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克蘇魯孤獨星球。熟練掌握克蘇魯等舊日支配者活動中心的坐標,讓你休閒愉快主題遊,輕輕鬆鬆被好味!
本文作者: 席路德 ,已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myth_reader (三分鐘讀神話) ,推薦喜歡奇幻和神話的朋友關注
上一篇中我們提到,雖然人類在克蘇魯神話世界中過得異常艱難,但只要方法巧妙,應對得當,裝備完善,帶足朋友,依然有獲得Happy Ending的機會。這一篇文章裡我們要更進一步,趁著克蘇魯神話中大部分古神都在休眠的時機,探索人類科學開發利用克蘇魯資源的可能。
讓我們首先從最容易入手的克蘇魯神話主題遊開始吧。
克蘇魯神話裡,拉萊耶或許是最著名的一個城市。無數個亙古之前,那些從黑暗群星上滲透下來的可憎巨怪建造了這座古城,在與古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戰爭中,拉萊耶陷落海底成為深海死城。
在《克蘇魯的呼喚》中,拉萊耶位於西經126° 43' 南緯 47° 9'的海域,但後來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在他的作品中又將拉萊耶的坐標修改為西經128°34′,南緯49°51′。有意思的是,這附近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島嶼——波納佩島(Pohnpei),後來克蘇魯神話據此中出現了《波納佩聖典》。
波納佩島是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主要島嶼,位於北緯6°55′、東經158°15′,是密聯邦首都帕利基爾所在的島嶼。密聯邦風景優美,海鮮豐富,尤其以出產金槍魚而著稱,是理想的海島旅遊之選。
(波納佩島是密聯邦首都所在島)
在波納佩島東海岸,有一個叫南瑪都(Nan Madol)的小島,雖然荒無人煙,卻有數千根巨型玄武巖石柱碼放在島上,這些石柱每根重達數噸,是由冷卻的火山熔巖凝成後加工而成。
根據波納佩神話,南瑪都島上的巨石柱是由來自西方仙境卡陶(Katau)或卡納瓦索(Kanamwayso)的巫師兄弟奧利斯帕(Olisihpa)和奧洛索帕(Olosohpa)所建。
奧利斯帕和奧洛索帕乘坐巨大的獨木舟而來,在太平洋上試圖尋找能為他們所崇拜的播種之神納尼索恩•薩帕(Nahnisohn Sahpw)建造一座祭壇的島嶼。兄弟倆召喚了一條飛龍切割珊瑚疏浚水渠,並用巫術將玄武巖石柱漂浮在空中堆積成很高的石堆。這對兄弟統治了南瑪都和波納佩很多年,奧洛索帕娶了一個當地女人,他們的後代即為索德勒爾王朝的十二代統治者,直到被現代波納佩人的祖先,神話英雄伊索科勒克爾(Isokelekel)所徵服。
在洛夫克拉夫特與海澤爾•希爾德合作的小說《超越萬古》中,以南瑪都島上的無名石柱為靈感,創造了一座沒有標註在任何航海圖上的新島嶼,島嶼中央陡峭的玄武巖峭壁頂端上有一座用巍峨巨石修築起來的史前建築,它的歷史遠比人類更古老。
……這座新島嶼明顯是由於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它非常突兀地聳立在海面上,像是一個截去了頂角的圓錐。船長韋瑟比率領了一隻登陸隊登上了這座島嶼——一路上,他們注意到崎嶇的山坡上有著大量因為長期浸沒海底而留下的痕跡。而當登陸隊抵達島嶼頂端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些新近造成的破壞——像是由一場地震引起的。散落的碎石之中有著大量顯然經過人工塑形的石頭,而在經過短暫的檢查後,他們發現這裡曾修建這著某些極其巍峨雄偉的史前巨石建築——在太平洋中的某些小島上也發現過類似的建築——對於考古學來說,它們是一個永恆的謎團。
