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講故事的老師開公號分享數學故事,把函數和拋物線定理改成歌

2021-01-15 慢新聞

在中國,為了讓孩子從小學好數學,家長使盡渾身解數,包括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涉足的珠心算、奧數。到頭來,結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可否想過,為什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及其他科目?

為了突破這一難題,南開(融僑)中學一位資深的數學老師,利用文化與數學的邏輯聯繫,開啟微信公眾號,講述數學與故事之間的聯繫,沒想到,這些故事一經推出,很快就火了。

4月9日上午,慢新聞記者在南開(融僑)中學見到了這位被學生們稱為「最會講故事的數學老師」——楊飛,他正在研究下一個要給學生們講的故事——「函數問題」,很多人說數學冰冷枯燥,楊老師利用文化故事將她梳妝打扮,從此數學溫情美麗。

據了解,目前楊飛老師開的公眾號「文化數學」涉及的都是中學數學,受眾也主要以本校高中學生為主。

復讀生從50分到105分

讓他決定為數學講故事

故事的開頭,從一位復讀生說起。

多年以前,一位高考落榜生來到學校復讀,開始上課之前,楊老師會找學生們談心,他得知這位落榜生的高考數學只有50來分。總成績距離父母為他設定的大學錄取分數線相去甚遠,而要拉近這個距離,唯一的辦法就是學好數學。

「如果我的數學可以考及格,也就是90分,那我上大學就沒問題。」數學成績雖然不好,但這位學生卻有很多楊老師喜歡的優點——吃苦、認真。

相比其他的高中生,這位復讀生的課間,幾乎都在解題,看到他這樣勤奮,分數卻提升不多,楊老師說,自己一個大男人都覺得心疼。

他發現,基礎差是學生做不起數學題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學生連題都讀不明白理解不了,就算背下來了幾道題,題目換個花樣,可能又不會做了。

於是,楊老師針對多位類似的學生採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教學,幫助他們記憶。「一些代數題、幾何題,我打比方,用他們知道的故事來串,串多了,他們就慢慢了解了。」

第二年高考,這位復讀生數學考了105分,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一家人專門找到楊老師,感謝他用對了方法,讓孩子的高考成績出現質的變化。

楊飛老師在編寫數學與文學的文章

故事皆與數學息息相關

啟發學生思維要「潤物細無聲」

在南開(融僑)中學見到楊老師時,他正在整理自己編寫的數學故事。

一條字謎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條字謎也能和數學有關?」

「那當然。」

說完,楊老師打開這條字謎講授開來。

「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十字對十字,日頭對月亮。」楊老師說,這則字謎源自電影《大醉俠》,金燕子不知道自己的哥哥關在哪裡,於是用了這樣一個字謎。

說完,楊老師開始講解。

「一點一橫長,就是『亠』,一撇到南洋,加上之前的偏旁就變成了『廣』字,十字對十字,說明裡面的字上下皆有『十』字,日頭對月亮說明裡面的日和月是並排的。」說完,楊老師就把解出來的字寫在黑板上:廟,「這個字,也是『廟』的繁體字,說明金燕子的哥哥被關在了廟裡。」

再用「孔雀東南飛」來打一個字。

「孔字東飛了,那麼留下『孑』字旁,雀字南飛了,留下『小』字旁,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孫』字。」楊老師對字謎的解讀顯得興致高昂。

楊飛老師將數學的加法原理、方向圖、詩歌和燈謎結合起來,既教了數學又講了詩歌,還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一箭三雕。

發現電視劇中的數學漏洞

他的示範演講成為教學範本

除了喜歡看數學,楊老師還喜歡看電視。他說《射鵰英雄傳》、《鍾無豔》等電視劇裡,都有很多的數學題。比如《射鵰英雄傳》第12回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七公道:「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楊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黃蓉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滋味?引領學生思考「次序的變化不計」的含義,利用高中組合知識進行探究。

同樣的,電視劇《鍾無豔》裡的一個數學故事也值得探究。

魏國使者說:我這裡有10個錢袋,每一袋都裝了黃金20錠,其中九袋黃金都是足金,每一錠金有一兩重,另外一袋黃金不夠重,有一錠金只有15錢重,請問,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只稱一次就知道哪一袋黃金不夠分量呢?

