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子勳
時至年終歲末,作為探尋中國經濟重要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於近日閉幕。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非同尋常不言而喻。中央為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定基調、指方向、明任務,牽動著社會各界的目光。
明年將如何乘風破浪穩健前行?多位知名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央提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深長,表明穩增長仍是2021年重要主題,將為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化解風險等爭取更多時間空間。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意味深長
當前,中國經濟一些關鍵指標正在陸續轉正,這些「正」能量匯聚中國經濟復甦的磅礴動能,使今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耐人尋味的是,對於明年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高質量發展與經濟增長不是對立的。從分配角度看,高質量發展是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的發展。要實現這樣的高質量發展,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增長率。從目前形勢看,明年經濟恢復好於今年是肯定的,但由於明年經濟增長仍存在變數,謀劃好明年經濟增長「託底」工作仍十分必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央提出明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表明2021年中國經濟具備了恢復到合理增長區間的條件,經濟增長的確定性大為提高,這與2020年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因而2021年提出具體目標也是順理成章的。
由於受基數影響,2021年同比的經濟增長會呈現前高后低且大幅波動態勢。如以同比指標設定目標的話,年度增速會明顯高於正常水平,對此,孫學工建議,以季度增速指標設定目標,表述為「2021年各季度經濟增速在5.5%以上」。也可考慮以環比年化增速設定增長目標,比如設定在6%左右,這與當前潛在增長水平基本相當。
「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央綜合考慮內外部形勢變化後作出的理性決定,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也體現了引導各方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圖。」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對本報記者說,受疫情影響,2020年經濟增速與往年並不具有可比性,綜合今明兩年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增速平均在5%-5.5%,總體將處於合理區間。
「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不再停留在增速上,而是更加關注結構和質量,因此,淡化增長目標釋放出中國經濟將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這是適應新階段變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本報記者表示。
劉向東認為,中央強調「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著經濟發展仍是首要任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確定合理的區間需要靈活適度的宏觀調控政策配合,既要防止經濟出現過熱的系統風險,也要防止經濟達不到預期的合理區間,而拖累既定的經濟目標實現。
未來5年經濟有望實現
5%以上平均增速
孫學工認為,「十四五」時期有必要設定具體的GDP增速目標,這有利於綜合反映高質量發展的進展與成果,為高質量發展的評估考核提供依據;有利於有效引導市場預期,釋放經濟發展潛力;有利於與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遠景目標相銜接,確保基本實現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陳衛東指出,我國經濟仍然處於轉型升級、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在推動疫後經濟恢復的同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隱含了對經濟增速的要求,結合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看,預計未來5年經濟有望實現5%以上的平均增速。
劉向東也認為,「十四五」時期,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仍需要設定一定的經濟增速目標,作為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參照系。
圖片來源/新華網
正確處理好速度
和質量效益的關係
「在對新發展階段的認識下,處理好增長速度和質量效益的關係變得比較明晰,即統籌多重目標要求使經濟發展在保持一定增速的情況下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換句話說,在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劉向東指出,處理好兩者的措施就是既要做好逆周期調節,同時做好跨周期設計和調節,驅使經濟增長圍繞著潛在產出水平附近波動,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行穩致遠。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英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下,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可以重點關注如下動向:一是供給和需求在提升中保持動態響應與平衡。在新發展格局下,暢通國內大循環,關鍵在於打通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循環,建立正向反饋機制。避免結構性體制性因素導致的供給需求之間響應機制鈍化、反饋機制失靈等問題,警惕供給與需求之間負向反饋導致經濟收縮的風險。二是抓好「六穩」「六保」之首的就業,保持就業數量較為充分,就業質量較為穩定。
韓保江也認為,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絲毫不能忽視規模和速度。只有在適度可靠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惠及全體人民。
平衡好今年、明年和後年的關係
韓保江指出,要平衡好今年、明年和後年的關係,關鍵是明年要有一個好的經濟增長表現。因為,無論是消化今年留給明年的「發展成本」和超量化的政策壓力,還是為後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增長厚植基礎,2021年都必須重視「穩增長」,只有穩住經濟增長,其他「六穩」「六保」的政策目標才能實現。
劉向東表示,由於疫情帶來的擾動主要在今明兩年,因此,在熨平經濟波動方面,要兩年整體來看,即兩年時間的經濟發展回歸正常水平,這就意味著要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設計與調節相互配合和相輔相成,並由這兩年正常過渡到2022年。要實現這一平衡,2021年的經濟發展既要保持現有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同時更注重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實施好「十四五」規劃建議的中長期任務,確保經濟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為「十四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邁好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預示著明年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將會逐步回歸正常化,並在後年進入正常操作。」劉向東說。
熱點連結
●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白沙島論壇在瀋陽舉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①丨從新發展格局透視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
●白沙島論壇丨張軍擴:著力完善促進東北振興的體制環境
●白沙島論壇丨餘斌:立足新發展格局重塑東北振興新優勢
●白沙島論壇丨董峰:營商環境正成為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鮮明標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召開黨組會議(擴大) 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監 制丨王忠宏王輝王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馬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