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溫核酸檢測技術新突破——SM@RT

2021-01-09 先達基因

RPA全稱重組酶聚合酶擴增技術(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被譽為核酸檢測領域的革命性創新,它是由Piepenburg等在2006年建立的一種等溫核酸擴增方法,最佳溫度為37℃~42℃,擴增反應所需時間少於30 min。這些特點可以讓RPA反應無需昂貴的儀器設備,能夠在非實驗室條件下進行核酸的快速擴增,結合目前已有的簡便核酸檢測方法,就能讓RPA技術能夠在野外或者現場進行流行病的診斷,癌症篩查、食品安全檢測等等。RPA試劑上市以後受到了業內研究人員的追捧,短短7年時間關於RPA技術的SCI論文已經達到了420多篇。體外診斷領域的從業人員和研究人員對RPA技術無人不知,並普遍認為RPA技術在將來是代替PCR技術的最佳選擇。

RPA擴增DNA原理圖. (Boyle 等,2014)

2017年,基因編輯大師、美國科學院院士張鋒團隊基於RPA技術開發了一種SHERLOCK(Specific High-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圖)的診斷平臺,並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次年4月,與張峰教授同一研究所的Sabeti團隊基於SHERLOCK結合HUDSON(Heating Unextracted Diagnostic Samples to Obliterate Nucleases, 即對未提取的診斷樣品進行加熱來消除核酸酶)建立了可以直接檢測唾液或血液等體液樣品中病原的方法,相關論文同樣發表在《科學》上。這兩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因為SHERLOCK進行核酸檢測時只需要一張試紙條,在沒有任何電力設備的情況下,只要有樣品,普通人就能在現場顯示出病原感染、癌症篩查等的檢測結果,非常易於使用。

SHERLOCK原理圖(Jonathan 等,2017)

然而,中美貿易戰陰雲密布,美國針對中國的特別301調查,以智慧財產權問題發難,指責中國不公平收購美國技術的行為和政策,構築非關稅壁壘,挑起貿易戰。中美貿易戰和專利壁壘,讓RPA和SHERLOCK技術無法成為中國科研機構和醫療系統放心引進和利用的技術,同時國外供貨也成為問題,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可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就需要國內的科研機構和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值得慶幸的是,2017年我國蘇州先達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批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分子生物學與酶學工程專家們,通過自主研發,結合T4噬菌體侵入細菌後的自身DNA快速複製的原理,利用抗體製藥領域的Direct evolution等先端技術,研發了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SM@RT恆溫核酸檢測方法,該方法低溫條件下(25-42℃)可對痕量的靶DNA片段進行特異性的擴增,在最適溫度35-40℃時,擴增反應時間僅需15分鐘,其低溫適應性和靈敏度等方面相比RPA技術產品有了新的突破,而且擺脫美國專利壁壘。

SM@RT技術DNA複製原理

我們對國內外主流恆溫擴增技術產品進行了試驗比較,結果顯示先達基因的SM@RT技術要明顯優於其它的國內外恆溫擴增技術。

一、擴增能力對比

我們實驗比較了英國的RPA技術產品、國內的RAA技術產品以及SM@RT技術產品對3000萬拷貝數質粒(高拷貝的靶基因)和3000拷貝數質粒(中拷貝的靶基因)的擴增效果進行了橫向比較(對比結果見圖1)。通過比較我們看到SM@RT技術產品在3000萬拷貝數質粒(高拷貝的靶基因)和3000拷貝數質粒(中拷貝的靶基因)的擴增效果都高於國內的RAA技術產品。

圖1 擴增試劑對比試驗

(說明:1、2-3:SM@RT技術產品; 3、4:為RPA技術產品;5、6:RAA技術產品;1、2、5模板濃度為3000萬拷貝數;3、4、6 :模板濃度為3000拷貝數;7、8:NTC)

二、某病原體樣本檢測對比試驗

我們對實驗室同一株細胞樣本,利用英國的RPA技術產品、國內的RAA技術產品以及SM@RT技術產品對某病原體進行檢測(對比結果見圖2)。通過等溫擴增螢光檢測對比,以螢光值達到4000為判定線,RAA技術產品需要15分鐘,RPA技術產品需要12分鐘,SM@RT技術產品需要9分鐘,通過達到同一螢光值用時長短比較,我們可以看到SM@RT技術產品擴增至相同螢光值所用時間少於英國的RPA技術產品和國內RAA技術產品,說明SM@RT技術產品的擴增能力要優於其他兩種技術產品。

圖2 支原體等溫擴增螢光檢測對比試驗

(說明:1-3:測試支原體感染的細胞樣本;4-6:陰性對照;1,4:SM@RT技術產品; 2,5:RPA技術產品; 3,6:RAA技術產品)

