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突破!開發出基於CRISPR的一次性多重核酸檢測平臺

2020-11-27 生物谷


2018年2月19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之前首次開發出一種快速而又廉價的高度靈敏的基於CRISPR的

診斷

工具---被稱作SHERLOCK(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的研究人員極大地增強了這種工具的功能,並且開發出一種微型試紙條測試方法,這種測試方法允許用肉眼觀察到測試結果,而無需使用昂貴的設備。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ultiplexed and portabl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platform with Cas13, Cas12a, and Csm6」。

圖片來自Zhang lab, Broad Institute。


這些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簡單的試紙條用於顯示單個

遺傳

標記的測試結果,就好比於妊娠試驗中常見的視覺線索。在將試紙條浸入經過處理的樣品中後,就會出現一條線來指示靶分子是否被檢測到。

這種新的特徵有助於為現場測試(比如在流行病爆發期間)鋪平道路。這些研究人員還增加了SHERLOCK的靈敏度,並增加準確地定量確定樣品中的靶分子水平和一次測試多種靶分子的能力。總之,這些進展加快SHERLOCK快速和精確地檢測樣本中的

遺傳

特徵(包括病原體和

腫瘤

DNA)的能力。

正如這項新的研究所描述的那樣,這些新的進展建立在這些研究人員開發的SHERLOCK早期版本之上,並且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領域將CRISPR系統用於基因編輯之外的用途。這項新的研究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有潛力對研究和全球公共健康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論文通信作者、布羅德研究所核心成員Feng Zhang 教授說,「SHERLOCK提供一種廉價的、易於使用的和靈敏的

診斷

方法來檢測核酸物質---這能夠意味著病毒、

腫瘤

DNA和很多其他的靶標。如今,對SHERLOCK的改進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

診斷

信息,並且讓我們更接近於提供一種在實際應用中進行部署的工具。」

這些研究人員之前展示了SHERLOCK在各種應用中的實用性。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他們利用SHERLOCK檢測肺癌患者血液樣本中的無細胞

腫瘤

DNA,同時檢測人工合成的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以及提供其他的展示。

試紙條上的明確結果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Zhang實驗室研究生Jonathan Gootenberg說,「這種新的採用了SHERLOCK技術的試紙條測試結果讓你觀察到你的靶標是否存在於樣品中,而無需使用儀器。這讓我們更接近於現場

診斷

。」

這些研究人員設想SHERLOCK具有廣泛的用途,這要歸功於它在核酸靶標檢測方面的多功能性。Zhang補充道,「這種技術展示了它在許多醫療保健應用中的潛力,包括

診斷

患者體內的感染和檢測賦予耐藥性或導致癌症的突變,不過它也能夠用於工業和農業應用中,在這些應用中,供應鏈中的監控步驟能夠減少浪費和提高安全性。」

基本原理

SHERLOCK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一種被稱作Cas13的CRISPR相關蛋白,這種蛋白經編程後結合到一段特定的RNA片段上。Cas13的靶標能夠是任何基因序列,包括病毒基因組、在

細菌

中賦予

抗生素

耐藥性的基因或者導致癌症的突變。在某些情況下,一旦Cas13定位到並切割它指定的靶標,這種酶就會超速運轉,從而不加區別地切割附近的其他RNA。為了開發出SHERLOCK,這些研究人員將這種「脫靶」活性轉化為它的優勢,從而設計出這種與DNA和RNA相兼容的系統。

SHERLOCK的

診斷

潛力依賴於額外的在遭受切割後產生信號的合成RNA鏈。在Cas13結合到它的初始靶標後,它會切割這種合成RNA,釋放出信號分子,從而產生指示它的靶標存在或不存在的測量值。

檢測多種靶標

SHERLOCK平臺如今能夠適用於測試多種靶標。SHERLOCK最初一次只能檢測到一種核酸序列,但是如今一次分析能夠同時為多達4種不同的靶標提供螢光信號---這意味著需要更少的樣品用於

診斷

中。比如,這種新的SHERLOCK版本能夠在單一反應中確定一種樣品是否含有寨卡病毒或登革熱病毒顆粒,這些病毒顆粒會導致患者出現類似的症狀。這種平臺利用來自不同

細菌

種類的Cas13和Cas12a(以前稱為Cpf1)酶產生這些額外的信號。

增加的靈敏度

SHERLOCK的第二次迭代也使用了一種額外的CRISPR相關酶(即Csm6)來放大它的檢測信號,從而使得這種工具比它的前身具有更高的靈敏度。論文共同第一作者、Zhang實驗室的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Omar Abudayyeh解釋道,「利用最初的SHERLOCK,我們能夠檢測到1微升樣品中的單個分子,但如今我們能夠讓這種靈敏度增加100倍。這對檢測血液樣品中無細胞

