妝品、藥物。

我國2017年發布的《關於汞的水俁公約》生效公告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此外,記者發現,2021年1月1日起,我國還有一大批含汞產品將被禁止生產和進出口。

這些產品包括電池(不包括含汞量低於2%的扣式鋅氧化銀電池以及含汞量低於2%的扣式鋅空氣電池)、用於普通照明用途的高壓汞燈、含汞量超過百萬分之一的化妝品(包括亮膚肥皂和乳霜,不包括以汞為防腐劑且無有效安全替代防腐劑的眼部化妝品)、農藥、生物殺蟲劑和局部抗菌劑等。

此外,2032年8月16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原生汞礦開採。

追問3

其他國家如何限制汞的使用?

根據相關論文,美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部分州通過立法手段遏制醫院汞汙染。截至2009年底,28個州嚴格限制或禁止含汞體溫計的銷售,13個州發布實施含汞血壓計銷售禁令。

2005年1月,歐盟制定應對汞問題的全面戰略措施,其中即包括禁止營銷和出售所有家用含汞測量儀器,禁止向醫療機構銷售含汞體溫計。

2008年,菲律賓頒布行政命令,在未來兩年逐步淘汰所有含汞醫療器械;2009年,阿根廷禁止醫療衛生部門購買新的含汞醫療器械,2010年禁止銷售含汞血壓計。這兩個國家在頒布相關政策法規後,分別在超過1700個醫院淘汰了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

