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心理學 | 如何做一名會講故事的PM

2020-12-05 人人都是..

一個好的故事對於信息的傳達是非常有效的,它能把我們注意力牢牢抓住,還能幫助用戶處理信息,向用戶暗示因果,使產品體驗深刻起來。

那麼作為一名PM,我們應該如何給我們的同事或者用戶講故事呢?

百試不爽的故事結構:起因、經過、結尾

咱們就用小米手機的故事,來給大家講述下這三個結構。

起因

你會向聽眾介紹故事背景、人物、環境和衝突。

  • 背景:高性能手機太貴了;
  • 人物:媒體和用戶;
  • 環境:琳琅滿目的手機市場;
  • 衝突:性能好,「不服跑個分」。

經過

故事的經過一般會有主角必須克服的巨大障礙和衝突,經常會有些貌似解決卻並未完全得到解決的事情。

小米從創立之初,就創造了手機行業的「性價比」概念,成功地教育了用戶手機硬體配置越高,手機性能越好。小米影響了人們買手機時,就條件反射地去對比價格和配置,從而得出性價比是高、還是低的單點結論。

所以,我們看到,小米前期所有新品發布的基調,都是在強調「讓人Wow」的配置,和讓人大跌眼鏡的價格。

結尾

你想讓你的故事盪氣迴腸嗎?要麼去解決衝突,要麼去升華矛盾,製造新的高潮。

在打出超級「性價比」之後,雷軍提出了「新國貨」概念。他認為,小米手機連續5季度銷量第一的成績並不值得驕傲,值得驕傲的是在小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國產品牌。小米有個中國夢:新國貨。

當然這只是個框架,可以加入很多變化,編進很多情節。

幾天前刷爆朋友圈的微信公開課H5講述了好友、朋友圈、以及紅包和地位置的故事。與這個微信差不多的,是之前「支付寶10年帳單」,當時也是火爆整個網際網路,並創造了支付寶錢包的登錄最高紀錄。

經典故事關鍵字

文學或電影裡總會有些不斷重現的經典故事。

以下是參考相關資料後,列出來的一些最受歡迎的主題:

遠徵、愛、成長、命運、犧牲、復仇、偉大的戰役、陰謀、墮落、神秘

  • 褚橙賣的不是水果,賣的是褚時健的勵志故事;
  • 杜蕾斯賣的不是保險套,賣的是人們對「性」事的神往;
  • 百歲山賣的不是礦泉水,而是笛卡爾和克莉絲汀的愛情故事。

要解釋這一切,咱們還得回到心理學上。人們總是很快給發生的事歸結因果,就如同視覺皮層會根據基本元素分割判斷我們看到的內容一樣,我們的思維處理也同樣如此。我們總是在尋找因果關係。大腦假設我們已經掌握了所有相關信息,於是得出因果關係。而故事讓這種因果關係變得更加自然。

故事是什麼?是注入了情感的事件。講故事,是融入了參與的對話。聽故事,是有交流、有情感、有想像力的體驗。故事不僅是為了娛樂,更多的是共鳴,升華我們的同理心。無論你的內容多麼鼓譟,故事都能讓他更易於理解,形象生動,便於記憶。同時故事是人們處理細膩系最自然的形式,如果想讓用戶自然地得到因果關係,就編個故事吧!

