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伍潔敏)由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成名作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本月29日即將在北美公映。這部1970年代開始發行的小說已經風靡全球,此前也已經被改編成廣播劇、電視劇、舞臺劇、乃至電腦遊戲。電影版本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選取了原小說的第一個部分,把主人公阿瑟爾·登特的太空歷險喜劇故事經大量電腦特技加工,濃縮成110分鐘的影像。若這次的改編大獲成功,接下去極有可能拍成系列片。在5月19日《星戰前傳Ⅲ》全球公映之前,科幻片擁躉們大可先瞧瞧《銀河系漫遊指南》外星人「陰謀」毀滅地球的壯觀場面。
迪士尼公司之所以把這部經典科幻冒險喜劇交給一位只拍過廣告和MTV的導演蓋奇·珍尼斯(Garth Jennings),依仗的就是原著本身夠「經典」。
英國文學家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被稱為是一位極富幽默細胞的科幻作家,《銀河系漫遊指南》是他的成名作。1970年代後期,他為BBC的一部廣播劇創作出這個故事,並隨即被1981年英國電視臺的一部系列劇借用。十多年來共推出五部系列作品,成為太空冒險題材的經典之作,第一集常被書迷們暱稱縮寫為(H2G2),也正是這部電影版《銀河系漫遊指南》的原型。這部科幻小說成為1984年英國暢銷書冠軍。亞當斯將離奇的想像融入真實的素材之中,勾畫出了一個又一個混亂嘈雜的宇宙。他曾經說過:「科幻只是一種工具,我用它來反映現實。」可惜亞當斯在2001年心臟病發作猝死,年僅49歲,無法看到自己作品的電影版本。
■ 劇情
主角阿瑟爾·登特(Arthur Dent)是個倒黴的地球人,生活中事事不順。有天他發現好朋友福特·普裡弗克特(Ford Prefect)居然是個外星人,並得知外星人為了一項銀河高速公路的工程計劃,要除掉阻擋工程進行的障礙物--地球。在福特的幫助下,在地球被毀滅前的最後一刻,阿瑟爾·登特搭上了一艘路過地球的外星人的太空船,遠離這個即將毀滅的傷心地,開始了一段充滿驚奇的星河冒險之旅。旅程中,阿瑟爾發現毛巾是宇宙間最有用的東西,並體驗到了生命的全新意義,更發現所有他需要知道的一切居然都寫在一本名叫《銀河漫遊指南》的電子圖書裡。
■ 鬼馬角色
一部講星際漫遊的電影,當然少不了奇幻的場景(圖1)和大場面,但更少不了一個個平日裡絕無可能見到的鬼馬角色。
奇醜無比的綠毛艦長
姓名:Jeltz(圖2)
星球:Vogon星球
類別:Vogon
簡介:Vogon艦隊的指揮者,長得奇醜無比,深綠色的皮膚,軟軟的粘粘的,而且防水,潛水幾千米深都毫無損傷。
只有半截身子的預言家
姓名:Humma Kavula(圖3)
星球:現居住在viltvodle六號星
類別:預言者
簡介:銀河系的傳教士,擁有成為一名狂妄自大的傳教士領袖的聰明心智。
史上最鬱悶的機器人
姓名:Marvin(圖4)
簡介:一個具有妄想症的機器人,總是悶悶不樂,「生活,除了憎恨就只能逃避它,你不可能喜歡上它」--這是它的口頭禪。這個角色和《星球大戰》中圓頭圓腦的機器人R2D2長得非常像,但是性格就差遠了!他也可能成為這部電影中最受歡迎的角色。
■ 火線速評
要麼誇死,要麼罵死
在爛番茄網站上,目前只有6位影評人發表了該片的影評,評價一律甚高,綜合評分達到8.3的高分(10分為滿分)。
Scott Andrews(FilmFocus網站):太喜歡這片子了,沒有讓亞當斯的擁護者失望。
Scott Nash(Three Movie Buffs網站):動作場面絢爛,幽默角色讓人印象深刻,既能抓住新觀眾,也能留住老粉絲。
Rich Cline:精彩的動作場面足以讓人一直把目光留在大銀幕上。
著有多部格拉斯·亞當斯傳記和作品述評的英國作家MJ.Simpson,在3月31日英國舉行的小範圍看片會後就撰文數千字,把這部萬眾期待的電影貶得一文不值:
很感謝電影的製片公司邀請我前去觀映,我也知道他們為這片子付出很大努力,不過,我還是要狠心地說——這片子太糟糕了,你很難想像它是多麼的撇腳,讓人笑掉了下巴。
劇情改了,其實這很正常,每一個版本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都不一樣,不過這電影卻連核心劇情都撇開不顧;到處都是贊助商N★★★★手機;特技太多……哦,不,應該是太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