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前沿】Science Bulletin在線發表我校基於CRISPR技術與核酸...

2020-12-05 華東理工大學

生物反應器的細胞優化、工藝和工程放大,甚至臨床疾病診斷等多個場景都離不開嗅覺高效靈敏的生物傳感與檢測等通用平臺技術。聚焦「綠色智能製造」這一目標,我校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利用CRISPR-Cas12a技術建立了針對小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快速、靈敏、高通量和低成本檢測平臺,簡稱CaT-Smelor貓嗅技術(Nat Commu, 2019, 10: 3672)。為進一步擴展其通用性,該研究耦合CRISPR-Cas12a與核酸適配體,開發了升級版第二代檢測平臺CaT-Smelor 2.0,大幅擴展了底物檢測類型,同時還可實現蛋白質等多種檢測物的傳感與高效檢測。相關研究論文「A versatile biosensing platform coupling CRISPR–Cas12a and aptamers for detection of diverse analytes」於9月6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0.09.004)。

如圖所示,為了搭建CaT-Smelor 2.0平臺,該研究首先通過設計合適的適配體開關將雙鏈DNA固定在磁珠上並優化了信噪比,成功實現了信號傳感模塊(適配體)與檢測模塊(CRISPR-Cas12a)的耦合。隨後,以癌症標誌物甲胎蛋白(AFP)為例,利用CaT-Smelor 2.0實現了對AFP的快速、高靈敏檢測;通過替換適配體,CaT-Smelor 2.0可「即插即用」,實現對小分子化合物如古柯鹼的高效檢測,適用於興奮劑、毒品檢測等場景。同時,該研究還考察了CaT-Smelor 2.0對複雜樣品的檢測效果,結果表明,在人血清中對AFP和古柯鹼的最低檢測限分別可達0.07fM和0.34μM。CaT-Smelor 2.0不僅繼承了一代檢測平臺的現有優勢,同時還大幅提升了通用性和可擴展性;結合適配體技術,理論上可實現任意分析物的傳感與檢測,應用潛力巨大。