#專欄作家#

劉震宇,微信公眾號:shehuixinlixu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商業產品、移動醫療、社交等領域,擅長需求挖掘和項目管理,希望能和大家成為朋友。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道理往往是很正確的話,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特別正確的話,很多時候會讓別人覺得是「廢話」,非常空洞,因此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不講道理怎麼可以呢?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講道理那講什麼,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要講故事,講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此和別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 心理學+產品設計,會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方法論
    (2)用戶回訪調研在產品發布一段時間後,要做好用戶回訪工作,聽一聽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感受如何,尋找產品設計不合理的點。對齊先來做個試驗,左右兩張圖,如果讓你分別繼續畫,你會怎麼畫?相比1,2更能將用戶的目光聚焦在一條直線上;相比2,3中的冒號會使這條直線更直;而對於4來說,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要看每個標題字數的多少,而且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兩端對齊。四. 對比從心理學上講,人會更關注與周圍對比明顯的事物。如下圖,我們會跟關注紅色的蘋果。
  • 擅講故事的凱叔,能把英文課「講」好麼?
    站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以音頻付費內容為起點,王凱用了幾近六年的時間,將產品生態鋪陳至出版物,硬體,優選,父母訓練營和素質、啟蒙課程等方面——「凱叔講故事不做內容平臺,但我要做平臺化的品牌」——王凱曾說。  無論是內容產出還是商業變現,「凱叔講故事」的摸索與思考已成為許多內容創業者的風向標。
  • 心理學畢業後不是去算卦!
    上期我們講了,心理學是門邊緣學科,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的行業種類繁多,所做的事情更是五花八門。接下來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從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現在都在幹什麼?教師鑑於近幾年學校內自殺的事件發生較多,教育部門開始重視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國家現在也開始重視起心理學,要求學校要配有心理老師。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白巖松說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新聞也是講故事,真實的故事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狼圖騰出版10周年的研討會,這本書10年前的首發式,白巖松也在場,他是內蒙人,書裡寫的也是內蒙發生的故事。
  • 萬字解析:如何提前成為高級PM?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有個反常識的概念: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出自《捷徑:黑客、創新者和偶像如何加速成功》,書中有講如何正確的犯錯,想要試錯升級的可以看看這本書。在我迷茫的階段,還不知道這個反常識的概念,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犯錯。我當時的做法是構建自己的底層思維框架,以便能系統性的對抗不確定性。
  • 為什麼你會感覺到痛苦?心理讀書會:200個心理學故事
    一個故事能改善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怡人性情,使人恍然大悟;一個故事可以使我們沉思生存之意義;一個故事可以使我們接受新的真理,或給我們以新的視野和方式去體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會應用心理學知識和技巧的人。
  • PM成長日記(四)——從需求到產品
    本篇本來打算寫如何跟技術進行溝通,其實跟技術的溝通,是貫穿於整個從需求文檔到產品上線、產品跟蹤、迭代的過程之中的。作者工作半年來,從需求文檔到產品上線的過程,也希望與同行朋友多交流。真有自己無法立即解答的,快速承認錯誤:不好意思,這個是我沒有準備好,會後我再去做詳細調研和準備,快速跳過這個問題,繼續下面有把握的內容;會後再去完整論證,並把問題描述清楚,郵件給大家;既可以避免衝突,會後大家平和心態來對待,也便於解決。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波紋效應:如何做別人就不和對著幹了?
    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也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問。不過,要想利用好心理學,必須有一個前提:你得了解心理學。正如我們常說的,要「行」,必須先要「知」。「行」和「知」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先「知」,才能後「行」。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
  • 兩個故事告訴你,運用銷售心理學,不會說話也輕易讓客戶自願掏錢
