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森,最會講名人故事

2020-11-26 搜狐網

  寫過基辛格、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現在要為賈伯斯作傳

  「蘋果」掌門人賈伯斯用難言的魔力徵服了億萬用戶,現如今,這位向來極端保護自己隱私、小心防範記者的領袖也被人徵服了——2011年4月,賈伯斯宣布他的傳記將於明年年初出版,由沃爾特•艾薩克森主筆。這也是賈伯斯首次授權的自傳。

  沃爾特•艾薩克森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得到賈伯斯如此信任?

  看了艾薩克森寫的作品,你就不會奇怪了。他是當今最著名的暢銷傳記作家,他的《富蘭克林傳》和《愛因斯坦傳》都曾經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雄踞數周。此外,他還曾經擔任過美國《時代》周刊總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執行總裁。他的同事們說他天生就有一種才能,能在人群中發現最有影響力的人,找到方法去接近他們,贏得他們的好感和信任。

  讀者想看的是故事,而不是教材

  賈伯斯的傳記,將是艾薩克森的第四本傳記。

  1992年,艾薩克森40歲時,寫成了他的第一本傳記作品《基辛格傳》。當時他還在《時代》周刊做編輯。書的銷售成績不錯,但被書評家們批評不專業:許多事實的錯誤,資料的不當引用,採訪中提問的傾向性,漏掉很多重要當事人,採信了一些間接傳言,甚至自己做主觀推測等,幾乎被批得體無完膚。

  也許是《基辛格傳》的陰影過於沉重,11年後,艾薩克森才推出第二本傳記。當時正值富蘭克林誕生300周年前夕,關於他的傳記作品扎堆出版,艾薩克森的《富蘭克林傳》卻在亂局中脫穎而出。他沒有採用從搖籃到墓碑的編年史寫法,也不想假裝自己看透了偉人的精神世界。他注重的是可讀性,簡潔明了,條理清晰,正適合表現富蘭克林的狡黠睿智和實用主義。

  到2007年,艾薩克森的第三部傳記《愛因斯坦傳》,更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且不說愛因斯坦那深奧的理論和無上的成就,光是他那複雜的政治和宗教立場、巨星般的文化偶像地位、眾多的緋聞趣事就讓一般的傳記作家望而生畏。艾薩克森卻獨闢蹊徑,披露了愛因斯坦令人驚異的個性、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成功歷程中的挫折。比如他寫了愛因斯坦給第一任妻子的家規,其中有「如果我要求你不要跟我說話,你就要安靜」,「你不要期待我的親密言行,也不要主動與我親熱」等。

  如果說《愛因斯坦傳》有美中不足,那就是科學部分。雖然傳記記錄了相對論成型的前後經過,但並沒有詳加闡釋,並非作者能力不夠,而是他清楚地認識到,讀者想看的是故事,而不是教材。

  有這麼三本大名鼎鼎的傳記放在那裡,艾薩克森想不吸引賈伯斯的注意都難。

  好看的傳記像「甜甜圈」

  曾幾何時,西方流行的寫作指南上都說「人物要塑造得立體豐滿」,越是偉大的人越要挖掘出他的「小」來,好像不挖出點隱私或陰暗面,就沒有賣點。寫作指南還說「不要愛上你的作傳對象,否則寫不出好傳記」,於是傳記作者們又冒充心理分析專家,寫下看似客觀的冷嘲熱諷。而艾薩克森則完全不同,他真心愛他的傳記主人公,不挖隱私、不分析、不裁判。

  實際上,艾薩克森確實欣賞那些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不管其影響力是緣於權力、財富、智慧還是美貌。為認識他們,他經常出入各種派對。但艾薩克森絕不承認自己勢利,而是認為這齣於求知慾:要想知道影響世界的決策是如何做出的,就必須了解做決策的人。

  艾薩克森說自己要寫的是「甜甜圈式的傳記,有美味的主題,但中間本來應該是人物性格的部分卻是空的」。 他的意思並不是說不用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而是說不要因為分析性格而打岔,影響了講故事的效果。比如富蘭克林,集外交家、科學家和文學家於一身,成就斐然,卻也一直為不少作家詬病,說他有多重面具。而艾薩克森關心的,是面具後面那個真實的人。他憑著自己長年報導政治和外交的功力,將富蘭克林的人生寫得跌宕起伏。

  對於人所共知、自己也不擅長的事件,艾薩克森總是大膽略過,同時施展全身武藝,把重點篇章寫得華彩流溢。這樣的傳記才是大眾喜聞樂見的。的確,在這個讀圖時代,人們看慣了電視和漫畫,願意讀文字的人本已不多,能耐心分析理解的就更少了。「給我們講個好聽的故事吧!」這是讀者最基本的要求。

  也許這就是他被賈伯斯選中的原因吧。身患絕症、命懸一線,現在的賈伯斯,應該開始擔心自己的身後名。死人是不能為自己辯護的,與其到時讓別人亂寫,不如在自己的參與下,請艾薩克森來寫。