小說中還出現了克蘇魯的長子加塔諾託亞(Ghatanothoa),祂是洛夫克拉夫特創造的角色。但祂與克蘇魯的血緣關係則是出自林•卡特後來創作的「Xothic legend」系列,在這個設定裡,克蘇魯和祂的配偶伊德-雅生下了三個子女。和克蘇魯一樣,加塔諾託亞的外形異常可怖。祂在異常遙遠的年代被猶格斯星的不知名種族帶到地球後,一直隱藏在雅迪斯-戈山玄武巖峭壁之上的巨石建築中受到人類的暗黑崇拜,因為據說見到祂的人都瞬間外殼石化成類似木乃伊的物質,而大腦卻會被囚禁在枯朽的軀殼裡一直清醒無助地活下去。
……那個從巨型地穴中的敞開活門下滲湧上來的東西是一個不可思議而又畸形醜惡的龐然大物。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僅僅看一眼那個影像的原型就會死於非命。直到現在,我依舊無法有條理地組織詞句去描述它的模樣。我或許可以稱它碩大無朋——生有觸鬚——長鼻——章魚樣的眼睛——半不定形的——柔軟——部分生有鱗片部分滿是皺紋——啊!任何我所說出的任何東西甚至都不足以暗示那個在黑暗混沌與無盡夜幕中誕下的禁忌子嗣所展現出的、令人嫌惡、汙穢不潔、極其浩瀚無盡、非人類可以想像的恐怖、憎恨與邪惡。
(加塔諾託亞想像圖)
不過儘管外觀看起來邪惡無比,小說裡加塔諾託亞從亙古到現在殺死的人類還不如他的祭司一個月裡打著祭神名義殺掉的多。唯一一個被加塔諾託亞變成活化石的是一名莎布-尼古拉斯祭司,他受到老山羊媽媽啟示,帶著神器試圖封印加塔諾託亞,結果被害怕喪失權力的加塔諾託亞祭司偷偷掉包道具,最終死於非命。很久以後,地殼的劇烈運動使大陸傾覆,億萬噸海水淹沒了加塔諾託亞的巢穴,使祂無法自由出入。
由此可見,波納佩島與南瑪都島是克蘇魯父子主題遊的理想路線。密聯邦的籤證方式為落地籤,不過目前飛往波納佩島的航班不多,可以從帛琉去波納佩,或從關島轉機前往(需要辦理美國過境籤)。到了波納佩島後便可盡情欣賞「熱帶天堂」的美景和南瑪都島上無可名狀的石柱陣了。
當然,你還可以試試從波納佩租一艘快船前往西經128°34′,南緯49°51′,路上大約需要花10天時間,等到了目的地後,便可試著大聲呼喊召喚克總發糖啦。
「在永恆的宅邸拉萊耶中,長眠中的克蘇魯候汝入夢(Ph』ngluimglw』nafhCthulhu R』lyeh wgah』nagl fhtagn)」
(這句咒語含義的最終解釋權歸克總所有)
(拉萊耶遲遲沒有從海底升起的真相)
在克蘇魯神話中,無名之城是僅次於拉萊耶的著名城市。在洛夫克拉夫特1921年發表的小說《無名之城》裡提到了這座位於阿拉伯半島沙漠偏遠角落中無名種族所留下的遺蹟。這些無名種族有點像爬行動物,身體輪廓隱約有鱷魚或海豹的模樣,卻要比它們奇怪得多,體型比人類稍小一些,前腿長著纖細精緻的腳掌,有點像人類的手掌和手指。
(無名種族想像圖)
這篇小說有點像是精簡版的《瘋狂山脈》,居住在無名之城中的遠古文明種族在異常遙遠的歲月裡曾經發展了高度文明,且從無死亡之憂。
「……那永恆長眠的並非亡者,在詭秘的萬古中,甚至死亡本身亦會消亡。」這句話便是為它們而生的。
但後來由於地殼變動,它們居住的海濱城市逐漸被沙漠侵蝕,這些高智能爬蟲被迫以某種奇異的方式向下開鑿巖石,一直挖掘到另一個極深的,充滿光的深淵裡定居。
在這一過程中,它們在文明、藝術和生理各方面都出現了退化,對那個因為沙漠驅趕而被迫離開的地表世界也變得越來越殘暴,常將誤入無名之城的早期人類視為洩憤對象撕成碎片,因此無名之城也成為古代所有部落的禁忌,人們只敢在呢喃中隱晦地提及它。
這些智能爬蟲的後裔至今存在,每天晚上會回到無名之城,天亮時返回充滿光的深淵,所以白天參觀無名之城是安全的。不過無名之城在哪兒呢?小說裡只提到它匍匐在阿拉伯沙漠的偏遠角落,位於一條乾枯龜裂的可怕河谷中時,低矮的土牆幾乎已被無窮年月的黃沙掩蓋,是歷經大洪水的古老倖存者。或許如果用衛星掃描沙漠能發現它的坐標,用地質年代結合歷史變遷或許也能推斷出它的大致方位。