我校博士研究生趙祥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李珊珊、我校助理研究員劉光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南院王忠為共同第一作者;華東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王為善、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譚高翼及張立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我校免疫化學研究所在Nature Protocols發文報導基於核酸酶蛋白質的基因編輯新技術
    10月22日,國際一流學術期刊Nature Protocols(2014年度影響因子:9.673)在線發表了我校免疫化學研究所(SIAIS)抗體化學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 Science Bulletin:上海植生所王二濤組發表基於絕對豐度的植物根際...
    Science Bulletin: 基於絕對豐度的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擴增-選擇」組裝模型 2020年3月7日,Science Bulletin在線發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與生態研究所王二濤課題組及其合作團隊完成的題為 「An amplification-selection
  • 【創新前沿】《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乙炔選擇性加氫...
    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炔選擇性加氫是石腦油裂解製備聚合級乙烯的關鍵技術之一。近日,我校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段學志教授、曹約強博士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 我校博士生受邀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關於納米科學教育的評論
    我校博士生受邀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關於納米科學教育的評論   2013年11月出版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納米技術》中,我校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博士生何玉明與其它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國牛津大學
  • Science:重大突破!開發出基於CRISPR的一次性多重核酸檢測平臺
    2018年2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之前首次開發出一種快速而又廉價的高度靈敏的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被稱作SHERLOCK(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的研究人員極大地增強了這種工具的功能
  • Science:重大突破!張鋒團隊開發出基於CRISPR的一次性多重核酸檢測...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首次開發出了一種快速而又廉價的高度靈敏的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SHERLOCK(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利用基於CRISPR-Cas13的SHERLOCK系統檢測冠狀...
    儘管如此,這種研究方案仍然為使用試紙條建立基於SHERLOCK的2019-nCoV診斷方法提供了基本框架。何為SHERLOCK系統?這種技術可能有朝一日被用來應對病毒性和細菌性流行病爆發、監控抗生素耐藥性和檢測癌症。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ucleic acid detection with CRISPR-Cas13a/C2c2」。
  • 我校留學生校友Mostafa Kheshti在Science發表letters文章
    近期,我校伊朗籍留學生校友Mostafa Kheshti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Letters文章《保護伊朗扎格羅斯森林免受野火危害》,討論近年來伊朗境內扎格羅斯橡樹林野火發生頻次快速增長的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和意外因素,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研究提供思考。
  • 國產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漲勢迅猛,影響因子破9
    官方網站: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science-bulletin/2 網友爭議Science Bulletin 因為國人佔比過高——70%,不少網友比較質疑,表示「下一步應該是爭取讓外國學者發幾篇
  • 我校校友在基因克隆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
    近日,我校校友符軍博士和卞小瑩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論文中介紹了基於RecET的直接克隆技術。這項基於RecET的直接克隆技術結合高通量DNA測序技術,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Science Bulletin:絕對豐度的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擴增-選擇」組裝模型
    在線發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與生態研究所王二濤課題組及其合作團隊完成的題為 「An amplification-selection model for quantified rhizosphere microbiota assembly」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於微生物絕對豐度提出了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 「擴增-選擇」 組裝的新模型。
  • 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常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展現重要的潛力。 最近,史丹福大學的亓磊教授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CRISPR系統對抗新冠病毒的新策略。他們日前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論文表明,這種新策略可以在實驗中識別並瓦解人體細胞內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起到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
  • 青島農大在《免疫學前沿》發表綜述文章
    青島農大在《免疫學前沿》發表綜述文章 近日,《免疫學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5.511,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19.00594
  • 致遠榮譽計劃本科生利用CRISPR/Cas12a技術成功開發致病菌快速核酸...
    王韻晴於2019年申請加入 「致遠學者研究計劃」,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個性化醫學研究院丁顯廷教授的指導下,以「一種基於CRISPR/Cas12a的快速靈敏的致病菌檢測方法」為題,開展課題研究。為了設計出一種更靈敏、更省時、更省力的核酸檢測方法,王韻晴把目光投向了近年飛速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12a技術。核酸內切酶Cas12a具有切割雙鏈DNA及單鏈DNA的生物活性。在crRNA (CRISPR-related RNA)的幫助下,Cas12a與待檢測的靶標雙鏈DNA結合,構象發生變化,不僅可以特異性地切割靶標DNA,還可以非特異性地切割周圍的單鏈DNA。
  • 【創新前沿】Journal of Immunology報導我校細胞焦亡調控膿毒症...
    近日,美國免疫學會會刊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線報導了我校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琴教授課題組在細胞焦亡調控膿毒症急性腎損傷發生分子機制方面的新成果。 急性腎臟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造成膿毒症患者死亡的關鍵因素。
  • 基因編輯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 上海交大醫學院最新成果發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受邀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雜誌(IF=41.037)在線發表題為《CRISPR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的評述,介紹了最新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構建智能水凝膠體系的進展,該體系可用作便攜,快速和定量的生物傳感器,
  • 我校教師曹志林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曹志林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水稻的高解析度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水稻三維基因組結構對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以及遺傳變異對三維基因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 Science重磅:科學家發現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體積是CRISPR-Cas9的一半
    基因編輯作為一種新興的基因工程技術,其本質是人為地改變自然選擇。目前廣泛使用的「基因剪刀」是CRISPR-Cas9,該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但過大的蛋白分子成為CRISPR未來應用方式中最重要的瓶頸之一。
  • Science深度綜述:CRISPR/Cas指引基因工程的未來
    核酸檢測和診斷在Cas13a和Cas12a中RNA指導的核酸酶活性促進了創新核酸檢測工具的研發。對於Cas13和Cas12a來說,靶點核酸通過與指導RNA的鹼基配對,會激活普通的核酸酶活性。利用這種可控的核酸酶活性,Cas13被用於從大量RNA中檢測特定RNA序列的存在。
  • 我校研究生在數學Top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我校理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劉詩濤以《Dynamics of a stochastic heroin epidemic model》為題在數學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Mathematics》(IF 1.632,中科院數學二區Top期刊,JCR一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