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6年,土耳其和匈牙利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之後,大勝的土耳其佔領了匈牙利,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陣亡,他的繼承人約翰·扎爾帕亞伯爵投降。後來,因為小亞細亞的內亂,土耳其人不得不撤退,但土耳其人的蘇丹蘇萊曼大帝卻扶持了約翰·扎爾帕亞伯爵為新的匈牙利國王。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確定蘇萊曼大帝此舉是有意還是無意,但他的行為卻導致了匈牙利的內戰。而因為匈牙利的內戰,蘇萊曼大帝再次出兵,這一次,土耳其人的兵鋒直達維也納城下。
(蘇萊曼大帝的肖像)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查理五世,他的兄弟是斐迪南。此前,查理五世已經把斐迪南封為了奧地利大公。因為之前查理五世曾和匈牙利的已故國王拉約什二世有約,所以奧地利的斐迪南大公宣稱說他也有權繼承匈牙利的王位。另一方面,約翰·扎爾帕亞和他的支持者們則宣稱,根據匈牙利的古老法律,只有本國人才能成為匈牙利國王。儘管如此,但在布拉提斯拉瓦,匈牙利西部的貴族們卻支持斐迪南大公成為匈牙利國王。
(查理五世畫像)
於是,斐迪南大公便決定以武力奪取匈牙利的王位。最終,斐迪南大公率領的奧地利軍隊擊敗了約翰·扎爾帕亞的匈牙利軍隊。不得已,約翰·扎爾帕亞只能逃到波蘭,並派使者向土耳其求助,希望蘇萊曼大帝能夠幫助他回復王位。得知此事後,斐迪南大公也派使者出使了土耳其,希望蘇萊曼大帝能夠承認他的匈牙利王位。不過與此同時,他也傲慢地要求土耳其放棄他們之前佔領的本屬於匈牙利的領土,退出貝爾格勒和其他地區。
(斐迪南大公的畫像)
當時,負責與這兩派使者談判的是土耳其的大維齊爾(宰相)易卜拉欣。他非常傲慢地說道:「土耳其大軍的馬蹄踏過的地方,就會立刻並且永遠地成為奧斯曼帝國領土的一部分。之前,我們已經處死了匈牙利的一個國王,現在,整個匈牙利王國都是我們土耳其人的。匈牙利的王冠不過是我們蘇丹手中的一個玩具,他想給誰就給誰。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不是戴上王冠就能成為國王的,真正造就國王還是大軍手中的劍。我們土耳其人的徵服之劍,會決定王冠真正的歸屬。」
(某本書封面上的人物,據說此人便是易卜拉欣)
最終,土耳其決定支持約翰·扎爾帕亞,蘇萊曼大帝更是準備徵討他口中的篡位者斐迪南。他還親口對約翰·扎爾帕亞的使者說:「回去告訴扎爾帕亞,他是我扶持起來的國王,我自然會支持他。現在,我將會親率大軍幫助他回復王位。」接著,蘇萊曼大帝又對斐迪南的使者說道:「去告訴斐迪南吧,不久之後,我就會率軍把他趕出匈牙利。我希望我能夠在摩哈赤或者布達見到他,如果他不敢見我的話,我就率軍一路殺到維也納城下。」
(蘇萊曼大帝把匈牙利的王冠賜予約翰·扎爾帕亞)
接下來的1529年,蘇萊曼大帝當真率領著二十五萬大軍再次遠徵匈牙利。這一次,土耳其人的大軍輕鬆地抵達布達城下。因為城中出現了叛徒,所以布達開城投降了。當時,匈牙利人投降的條件是土耳其人要保證駐軍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因為沒有得到滿意的戰利品,所以土耳其禁衛軍怒不可遏,他們拒絕承認布達的投降條款,還要屠城。之後,蘇萊曼大帝親率二十萬大軍,攜帶者三百門火炮進軍維也納。最後,1529年9月27日,土耳其人第一次抵達維也納城下。
(土耳其大軍抵達維也納城下)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在位的是最有作為的皇帝查理五世。那個時候,查理五世統治著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義大利西南部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查理五世生於1500年,比生於1494年的蘇萊曼大帝小6歲。不過在蘇萊曼大帝繼位前一年(即1519年),查理五世便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十年之後的1566年,蘇萊曼大帝駕崩。
