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故事對於信息的傳達是非常有效的,它能把我們注意力牢牢抓住,還能幫助用戶處理信息,向用戶暗示因果,使產品體驗深刻起來。
那麼作為一名PM,我們應該如何給我們的同事或者用戶講故事呢?
百試不爽的故事結構:起因、經過、結尾
咱們就用小米手機的故事,來給大家講述下這三個結構。
你會向聽眾介紹故事背景、人物、環境和衝突。
故事的經過一般會有主角必須克服的巨大障礙和衝突,經常會有些貌似解決卻並未完全得到解決的事情。
小米從創立之初,就創造了手機行業的「性價比」概念,成功地教育了用戶手機硬體配置越高,手機性能越好。小米影響了人們買手機時,就條件反射地去對比價格和配置,從而得出性價比是高、還是低的單點結論。
所以,我們看到,小米前期所有新品發布的基調,都是在強調「讓人Wow」的配置,和讓人大跌眼鏡的價格。
你想讓你的故事盪氣迴腸嗎?要麼去解決衝突,要麼去升華矛盾,製造新的高潮。
在打出超級「性價比」之後,雷軍提出了「新國貨」概念。他認為,小米手機連續5季度銷量第一的成績並不值得驕傲,值得驕傲的是在小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國產品牌。小米有個中國夢:新國貨。
當然這只是個框架,可以加入很多變化,編進很多情節。
幾天前刷爆朋友圈的微信公開課H5講述了好友、朋友圈、以及紅包和地位置的故事。與這個微信差不多的,是之前「支付寶10年帳單」,當時也是火爆整個網際網路,並創造了支付寶錢包的登錄最高紀錄。
文學或電影裡總會有些不斷重現的經典故事。
以下是參考相關資料後,列出來的一些最受歡迎的主題:
遠徵、愛、成長、命運、犧牲、復仇、偉大的戰役、陰謀、墮落、神秘
要解釋這一切,咱們還得回到心理學上。人們總是很快給發生的事歸結因果,就如同視覺皮層會根據基本元素分割判斷我們看到的內容一樣,我們的思維處理也同樣如此。我們總是在尋找因果關係。大腦假設我們已經掌握了所有相關信息,於是得出因果關係。而故事讓這種因果關係變得更加自然。
故事是什麼?是注入了情感的事件。講故事,是融入了參與的對話。聽故事,是有交流、有情感、有想像力的體驗。故事不僅是為了娛樂,更多的是共鳴,升華我們的同理心。無論你的內容多麼鼓譟,故事都能讓他更易於理解,形象生動,便於記憶。同時故事是人們處理細膩系最自然的形式,如果想讓用戶自然地得到因果關係,就編個故事吧!
劉震宇,微信公眾號:shehuixinlixu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商業產品、移動醫療、社交等領域,擅長需求挖掘和項目管理,希望能和大家成為朋友。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