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科研團隊在馬兜鈴酸導致肝癌...

2020-12-0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Hepatology《肝臟病學》在線發表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最新研究成果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Mouse and Human Liver Cancers,該研究進一步深層揭示了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眾多中藥成分含有馬兜鈴酸,其與癌症發生的關係存在爭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能夠引起馬兜鈴酸腎病,繼而可能引起尿路上皮癌,因此其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Ⅰ類人類致癌物。

近年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引起更大爭議,尤其我國肝癌發病率很高,是否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沒有定論。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科研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繼之,新加坡科研團隊在更多的亞洲肝癌樣本,尤其是中國臺灣地區的肝癌樣本中發現這種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強烈支持中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上述研究只是從基因組突變指紋和統計學分析方面支持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觀點,但缺乏直接的證據表明馬兜鈴酸導致肝癌。

為了證明馬兜鈴酸能夠導致肝癌,韓澤廣科研團隊從2015年開始研究馬兜鈴酸是否能導致小鼠肝癌,發現單獨使用馬兜鈴酸即可引起小鼠肝癌,呈現劑量依賴性即馬兜鈴酸劑量越大,引起肝癌的時間越短,並且腫瘤越大。如與肝損傷藥物四氯化碳(CCL4)合用,則更快引起肝癌發生。對馬兜鈴酸致癌機制研究發現,馬兜鈴酸能導致小鼠肝內DNA損傷並與DNA形成加合物;基因組和外顯子組分析發現,馬兜鈴酸引起小鼠肝癌中典型的DNA鹼基A>T顛換,導致癌基因Hras(Q61L,CAA>CTA)的激活突變,說明Ras信號通路對馬兜鈴酸誘導小鼠肝癌發生至關重要;克隆分析發現馬兜鈴酸引起的A>T突變在惡性克隆演化過程的早期出現,說明馬兜鈴酸是引起細胞惡性轉化的關鍵。

該科研團隊進一步分析人肝癌與馬兜鈴酸暴露的關係。通過分析公共資料庫或已發表的不同癌症類型的基因組測序數據發現,在不同腫瘤類型中,肝癌受馬兜鈴酸影響最大,尤其是中國人的肝癌患者。在隨機檢測的62例患者樣本中,16例(26%)存在馬兜鈴酸與DNA形成的加合物,明確肝癌患者有馬兜鈴酸暴露。與馬兜鈴酸引起的小鼠肝癌不同,馬兜鈴酸暴露在人類肝癌可以引起多個基因突變,尤其特異性地引起TP53和JAK1一些位點突變。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路兆寧和2016級碩士研究生羅清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部重大科研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等資助。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肝臟病學》(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最新研究成果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Mouse and Human Liver Cancers。
  • 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 魚腥草還能吃麼?
    近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Hepatology《肝臟病學》在線發表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最新研究成果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科研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繼之,新加坡科研團隊在更多的亞洲肝癌樣本,尤其臺灣的肝癌樣本中發現這種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強烈支持中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
  • 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你還敢吃嗎?
    近年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引起更大爭議,尤其我國肝癌發病率很高,是否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沒有定論。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
  • 再次出手,新版《中國藥典》向中藥馬兜鈴和天仙藤Say No!
    2003年,臺灣行政院衛生署決定,全面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及其製劑。2004年,香港衛生署宣布停止進口及銷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及製劑,之後西班牙、奧地利、埃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國也紛紛發布禁用警告。《科學轉化醫學》亞洲肝癌與馬兜鈴酸導致的突變密切相關在科學界,關於馬兜鈴酸與癌症關係的爭論從未停止。
  • 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肝臟病學》(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馬兜鈴酸誘導的小鼠和人類肝癌的突變特徵》(TheMutationalFeaturesofAristolochicAcid–InducedMouseandHumanLiverCancers)。
  • 證實了,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這項研究為馬兜鈴酸致肝癌提供了直接證據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肝臟病學》(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馬兜鈴酸誘導的小鼠和人類肝癌的突變特徵》(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論文作者、第三方專家等。
  • 馬兜鈴酸,及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和中草藥!
    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馬兜鈴酸列為了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馬兜鈴酸對人類有明確的致癌性。 2013年,《科學·轉化醫學》上出現了兩篇論文,非常一致地表示馬兜鈴酸與癌症細胞中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前段時間,肝病領域的權威期刊《肝臟病學》發表了一項新研究關於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發生有直接因果關係,引起了軒然大波。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的韓澤廣團隊在小鼠的身上進行實驗,發現了馬兜鈴酸所介導的基因組,若發生了改變能夠引發肝癌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為了協助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應對這一中藥安全性問題,及時提供相關的臨床科研信息諮詢,中國中醫科學院日前專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討會。
  • 祛疾良藥 致癌元兇:馬兜鈴屬的藥材,你使用過嗎?
    CC BY-SA 2.0 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在Hepatology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該研究通過分析公共資料庫或已發表的不同癌症類型的基因組測序數據發現,在不同腫瘤類型中,肝癌受馬兜鈴酸影響最大。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導致肝癌高發? 專家:非直接因果
    近日,一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Medicine》上的探討馬兜鈴酸與肝癌關係的論文,引起廣泛注意。圍繞這篇論文,一些相關文章也在網絡朋友圈裡熱傳,有的還提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導致中國人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甚至全盤否定中藥。那麼,這篇論文究竟寫了什麼?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各位跟醫藥、化學、生物沾邊的同學這兩天想必都被關於馬兜鈴酸誘發肝癌的各路文章刷屏了。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
  • 重磅醫學期刊論文證明,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導致中國人易患肝癌
    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含馬兜鈴酸草藥致肝癌?用藥風險高多國已禁用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食藥監總局回應,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對防範相關風險已採取措施記者 林麗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 馬兜鈴確認致癌 這65種中藥或要團滅
    此外,三伏貼中含有的馬兜鈴近來也被研究證實會致癌,來自微博科普大V@科學未來人的消息稱,馬兜鈴酸直接就能導致肝癌。之前發現馬兜鈴酸致癌,都是基於突變指紋數據。不管是2012年上交大韓澤廣團隊做的肝癌全外顯子組測序,還是轟動更大的新加坡亞洲肝癌研究,都是基於A>T顛換和統計學分析得出的比較確鑿的結論:馬兜鈴酸可致肝癌。
  • 馬兜鈴酸為何致癌?千百年來當成寶,方才知道是毒藥
    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的研究指出,馬兜鈴酸導致小鼠肝癌,呈現劑量依賴性即馬兜鈴酸劑量越大,引起肝癌的時間越短,並且腫瘤越大。 在這篇文章中,生物學研究者、《知識分子》專欄作者商周帶領大家回顧科學家們是如何一步步發現馬兜鈴酸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