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其實是寫給企業家和市場部負責人的。請允許我把鏡頭拉回到我的童年,就從我奶奶給我講的故事談起。
那時候生活在農村,晚上七八點鐘天黑大人就躺在炕上準備睡覺,小朋友睡不著就很想聽故事。記得奶奶當時講過一個「王富砍柴」的故事,說一個年輕人叫王富在河邊看到一位老大爺想過河,但水流湍急過不去,他就把大爺背了過去,老大爺很感激就送了他一個斧頭,後來回家之後發現是金的。我記得還有一個講一個勤勞的農民,從哪裡得到一幅仙女畫,好像也是好人好事,結果每天回家發現香噴噴的飯菜,不知道誰做的,後來發現畫裡的仙女下凡,最後喜結連理。現在回想起來,我奶給我講的故事還是沒有脫離「好人有好報「的被動「封建思想」,不過當時我確實聽的津津有味,以至於很多聽了好幾遍。但可能也講過狀元娶公主之類,現在我都忘了,關於成功的故事不太好記。
後來等我研究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發現講故事確實是大學問。《一千零一夜》,《閔希豪森奇遇記》《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記》《阿拉伯童話》《格林童話》《愛麗絲漫遊奇遇記》,《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王爾德童話》《格列弗遊記》《愛羅先珂童話》《綠野仙蹤》等,這些基本都是關於奇遇和童話未來的,都是圍繞小朋友甚至大人對奇特美好世界的想像,做的夢幻探險,滿足的是好奇心。
而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裡的幾篇更有代表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夜鶯》《灰姑娘》《小紅帽》《海的女兒》《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裝》,這些往往展現的是小人物的生活狀態,特別是普通人命運的起伏,獲得善良正直王子的垂青等等。本質上其實和我奶奶講的差不多,就是歐美版的好人有好報。
我們再來對標幾個經典電影吧。《肖生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銀行家如何從監獄逃脫獲得自由,一個堅毅隱忍的抗爭故事;《阿甘正傳》講的是一個被認為智力不高的小人物如何鬼使神差的一步步獲得幸運;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音樂改變學生,《挽救大兵瑞恩》講的是在戰役中搶奪保護一位士兵,《公民凱恩》講一位早期美國大繁榮時期企業家命運的跌宕起伏。中國的《霸王別姬》也是講人物命運的,《秋菊打官司》等講的都是小人物抗爭,《摔跤吧,爸爸》講的是孩子實現了父親理想,也沒講事業成功後如何如何。
仔細探究起來,好像確實很少很少的有趣故事是講成功榮耀和成功本身的。接近的有點像《大空頭》,講做空發大財的;《賈伯斯》講的是他如何成功,但貌似票房也是一般。
說了這麼多海闊天空的話,其實緣由是和一家上市公司市場部負責人的討論,我們在思考——什麼樣的故事打動人?於是我就講了以上這麼多聽到的故事,最後總結出幾點希望對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應該有所啟發,概括起來有幾個思維:
1,防止「土財主思維」:企業講自身多成功就想童話裡講一個人多有錢一樣,往往是負面形象,童話裡說一個人是財主幾乎結局沒有一個是好的;
2,白雪公主思維:讀者和公眾關注的都是成功背後小人物的命運,特別是逆襲的過程,而且身邊一定要有小矮人的患難好友。當馬雲這樣的小人物成為大佬之後,其實從傳播的角度已經沒有質感了,但當時傳播十八羅漢是很有質感的;但人們為什麼喜歡張小龍呢,其實他是在大佬背後的」小人物「,大家反而更認可他;你把李彥宏說成一個逆襲的程式設計師大家都很認可,看成一個沒有理想的大資本家人們就反感了;
3,歷險記思維:應該多講企業對未來的探索和想像,比如創新奇遇記等等,這和童話裡面的邏輯是一樣的,誰都有好奇心;
4,醜小鴨思維:從不完美的角度切入,真實呈現進化的過程,就像醜小鴨和灰姑娘一樣,不要上來就說自己是公主。
5,防止「皇帝的新裝思維「:這個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很多企業特別喜歡誇大成就,特別是吹捧老闆,特意造神,給老闆穿上一件」皇帝的新裝「,最後其實害了領導害了企業,從全人類的情感上看,都是討厭虛假和虛偽的。
大體就這麼幾點,想藉此提示的是:作為企業的市場和傳播負責人,甚至董事長、總裁、CEO,不要寄希望於消費者和用戶被你的成功打動,人類從來沒有崇拜成功的基因。如果一味的歌功頌德、好大喜功,對企業的品牌是一個災難。而當一位企業家只習慣於聽外界講述自己成功故事的時候,大家需要提醒他,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看看央視上那些慷慨激昂的企業領袖最後都倒下了。
歸根結底,企業還是需要傳播一些普世、正直和向上的東西,傳播如何利他的創造價值。不能割裂企業家和用戶,片面強調自己的成功。對品牌無益,對銷售也很難有多大促進,因為人們不一定很喜歡嘛。
世界上最偉大的故事都不是講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