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珍惜保護動物,三葉蟲已滅絕,它還存活!

2021-03-01 探索自然界

導語:從遠古時代開始,地球上存在著諸多動植物,如侏羅紀的恐龍和三葉蟲等。可隨著環境變化或者因自身進化演變,很多遠古動植物都滅絕了。但也有些動物在漫長的進化中,適應了自然環境的變化而延續了下來。所以,它們也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活化石」!今天,環球阿亮大全就為大家介紹地球上其中1種活化石動物。它比其他動物都特殊。

鱟【hou】

鱟的的祖先處在地質歷史泥盆紀,當時恐龍都還沒有,原始魚也剛剛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大多數已滅絕或進化,唯獨鱟出現至今保留最原始的原始的面貌,所有鱟有「活化石」之稱。

海洋肢體動物,鱟形似蟹,身體一般多為暗褐色,有四隻眼睛,其中兩隻是複眼。特殊是因為他的血液顏色為藍色。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呈藍色。鱟在醫學研究中有獨特作用。用鱟血製成試劑,再滴入注射液,若試劑立即凝固或變色,就說明注射液內含有使人發熱、休克甚至死亡的細菌類毒素。

鱟試劑可廣泛用於注射液、放射性藥品、疫苗及其他生物製品、各種液體、食品和奶製品等的內毒素檢測和定量。

目前已知的藥用價值:

鱟尾炭: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鱟珠:清熱解毒。用於咽喉痛。

【小編寄語,不可私自捕撈,嘗試,鱟是有毒的!】

由於鱟血細胞製成試劑,可以快速而靈敏檢測內毒素,因此被大量獵殺。

鱟在其分布地成千上萬地被捕撈,銷往各地,並被當成盤中餐,資源嚴重減少,在世界部分國家包括國內某些地區有食用鱟的習慣,方法也各不同,有烤的,煲湯的。

1.鱟肉內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致敏性物質,吃鱟可引發皮膚過敏性斑疹、紅腫和搔癢,嚴重時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中毒的死亡率較高。

2.鱟的肉質含有大量內環醯胺嘌呤類化學物質。

3.鱟血漿的主要成分是血藍蛋白,每1ml血藍蛋白含重金屬有機在0.28~0.31mg。這種重金屬進入人體後隨血液循環主要蓄積在肝和腎臟,對肝、腎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細胞壞死或肝硬化的發生發展和引發腎功能衰竭氨中毒等併發症。還可引發人體造血機能障礙和影響幼兒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等。【詳情請自尋】

