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位於上海松江佘山的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第一時間啟動「嫦娥五號」探測器VLBI測軌觀測工作,天文臺隨即進入一級保電狀態。
在接下來的三周時間裡,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將24小時對探測器測軌觀測。松江供電公司員工24小時現場待命,以應對突發狀況。此外,松江供電還專門調配了一部320千瓦容量的發電車駐紮現場,讓嫦娥在探月路途中吃上「能量定心丸」。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整體規劃的收官之作,為保障探測器能順利抵達月球表面「挖土」後順利返航,地面上的VLBI測軌觀測工作不可或缺。所謂的「VLBI測軌觀測」,就是將地面上幾臺望遠鏡聯合起來,組成一張巨大的觀測網,達到巨型望遠鏡的觀測效果。
24日凌晨起,位於上海松江、北京密雲、雲南昆明、新疆喀什等處的多臺射電望遠鏡同時啟動,一張直徑3000公裡的無形巨網就此形成,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一舉一動實時測控,保障探測器能按照預定軌道精準行進。
自2007年以來,松江供電公司參與了嫦娥探月工程所有的測軌觀測用電保障任務,保電經驗相當豐富。為確保此次重大探月任務的供電萬無一失,松江供電自接到天文臺用電保障請求後,立即完善供電保障預案,啟動一級保電工作機制,成立專項保電工作小組,並與上海天文臺保持專線電話暢通,及時掌握衛星監測期間的信息動態。目前,該天文臺的測控中心已實現「雙電源接入+UPS不間斷電源+自備發電機」的「三保險」供電模式。
面對本次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保電人員準備工作紮實充分,保電預案編制精益求精,保電實戰演練更是「假戲真做,荷槍實彈」。發射前一周,公司營銷、運檢黨員們在天文臺指揮控制中心指導用戶使用自備發電機,還模擬在一路電源失電情況下,利用發電車快速恢復供電,讓衛星「測控大腦」供電在極端情況下由「三保險」再加一道鎖,升級成為「四保險」。
通訊員:沈崢毅
圖片:松江供電、網絡整理
編輯:秦天