    有些朋友覺得心理學很深奧,那些專業的東西,普通人也能理解嗎?其實心理學沒有你想的神秘,而且還可以輕鬆運用到我們工作中,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效益。一、凡勃倫效應這是一個藏在石頭中有關價值的故事。他還是按照師傅的吩咐做,很快,在珠寶商那裡有人樂意出5萬購買,他不賣,出價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越漲越高。最終,他以30萬把這塊石頭賣出去了。老和尚對此說了這番話:如果你不要更高的價格,你就永遠不會得到更高的價格。
  • 《Nature》如何講好科研故事?好萊塢給研究人員的啟示
    「講故事」,是給科學家的可靠建議,但有時我覺得它還不夠深入人心;我認為,科學家們應當向善於編寫敘述的編劇學習。在商業上,講故事是個嚴謹的創作過程,尤其是關係到數百萬美金之時。動畫工作室Pixar的聯合創始人Ed Catmull在其著作《Creativity,Inc.》中解釋道,故事的發展就像同行評議,每一個情節,人物和對白都由資深的專業人員剖析。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七講:實驗心理學之父的4大超前思想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七講,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促使現代心理學誕生的牛人—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這位牛人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終其一生寫了490多部著作,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產的科學家了。
  • 人類未來會如何響應技術變化,需要科學家講出更好的故事
    未來,班克斯的受眾將進一步擴大:科技企業家Jeff Bezos也是他的一名粉絲,他的公司亞馬遜已經宣布了拍攝「文明」系列第一部的計劃。在科幻小說走進現實世界的這條路上,留下了不少可圈可點的東西,尤其是在太空和技術領域,從衛星到iPad,它們都首先出現在科幻故事中。那麼,這條路還能走得更遠嗎?
  • 用數據講故事:5個方法提升數據思維,掌握用故事說服他人的能力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用數據講故事》。作者山姆·諾爾斯,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人的動機,以及數據驅動的敘事。the Small Data Forum撰稿人.三十多年來與國家和全球多個大企業、政府部門、第三方機構合作,致力於通過講故事來幫助企業更好地溝通,以使企業更加人性化。
  • 谷歌是如何做到讓計算機自動圍繞照片講故事的
    這對於圍繞照片講故事毫無意義,它們只不過是一堆照片,就像是單調乏味的鼓聲。」因此,斯馬爾和他的同事——產品設計師布雷特·利德(Brett Lider)和用戶體驗設計師Clement Ng——給自己定了一項任務。他們想要打造會有韻律且流暢的、帶來「真正的講故事」感覺的軟體。他們的解決方案是Google+很棒的照片工具的一部分,提供給所有的谷歌用戶。
  • 「遠贏教育」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中的傾聽與共情如何應用
    文/遠贏教育在自我心理學流派的諮詢過程中,傾聽主要聽什麼呢,主要是聽來訪者的願望是如何表達或被抑制的,來訪者是如何把願望保持在意識覺察範圍之外的,來訪者是一個什麼樣的心理防禦機制,他是用的幻想,分裂,你是好的,他是壞的,這個世界是好的,誰誰誰的世界是壞的,又或者是壓抑,就是把問題壓下去
  •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嗎?如何辨別「真假心理學」?
    我們簡單舉一些心理學的分支機構,來感受下現代心理學的「包羅萬象」: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應用諮詢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社區心理學,女性心理學,宗教心理學,心理學和法律,人口與環境心理學,智力缺陷和發展性障礙,應用實驗和工程心理學……02 科學與哲學、神學的「抗爭」故事一。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過程:建立理論-提出假設/預測-收集數據檢驗假設/預測準確性-修正理論-···,不斷重複驗證、證明其準確性,具有科學研究的統一特點,可證偽,可證明,這也是心理學被稱為科學的根本原因。哲學探討的對象和心理學探討的對象不同,哲學是對世界甚至宇宙事物、現象的本質和普遍規律的研究,建立的是宇宙觀、世界觀,哲學家試圖解決的問題是「認知世界和認知自我」,由於哲學展現的是思維維度的不同,又因為研究方式不滿足現代科學的基本原則,所以也被稱為介於科學與神學之間的一門學科。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百科定義: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 如何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如何克服認知風險?必須確立這樣的認識,即絲路是歐亞國家的共同記憶,「一帶一路」也是沿線國家的共同事業,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通過共商共建絲路,達到共擔風險、共襄盛舉的目標,為此要更有效地傳播絲路文化、講好絲路故事、闡明絲路精神。古人云,「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 見過多位頂尖產品經理,總結成為頂尖PM的金字塔模型
    編輯導語:如何成為一名頂尖的產品經理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一個金字塔模型,看看如何才能成為金字塔尖的產品經理,希望看完本文會對你的職業生涯有所幫助。一、產品的本質是PM與用戶的對話(心法)我們經常會談產品經理的很多角色,項目管理、數據、運營、市場等等,但是在我看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與用戶構建深入的對話關係,了解用戶的痛點、需求、群體個性和想法。做出一個能使用的產品不難,難的是做一個能與用戶深入對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