三、靈敏度檢測試驗

我們又對SM@RT檢測技術靈敏度進行了試驗,實驗結果如圖3,通過實驗結果可以看出SM@RT技術產品在只有30個靶基因拷貝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被檢測到,這與高品質的螢光定量PCR技術的檢測靈敏度相仿,顯示出該技術在靈敏度方面表現是非常優秀的。

圖3 SM@RT技術產品的靈敏度試驗

(說明:1:模板量為30000拷貝數;2:模板量為3000拷貝數;3:模板量為300拷貝數;4:模板量為30拷貝數;5:為陰性對照)

預計將來,SM@RT核酸檢測技術在各個領域將會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上世紀八十年代Mullis發明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的新篇章,而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巢式PCR、實時螢光定量PCR(qPCR)等。等溫核酸擴增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傳統PCR技術的實用性,以此為代表的有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重組酶聚合酶擴增技術(RPA)。現在發展最為快速的要數RPA技術,以其高敏感性和便捷性受到全球基礎科研人員和應用研發人員的好評,被譽為可以替代PCR的核酸擴增技術。但是根據我們的實驗數據這裡的SM@RT技術要比RPA的靈敏度更高,擴增效率更高。這標誌著我國在DNA分子檢測技術上已經逐步趕超國外技術水平,將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將來基於SM@RT等溫擴增技術實時螢光定量核酸檢測技術能夠實現單分子檢測,同時結合快速一步法DNA釋放技術,這樣非常適用於現場檢測和快速檢測,相信未來,我國的核酸檢測技術會迎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相關焦點