除了無名之城外,另一座位於阿拉伯半島沙漠的神話城市是千柱之城伊闌(又稱Aram, Iram, Irum, Irem, Erum, Ubar, Wabar)。在洛夫克拉夫特與霍夫曼·普萊斯合著的小說《穿越銀匙之門》中,伊闌國王舍達德用自己那可怕的天份建造出了千柱之城的宏偉穹頂與無數宣禮塔,並將能阻止人類自由地穿過巨大的時空通道抵達真正邊界的一系列大門隱藏在阿拉伯半島中佩特拉的黃沙中後,就再也沒有人能穿過這邊界了。
伊闌並非洛夫克拉夫特捏造出來的城市,《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到過伊闌。在第276夜至279夜中的故事中,當時的萬王之王、世界之王舍達德在古書中偶然讀到來世樂園的描述,便想要在現世中將其造出。他傾萬國之力,歷經三百餘年(他也活了這麼久),「千柱之城伊闌」終於竣工。舍達德和他的隨眾籌備遷往,又歷二十年,在離伊闌城僅一天路程的時候,他們被安拉用一道囂暴的聲音懲斃了。傳說中伊闌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是古代的一個貿易重鎮,但是現代歷史學與考古學者尚未發現這個城市存在的證據。似乎古時「伊闌」也是敘利亞大馬士革的舊名,不知會不會和古敘利亞有一定關係。
(這並不是真正的千柱之城,但不妨以此想像當年的盛況)
無論如何,無名之城和伊闌都很難實地考察。有一座古城卻是貨真價實存在的,它就是《穿越銀匙之門》中提到的佩特拉,這是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個地名,也是著名約旦古城的所在地。佩特拉遺址的巖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亮。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現出美麗的顏色,所以又被稱為「玫瑰古城」。
玫瑰古城佩特拉
佩特拉為納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國首都,公元前 1 世紀時極其繁榮,公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佩特拉一度是古代陸上商貿路線的重鎮,但公元3世紀開始因為紅海貿易逐漸取代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到7世紀此地被阿拉伯軍隊徵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32年才重新為世人所知。
這座在古代歷史中非常重要的古城到1832年才重見天日
由此可見,阿拉伯半島是克蘇魯神話古城主題遊的理想路線。約旦可以持有效護照在安曼的兩個機場辦理落地籤,但由於實際操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出發前最好諮詢下使館並提前辦籤證。可以乘坐阿聯或卡達航空等海灣壕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到佩特拉後便可盡情欣賞「玫瑰古城」並YY另兩種古城的神秘與壯觀了,還可以把杜拜、阿布達比也列入旅遊路線享受現代土豪之城的種種吃喝玩樂與買買買哦。
在澳大利亞西海岸金伯利高原以南、皮爾巴拉地區以東的地方,有一片約41萬平方公裡的沙漠——大沙沙漠(Great Sandy Desert),它是構成澳大利亞沙漠的四大沙漠中最大的一個,大部為沙丘,僅中部有石漠。在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超越時間之影》中,伊斯偉大種族所建的巨大都市「奈克特城」(Pnakotus),又名圖書館城(Library City)遺蹟就坐落在大沙沙漠深處。