2013年,各國政府商定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公約》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28個籤約方,於2017年8月16日生效,內容包括禁止建立新汞礦、淘汰現有汞礦、規範手工業和小規模金礦開採,減少汞的排放和使用,臨時儲存和處置汞廢物的相關機制。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張暢 校對 李立軍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傳統體溫計被下禁產令 水銀外洩危害健康
    原標題:傳統體溫計被下禁產令 水銀外洩危害健康   近日,水銀體溫計將被禁止生產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你會囤一支嗎?
    「禁產令」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陷入糾結:一方面確實擔心水銀體溫計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疑惑,其他測溫產品能否達到水銀體溫計的精確度。國家藥監局網站截圖小小的水銀體溫計,隱患有多少?事實上,提到汞(水銀),大多數民眾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水銀體溫計。
  • 「禁產令」來了,水銀體溫計將「絕版」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公告,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將在2026年禁止生產,徹底退出市場。其中價格低廉、測量準確的水銀體溫計,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禁產令」一出,不少網友陷入了糾結:雖然說水銀體溫計確實有隱患,但對作為替代品的電子體溫計,「測不準」成了網友們最大的疑慮。
  • 水銀體溫計被「禁產」你家還有嗎
    藥店內的各種體溫計。水銀體溫計仍在藥店內正常銷售。汞,俗稱水銀,是一種有毒物質,釋放到環境後將長期存在,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會造成不利影響。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體溫計是居家常備物品之一,水銀體溫計被貼「禁產令」,對藥店及市民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網友吵翻天:以後給娃測溫要用啥?
    尤其是前段時間,很多地市下了雨夾雪,氣溫的驟降導致很多寶寶咳嗽、流鼻涕、打噴嚏…… 作為家庭必備用品的溫度計,這時就會特別「忙」。一看孩子不對勁,家長就會擔心孩子是否發燒,趕緊掏出體溫計測體溫。 但你知道嗎?伴隨幾代人的水銀體溫計將要成為絕版了!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居家測體溫用啥好?看看專家的「評測...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藥店水銀溫度計銷售情況如何?記者昨日在市內藥店進行了走訪,發現市場上的水銀體溫計仍在正常銷售。水銀體溫計為什麼禁產,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專業人士。
  • 水銀體溫計被下「禁產令」!今後量體溫用啥?
    一支「平平無奇」的水銀體溫計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無數個年頭。那麼,汞對環境及人體具體有什麼危害呢?  汞對人體危害有多大?  汞(又稱水銀)是自然生成的元素,常溫即可揮發,屬於重大公共衛生關切的十大化學品或化學品類之一。  汞具有神經毒性,吸入汞蒸氣可對神經、消化和免疫系統,以及肺和腎造成損害,並可對心臟造成長久損害。
  • 最準的水銀體溫計將被全面禁產,以後給娃量體溫你用啥?
    一說水銀體溫計,估計大家都感覺非常親切,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雖說近幾年市場上興起了多款新興體溫計,但是歷史悠久的水銀體溫計仍然是「團寵」,無論是各大醫院還是居家自備,水銀體溫計幾乎都是首選,哪怕是咱這種有娃的家庭。
  • 體溫計怎麼選?水銀體溫計5年後將禁產,額溫槍測量擔心不準確,專家...
    記者走訪各大藥房及醫院,探訪了各類體溫計銷售情況,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體溫計已經非常多樣化,但水銀體溫計仍然因其經濟實惠的特點受到不少市民歡迎。醫院方面,有的醫院已經全面更換為額溫槍,但也有醫院在為病人測溫時也仍以水銀體溫計為主,因為其測量結果更為準確可靠。那麼,水銀體溫計真的比其他體溫計測量更為準確嗎?其他體溫計在使用時又有什麼注意事項?
  • 含汞體溫計迎來至暗時刻,電子體溫計迎來春天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每年大約生產1.2億支含汞體溫計。突然下發的通知讓生產水銀體溫計的企業看不清前進的路,失去市場之後,應該如何生存?不得不禁的水銀體溫計眾所周知,水銀,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重金屬,對人體危害極大。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4-2.0g。
  • 水銀溫度計將全面禁產!水銀到底有多危險?
    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這意味著幾乎家家常備的水銀體溫計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水銀溫度計 來源丨維基百科都知道水銀有毒,那麼只要小心不把體溫表打碎不就好了嗎?為啥要出臺如此嚴格的政策呢?水俁病又是什麼,它與水銀有什麼關係?這還要從70多年前,在日本發生的那場慘劇說起。
  • 用了幾十年的體溫計要禁產了?網友吵翻天,到底哪種更準?
    也有人認為,水銀體溫計使用起來有風險,早就該禁產了。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曉靜告訴記者,儘管水銀體溫計是四種體溫計中公認的最準確的體溫計,且國內醫院也主要都在使用水銀體溫計,但實際上,水銀體溫計正在逐步被淘汰。因為水銀體溫計如果用於測量口腔溫度,通常的動作是先甩一甩,甩到35℃以下,如果甩的過程中不小心磕碰,或者使用時候咬碎,釋放出的汞元素可能會傷害到人體或環境。
  • 水銀體溫計摔破咋辦?水銀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哪個測得準?
    還有不少市民提出水銀體溫計和紅外線體溫計測溫不同,到底哪個準?2月16日,有市民留言問:剛才不小心摔破了水銀體溫計,怎麼處理?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一些媽媽群、市民群裡也發現有類似的提問。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磊回復,家用水銀體溫計的含汞量很小,不足以引起中毒,摔破後,只要及時通風、清理,一般不會引起汞中毒。
  • 青山不再:水銀體溫計強制退出
    而一個需要和人體密切接觸才能發揮作用的醫療用品,也於近日被公布,將強制退出,這就是水銀體溫計。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其實這次不光針對水銀體溫計,還有水銀血壓計。但對經過了2003年非典洗禮的大眾而言,水銀體溫計極具時代特色。在那個年代,是根本無法保證人手一支的,一般以宿舍為單位共享一支。
  • 夾到胳肢窩的體溫計要絕版了?
    根據相關規定,從2026年1月1日起,中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禁產令」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表示「趕緊囤,要絕版了……」。>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很多人不免疑惑,伴隨幾代人成長的水銀體溫計,怎麼就被禁止生產了呢?
  • 水銀危害大,水銀體溫計將成歷史!你換電子體溫計了嗎?
    近日,水銀體溫計將退出市場的話題引發網絡關注。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將於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這宣告著曾經走進千家萬戶的水銀體溫計將成為歷史。在過去水銀體溫計由於價格親密、結構簡單、測量準確。因此水銀體溫計成為中國市民家中常備的測溫設備。
  • 體溫計摔破了竟會致死? 細數水銀的危害
    現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有體溫計,常用的就是水銀體溫計。但是,如果你慎將溫度計打碎的話,會發現有很多的水銀流出來,而且是非常難清理的。我們很多人都了解水銀是有毒的,但是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到底會對我們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水銀流出來到底要怎麼處理相信知道這些的人也不多。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哪個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6日12點訊 體溫計是家庭保健的必備用品,最開始是玻璃水銀體溫計,而現在出現各種測體溫的儀器,如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額溫儀、紅外線耳道體溫儀。那麼,電子體溫計有水銀嗎?電子體溫計是沒有水銀的。
  • 水銀溫度計將退市 手頭的還能用?以後用啥好?
    核心提示陪伴幾代人長大的水銀體溫計將與我們再見!根據相關規定,自2026年1月1日起,中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汞,通稱水銀。水銀體溫計為什麼禁產,家中已有的還能再用嗎?若廢棄不用,如何處理?用哪種體溫計代替比較好?就此,記者昨天進行了採訪並請教了專業人士。水銀溫度計還能用嗎?
  • 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水銀體溫計將成絕版
    據國家藥監局部門官方網站透露,根據原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布的第38號公告(以下簡稱38號公告),《關於汞的水俁公約》自2017年8月16日起對我國生效,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