  • 核酸快檢利器:分子恆溫擴增技術!
    那這款川普力推的檢測試劑的原理是什麼呢,就是大名鼎鼎的以RNA分子為模板的恆溫擴增技術!可是國內幾年過去了,似乎也沒看到多少基於恆溫擴增技術的臨床產品上市。說真的是有點失望的。上面這幅市場應用圖(如上)可以非常直觀的反應國內外這種技術的應用差距,在傳染病領域,美國的RNA恆溫擴增技術生產的試劑盒已經佔到了64%的市場份額,同比國內還是零,國內基本上還是完全依賴於傳統的篩查技術。
  • 核酸檢測實驗室如何消毒?檢測新技術又如何突破實驗室的束縛?
    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來說,RT-PCR是目前使用廣泛和較準確的篩選和確認方法,大規模核酸檢測,必然會引起相關機構單位著力建設規範的臨床PCR實驗室。但是,建立一個PCR實驗室,其實就是在建設一個平臺,考驗的不僅僅是一個醫療機構的實驗能力,也考驗著整個醫療機構的整體能力。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一下PCR實驗室建設及日常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
  • 乳製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新突破 --恆溫PCR擴增技術
    而當前國家標準檢測方法由於檢測周期長,對檢驗人員能力要求高等原因,在食品企業內沒有很好地開展,而在巴氏殺菌乳和發酵乳等保質期短的產品出廠檢驗中,不進行致病菌檢測已經是行業潛規則。面對日益嚴峻的微生物風險的挑戰,面對如此之多棘手的檢測難題,面多越來越嚴格的法規要求,乳品企業急需基於DNA分析技術的高效檢測設備以滿足未來的應用需求。
  •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黃長武主任:疫情中的快速核酸檢測
    檢測新冠病毒方法多樣,但以螢光PCR法為主目前,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包括恆溫擴增晶片法、螢光PCR法、病毒抗體檢測、膠體金法、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和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在這4種診斷標準中,有兩種方法的檢測原理是檢測核酸(1、2),剩餘兩種方法的檢測原理是檢測抗體(3、4)。國內多款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相繼獲批,在技術上仍有不小進步空間基於以上幾種主要核酸檢測原理,國家藥監局已經陸續批准了多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
  • 上海紐鈦成功研發新冠恆溫螢光檢測試劑盒 30分鐘完成快速檢測
    (2019-nCoV)並進行了分析和設計,成功研發出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恆溫螢光檢測試劑盒。基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高靈敏低功耗小型螢光檢測器的研製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編號:2017YFF0104900)的開發成果,上海紐鈦推出一款通用恆溫螢光檢測儀,可同時適用於SYBR Green、鈣黃綠素等多種螢光染料,可滿足市面上大多數恆溫螢光試劑的檢測需求。
  • 100多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助力患者篩查 快速檢出的可能或藏在...
    臨床上最常用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我們在前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梳理)。核酸(DNA或RNA)作為病毒的遺傳物質,任何物種都有獨一無二的核酸序列,對樣本中核酸特徵序列進行檢測便可確定病原體。目前,核酸檢測方法主要包括PCR法、恆溫擴增法、測序法、CRISPR檢測法等。
  • 100多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助力患者篩查,或藏快速檢出方法
    臨床上最常用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我們在前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梳理)。核酸(DNA或RNA)作為病毒的遺傳物質,任何物種都有獨一無二的核酸序列,對樣本中核酸特徵序列進行檢測便可確定病原體。目前,核酸檢測方法主要包括PCR法、恆溫擴增法、測序法、CRISPR檢測法等。
  • 100多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助力患者篩查,快速檢出的可能或藏在...
    臨床上最常用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我們在前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梳理)。核酸(DNA或RNA)作為病毒的遺傳物質,任何物種都有獨一無二的核酸序列,對樣本中核酸特徵序列進行檢測便可確定病原體。目前,核酸檢測方法主要包括PCR法、恆溫擴增法、測序法、CRISPR檢測法等。
  •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黃長武主任:快速核酸檢測疫情中發展現狀
    國內多款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相繼獲批, 在技術上仍有不小進步空間 基於以上幾種主要核酸檢測原理,國家藥監局已經陸續批准了多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
  • 核酸檢測新冠肺炎敏感性只有30%-50% 是什麼影響了檢測準確率
    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今天的科技日報也發表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詳細分析了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 新冠居家檢測試劑盒問世,核酸快檢方法有哪些?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 FDA發布緊急使用授權(EUA),首批可提供快速檢測結果的「新冠居家自檢測試盒」!30分鐘內即可鑑定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而後,12月1日,國內CRISPR免疫層析法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盤點後疫情時代新冠核酸快檢方法有哪些?
  • 濟南市核酸檢測能力突破萬份
    濟南市核酸檢測機構總體布局已從「2家疾控機構+6家醫療機構+1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擴容至「3家疾控機構+13家醫療機構+8家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核酸檢測能力由每日3750人份提升至突破萬份。2月19日,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了第一批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8家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名單,分別為濟南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濟南銀豐醫學檢驗所 、濟南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濟南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濟南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 、濟南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濟南東大醫學檢驗所和濟南凱普醫學檢驗實驗室。
  • 仁度生物:科技戰「疫」新冠核酸檢測流水線
    疫情期間,除了備受關注的新冠病毒疫苗和特效藥研發,在抗「疫」戰線上,核酸檢測也「迫在眉睫」。仁度生物就是這樣一家生物科技企業,迅速研發出AutoSAT全自動新冠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平臺。「使用該平臺,能夠安全快速有效緩解疫情防控中人手不足、檢測能力限制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操作人員感染風險。」仁度生物創始人居金良博士表示。
  • 駐挪威使館進一步重申核酸血清抗體檢測有關要求
    中國僑網12月24日電 據中國駐挪威大使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減少新冠病毒跨境傳播,切實降低旅行風險,駐挪威使館於2020年11月1日發布《關於搭乘航班赴華人員須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及血清抗體檢測雙陰性證明乘機的通知》。
  • 清華團隊研發核酸檢測卡盒 居家檢測30分鐘之內出結果
    原理:弄清病毒「身份證」這些技術難關是如何突破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需要科普一下核酸檢測到底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它能準確地檢出新冠病毒。核酸是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總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RNA和DNA,是生物體遺傳信息的總和。
  • 核酸檢測請上「車」!移動式實驗室BSL-P2+進駐進博會
    這輛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移動檢測車,可實現快速部署、靈活調動,突破地域限制、縮短檢測時間,提供高效便捷的核酸檢測服務,檢測數據實時傳輸,提高了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進博會保障提供有力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如何進一步提升新冠檢測效率與能力?上海市實驗醫學研究院介紹,歷時108天研製的這臺移動實驗室具備了新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核酸和抗體檢測能力。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新華社記者劉坤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目前已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 眾測生物CRISPR技術新冠試劑獲批
    這是國內首次批准利用CRISPR技術的   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CRISPR免疫層析法)」是我國第一個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 鍾南山團隊發表肺炎檢測新成果:IgM 檢測試紙、恆溫擴增晶片...
    :IgM 檢測試紙、恆溫擴增晶片首屆新冠肺炎多學科線上論壇上,鍾南山院士發布了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檢測試紙、恆溫擴增晶片。據鍾南山院士介紹,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一個補充,是經過對 72000 個病例研究而開發出,通過測流式免疫層析法實現檢測,患者感染 7 天后或是出現症狀 3 到 4 天后,即可檢出 IgM。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新華社記者劉坤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目前已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