在克蘇魯神話中,偉大種族伊斯(Yith)不像克蘇魯神話中其他怪物那麼令人瘋狂,而是高度文明理智的種族。大約四億八千萬年前,伊斯一族在伊斯星即將毀滅之際,用精神投射法與地球上的一種圓錐形生物交換了軀體(俗稱魂穿),跨越了茫茫宇宙來到史前地球。他們經過了大約兩億年的繁榮,期間不斷地用魂穿法與過去未來宇宙的各種智能生物交換心智收集信息。
(一隻勤奮學習的伊斯偉大種族)
小說裡,「我」某天在上課時被一隻伊斯選中被交換到兩億五千萬年前。「我」在挺過最初的瘋狂後,開始逐漸適應作為伊斯的生活方式,並和同樣被交換成伊斯的其他種族倒黴蛋閒聊八卦,吃驚地發現居住在地球上的智能生物還有很多,比如10億年前降臨地球的,生長著膜翼與星形頭部、有點兒類似植物的遠古種族,來自蛇人王國伐魯西亞的智能爬蟲,生活在終北之地崇拜撒託古亞的長毛生物,生活在亞州西南部現實世界與冷原交界處的矮小丘丘人,生活在地球末日前地核的蛛形人,還有一些人類滅絕後統治地球的飛天甲蟲。
伊斯偉大種族是克蘇魯神話已知生物中科技最發達的,只有它們徵服了時間的秘密,但是他們也有恐怖的事物——飛天水螅。偉大種族一度打敗了飛天水螅,把它們封印到地下。但大約五千萬年前,飛天水螅們從地下都市中逃脫,並摧毀了「偉大種族」的文明,但在此之前,偉大種族已經以未來的知識預知了此事,從中生代末期便開始進行整族遷徙的準備。他們舉族意識轉移到人類滅亡後約兩萬年的地球,生活在一種鞘翅類生物飛天甲蟲體內。
(奈克特城被飛天水螅毀滅)
「我」從精神交換中恢復後,依靠尚未被偉大種族完全清洗掉的記憶,在沙漠東北部的石漠深處找到了奈克特城遺址,遺蹟地底遺留有偉大種族龐大的中央資料室,保存著從各個時空收集得來的知識所編集成的書籍,還有「我」手寫的英文。
由此可見,大沙沙漠的奈克特城遺址是追求精神文明的遊客理想出行景點。由於遺蹟大部分都在地下,對普通遊客來說參觀難度太高,建議大家在大沙沙漠地表乘坐觀光車。沙漠內遍布沙壟和沙丘,連綿的沙壟可長達數十公裡,高二三十米,非常壯觀,一條長1600公裡的牲口道從西南向東北穿經沙漠,是四驅車遊覽沙漠的最佳路線。不妨先乘飛機到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遊玩,然後再乘澳大利亞國內航班前往大沙沙漠吧。
伊斯偉大種族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雖然不斷變化肉體,他們的心智卻沒有衰退,他們的文明也沒潰敗。大多數文明就沒那麼幸運了,比如《瘋狂山脈》中的遠古種族,《無名之城》中的智能爬蟲,《丘》中生活在地下的昆揚人。他們都曾輝煌一時,後來卻都走向了無可避免的終局。
洛夫克拉夫特與齊莉婭·畢夏普女士合作的小說《丘》中描繪了一群與人類在外形上相差無幾的昆揚人。在一場遙遠的年代,他們被章魚頭的神圖魯(即克蘇魯)從群星間帶到地球,早在冰河時期他們就曾在地表各處發展出一些了不起的文明,特別是在南極大陸群山之間的什麼地方。
然而後來圖魯在與遠古種族爭奪地球主導權的鬥爭中落於下風,拉萊耶沉入海底,圖魯也陷入長眠,灰心失意的昆揚人決定退守地下充滿光的深淵定居。在這一過程中,厭倦和虛無的情緒逐漸支配了他們,他們不再發展科技、哲學和文學藝術,而耽溺於官能上的享樂放縱與迷信活動。當官能刺激不再讓他們興奮時,他們就會選擇放棄生命——儘管他們早已掌握了永生不老的科技。
(昆揚人也有害怕的東西,即崇拜撒託古亞的無定形之子)
小說中,主人公西班牙人扎曼阿克拉在聽說當地印第安人流傳的鬼故事後決意探索「鬼魂」出沒的土丘,無意中誤入昆揚人的地下城市撒託,受到了昆揚人的歡迎。
儘管昆揚人出於對地表的好奇對扎曼阿克拉禮貌優待有加,扎曼阿克拉還是無法適應放蕩頹廢的昆揚社會,想設法逃到地表,最終被他拋棄的昆揚戀人捕獲殺死,被製成了一個看守通往地下世界大門的哨兵,在北緯35.4,西經98.6附近的那座土丘下徘徊不去,潛伏等待著。
如果運氣好(或者不好),遊客們或許還能在喀多郡賓格鎮郊外,或Google地圖上看到它幽靈般地出沒呢。