看上去,鍾無豔(范文芳飾)用等差數列回答得天衣無縫,事實上,她回答的問題,並非此題的答案。楊老師猜想范文芳背錯了臺詞,他用槓桿原理巧妙解答了這個問題,後來在一次數學報告中分享給同行,得到同行的認可,認為槓桿原理才是最好的解題方法。

楊老師獨創的故事數學教學法,也被許多同行所接受,帶入到課堂中,以激發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

編函數值域歌和拋物線歌

那些年不會的題你現在覺得容易嗎

在中學數學學習中,很多學生認為函數和拋物線都是比較難的板塊,而這樣的困難在於基礎知識不紮實,背不下來。

楊老師發現,背不下來這些理論,可是學唱流行歌曲,學生卻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因為朗朗上口,自然背得容易。」於是,楊老師根據自己喜歡的一些曲子,把函數值域和拋物線,分別填詞到《中華民謠》和《心太軟》兩首曲子裡。

說著,他還現場給記者哼唱了起來。

「我喜歡拋物線、拋物線,深藏在內心不敢給人講,我自始至終地盼望到頂點,卻害怕別人笑我太過勉強。美麗的拋物線,拋物線,對稱的單峰突兀向前,身體緊鄰準線,懷抱焦點,不在線上,卻相互關聯。」

……

自嘲唱歌不在調的楊老師還專門邀請學校的藝考學生為其演唱。「這首曲子在我以前教的學生中,流傳很廣,定理背下來了,解題要相對容易許多。」楊老師說。

開公眾號講文化數學

希望更多人學數學變得簡單容易

從2015年起,楊飛老師受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宋乃慶教授的邀請,編寫《數學文化教育概論》,在編輯過程中,宋乃慶主編要求用故事寫數學,每個作者編寫8到10個故事,用故事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目前,這本書還在整理中,尚未出版。

參與這一次的編寫後,激發了楊老師對數學文化研究的興趣,「教數學講故事,把數學中的道理通過故事表現出來,不但小學生適用,中學生同樣適用。」在楊老師的微信公眾號裡,記者看到,他的故事題材豐富,比如「儲偽偽偷瓜」,利用主人公儲偽偽和《熊出沒》中的熊大熊二編寫諷刺性故事,最終實現學生對平衡、槓桿、水平線等原理的理解。

為何結合高中生的思維,他還把榮、玲、海、玫四個虛構人物之間的愛情故事和數學方法結合起來,告訴讀者:函數最值解決不了可以用轉移法,愛情追不到也可以用轉移法,切不可一根筋的偏執。

同事們都笑說,楊老師的愛情數學不只是傳播數學,也講述了愛情觀、人生觀。

楊飛老師在編寫數學與文學的文章

人物對話:

講文化數學但指向數學學習

最終目的是打開學生愛好之門

作為南開(融僑)中學督導主任和教科主任雙重身份的楊飛老師,從本學期開始,主要給數學英才上課,他的任務,更多的是與教學研究相關。

採訪間隙,不斷有同事進來諮詢即將舉行的學校優質課比賽問題,楊老師說,他很懷念過去帶學生參加比賽的日子。

楊老師在南開的教書生涯,都與高中生和競賽生有關,而且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都很好。但另一方面,長期處於高壓的學習狀態,一些明明頭腦靈活的學生,也會學得疲憊不堪,於是他想到用文化故事來調劑課堂,從而把學生從緊張的課堂氛圍中解脫出來,尋找學習的樂趣。

多年以後,楊老師教的2014級學生齊妙考上了華南理工,在緊張的大學學習中,齊妙每一次遇到解不出來的難題時,就會想起當初楊老師給自己調劑的高考生活,於是委託母親,專門為恩師送來一面錦旗,感謝他「神機妙算」(指楊老師利用數學原理,教同學們學好數學,被同學們成為「神機妙算」)為學生開啟的興趣之門,讓深奧的數學變得淺顯易懂。

