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史系列故事—38,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精彩故事
葛陂是石勒命運的轉折之地。311年,石勒屯兵葛陂,建造戰船,圖謀進軍江南。但一連三個月的大雨,使糧草不濟、軍中疫病流行,死傷過半。石勒軍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謀士張賓獻計回北方,以鄴城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爭霸天下。
石勒放棄了南下的初衷,斷然改變發展戰略,從而為基本統一北方和稱帝奠定了基礎。在葛陂,石勒的人生還迎來了另一個重大轉折:其母及侄子石虎來到葛陂。
石勒完全想不到,伴隨而來的親情溫暖,也種下斷子絕孫的青苗。
一、上陣父子兵
石勒當初18騎起兵,並非在自己部族的所在地,而是在其被賣到的茌平,因而多年打拼的身邊並無族親幫襯。在晉陽的西晉并州刺史劉琨試圖說降石勒,將被關押石勒的母親和侄子石虎送到葛陂。
石虎此時17歲,性情頑劣,石勒將其放到軍中鍛鍊。石虎自恃是石勒的侄子,無人敢管,在軍中以彈丸射人為樂,引發軍士紛紛告狀。
這是嚴重違反軍規、影響士氣的行為,按律當斬。石勒有意執行軍法,但他母親勸道:
"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小忍之。"《晉書》
不到一年,忍耐的結果展現出來。石虎性情大改,不僅尊重人,而且弓馬嫻熟、勇冠三軍。石勒很高興,原先,派將領兵總是不放心,生怕叛變變節,畢竟,這是當時的亂世時有發生的事情。石勒自己的兒子還沒降生,指望不上,侄子的出現,使其能將軍隊交到一個自家人手中,感覺忠誠度大有保障。
石勒開始重用石虎,逐漸收回原有將領的兵權。石虎殘暴的本性不再偽裝、日漸暴露,四處屠戮,無惡不作,但石勒捨不得這把刀。就這樣,石虎奠定了自己在軍中的地位,除了石勒,無人能出其右。
二、家裡人就能放心麼
消滅王浚、吞併幽州、阻擊祖逖、滅國前趙,後趙石勒的基業越來越大,他的幾個兒子也相繼降生。330年,石勒稱帝,16歲的石弘被封為太子。兒子石宏為大單于,封秦王;石恢封南陽王。石虎則被任命為太尉、尚書令,晉升為中山王;石虎的兒子石邃封為齊王。
石虎對這個任命很不滿意,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不是親兒子,太子之位無份,但大單于理應歸他所有。因而發狠的對石邃說:"待主上晏駕之後,不足復留種也。"
石勒對太子是有所擔心的,因為石弘自小喜好經學、詩賦,這讓石勒很苦惱,安排其學習兵法、武藝。中書令徐光卻說:漢高祖騎馬打天下,孝文帝則以文治天下,如此安排正是天道。這個說法令石勒很滿意,徐光趁熱打鐵,要求讓太子參與朝政,儘快獲得實權。
太子的舅舅程遐也竭力想剷除石虎的勢力,他勸石勒,中山王殘忍不仁,心有異志,日後必將危害到少主,應該早日清除。
這句話引起了石勒的反感,宗室可能危及皇權,外戚、權臣同樣有這種可能。因而冷冷的回絕:殺死石虎,你是不是就可以憑國舅之位擅權了?
還是徐光的勸說比較有效,一次他又找到機會:
"近於東宮曲宴,(石勒)有輕皇太子之色。陛下隱忍容之,臣恐陛下萬年之後,宗廟必生荊棘,此心腹之重疾也,惟陛下圖之。"《晉書》
石勒默然,他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但心裡一定有所觸動。
三、石勒設想的破滅
石勒對石虎一直有一種不舍,他怕的是亂世之下,除掉石虎,沒人能應對四方的威脅,希望留下他輔佐太子。但他也儘可能做了必要的防範。
石勒將幾個兒子封王后,派往外地帶兵。秦王石宏坐鎮關中,防範涼州、成漢;南陽王石恢坐鎮中原,防範荊州;彭城王、養子石堪坐鎮徐州,防範東晉。藩王平時對外,國內有變,則可協力勤王。
中央由石虎、程遐、徐光三人輔政,分別代表宗室、外戚、朝臣勢力,相互牽制,維持朝局的穩定。
332年4月,石勒生病,為了進一步約束石虎,一方面讓太子參與管理朝政,另一面對石虎的軍權"以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惟徵伐斷斬大事乃呈之",這實際上剝奪了石虎的兵權。
只是,石勒太小看石虎了!
332年6月,石勒病重,臥床不起。石虎入侍,矯旨阻止其他人見駕,再矯旨將駐外諸王調回京城。石勒發現後,心知不妙,讓秦王石宏、彭城王石堪速回駐防,但被石虎阻住。
7月,石勒留下遺命:石弘兄弟應以晉朝司馬氏兄弟相殺為戒,互相扶持。中山王石虎當做周公、霍光,輔佐幼主,不要為將來留下罵名。
"大雅兄弟,宜善相保,司馬氏,汝曹之前車也。中山王宜深思周、霍,勿為將來口實。"《晉書》
這種勸誡生前石虎就置若罔聞,等石勒一死。石虎立即劫持石弘,逮捕程遐、徐光。太子在驚嚇中即位,權力全部掌握在石虎之手。
結語:
石勒的部署,輕而易舉就被石虎破解。作為史上最殘忍的君王,石虎不受一般王法、制度、道德力量約束的。而石勒,僅以自己的底線為出發點去設想石虎,只能是養虎為患。
其他的顧命大臣程遐、徐光很快被殺,拱為中央的藩王被軟禁在國都,二年後,石虎廢黜皇帝自立,石勒的兒子全部被殺。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38,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