  個人生活很模範

  艾薩克森1952年出生於美國南部紐奧良一個中產家庭。他的求學履歷堪稱完美:高中畢業於名校,上了哈佛仍是優等生,獲得英國聲譽最高的羅茲獎學金,去牛津大學深造。1978年,艾薩克森進入《時代》周刊,在那裡一幹就是20多年,並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勤奮,不斷得到提升。1996年,他成為《時代》周刊的總編。

  艾薩克森執掌《時代》周刊期間,大幅減少了政策和外交報導,增加了生活、科技和商業的內容。他不再看重記錄時代,而更看好通過人物來講故事。當年《時代》周刊的銷售額就增加了21%。

  1998年,《時代》周刊舉行了創刊75周年晚會,有1200人參加。政界的基辛格、商界的比爾•蓋茨、大明星湯姆•克魯斯等都前來捧場,因為他們都與艾薩克森私交甚好。而與艾薩克森同桌的是柯林頓總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妮•莫裡森。群星環繞中,艾薩克森輕鬆自在,應付自如。

  可一旦回到家裡,他就像變了個人,鑽進書房,辛勤筆耕。雜誌上許多重大題材和封面故事,都是他親自執筆。

  2001年,艾薩克森離開了《時代》周刊,同事們都以為他要參政,沒想到他去執掌了CNN。在那裡,他過得很不愉快,因為既要與福克斯有線電視網拼收視率,又不甘心做「八卦」。兩年後,他離開了,成為「美國智庫」阿斯本研究所的總裁。

  他的家在紐約長島東端的別墅區。1984年他與律師凱西•萊特結婚,至今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女兒今年21歲了。艾薩克森的個人生活很模範,妻子讓他少去應酬,他就真的減少了交際。剛成年的女兒對他抗議,認為網絡媒體不應收費,收費的都是「惡棍」,他也虛心聽取。

  艾薩克森一直很努力,也有野心,年輕時難免顯得狂妄,但隨著事業的不斷成功,他日漸成熟自信。這也讓他不同於一般專門以賣文字維生的人:沒有懷才不遇,所以不犯酸;沒有憤世嫉俗,所以不辛辣;因為他自己就是成功人士,所以不覺得成功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他的價值觀很主流很陽光,正因為如此,艾薩克森才能做出美味的「甜甜圈」傳記來。

  未獲《環球人物》雜誌事先書面許可,任何媒體不得轉載《環球人物》雜誌圖片及文字內容,違者《環球人物》雜誌將追究其侵權責任。

(責任編輯:杜偉純)