(當時查理五世所擁有的國家和領土)
通過對比我們便能夠發現,查理五世和蘇萊曼大帝這對對手的統治幾乎是同步的。雖然我們很難確切地說這兩位君主誰更英明,但通過開疆拓土的程度來判斷的話,無疑蘇萊曼大帝遠遠超過了查理五世這個對手。相比於極大地擴張了奧斯曼帝國疆域的蘇萊曼大帝,查理五世僅僅守護住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的領土,沒有讓它們過多的丟失。不過與此同時,同時作為西班牙國王的他徵服了非洲的突尼西亞,還派兵遠航至美洲,徵服了墨西哥和秘魯。
(徵服突尼西亞後,查理五世向羅馬教皇保羅三世匯報他的功績)
當土耳其的蘇萊曼大帝因為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唆使而遠徵奧地利時,查理五世正在義大利與法國交戰。因為與法國的戰爭正值關鍵時刻,所以查理五世根本無法派兵援助維也納,抵抗土耳其人的大軍。當時維也納的駐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維也納的防禦工事也僅僅是一道並不算特別堅固的城牆,另外,維也納城周邊也沒有什麼堡壘。更糟糕的是,當時維也納城中僅有72門火炮,與土耳其人300門火炮相距甚遠。
(蘇萊曼大帝(右)和法國的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左))
在土耳其人壓倒性的優勢面前,維亞納的薄弱防禦似乎一觸即潰。當時,維也納城外幾乎變成了白色,因為蘇萊曼大帝和土耳其人的帳篷扎滿了維也納城外的整個平原。土耳其軍隊中有一些附庸騎兵,他們被稱為這種「搜刮者」,因為這些人是依靠劫掠來維生的。這些人在維也納城外肆虐,殘暴貪婪地蹂躪著這個國家。同時,在摧毀了所有的橋梁之後,一支由四百艘小型船隻組成的土耳其艦隊沿著多瑙河上行,給圍城的土耳其軍隊送來補給。
(現在維也納的多瑙河風光)
雖然一切看起來都是徒勞的,但在塞爾瑪伯爵的領導下,奧地利和西班牙的軍隊還是頑強地保衛著維也納這條脆弱的防線。為了防禦土耳其人的輕型火炮,維也納城中的軍民在城牆內建造了土方工程。由於大雨傾盆導致道路泥濘,土耳其人強大的攻城火炮一直耽擱在路上。那段時間裡,雖然土耳其的軍隊發起了多次攻擊,但在維也納城內守軍的奮力抵抗下,他們都被打退了。
(現在維也納城內的塞爾瑪伯爵雕像)
最終,土耳其士兵開始因失敗而變得士氣低落。儘管土耳其的將領們用棍棒和軍刀驅趕士兵前進,但這些人卻說自己寧願被將領打死,也不願意死在西班牙人的火繩鉤槍下。最後,土耳其將領不得不承諾說維也納守軍的一個人頭可以換20個金幣,然而這也沒用。在連續三周的攻擊無果後,蘇萊曼大帝不得不停止圍攻,並率軍撤退了。因為土耳其附庸騎兵「搜刮者」的肆虐,土耳其人的正規軍也難以在當地獲得補給,所以,蘇萊曼大帝不得不在補給斷絕之前果斷撤退。
(蘇萊曼大帝的畫像)
在撤退之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蘇萊曼大帝命土耳其人丟棄或焚毀了大部分戰利品。同時,土耳其人也殘忍地殺死了營中的大部分俘虜,他們大多是維也納附近的農民。只有少量的青壯和年輕美麗的女子倖免,他們被土耳其人帶回了首都伊斯坦堡,然後被當做奴隸販賣了出去。
(一個俄羅斯畫家畫筆下的伊斯坦堡)
因為維也納的軍隊無力追擊,所以蘇萊曼大帝率領著土耳其大軍順利回到了伊斯坦堡,不過蘇萊曼大帝還是將之引為平生大恥。之後,他試圖通過謊稱他們已經成功佔領了維也納來掩飾自己的失敗。為此,在回到首都時,他還專門命人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以慶祝「勝利」。這次的慶祝儀式是如此的盛大,以至於那些不知情的人還以為蘇萊曼大帝又取得了一次大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