(這篇小說是以真實地點為背景寫的,現在這座小丘還在,只是多少有了點變化)
位於美國東北部的麻薩諸塞州埃塞克斯郡在克蘇魯神話中十分重要,新英格蘭的這一部分地區在克蘇魯神話中似乎一直鬼氣衝天,有著諸如阿卡姆城(Akaham)、印斯茅斯鎮(Innsmouth) 、敦威治村(Dunwich) 、金斯波特鎮(Kingsport) 等諸多知名地點以及密斯卡託尼克大學(Miskatonic University) 這所以研究舊日支配者聞名的高等院校。
這些地點中影響力最大的可能是阿卡姆城,這座一個虛構的城市坐落在綿延的山谷中,距離印斯茅斯很近,是一個以怪異邪術研究出名的、氣氛古怪的地方,城中的居民一不小心就會san值和生命值清零。蝙蝠俠中的阿卡姆瘋人院便是對《克蘇魯神話》的一個不大不小的致敬。
(民風淳樸哥譚市,鄰裡友好阿卡姆)
阿卡姆城的西部山嶺起伏綿延,谷地上是未曾被人砍伐過的密林。在幽暗的峽谷中,樹木傾斜成為一個奇特的角度,還有潺潺的小溪流著,終日不見一絲陽光,似乎是發生點什麼恐怖事件的理想地點。這裡也確實發生過一件可怕的案件,沿著現已廢棄的、通向從前被稱為「枯萎荒原」的公路,就能找到那個即將改建水庫的荒涼頹敗之地,這片方圓五英畝的荒原上「像被濃酸腐蝕出來的一個灰白斑點,上面沒有任何植被存活,地上只有一種細細的灰色塵埃或者灰燼,也不會隨風飛揚,荒地中央還有一所廢棄的房子和枯竭的水井。居住在屋子裡居民早已發瘋或死於奇怪的疾病。
厄運始於從天而降的一顆隕星,它徑直擊中了「枯萎荒原」正中厄姆·加德納家的那所房子,從那以後,來自外太空的色彩不斷吸收周圍動植物的生命力,使一切都受到了可怕的汙染後扭曲崩潰而死,直到它吃飽了重回宇宙,在「天津四」的位置融入銀河。
但這些來自超越一切事物之外的遙遠宇宙中無形無質的領域所派來的恐怖使者們似乎沒有完全離去,似乎它們依附在那些倒黴的橡樹上繼續吸收周圍生物的生命值,因為橡樹會在夜裡發光和無風自動,枯萎荒原的面積至今仍在擴大。
(大學專家教授調查星之彩造成的影響)
星之彩不是克蘇魯神話中最令人瘋狂的生物,卻是最難令人防範的——除了搬家外,人類似乎很難和環境汙染對抗,就像許多地方的居民在霧霾、核廢料和重金屬汙染面前手足無措一般。因此旅遊者們參觀阿卡姆城星之彩遺址時一定做好防護工作和心理準備,就像參觀車諾比廢墟一樣謹慎對待。
阿卡姆城中密斯卡託尼克大學以它附近的密斯卡託尼克河而得名,關於這條河的原型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湖塘河(Housatonic River),另一說是梅裡馬克河(Merrimack River)。
(湖塘河Housatonic River是可能的原型之一)
《敦威治村恐怖事件》中將密斯卡託尼克大學圖書館與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相提並論,暗示大學本身的原型也有可能是哈佛(麻省理工由於偏向理工狗,似乎不太適合?),因為它也在一條河流旁邊,於是克蘇魯觀光客們在漫遊麻薩諸塞州景點時,不妨把哈佛大學也列入參觀列表吧。
本次克蘇魯神話主題遊的終點便是萬門萬鑰之主猶格的寵兒、多維宇宙第一探險家、批量諾登斯舊印的擁有者、星之彩的學術交流夥伴、食屍鬼王之友、幻夢境旅遊達人與秘境卡達斯領主、奈亞也無可奈何的冰淇淋與豆子愛好者、套著史上最強主角模板的勇者、克蘇魯神話的創始者H. P. 洛夫克拉夫特的故鄉,美國羅德島州的普羅維登斯。他的故居現已開放遊客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普羅維登斯的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還藏有成千封洛夫克拉夫特未曾出版的信件。在等什麼,趕緊拿起滑鼠或電話預約吧!
(畢竟那可是令克總也顫慄的神上之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