腫瘤

DNA之類的應用是特別重要的,在這些應用中,靶標分子的濃度可能是非常低的。這種新一代的特性有助於讓SHERLOCK成為一種更加精確的系統。」(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onathan S. Gootenberg, Omar O. Abudayyeh, Max J. Kellner et al. Multiplexed and portabl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platform with Cas13, Cas12a, and Csm6.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15 Feb 2018, doi:10.1126/science.aaq0179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大突破!張鋒團隊開發出基於CRISPR的一次性多重核酸檢測...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首次開發出了一種快速而又廉價的高度靈敏的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SHERLOCK(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利用基於CRISPR-Cas13的SHERLOCK系統檢測冠狀...
    作為採取的應對措施的一部分,張鋒(Feng Zhang)、Omar Abudayyeh和Jonathan Gootenberg開發了適用於純化的RNA的研究方案,這可能有助於開發基於CRISPR的診斷方法來臨床檢測2019-nCoV。這種初始的研究方案並不是診斷性的測試方法,而且尚未在患者樣本上進行測試。
  • 上海交大團隊發文Lab On a Chip,報導可視化多重核酸微陣列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研究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張大斌研究團隊合作,發展了一套簡單、快速、經濟的多重核酸檢測微陣列平臺
  • 一次性檢測多種病毒核酸,經開區企業研發出「芯」利器
    為此,博奧晶典自主研發了恆溫擴增微流控多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系統,提供了低成本的平臺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國內感染性疾病診斷領域全面進入「精準時代」。近日,該系統還獲評經開區首臺(套)重大技術創新產品。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報導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脫靶檢測方法,名為DISCOVER-Seq (Discovery of in situ Cas off-targets and verification by sequencing)。
  • Nat Commun:利用AIOD-CRISPR超靈敏地可視化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今年3月,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中心生物醫學工程系的研究人員開始開發一種新的低成本的基於CRISPR的診斷方法,用於檢測包括HIV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內的傳染病。如今,這種方法向成為快速檢測傳染病的前沿診斷技術又邁進了一步。
  • 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施基因完成A輪2.2億元融資 啟明...
    提要:12月1日,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海爾施基因」)宣布完成2.2億元的A輪融資。 12月1日,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 「海爾施基因」)宣布完成2.2億元的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德福資本、博遠資本、景旭創投和藍湖資本跟投。
  • 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施基因科技獲A輪融資2.2億元 啟明...
    2020年12月1日,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爾施基因科技」)宣布完成2.2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德福資本、博遠資本、景旭創投和藍湖資本跟投。
  • 「首發」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施基因科技A輪融資2.2億元
    該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海爾施基因科技在新技術方面的探索、新產品開發的研發投入,及團隊與業務拓展。 海爾施基因科技成立於2011年8月,致力於研究和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匹配臨床應用場景、用戶體驗出色的多重核酸檢測整體解決方案。
  • Science:開發出一種檢測CRISPR脫靶效應的新方法---DISCOVER-Seq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瑞典阿斯利康公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靠的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4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Unbiased detection of CRISPR off-targets in vivo using DISCOVER-Seq」。
  • 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施基因科技」A輪融資2.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12月1日,多重核酸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施基因科技)宣布完成2.2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德福資本、博遠資本、景旭創投和藍湖資本跟投。
  • 動物所開發出快速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
    高效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在傳染病原檢測、食品安全檢疫和致病基因篩查等許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基於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極大地革新了生物醫學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夠通過對基因組精準操控來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最近一些研究發現CRISPR系統的某些效應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後會受激獲得切割非靶向單鏈DNA(ssDNA)的活性,從而能夠用於快速簡便地進行核酸檢測,在傳統的PCR和測序技術之外建立了一種新的核酸檢測技術。
  • 【創新前沿】Science Bulletin在線發表我校基於CRISPR技術與核酸...
    生物反應器的細胞優化、工藝和工程放大,甚至臨床疾病診斷等多個場景都離不開嗅覺高效靈敏的生物傳感與檢測等通用平臺技術。聚焦「綠色智能製造」這一目標,我校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利用CRISPR-Cas12a技術建立了針對小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快速、靈敏、高通量和低成本檢測平臺,簡稱CaT-Smelor貓嗅技術(Nat Commu, 2019, 10: 3672)。
  • 恆溫核酸檢測技術新突破——SM@RT
    (Boyle 等,2014)2017年,基因編輯大師、美國科學院院士張鋒團隊基於RPA技術開發了一種SHERLOCK(Specific High-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圖)的診斷平臺,並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
  • Science深度綜述:CRISPR/Cas指引基因工程的未來
    核酸檢測和診斷在Cas13a和Cas12a中RNA指導的核酸酶活性促進了創新核酸檢測工具的研發。對於Cas13和Cas12a來說,靶點核酸通過與指導RNA的鹼基配對,會激活普通的核酸酶活性。利用這種可控的核酸酶活性,Cas13被用於從大量RNA中檢測特定RNA序列的存在。
  • 核酸突變分析方法抉擇: PCR、雜交、NGS?
    其主要局限在於多重基因聯合檢測時可涵蓋的基因數量受限。  1、ARMS擴增阻滯突變系統(ARMS)是使用廣泛的一種核酸變異檢測技術,已有多家公司開發出基於此技術的腫瘤突變基因檢測試劑盒產品,如Qiagentherascreen、Roche Cobas、BiomerieuxTHxID以及中國的AmoyDx等。
  • 科學家開發對天然和工程CRISPR核酸酶的大規模並行動力學分析平臺
    科學家開發對天然和工程CRISPR核酸酶的大規模並行動力學分析平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9 17:48:08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Ilya J.
  • bioRxiv:科學家基於CRISPR-Cas12技術開發出了一種超靈敏、快速...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An ultrasensitive, rapid, and portable coronavirus SARS-CoV-2 sequen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CRISPR-Cas12」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基於
  •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該遞送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縱破壞它們。這種稱為CRISPR-LNP的遞送系統攜帶一種編碼Cas9的信使RNA(mRNA),其中Cas9作為分子剪刀切割細胞中的DNA。
  • Nat Biomed Engin:突破!中國科學家開發出了檢測SARS-CoV-2感染的...
    2020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COVID-19的大流行凸顯了定點進行SARS-CoV-2快速、準確核酸檢測的必要性,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題為「Rapid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for th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SARS-C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