如果您也見到鱟,要保護起來哦,為保護動物添一點綿薄之力。

文章來源於網絡,內容僅供茶餘飯後談資,如有侵權及任何問題,請聯繫小編(yangfanjian4632)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新發現「霸王三葉蟲」,專門吃同類,它加速了動物演化
    三葉蟲生命力強,從大約5.21億年前一直存活到2.52億年前,經歷了2.7億年的演化歷史。雖然三葉蟲化石在寒武紀地層中較為常見,但體型大,且保存著節肢和身體組織的三葉蟲化石極為罕見。「霸王三葉蟲」這次發新的「霸王三葉蟲」,不僅保存著堅硬的背甲、硬殼,眼睛、肌肉、內臟、
  • 盤點30大已滅絕動物 墮落人類當珍惜上帝創造
    1927年消失了,本來就不多,保護時候又太晚。 亞歐水貂滅絕時間大概是1995--1999年之間滅絕原因麼,當然是它那寶貴的皮毛。
  • 「復活」的動物:原以為早已滅絕,但現實卻依然存活的9種動物
    ,今天我們來聊聊,「復活」的動物:原以為早已滅絕,但現實卻依然存活的9種動物!011,紐幾內亞歌唱犬這種動物是古老的物種,與澳大利亞野狗密切相關,體長70-90釐米,以高亢的歌聲而聞名,但又和狼嚎不一樣,在50年前它們還不為世人所知,而之後現代科學家普遍認為,這種動物應該已經在地球上徹底滅絕,可是在2016年,在紐幾內亞的一個偏遠地區發現了紐幾內亞歌唱犬種群
  • 有望「復活」的滅絕動物,最後一個滅絕動物已被成功「復活」
    不過它還是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於一萬年前走向了滅絕,直到後來當今社會上有人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層中發現了洞獅幼崽的完整遺體,這一發現對我們來說復活洞獅是一件機率很大的事。,直到他的完整化石被人類發現,人類對復活劍齒虎的意願非常大,不過和其他滅絕了的動物相比,由於劍齒虎的DNS的提取有一些困難,所以劍齒虎的復活之路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 已經滅絕的動物重現越南,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鹿,只有兔子般大小
    隨著環境的變化,地球上許多動物都已經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滅絕了的動物也就意味著我們再也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而如果被偶然發現,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其實還存活著,那麼一定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人們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 【動物進化】節肢動物門|寒武紀海洋中的「小強」——三葉蟲
    三葉蟲,在5億-4.3億年前發展到高峰,直到2.4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才完全滅絕,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貫穿了恐龍出現前的整個「古生代」,可見,這是一類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物。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還演化出許多種類,可謂「史前小強」!由於三葉蟲的發展非常快,因此它們非常適合被用作標準化石。
  • 一生只結一次果實,能遇見是你的福氣,請珍惜它,如今瀕臨滅絕
    導讀:一生只結一次果實,能遇見是你的福氣,請珍惜它,如今瀕臨滅絕在農村的野外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在大山中,那更是多,但是很多人對於這些野生植物都不太了解,甚至連它們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處都不知道,以至於很多人常常把一些十分有用的植物當害草除掉,或者把一些珍貴的植物當成普通植物給破壞了
  • 最早腕足動物在華南伴生最早三葉蟲—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在陝西鎮巴燈影組西蒿坪段發現了華南地區最早的三葉蟲和舌形貝類腕足動物。10月17日,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地學綜合期刊雜誌《岡瓦納研究》上。 寒武紀大爆發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兩側對稱動物爆發事件,在這次生命創生事件中,突然出現了具眼睛、帶附肢的三葉蟲。作為寒武紀演化動物群的典型代表,該生物也成為了傳統前寒武系—寒武系重要的分水嶺。
  • 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
    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捕捉,導致了生態鏈的變化,然後現在各種東西的滅絕,有很多動物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動物是怎麼樣滅絕的,存在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頻瀕臨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幾種滅絕的稀有動物,如果看了不知道會不會感覺到可惜呢。
  • 什麼原因導致了存活2.7億年的三葉蟲突然滅絕?
    三葉蟲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它們看起來就像戴著頭盔的巨大遊動的「土豆」蟲,在地球上生活了驚人的2.7億年。這些裝甲無脊椎動物的種類曾經多達數千種,它們在海洋中覓食、挖洞,茁壯成長,甚至在兩次大規模滅絕中都能倖存下來。但大約2.52億年前,三葉蟲從化石記錄中消失了。
  • 珍惜吧!它們一不小心就會滅絕-地球,瀕危,滅絕,物種,動物 ——快...