「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是打開學生愛好學習的大門,只有這扇門敞開了,學生的興趣,才會一直堅持下去,伴隨人生到永遠。」楊老師說。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畢克勤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作畫,網友∶被數學耽誤的美術老師
    不得不說從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老師格式各樣的板書。從拼音到字母,從漢字到函數的學習都離不開老師在黑板上的一筆一畫。朱中海是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數學教師,從教35年來一直注重板書演算。在上函數章節時,他用雙曲線拋物線等創作了《舞動的函數》系列畫作,他說,學生能藉此感受到曲線美。五年來已畫了百幅畫輔助教學。
  • 大魔王拉格朗日的故事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大魔王拉格朗日的故事、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拿破崙稱他為「數學科學高聳的金字塔」,是18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18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看了輕鬆的故事,接下來要燒腦啦
  • 【數學歌曲】拋物線之歌
    這首歌改編自韓國歌曲《Ring Ding Dong》,歌中總結了二次函數的基礎知識,特別適合初學二次函數的同學們聆聽
  • 反函數定理和隱函數定理淺談
    最近複習了一下反函數定理和隱函數定理,有一些小小體會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 史上最容易想歪的數學定理,它算老幾?
    ,那麼最汙的定理就肯定不是它了,它勉強能算上是老三。相信大家對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並不陌生,拉格朗日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拿破崙稱他為「數學科學高聳的金字塔」,是18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
  • 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繪出美圖 太美了!學生捨不得擦黑板
    朱老師在指導學生學數學。朱老師畫的畫,釆用了拋物線、雙曲線、橢圓、立方拋物線等函數曲線,展示流暢柔和的曲線美。高中及大學數學,總給人抽象枯燥難學的「燒腦」印象,很多學生對數學課產生畏難畏懼情緒。昨日,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學課堂上,揚子晚報記者在黑板上看到了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繪出的靈動美圖,令人過目難忘。課堂上,老師畫得精彩,講得生動,學生們聽得看得記得格外認真專注。這樣的「花式數學課堂」,你羨慕嗎?
  • 老師把公式寫成歌 盤點初中數學的26個口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師把公式寫成歌 盤點初中數學的26個口訣 數學也可以像音樂一樣優美,近日,一名初中數學老師寫的《幾何輔助線之歌》火了。 數學公式也能寫成歌,盤點初中數學的26個口訣 他說希望可以用寫歌的方式克服同學們對數學的恐懼,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歌。
  • 初三數學:怎麼求拋物線上動點構成的面積最值?掌握這方法很管用...
    點擊右上角關注「陳老師初中數理化」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在二次函數的圖像上求解構成面積最大值的動點問題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
  • 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繪出靈動美圖,學生捨不得擦黑板
    數學是大部分同學最頭疼的科目之一 「我待數學如初戀,數學虐我千百遍」 數學給我們製造了不少痛苦 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
  • 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作畫 網友:被數學耽誤的美術老師
    這其實是一位老師的板書:上面的這位老師,名叫朱中海,是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數學教師,從教35年來一直注重板書演算。在上函數章節時,他用雙曲線拋物線等創作了《舞動的函數》系列畫作,他說,學生能藉此感受到曲線美。五年來已畫了百幅畫輔助教學。
  • 這位老師把函數畫成「美少女」:讓學生愛上數學
    大屏上的是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的板書。這是在上美術課嗎?咱們先來看看這些手繪的圖。顛覆各位的想像吧,這不是在上美術課,而是不折不扣的數學課。按說,數學課的板書,大抵是方程式、公式漫天飛舞,怎麼就秒變成了美少女、情侶和琴童呢?這就向板書人——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朱中海老師來求解。
  • 初三數學,怎麼求拋物線上動點運動的最短路徑?這題很多同學失分
    點擊右上角關注「陳老師初中數理化」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在拋物線上求解動點構成的線段和的最小值是中考數學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期末考試複習帶來幫助。
  • 今日緬懷「數學巨人」陳景潤:他的成就僅僅源於一個故事!
    1957年9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重視,陳景潤調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之後轉入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工作。多年來,陳景潤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時候也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數學故事中的「蛋」和「母雞」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家哈爾莫斯如是說。數學問題歷來是數學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極端點講:沒有數學問題,也就沒有數學這門科學。事實上,任何學科都是在提出和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發展完善起來的。因此,數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數學史上許多重要思想的源泉。
  •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5個好玩的數學小故事分享
    兩人好不容易才把小熊叫醒。 小熊睜開眼睛說:「我今天不上學了,以後也不上學了。」 小猴著急地問:「你不上學,那你幹什麼呀?」 「我,我,我要開個小店。」小熊摸著腦袋說。 原來,小熊平時上課不專心,經常打瞌睡,成績不好,覺得上學太累了,太沒勁了,因此不想上學了。 小兔說:「這可不行啊!」
  • 數學老師精心整理43條高中數學暑假必備公式與知識點,速來查收
    小數老師說 今天,數姐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數學暑假必備公式知識點,速來圍觀!! 1 函數的單調性
  • 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繪出美圖 學生捨不得擦
    朱中海創作的粉筆畫(受訪者供圖)高中及大學數學,總給人抽象枯燥難學的「燒腦」印象,很多學生對數學課產生畏難畏懼情緒。昨日,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學課堂上,揚子晚報記者在黑板上看到了數學老師用「函數曲線」繪出的靈動美圖,令人過目難忘。課堂上,老師畫得精彩,講得生動,學生們聽得看得記得格外認真專注。
  • 數學手抄報:陳景潤的小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劉薰宇一個會講故事的數學家,楊振寧:他的書對我影響很大
    不光任正非如此看重數學家,連被網友恥笑高考數學才考了1分的馬雲,也非常重視數學,他舉辦了阿里巴巴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拿出百萬獎金來獎勵獲獎者,目的是為了招募更多的數學家,同時糾正自己給外界帶來的錯誤思想,告訴人們數學真的很重要。數學很重要,但是數學卻也是公認最難的一門科目,尤其是很多女生,邏輯思維能力差點就容易跟不上。
  • 【數學名人故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梁燕老師,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位著名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出生於西元1777年,是德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與阿基米德和牛頓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三位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       三歲時,有一天,他趴在地板上。看著當水泥工頭的父親在算工人的薪水。父親好不容易算出來後。高斯卻說,父親算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