相關焦點

  • 艾薩克森最會講名人故事 多次拒絕為賈伯斯立傳
    在多年的尋找之後,他最終選擇了沃爾特·艾薩克森——當今最著名的暢銷傳記作家,他的《富蘭克林傳》和《愛因斯坦傳》都曾經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雄踞數周。  《財富》雜誌在得知消息後,在網站上這樣評論道:「艾薩克森最大的才能,就是在任何場合中找到最有權勢的那個人,並且想方設法接近他。」
  • 賈伯斯傳記作家艾薩克森出新書:《創新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BI中文站 10月18日報導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Isaacson)是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傳記作家之一,他已撰寫過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傳記。
  • 科學網—微博名人贊《愛因斯坦傳》引發網上熱銷
    本報訊 (記者溫新紅) 7月11日下午3點,新浪微博用戶@謝文發了一條微博:「閒逛萬聖書局時買到一本新出的《愛因斯坦傳》,作者是去年大火的《賈伯斯傳》的作者艾薩克森其中最有價值的地方是關於如何思想,如何創造,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推薦給網絡業有上進心的年輕朋友們一讀。」 該微博發出後得到熱烈反應,到12日上午就有1800多條轉發,其中李開復的轉發最引人注目,李開復在當天下午4點時轉發並表示贊同謝文的觀點後,不到半天就有近1400多條轉發。
  • 【數學名人故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品名人傳記,悟別樣人生。大家好,我是梁燕老師,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位著名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出生於西元1777年,是德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與阿基米德和牛頓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三位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       三歲時,有一天,他趴在地板上。
  • 一個最會講故事的植物園
    我們都喜歡故事,從我們小時候都愛看的童話故事書,到喜歡聽別人講有趣的奇幻故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是從故事開始的,人腦似乎更容易接受通過故事這種形式所傳達的信息。通過設計思維而創造的場景體驗,同樣是一種故事的傳輸。
  • 名人故事只是故事而已
    過去十年的生活已經教會了我們,隨機應變的這個本事都在別人身上,自己不是沒努力過,但好像總是沒什麼天分……算了,他們都是天才,而我們,不過都是屁民罷了……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看到成功人士自來早慧,偉人一生傳奇,頓時委頓在地,柴米油鹽,自此不作他想,那你就和我一樣被那些名人傳記
  • 清華附小校長推薦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名人故事
    名人傳記那麼多,為什麼孩子會最喜歡這一套?01最真實、最有影響力的名人故事塑造孩子正向的價值觀我們知道,一套書不吸引人,內容再有營養也吸收不了。《手繪名人故事:影響世界的他們》的內容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從孩子感興趣的角度出發,保留了每個人物生平最打動人心的故事,選取他們在歷史上最閃耀的時刻。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就是因為沒有講好。白巖松在《白說》中說:傳播,歸根結底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故事。那麼講好一個故事的核心是什麼呢?1.懸念:與「當下」距離最近的問題。對於新聞人,講好一個故事的重要手段就是尋找跟今天最有關聯的話題。新聞人和受眾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故事的精彩與否決定的。
  •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展」進社區
    中國歷史學之祖左丘明、戰國卓越的軍事家孫臏、世界一流數學家華羅庚、偉大的英國詩人拜倫、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奧斯卡影后瑪莉·馬特林……在江北區未成年人教育品牌活動「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展」裡,這些樂觀向上、自強不息殘疾名人的歷史故事,感染了不少市民,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心裡種下了一顆顆珍惜生命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道理往往是很正確的話,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特別正確的話,很多時候會讓別人覺得是「廢話」,非常空洞,因此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不講道理怎麼可以呢?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講道理那講什麼,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要講故事,講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此和別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 繪聲繪色講故事 「浙江省首屆故事會」在蕭山落幕
    浙江日報杭州3月29日訊 詩歌源於吟唱,小說源於講故事,講故事輔以吟唱,輔以韻律,便是曲藝。今天,省文聯、省曲藝家協會等舉辦的「浙江省首屆故事會」在蕭山落幕。傳奇故事、鄉土農事、市井逸事、婚戀家事,讓在場的觀眾大呼過癮。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三)達文西畫雞蛋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聽過很多名人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當主角已經名揚天下的時候,神話般的故事才紛紛出爐,而且描繪的活靈活現,讓人不得不信。今天就聊聊曾經錄入小學課文的一個著名的名人勵志故事---達文西畫雞蛋。
  • 騙人的不只是童話,看看你有沒有被這些所謂的名人故事忽悠過?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那些名人的故事激勵著、振奮著。那些年我們學過的名人故事、名人警句、有多少是斷章取義、經不起推敲,甚至是意義完全相反的呢?這個小故事不知道激勵著多少人。 這麼偉大的科學家啊,小時候數學居然也墊底。我的數學怎麼著也不是最差,看來還有巨大潛力有待開發,新時代的「愛因斯坦」指日可待。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二)牛頓與蘋果樹~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聽過很多名人的故事。從阿基米德的浴缸到伽利略的斜塔,還有牛頓的蘋果和瓦特的茶壺。這些故事給他們增添了許多神奇的光環,也讓這些名字更加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過,遺憾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這些故事中,幾乎沒有一個曾在歷史上真實的發生。所有的故事都是當主角已經名揚天下的時候,神話般的故事才紛紛出爐,而且描繪的活靈活現,讓人不得不信。
  • 四則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我最服牛頓!
    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牛頓】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鬥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 最會講故事的老師開公號分享數學故事,把函數和拋物線定理改成歌
    4月9日上午,慢新聞記者在南開(融僑)中學見到了這位被學生們稱為「最會講故事的數學老師」——楊飛,他正在研究下一個要給學生們講的故事——「函數問題」,很多人說數學冰冷枯燥,楊老師利用文化故事將她梳妝打扮,從此數學溫情美麗。據了解,目前楊飛老師開的公眾號「文化數學」涉及的都是中學數學,受眾也主要以本校高中學生為主。
  • 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套名人故事專為中小學生撰寫,提高作文水平
    語文老師會經常說,同學們在寫作文時要多運用名人的故事,來佐證自己作文中的觀點。特別是針對一些論證型作文,效果非常明顯。如果一篇作文中,恰當地引用了一些名人事例,那麼這種有理有據的作文,總能更容易拿高分。
  •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演成語故事、講名人典故、唱古老歌謠,孩子們用行動給出答案——我們要用英語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在世外中學校長厲笑影看來,「中國心、世界眼、現代腦」是孩子們走向未來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財富。 第一次知道「冰糖葫蘆」英語怎麼說 校英語教研組副組長丁文芳告訴記者,之所以將英語節主題定為「講好中國的故事」,是從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的啟發。「我們訪問一些國外的姐妹學校時,對方對自己文化如數家珍的同時,也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有能力,將他們知道的一切告訴同齡人。」
  • 產品心理學 | 如何做一名會講故事的PM
    那麼作為一名PM,我們應該如何給我們的同事或者用戶講故事呢?百試不爽的故事結構:起因、經過、結尾咱們就用小米手機的故事,來給大家講述下這三個結構。起因你會向聽眾介紹故事背景、人物、環境和衝突。經過故事的經過一般會有主角必須克服的巨大障礙和衝突,經常會有些貌似解決卻並未完全得到解決的事情。小米從創立之初,就創造了手機行業的「性價比」概念,成功地教育了用戶手機硬體配置越高,手機性能越好。小米影響了人們買手機時,就條件反射地去對比價格和配置,從而得出性價比是高、還是低的單點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