    生活在冰冷、水流湍急的溪流,主要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當環境出現變化時它們會吞食任何食物,甚至包括自己的皮膚和卵。自上世紀60年代其數量就已下降了80%,主要原因是被當地人視為美味食物。山地侏儒負鼠(瀕危指數:6.29):它們是體型較小、類似齧齒動物的有袋類動物,僅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山脈。山地侏儒負鼠的食物是飛蛾和其它節肢動物,同時依賴冬季降雪進行冬眠。伴隨著全球氣候轉暖,它們被迫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區,確保有厚厚的積雪進行冬眠。相對而言它們是長壽動物,可存活12年。
  • 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因為古生物學家從該年代的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種類繁多的無脊椎動物,其中以有殼、有骨骼的節肢動物最為繁盛,其中的代表動物就是三葉蟲。雖然三葉蟲直到二疊紀才滅絕,在地球上存活了約3.2億年,但是三葉蟲綱下有眾多的動物,其中有的存活時間相對較短。在所有已發現的三葉蟲中,存活時間最短的是奇異蟲。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很多人對於野生動物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哪一些野生動物是處於哪一個保護級別的,而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更是鮮有人知。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野生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與價值,對於人類來說不僅僅只限於其生存所擁有的特殊意義,還包含著對於生物發展與繁衍的研究價值。
  • 蟲頭販賣螢火蟲年入百萬 致螢火蟲數量驟降將滅絕
    這幾年,嶽樺和他的夥伴們一直致力於螢火蟲保護,並試圖挖掘這條隱蔽的利益鏈。淘寶網這條通知的出臺,在他看來堵住了一條「野外捕捉-販賣-商業展出」的關鍵渠道。  同時,被稱為「中國螢火蟲研究和保護第一人」的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付新華,在接受錢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我國螢火蟲種群總體數量下降很快,個別種類瀕臨滅絕,已處於非常危險的境況。」
  • 存活1億多年的「深海怪蟲」,如今卻逃不過吃貨的嘴,勇氣可嘉!
    下文轉載自作者:奶油物語存活1億多年的「深海怪蟲」,如今卻逃不過吃貨的嘴,勇氣可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也越來越先進,在種種條件的促使之下,作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人們,也在不斷的發掘著新的食物,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還是水裡遊的,大多都能夠成為很多人類的美食,然而有些美食在地球上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用一種特殊的自我保護方式,逃過了吃貨們的眼睛,現如今也逐漸浮出水面,成為了人們的盤中餐,就比如說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的這道美食,他們算得上是世界上存活時間比較久的一種動物
  • 珍稀動物保護:它是鳳凰的原型,如今瀕臨滅絕
    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唯一原生於中國的綠孔雀已到瀕危地步,在我國的種群數量不足500隻,且仍呈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已專項投入綠孔雀拯救保護資金800多萬元,實施了種群監測體系建設、棲息地管控、補水點和食源地建設等恢復與改造項目。2基因被汙染,人工圈養純種綠孔雀數量銳減因為我國本土的綠孔雀已經瀕臨滅絕,許多景區為了招攬旅遊,引進了大量藍孔雀進行人工飼養,建起了「孔雀谷」「孔雀園」,而逃逸的藍孔雀個體很有可能和野外的綠孔雀雜交產出後代。
  • 十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
    由於對斑馬的分類極度混亂,尤其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斑驢滅絕時人們還將它視作一個獨立物種。斑驢是首類進行了DNA測試的滅絕動物,在史密森學會近斯關於遺傳的調查中,發現斑驢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單獨物種,而是草原斑馬的眾多變種之一。
  • 瀕危物種即將滅絕,全世界僅有3隻,如今這保護動物怎麼樣了?
    瀕危物種即將滅絕,全世界僅有3隻,如今這保護動物怎麼樣了?世界每天都在發生一些細小的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我們丟察覺不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總會突然間意識到某種變化。現在的你再也看不到魚兒在河水中自由已在的遊玩,你也看不到北極冰天凍地的景象。在我們一直懷疑為什麼現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的如此頻繁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保護環境這樣的口號,我們從小就聽,但是由於幾個人真正把它記到心裡,真正的做到呢。
  • 新疆3種野生動物已滅絕!保護野生動物,我們要行動!
    新疆獨特的地形地勢、氣候土壤等環境,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王國!新疆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陸棲脊椎動物)有115種,佔全國總數的32.6%。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8種。新疆3種野生動物已經滅絕!
  •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時間:2020-07-22 15:54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令北極熊無處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